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集彬
月 季
庭院里的月季不是我所栽,而是母親,不是一叢,而是好幾叢,品種不同,花色不一。本來我對它無甚好感,以為它近類牡丹,有些太過于奢華了。奢華的東西我總不大喜歡。然而,當庭院里其它的花草盡都凋零的時候它還開著,又來慰我的寂寞,我漸漸有些離不開它了。
月季也叫“月月紅”。李漁《閑情偶寄》里是這么稱呼它的。大概因為它一年四季都開放,花期不斷的緣故。它也叫“斗雪”。這個名字有點費解。也許北方人這么稱它吧。它也叫“瘦客”。這更不好理解。李漁說:“所苦者樹不能高,故此花一名‘瘦客?!边@種解釋有點勉強。我們叫它綢春花。后來才知道,不是“綢春”,是“長春”。大概是諧音的錯誤。又有人叫它玫瑰。有一種說法:在漢語習慣里,人們把這類花中花朵碩大的稱月季或玫瑰,小朵叢生的稱薔薇。英文則統(tǒng)稱rose。這就有點混淆不清了。李漁《閑情偶寄》里,月季、玫瑰、薔薇三者是分開的,我更傾向于這種說法。庭中栽的是月季。
之前住老屋,老屋前面有一條小路,鄰近是小學,孩子們上學下學,從那里經(jīng)過,哪一種花開了很好看,總要被摘去。一般說來,如果不是糟蹋了,我們也不會介意。后來搬進新居,我又想起種花了。也許更有閑心思吧。我到花店里買來一些花,母親不知從哪里弄來一些花,種在花圃里,這里面就有月季。在農(nóng)村,月季是一種慣見的花。因為慣見,不覺得稀奇,潛意識里我們是這樣理解的。我的意見是,要種就種一些稀罕的花。然而看母親那份熱心,也就不忍阻攔了。于是她這里一叢那里一叢栽了三四叢,而且都占據(jù)在主要位置。
“月季元來插得成,瓶中花落葉猶青?!庇浀脳钊f里是這么說的。月季是一種容易成活的花草,它不像其它花草那樣嬌貴,隨便剪一枝,插到土里,它便可以生根發(fā)芽。對于我的鄙視,母親栽種的月季似乎要為自己爭一口氣,有要勝過于我種的那些花草的意思。這種想法很快實現(xiàn),待到我種的那些稀罕花草盡都枯萎了的時候,它們竟如小樹一般蓬勃了:油黑發(fā)亮的葉子,把花朵掛滿枝頭,一株紫紅,一株朱紅,一株粉紅。紫紅和朱紅的花朵繁多,一簇簇讓你數(shù)不過來。粉紅的花朵稀少,碩大鮮美。又有一個微型植株,矮小的一叢,不顯眼地掩映在花叢中間,開出的花顏色金黃,有如金色鳳凰。不管哪一種,一樣的馨香,一樣有一種健康的美,一樣不乏端莊、高貴和優(yōu)雅。你不禁要為自己先前的那種想法感到慚愧了,你漸漸感到它的稀奇,你漸漸為它所吸引。花開過一輪,枝頭盡是殘花,拿上剪刀,一個個剪去:漸漸又有新的枝葉長出,一樣油黑;漸漸又有新的花朵開放,一樣鮮美。
李漁說,月季可供保存,可供食用,可聞可看,可插可戴,既為忠臣,又多媚術,花的本事全都有了??磥硭橇私庠录镜?。不覺中,我漸喜歡它。
桂 花
李漁的詩《惜桂》:“萬斛黃金碾作灰?!敝傅膽墙鸸鸲皇堑す?。看來即便像他那樣愛花的人,也是無法把所有的花全都揣摩透的。
庭中栽的大概是四季桂。四季桂:叢狀生長,花淡黃,較稀疏,香氣淡而花期長。這就明確了。
這株花是我從花店里買來的。那一天,去買花,見到盆里一株:葉如茶,造型別致。問店家:“這什么花?”店家說:“桂花?!边@個名字見到過?!渡胶=?jīng)·南山經(jīng)》:“招搖之山,臨于西海之上,多桂?!薄秴问洗呵铩罚骸拔镏勒?,招搖之桂。”李綱《采桑子》:“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崩钋逭铡耳p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毕氲竭@里,心向往之,即把它買下來。
花送到家,種在盆里,不見長大,日顯萎靡。父親說,它可以長到如樹一般。我想,也許盆小,根須受到約束無法伸展吧。把它移到花圃下面那一小塊空地里。果然,不久,枝葉伸展起來了,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年,開出了花,極細極小,稀稀疏疏,掩映在枝葉中間,沒有細看幾乎沒發(fā)現(xiàn);香氣極淡,沒有書里說的香飄四溢、濃可致遠。
