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建平 霍建泰 唐瑞永 趙國珍 高大偉
天椒13號是由甘肅天水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選育的加工型辣椒新品種,植株長勢中等,果羊角形,青熟果綠色,老熟果深紅色,色價15.8,適合提取辣椒紅色素。天椒13號是以羊角椒自交系10-37為母本,以牛角椒自交系10-178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雜種。2010年配制雜交組合,2011年進行組合觀察試驗,表現(xiàn)中熟、抗病、豐產,紅熟果深紅色,商品性好。2012-2013年進行品比試驗,2013-2014年進行多點區(qū)域試驗和生產示范試驗,每667 m2干椒產量400 kg,比同類型品種美國紅增產50%左右,田間對病毒病、疫病、炭疽病及白粉病的抗性優(yōu)于對照美國紅,累計示范面積110 hm2,2015年2月通過甘肅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登記,編號甘認菜2015017。適宜在甘肅省及氣候條件相近的地區(qū)栽培。
天椒13號為中熟辣椒一代雜種,始花節(jié)位11~12節(jié),從定植到果實紅熟105天左右。植株生長勢中等,株高65.5 cm,株幅64.2 cm。莖基粗1.1 cm,葉深綠色,卵形。花冠白色,柱頭淺綠色。果羊角形,果頂尖,果基部宿存萼片平展,果面光滑,青熟果綠色,紅熟果深紅色,果長17.5 cm,果徑3.2 cm,果肉厚0.29 cm,單果質量35.4 g,單株結果30個左右。干椒維生素C含量542.3 mg/kg,粗脂肪含量98.3 g/kg,辣椒紅色素的色價為15.8,適宜提取辣椒紅色素。
穴盤育苗,隴東南于2月中旬育苗,667 m2用種75 g左右。
①種子處理 將種子放入55~60℃熱水中,不斷攪拌,當水溫降到30~35℃時,停止攪拌,搓凈種子表面的黏液,再用30℃左右的水浸泡5~6 h后撈出,用濕毛巾包住,在28~30℃溫度下催芽,每天淘洗1次,3天后挑選發(fā)芽的種子播種。
②營養(yǎng)土配制及苗床準備 采用72孔穴盤育苗,營養(yǎng)土可以自己配制,也可以從正規(guī)廠家購買蔬菜穴盤育苗專用基質。自配營養(yǎng)土時選未種過茄果類的肥沃園土6份、腐熟優(yōu)質有機肥4份,過篩后加入三元復合肥1.5 kg/m3、50%多菌靈80 g/m3,混合均勻后用塑料膜覆蓋堆置1周后裝盤。將準備好的營養(yǎng)土或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條從穴盤一端刮向另一端,使每個孔都裝滿基質,將4~5個穴盤垂直碼放,上面放一空盤,稍用力下壓,形成播種穴。購買基質育苗時檢查基質的親水性,如果親水性不好,可于裝盤前將基質灑水堆置2~3天。苗床選擇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內,寬度為穴盤長度的2倍,深度與穴盤的高度一致,鋪設地熱線后覆蓋地布,上面搭建小拱棚。
③播種 每穴播種2粒發(fā)芽的種子,均勻撒上基質,輕壓后,用木板條刮平,孔格界限清楚,整齊地擺放于苗床內,灑透水后覆蓋地膜,接通地熱線,將控溫儀設置為28℃,探頭插入中間穴盤的孔穴內,覆蓋小拱棚。
④苗期管理 當出苗率達60%以上時撤去地膜,基質變干時開始灑水,苗出齊后將控溫儀設置為18℃,天氣晴好時觀察小拱棚內溫度,高于30℃時可揭開兩端通風降溫。苗期要嚴格控制灑水量,灑水量以基質濕潤,無太多水分滲出為宜,防止基質內的營養(yǎng)成分大量流失。
⑤壯苗標準 苗高20 cm左右,莖稈粗壯,真葉大而厚,呈綠色,現(xiàn)大花蕾,根系發(fā)達。
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農家有機肥3 000 kg,深翻30 cm后旋耕整平。按壟距1 m劃行,667 m2于行中央條施過磷酸鈣50 kg、硫酸鉀15 kg、尿素15 kg,起壟覆膜,壟高15 cm左右。
隴東南4月下旬5月上旬晚霜過后定植。定植前1天下午苗床灑透水,噴1次3%阿維菌素水乳劑1 000~1 2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殺蟲防病。采用壟側雙行定植,穴距40 cm,每穴2株,定植深度以土層剛好埋沒基質塊表層為宜,澆足定植水。
①中耕培土 定植水澆過以后,壟溝地表晴天中午發(fā)白時,立即中耕,以提高地溫,保持土壤濕度。結合中耕進行培土,以防辣椒中后期倒伏。
②水肥管理 底墑好,定植水足,結果前可不澆水。在果實開始膨大后,小水勤澆,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tài)。結果后開始追肥,每次667 m2追施尿素、硫酸鉀各10 kg,隨水施入,2~4次水追1次肥。
③植株調整 盡早摘除門椒以下的側枝。
常見病害有疫病、病毒病、白粉病、炭疽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薊馬等。
疫病可用72.2%普力克(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25%甲霜·霜脲氰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2%克露(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結合灌根防治。
病毒病可在及時防治蚜蟲的基礎上,發(fā)病初期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鹽酸嗎啉胍(30%藥肥混劑)900~1 200倍液防治。
白粉病用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30%己唑·醚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防治。
炭疽病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蚜蟲、白粉虱、薊馬等蟲害可用3%啶蟲脒乳油1 000~2 000倍液,10%吡蟲啉2 500倍液及3%阿維菌素水乳劑1 000~1 2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果實充分紅熟后及時采收、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