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保山學院人文學院,云南保山678000)
明代云南詩人張含生平及其研究綜述
孫麗麗
(保山學院人文學院,云南保山678000)
張含是明代云南的重量級作家,他一生經歷了意氣風發(fā)、仕途失意、潛心作詩、詩文刊印四個主要階段,但當代文獻中少有論及?,F(xiàn)代學者對張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平、藝術特色、文學交游、與云南文學的關系等幾個方面,勾勒出其致力于詩文創(chuàng)作的一生以及對云南文學、保山文學做出的重要貢獻。
張含;生平;研究綜述
明代詩人張含(1479-1565年),字愈光,又字用光,號禺山外史,又號塢月山人、禺同山人、白龍山人、潏艇釣翁、霞村逸叟、半谷閑人、九池放客、三橋野老、明臺真逸、鐵樓道人、板松山人,永昌府(今保山市)人,明正德二年舉人。他仕途坎坷,七次赴京會試不中,后返鄉(xiāng),終生以詩文自娛,與楊慎一起建立永昌明詩堂,致力于詩文創(chuàng)作,并偶有刻印自己或友人的詩文集。張含著有《春園詩》、《張子小言》、《乙未鳴》、《貴精集》、《艱征集》、《愈光近稿》、《張愈光詩文選》、《張禺山戊己吟》等,《四庫全書總目》錄有《禺山文集》1卷、《禺山詩集》4卷。現(xiàn)代有《張愈光詩文選》、《張禺山戊己吟》及附作詩行世,共錄詩870首(包含收錄于《張愈光詩文選》和《張禺山戊己吟》的869首,另有張含曾孫張今傅記錄下的絕筆詩1首),詞6首,文45篇,是明代云南作品數(shù)量頗豐的作家。
張含祖籍本為江寧縣朱門鄉(xiāng),其曾祖父張宗17歲時隨父親滴戍于云南永昌,張含祖父張昺遂在此定居。張含出生于書香門第,明代時,張含在永昌就被百姓稱為“小杜甫”,時至今日,永昌民間仍流傳著“杜甫后身”的軼事。《永昌府志》卷六十二《雜紀志》云:“明嘉靖年間,有請乩仙者,久不至,及降,問之,乩日:‘時在龍泉門外觀杜子美蹴鞠,故遲遲耳?!粟呉曋?,則張含也?!盵1]說明張含當時在永昌極富詩名,百姓以“小杜甫”稱之。至清、至民國、至現(xiàn)代,當?shù)氐奈娜税傩斩家晱埡瑸橄荣t。
(一)青少年時期
張含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曾祖父張宗為人正直,在鄉(xiāng)間有很好的聲望。祖父張□注重教育,家庭也很富裕,為子孫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父親張志淳1480年中云南鄉(xiāng)試,1484年入京趕考,試禮部,高第及廷試第二甲第四人,從此開始步入仕途,聲名逐漸顯赫。歷任文選主事、吏部主事、承德郎、稽勛署員外郎、考功郎中、稽勛署郎中、南京工部右侍郎等職。張含幼年跟隨父親在京做官,耳濡目染,接觸了很多名流人士,學習了很多中原文學文化,并與楊慎訂終身之交,留下了許多往來酬唱的詩文作品,至今仍是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這一時期,張含“隨侍(其父張志淳)之京”[2],接觸主流文化,開始嶄露頭角?!罢卤?1506)年,(楊慎)與同鄉(xiāng)士馮馴、石天柱、夏邦漠、劉景宇、程啟充為麗澤會,即墨藍田、永昌張含結社倡和?!盵3]張含就是從此時開始與諸多詩友往來酬唱,逐漸顯露名氣。這一時期的詩作如《丙寅除夕簡楊用修》和《除夕次用修韻》[4]等,都寫得較為自然輕快,顯得意氣風發(fā)。
(二)求仕時期
張含受到父親致仕的影響,7次入京會試不中,甚至在1536年受父親張志淳“以嘗贊罷鎮(zhèn)復郡之議,為群小所誣”[2]一案的牽連,在永昌被武官家族出生的胡深之子胡志以莫須有的罪名抓進大牢,張含生母沈氏運用聰明才智,不懼惡勢力,抵御外侮,平息了這場變故,將其救出,但家道中落,使張含遍嘗人間冷暖,從此失去了青少年時期那種強烈的入仕愿望。
歷時近40年的入京會試之路是漫長的,在這期間,張含從一個意氣風發(fā)的青壯年逐漸成為一個老翁,卻依然沒有實現(xiàn)自己整頓乾坤的夙愿,不得不說是遺憾的。在這期間,他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悲喜時刻,喜的是與楊慎在永昌的重逢,與詩友的往來唱和,以及自己日漸豐盈的創(chuàng)作成果。悲的是自己36年的付出依然無果而終??梢哉f,張含一方面對宦海的沉浮有了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對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有了越來越深切的體會;另一方面則越來越從逍遙自在、與朋友交游的生活中得到內心的平靜,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找到一種寄托,于是才有了其晚年隱居致力于寫詩的志向。
(三)晚年隱居時期