一次去山中采風,從一戶人家門前經(jīng)過,聞到一陣濃郁的花香,抬起頭來:一株花如樹一般,掛著一簇簇、一坨坨乳白細碎的花。問鄉(xiāng)下人,說是桂花。站在那里癡望,心里想,這才是桂花嘛。
因為它,庭中的桂花,不是理想中的那樣,我漸疏遠了它,任它隨意生長,也懶得去修剪。它長得越發(fā)高,開出來的花,還是那樣細,開出來的花,還是那樣疏,只是漸漸聞到香氣,湊近去,似乎也有幾分“清可蕩滌”的意思。
關于桂花歷來有許多故事,比如吳剛伐桂:傳說月中有桂,高五百丈。河西人吳剛學仙觸犯道規(guī),被罰至月中伐桂,樹即砍即合,總不能伐倒。千百年過去了,他還在那里伐桂。月明星稀之夜,站在月下靜聽,似乎還可以聽到吳剛伐桂的坎坎聲。
庭中的桂花不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也不如山中見到的那一株,不能擁有“萬點金蕊”、“十里清香”,然而它已長得比我還高。站在樹下,也可作一點關于月宮的遐思。遙想陳后主,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于庭中,心里嘆息一聲,以為他是人間第一情癡者了。
玉 蘭
那株玉蘭是從花店買來的,栽在門前。父親說,這種花可以長到兩層樓高。
玉蘭也叫望春花,據(jù)說它和梅花一樣,早春時節(jié),葉子還沒有長出來,就開出滿樹繁花,千萬朵同時開放,有如素娥千隊,妖嬈無邊。
院子里的玉蘭,與書中所說的不一樣,早早開放,比如現(xiàn)在還是冬天,它就開花。一年不是一季,而是斷斷續(xù)續(xù)開放。開花的時候,一樹碧玉,枝葉中間點綴著乳白的花朵,有如繁星。踮起腳跟采一朵:狀如長鐘,香氣如蘭。
玉蘭以花香著名,香氣能傳播到很遠。一次,一個鄉(xiāng)間婦人從圍墻那邊經(jīng)過,聞到花香,站在鐵門外面張望,看著庭院里的那一株玉蘭花,嘴里念叨著:“好香。”徘徊許久,不肯離去。母親看見,摘幾朵,遞給她。女人滿心歡喜,又望了那一株玉蘭花一眼,這才喜滋滋地走了。
玉蘭適合于觀賞,更適合于聞香:摘幾朵,擱置于房中,一夜幽香。每年開花時節(jié),我都要去弄幾朵,放到書房里,香氣在口鼻間繚繞,三日不絕,令人心清神爽。
一次,在一處古民居前面見到一株玉蘭花,比我家的大得多,開著米黃色的花,花朵碩大豐滿、晶瑩如玉。覺得稀奇,站在樹下,抬頭仰望,贊嘆不已。那是一個讀書人家,據(jù)說有進士若干。我想,也許是他們之中的某一個,同我一樣,因為仰慕屈原之《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菊花之落英?!狈N下那一樹玉蘭花。
扶 桑
園中所植的扶桑有兩株:一株低矮,重瓣;一株高大,單瓣。
重瓣的那一株,不知母親從哪里移來的。先是纖長的一小株,看花形,葉似桑。第二年,開出花,大如芍藥,顏色橙紅。
后來我在新修的公路旁邊撿到一株花,大概是綠化工人栽花的時候丟在那里的吧,與家中那一株比,葉子相似,花卻不同。停下車,撿起它,心里想,讓它與家中那一株做個伴吧。帶回家,種在東邊玉蘭花下。
這一株與那一株的確不同:這一株花單瓣,朱紅,單純;那一株花重瓣,橙紅,繁復。于是我的園中,有兩株不同的這樣的花。
后來,兩株花長大起來:低矮的一株向橫里伸展,枝柯縱橫,開出來的花碩大富麗;纖長的一株壯旺起來,竟近兩米高,花朵繁多,一些枝條上面竟有十幾朵花。兩株花,一株飄逸,一株耿直,風格不一,相映成趣。
扶桑花,《本草綱目》釋:“產(chǎn)南方,木槿別種,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笨础渡胶=?jīng)》,里面有這么一句:“湯谷上有扶桑?!毕肫稹冻o》,翻到《九歌》,里面有一句:“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王逸注:“日出,下浴于湯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曜照四方?!睋?jù)說日出于扶桑之下,拂其樹梢而升。又查郭璞《玄中記》,里面說:“扶桑,天下之高者。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毙睦锵?,那該是多高一棵樹?開出來的花,又該如何碩大艷麗!
