舞馬
唐代舞馬以開元天寶時最盛。據(jù)《新唐書·禮樂志》記載:“玄宗又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右,施三重榻,舞傾杯數(shù)十曲。壯士舉榻,馬不動。樂工少年姿秀者十?dāng)?shù)人,衣黃衫,文玉帶,立左右。每千秋節(jié),舞于勤政樓下。”當(dāng)時舞馬演出的目的,是為皇帝祝壽。
馬戲
馬戲原指馬術(shù)特技表演,騎手在馬上表演“立馬”“騗(piàn)馬”“跳馬”“倒立”“拖馬”等各種高難動作。據(jù)《清稗類鈔》記載,西人在表演馬戲時,“場有作樂處,鈴動樂作,演技者聯(lián)翩而出,騎術(shù)極精?!?/p>
打馬球
亦名擊鞠、擊球、打球,是一種騎在馬上用棍擊球的運(yùn)動。從曹植《名都篇》中“連翩擊鞠壤”的詩句來看,馬球至遲在東漢時已出現(xiàn)了。
走馬燈
舊俗,元宵節(jié)時一種供玩賞的花燈。中置一輪,輪周圍置紙人紙馬等像;輪下燃燭,熱氣上騰,引起空氣對流,使輪轉(zhuǎn)動,紙像隨而旋轉(zhuǎn),則車馳馬驟,往來不停,故名。元人謝宗可有詩贊曰:“飆輪擁騎駕炎精,飛繞人間不夜城。風(fēng)鬣追星來有影,霜蹄逐電去無聲?!?/p>
竹馬燈
一種民間舞蹈形式。竹馬一般用竹片、竹棍兒編扎成骨架,外面糊紙或布,分為前半截、后半截,系在舞者腰上如騎馬狀。跑竹馬時表現(xiàn)騎馬徐行或疾馳、跳躍,動作輕松活潑,情緒熱烈奔放。有的邊舞邊歌。
【用心寫好字】
“馬”的第一筆橫折的折要略向左傾斜,豎折折鉤中的豎也要向左傾斜,所有的豎都要平行排列?!榜R”做偏旁時,整體瘦長并向左下傾斜,筆畫均勻,最后一筆要寫做短提。馬字旁在字中一般要寫小。
親愛的小朋友們,請按上面的格式書寫“馬”字并寄給魯小班,前100名寫得既正確又工整的小朋友,我會有精美禮品相贈哦。
來信請寄:(410001)湖南省長沙市八一路227號小天使報(bào)社 魯小班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