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姣
鄂教版語文七至九年級教材共選編了72首古詩,并按照不同話題分類編排。如何根據不同年級制訂具體目標,提升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呢?
一、七年級:培養(yǎng)興趣,掌握方法
七年級的教學目標可以大致確定為繼續(xù)培養(yǎng)學習詩歌的興趣,進一步掌握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
七年級上冊共安排了12首古詩,其中10首唐詩,2首宋詞。教師可以選擇最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最有武漢地域特色的一首詩為起點,開啟學生詩歌學習之旅。能達到這種要求的,非崔顥的《黃鶴樓》莫屬。
課前,教師讓學生收集與黃鶴樓相關的介紹、傳說、圖片,積累與黃鶴樓有關的詩詞,參觀黃鶴樓,聽武漢之歌《黃鶴樓》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設計:播放武漢歌手徐千惠演唱的《黃鶴樓》渲染氣氛,導入新課;初讀詩歌,讀準字音;再讀詩歌,了解內容;品讀詩歌,把握情感;創(chuàng)讀詩歌,總結提升。
從上述教學環(huán)節(jié)不難看出,教師始終把讀放在教學的首位,用讀串起了整個教學過程。實際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手中的工具書,力爭朗讀時不加字,不掉字,不換字,不錯字;然后,生生互讀,在相互糾正、提醒中有意注意朗讀的重音、節(jié)奏、停頓;最后,各小組互相指名對方組的某位同學賽讀。三次誦讀,一次比一次難度大。學生在不斷迎接挑戰(zhàn)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理解了詩歌含義。
課的結尾,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生通過歸納明白了三點:一是課前可以通過閱讀、采訪、參觀、做摘抄筆記、拍照片、編輯剪報、制作資料卡片等方式搜集資料,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二是課中可以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理解詩歌的含義;三是興趣是學詩的關鍵,好習慣是學詩的保障。有了這樣的認識,本冊剩余的11首古詩,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小組對學、課堂展示的形式完成。
二、八年級:鑒賞品味,提升思維
八年級詩歌教學的目標可以確定為:在鑒賞品味中提升思維,即通過詩歌鑒賞,尤其是通過對名篇名句的品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精神品位。
依據八年級教學目標,李白的《月下獨酌》可以從三個方面鑒賞:
1.借助關鍵詞鑒賞
關鍵詞指最能夠表現詩歌意境、情感和主旨的詞語。準確的動詞、鮮明的形容詞、精當的數量詞、恰切的副詞常常成為關鍵詞的寵兒。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賞析“邀”字,明白主動者為詩人。因詩人品質高潔,得罪了權貴,少有人敢與他交往。在良辰美景之夜,詩人環(huán)顧左右,惟有孤月相伴。他難以排解孤獨寂寞,邀月對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個“邀”字,既表現了詩人的孤寂之情,也反襯出他曠達、高潔的品質。
2.通過意象鑒賞
意指詩人的思想、情感、意念等,象指物象、形象,意象指積淀著深厚文化內涵或作者個人情感的物象。詩歌的意象很多,植物類的有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蘭花、菊花、牡丹、桃花、楊花等;動物類的有杜鵑、烏鴉、鴻雁、青鳥、鷓鴣、沙鷗、蟋蟀、鳴蟬、猿猴、燕等;器樂類的有羌笛(羌管、笛)、胡笳、琵琶、戍角等;自然類的有白云、明月、水、冰雪等。
“月”包含著冷清寂寥、離情別恨、征途羈旅、思念家鄉(xiāng)、渴盼團圓等意象。詩中,詩人將無生命的月化為有生命有情感的人,和它一同飲酒、唱歌、起舞,而且還要和它結成親密無間的好友。結合“月”的意象特征,學生不難領會到此處的月象征著“冷清寂寥”和“品質高潔”,進而體悟出詩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羈的情懷。
3.組合群詩鑒賞
圍繞主題,依托教材,將主題相關的詩歌組合起來鑒賞,有利于學生重組思維、系統(tǒng)知識,也有利于優(yōu)化配置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中,教師可以拓展補充李白的《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古朗月行》《把酒問月》等詩歌。拓展閱讀的重點不在于準確分析詩歌的思想性、藝術性,而在于感詩人之所感,悟詩人之所悟,進一步了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堅信不疑精神,“輸肝剖膽效英才”的積極奮進精神,“安得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果敢叛逆精神。
初中三年,詩歌不足百篇,倘若死守教材,學生的閱讀面未免過于狹窄。因此,精讀一首詩,然后以此為基點,廣泛涉獵,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推想、聯想、想象,能讓學生在認識古人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內心體驗和精神底蘊。 三、九年級:積累名句,歸納梳理
在當前的背景下,羞于談考試是對學生不負責的表現。九年級面臨中考,詩歌教學目標就應有中考意識,即,注重積累名句,梳理編網。
武漢市中考,詩歌積累方面以教材中的經典詩歌為考查對象,考查形式要么是默寫詩歌名句,要么是寫出與所給內容相吻合的詩句,要么是理解詩歌名句所描寫的內容、表達的情感、蘊含的思想等。這就要求學生對意蘊深刻、富含哲理、令人深思、警策勵志的名言警句不僅能正確地背誦、默寫,還要準確地掌握其中的含義,并具備良好的想象、聯想能力,善于舉一反三。
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梳理和積累。
一人一詩一句梳理。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可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烈士”指有雄心壯志的人;這句詩抒發(fā)了作者雖然年邁,仍想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這句詩啟發(fā)我們要正確對待有限的生命。
一人一詩多句梳理。李白的《行路難》運用比喻直接寫行路難的句子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運用典故寫詩人渴望遇到明主,以施展宏圖的句子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表達詩人堅信抱負終會實現的名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一人多詩多句梳理。文天祥的《酹江月》中“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一句與《過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同樣光照千古的名句,表現了詩人的赤子情懷。
多人多詩多句梳理。如:什么是愛國?愛國不僅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的憂憤,是“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忠誠,更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賀《雁門太守行》)的決心。
通過這樣系統(tǒng)的梳理、積累,零散的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就會逐漸形成體系。這樣做,無論是從應考的角度,還是從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角度來觀照,都是有利的。
有人說,能讀詩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精心制訂詩歌教學目標能激發(fā)學生多讀詩、多品詩的興趣,從而讓他們詩意的生活。
(作者單位:武漢市洪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