張含仕途不順、家道中落后,遂回家鄉(xiāng)永昌,建“鐵樓”和“明詩臺”,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化發(fā)展,幸得遇到眾多知音的提攜,才華大展。張含結交的朋友很多,如楊慎、李夢陽、李元陽、木公等,與張含往來詩文唱和,或者相互進行詩文切磋,互撰序跋等,都給了張含很多幫助,使其在中原文學與地方文學的沃土中,創(chuàng)作出很多具有特色的詩文。張含詩文作品較多,其中也不乏佳作。張含將這些作品給朋友們看,向他們請教,很多人也給出了肯定,使得張含的作品多得以刊印,為當?shù)匚娜怂瞥?,流傳后世。他的作品集現(xiàn)在有記載可查的有近20種。但除了《張愈光詩文選》和《張禺山戊己吟》以外,其他作品大多已亡佚。
1548年楊慎將張含1524年至1548年間的詩作批選為《張愈光詩文選》,共八卷,我們能從中看到張含入仕的失意、對百姓生活的關心、對磋蹌歲月的惋惜、對詩友的深情厚誼。1549年又集1548年與1549年間的詩作為《張禺山戊己吟》,此時的張含心態(tài)更加平和,更多的將時間放在讀書作詩著文上。此后幾年中的詩歌又集為《張禺山戊己吟》附卷一卷,其中多有寫景抒情的佳作。至1560年張含82歲高齡時,還有楊慎生前為其評選的《禺山律選》刻印。不僅如此,張含還積極參與到詩友的詩集評選工作中。1549年,71歲的張含與楊慎、李元陽、張志淳等人一起為麗江土司木公的《雪山詩選》進行評點,其中張志淳評點了16首19處,張含評點了7首7處。另外還刻印有《李杜詩選》、《唐詩五言絕句精選批》、《空同詩選》、《精選贏奎律髓》等。張含曾孫張今傅在《刻補禺山詩文選題后》記錄了張含逝世前寫作且現(xiàn)存張含詩集中未有的一首絕筆詩,詩云:“霜殿龍蟠海月生,忽聞夜半有鐘聲。寒山寺里聲相應,萬古人留萬古情?!盵5]張含對作詩的堅持可見一斑。
張含是云南明代作品數(shù)量頗多的作家,張含與其父張志淳、其弟張合三人的家族文學在云南也頗具代表性。趙藩《重刊張禺山先生詩文集序》中說張含“當于安寧楊文襄為有明一代滇中二大家,質之海內而無愧色者也”。研究張含的論文不多,更多的學者不拘泥于舊論,采用新的理論和方法重新研究張含生平、創(chuàng)作情況、交游情況和評價張含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色、成就及其與云南文學的關系。當代學者對張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基本上為學術論文的形式,只有極少數(shù)的學位論文。
(一)學術論文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張含生平與年譜。如:白建忠《張含的杜詩學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6]對張含生平與著述中的幾個問題諸如張含出生時間、中舉的真實性等進行了考證,對錢謙益、黃宗羲認為張含“不第”或“下第”,經過其他記載的佐證,證明錢、黃的說法是不確切的,并將文獻中可見的張含著作名目和現(xiàn)存善本名目進行了列舉,對張含主張學習杜詩應該“不矜于形而矜于神”,認為融會貫通后方能學得杜詩之真味,及其秉承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創(chuàng)作精神,譜寫了大量的“詩史”之作,生動地反映了明代云南廣闊的社會圖景,感情深摯,格調悲慨,為后人了解明代云南的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雖然有涉及到張含詩學思想的研究,但并未深入展開。另外有姜曉霞《張含年譜》[7],則是專門對張含生平的研究,其后附錄張含年譜,填補了張含年譜研究的一大空白,可惜當中有一些年份尚屬空白,有的年份記述的也是張含友人的事跡而非張含本人的活動軌跡,所以還不夠全面與成熟。再有筆者的《張含年譜新編》[8],經過整理與查證,豐富了對張含一生活動軌跡的認識,并對諸如張含和楊慎的相交、張含入京會試的時間、張含弟弟張合出生時間等問題做了進一步考查,糾正了部分史料的錯誤,明確了其生平中的一些重要時刻,但也因資料不足,有些問題依然需要在今后進一步去求證。
第二方面是張含詩文的藝術特色及評價問題。如:余嘉華《張含對明前七子的呼應與突破》[9]認為張含作為李夢陽的學生,自然受到“前七子”文藝思潮的影響,詩歌創(chuàng)作與“前七子”有呼應,又有突破和超越,有獨創(chuàng)精神,其詩以情勝,自成一家。然而,作為楊慎的至交,楊慎詩文主張是同其師李東陽一脈相承的“博綜”論,他贊賞李夢陽、何景明,但反對前七子及其淺薄的追隨者對詩文宗法的固執(zhí)拘泥,所以不如李、何那樣走極端,所以,張含不能簡單的歸派于“前七子”,關于這個問題,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馮小祿的《張含應歸為哪一派?——兼談古代文學研究中作家的歸派問題》[10]一文中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另外,云南省社科院省志辦的藍華增有《〈四庫全書〉張含詩評語的失誤》[11]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誤評張含詩辯》[12]兩篇文章中,對四庫全書中引用楊慎評張含的內容做了辨析,認為《四庫提要》張含詩文提要引用楊慎評張含文的部分,縮寫尚得大意;但舍棄楊慎評張含詩的部分,卻是不對的。