刺 桐
那兩株花是我從工作過的學校移來的。那所學校里栽滿刺桐樹,冬天的時候,葉子落盡,光禿的枝椏上綻放著簇簇紅蕾,仿佛戈壁紅顏,一樹紅艷,觸目驚心。我為它的美麗所震撼,截取兩枝,插到花圃下面那塊空地上,左一支,右一支。
第一次見到刺桐花是在泉州?!栋碎}通志》載:五代時,泉州刺史留從效擴建城垣,環(huán)城植刺桐。泉州種植刺桐樹,大概從那時候開始。南宋王十朋《刺桐》:“初見枝頭萬綠濃,忽驚火傘欲燒空?!庇商浦了?,泉州城遍植刺桐樹,每到開花,一城紅艷。解放初,刺桐樹從泉州城里消失,搜遍全城,竟無一株,后來又重新種植了刺桐樹。九十年代初,我在泉州讀書,見到幾株古老的刺桐,大概是那時候種植的。
出來教書,在那所學校里,再次見到刺桐樹,那時就有故人重逢的感覺。寒冬臘月,草木凋枯,被那種盛大的美麗所環(huán)繞,感受著一種豐盛的驚喜,想起那一個叫留從效的古人,仰慕他的浪漫做法,截取兩枝,種在自己的庭中。
刺桐是極易生長的一種樹,隨便折一支,插入泥土,即可成活。而且生長迅速,五年之后已有兩層樓高,瑩瑩如華蓋。春天到來,浴過一場雨,枝頭盈盈綠了,晶瑩閃亮;夏至過后,樹上層層疊疊覆滿葉子,僅留一些縫隙供陽光透過,一陣風來,翻覆斑斕蝶影;秋風如期而至,老了的葉子黃了枯了,一葉葉剝落,悄然無聲,剩下枯瘦枝丫;冬天來臨,一樹紅艷,觸目驚心。
它的美,在于它的生命力旺盛;它的美,在于它驚人的艷麗:春天可以看葉,冬天可以看花。
菊
新近又買了一盆菊,外圍朱紅,內(nèi)里橘紅,十分喜愛。
菊,又稱鞠、九華?!熬稀?,大概是最早的叫法吧?!抖Y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鞠即菊。九華,也許是因為菊花是重九之花吧。古代重九有飲菊花酒的習俗,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p>
花圃里原先是種有菊花的,純粹的金黃顏色,花朵不大,類似于野菊。正是因為這一點,讓我想起山上的野菊花,想起“野菊花金燦燦開滿山坡”那樣的句子?!皼_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寫的是唐朝長安城里的菊花。那種一城金黃、滿城芳香固然讓人驚嘆,然而我更喜歡山菊花,喜歡它靜靜地開,妝點一面山坡,不經(jīng)意間照亮你的內(nèi)心,讓你驚喜贊嘆。
侍弄菊花十分麻煩,李漁《閑情偶寄》里說得十分繁復:“治地釀土,插標記種,防燥慮濕,摘頭掐葉,芟蕊接枝,捕蟲掘蚓?!笨吹萌祟^暈。我是懶人,種下它,任其生長,久而久之,花圃里的菊花肆意蔓延,顯得雜亂無章,開出來的花七零八落,后來不得不鏟去它。
讀《楚辭》,讀到《離騷》:“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毕肫鹁栈ǎ猴柦?jīng)風霜,葉枯不凋,花槁不零,“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凌寒傲霜,清雋高雅,內(nèi)心喜歡它:喜歡它的高潔,喜歡它的堅貞。又想著種菊花。
責任編輯 林 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