楊慎的態(tài)度是:對張含的文褒中有貶,而對其詩則持贊揚態(tài)度,他說張含“博極群書,條入葉貫,雄辯邃古,神搜霆擊,上獵漢魏,下汲李杜,寢歌途咢,鞠明究曛,弗工弗庸,弗似弗止,茲其愈光之詩乎!句必弓左,字必科籀,萬卷之富,聚若囊括,一經之士,不能獨詁,茲其愈光之文乎!”四庫館臣據(jù)此評文之語,加以片面引申,作為評價張含詩的評語的根據(jù),并進而臆測張含的成名乃是楊慎謬獎所致,是毫無道理的。造成失誤的原因,是四庫館臣所依據(jù)的版本,只是當時流傳于京師的只包含張含部分應酬詩的“江蘇巡撫采進本”,而未見到包含全部張詩的足本,并誤將楊慎對張含文的評價移用于張含詩??梢哉f,應該在全面研究張含詩歌的基礎上來評價張含詩歌的價值,不能以偏概全。
第三方面是張含的文學交游情況。如:姜曉霞《情深意篤,亦師亦友——楊慎與張含的交游及其影響》[13]一文,以楊慎與張含的文學交游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楊慎被貶云南后與張含的交游,將兩人相互酬唱的是做進行了梳理與研究,對兩人的文學往來有比較完整的介紹,但對于兩人的相互影響研究則顯得不夠成熟。姜曉霞另有《張含文學交游考》[14]一文則對張含與楊慎、李夢陽、任瀚、顧璘、李元陽、湯世賢等的交游與以楊慎為中心拓展的張含交友圈做了研究,但是主要著力點放在了交游活動,對相互影響的研究比較簡單和寬泛,不夠深入。再有李宇舟的《從“總角之交”到“白首唱和”——張含與楊慎的交游考》[15]一文,從張含、楊慎父輩的交往入手,說明二人因父輩結緣,此后多次相見、詩文唱和、彼此慰藉的深厚友誼,尤其是文中對兩人相見時間的查證,頗具參考價值。
第四方面是張含與云南文學的關系。有姜曉霞《張含與云南文學》[16]一文,主要探討張含將一生精力放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化傳播上,如建立明詩臺、開設書局等,為云南文學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二)學位論文現(xiàn)在可見的成果僅有兩篇
一篇是張興娟的碩士畢業(yè)論文《明代詩人張含的詩歌觀及創(chuàng)作實踐初探》[17],文章首先從本質、創(chuàng)作、批評鑒賞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張含的詩歌創(chuàng)作觀念,總結了張含的四種主要觀念,即“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張,“詩貴于神”的本質論,包含了“作家論”、“文質說”、“興寄說”的創(chuàng)作論,“精嚴說”。其次,探討了其詩歌觀的形成背景和原因,從其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中印證其對詩歌創(chuàng)作觀念的獨特感悟。最后,對他的交游情況和實際創(chuàng)作也做了較為全面梳理和總結,進一步凸顯他對云南文學、保山文學發(fā)展做出的貢獻。文章的選題很有針對性,對張含詩歌觀念和創(chuàng)作實績的分析頗見功力,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認識張含的詩歌魅力。另外一篇是筆者的《張含生平考辨與詩歌研究》[18],從生平、交游、詩歌三方面進行探討。首先是生平方面,編寫了《張含年譜新編》(此年譜后經過修改,單獨發(fā)表于《保山學院學報》),極大地補充、豐富了對張含生平的了解,并由此劃分出張含一生重要的三個階段:青少年時期侍父讀書,意氣風發(fā);壯年時期科考漫游,家道中落;晚年隱居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化發(fā)展??甲C了張含自先祖張杰滴戍云南開始有資料可查的共有10代,家族成員眾多,其中,張志淳、張含、張合父子三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績顯著,且具有承繼關系,在云南頗具代表性。其次,交游方面:主流文學界、地方文學圈中的諸多文人如楊慎、李夢陽、李元陽、木公等人對張含的文學思想、創(chuàng)作手法、詩歌的內容形式與風格等方面都有影響,促使其詩歌創(chuàng)作日益精進。張含建立“明詩臺”,設立家塾、刻印詩友文集,引入主流文學,以及大量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也極大地推動了云南、永昌文學發(fā)展。最后,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張含詩歌從題材分為寫景抒情詩、滇西詩史、交游之作;從體裁分為往體詩、半格詩,格律詩,詞(僅存《生查子》六闕)三類,其詩歌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文學上諸名家的廣泛學習、對內容形式的開拓,但也體現(xiàn)出諸如所學博雜,與主流文壇風氣不很匹配;詞藻堆砌、古拙拗口;所處地域的局限,不利于流傳等局限性。
對于張含的研究雖然數(shù)量有限,但是,已經開始有越來也多的學者開始關注他詩歌,關注他的交游,關注他的貢獻等,作為云南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著名詩人,對張含的研究是具有價值的,值得更多的學者關注與研究。
[1] 永昌府志[M].光緒十年(1884年)重修版,卷六十二,雜紀志·軼事.
[2] 保山市文化局編.保山碑刻[M].云南:云南美術出版社,2008.
[3] 楊慎全集[M].養(yǎng)拙山房藏板,乾隆乙卯年重鐫,“楊慎年譜”.
[4] 李根源輯.永昌府文征[M].詩卷六·明五.
[5] 李根源輯.永昌府文征[M].文卷八·明七.
[6] 白建忠.張含的杜詩學及其創(chuàng)作實踐[J].杜甫研究學刊,2010,(2).
[7] 姜曉霞.張含年譜[J].保山師專學報,2008,(1).
[8] 孫麗麗.張含年譜新編[J].保山學院學報,2012,(6).
[9] 余嘉華.張含對明前七子的呼應與突破[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1).
[10] 馮曉廬.張含應歸為哪一派——兼談古代文學研究中作家的歸派問題[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2).
[11] 藍華增.《四庫全書》張含詩評語的失誤[J].保山師專學報,1997,(2).
[12] 藍華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誤評張含詩辯[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2).
[13] 姜曉霞.情深意篤,亦師亦友——楊慎與張含的交游及其影響[J].昆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1).
[14] 姜曉霞.張含文學交游考[J].昆明學院學報,2009,(5).
[15] 李宇舟.從“總角之交”到“白首唱和”——張含與楊慎的交游考[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4,(2).
[16] 姜曉霞.張含與云南文學[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2).
[17] 張興娟.明代詩人張含的詩歌觀及創(chuàng)作實踐初探[D].云南大學,2010.
[18] 孫麗麗.張含生平考辨與詩歌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2.
[19] 云南叢書集部之五·張禺山詩文選(一)[M].云南圖書館藏板(甲寅年初).
Life Story and Research Summarization of Zhang Han, a Poet of yunnan in Ming Dynasty
Sun Li-li
(School of Hnmanities, Baoshan College,Baoshan,Ynnnan,678000)
Zhang Han was an important writer of Ynnnan in Ming Dynasty. He lived throngh high-spirit and vigor, career frnstration, devotion to poetry writing and poetry pnblication, bnt all these were rarely written in the literatnre. The researches on Zhang Han made by modern scholars mainly focns on his life story, artistic featnres, literary friends and some related activities with Ynnnan literatnre, which ontlines his commitment to literary creation and his contribntion to Ynnnan literatnre and Baoshan literatnre.
Zhang Han, life story, research snmmarization
I206.2
A
2095-6266(2015)03-068-04
2015-2-27.
云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云南明代士文化群落研究”(6Y009E)。
孫麗麗(1985-),女,云南保山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地方文學與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