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使用激素不同階段的中醫(yī)證型調查研究

2015-12-08 03:31溫成平
山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年4期
關鍵詞:白花蛇舌草紅斑狼瘡

黃 琳,鮑 璽,溫成平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累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瘡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會對自身的細胞和組織發(fā)起攻擊,從而導致了炎癥反應和免疫損傷。其發(fā)病機制與遺傳因素、環(huán)境、感染等密切相關。主要免疫學特征是多克隆B淋巴細胞活化、大量自身抗體產生和炎性細胞因子釋放增加。

西醫(yī)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抗瘧藥物、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等。近年來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靶向治療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及策略,如B細胞靶向治療、細胞因子靶向治療、阻斷聯(lián)合刺激信號、T細胞靶向治療等[1]。藥物的使用在緩解病情、控制臨床癥狀及改善預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長期或大劑量的應用會帶來嚴重的毒副反應,如性腺破壞、感染、骨質疏松、無菌性骨壞死、消化道潰瘍、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2]。

中醫(yī)學中并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之名,但古籍中有類似癥狀的描述,如紅蝴蝶瘡、蝴蝶斑、赤丹、茱萸丹、日曬瘡、痹證、周痹等。如《金匱要略》中的論述“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多被現(xiàn)代中醫(yī)學者認為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表述。

目前,對于SLE的證型臨床各家尚未統(tǒng)一,對證型的描述各執(zhí)己見,包括毒熱熾盛、陰血虧虛、瘀熱痹阻等[3]。綜合各家所述,多以熱毒、血瘀等論治為主,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法,兼顧脾胃。

中醫(yī)藥結合激素治療SLE有較大優(yōu)勢,能夠減輕激素不同使用階段的毒副作用,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并加強激素療效,從而減輕患者病痛。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門診、泰仁堂及浙江中山醫(yī)院門診病人160例。

1.1.2 納入與診斷標準 ①患者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修訂的SLE分類標準11條中的4條;②采用中藥和/或糖皮質激素治療;③年齡在14歲~60歲之間;④同意簽署進入臨床研究知情同意書。中醫(yī)各證型診斷見標準參考文獻[2]。

1.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感染而不能耐受本研究治療方案者;②入組前3個月內使用過環(huán)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劑治療者;③伴有腎臟以外其他重要臟器嚴重損害者;④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或精神病患者;⑤過敏體質及多種藥物過敏史。

1.1.4 激素用量分期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制定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治指南》,并根據(jù)患者病情用藥。潑尼松龍用藥方法:首始期:開始為1 mg/(kg·d),持續(xù)6~8 w,以后根據(jù)實際情況減量;減量階段:開始每周減上次劑量的10%,至0.5 mg/(kg·d)時改為每2~4 w減上次劑量的10%,至維持量;維持量期:隔日0.4 mg/(kg·d)長期維持,以后緩慢減量。有肝功能損害者改用等效劑量的甲潑尼龍。

1.2 方法

詳細采集病史,將激素使用不同階段的中醫(yī)證型歸類,總結不同階段中藥的用藥特點,統(tǒng)計各期主要證型常用中藥的用藥頻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證型分布

激素不同使用階段中醫(yī)證型歸類結果見表1。

表1 激素不同使用階段中醫(yī)證型歸類 [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本身存在不同證型,而激素的使用則對各證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由表1可見,激素各使用階段的證型分布主要為:首始期,熱毒熾盛型38.9%,瘀毒阻滯型25.0%,陰虛內熱型16.7%;減量期,瘀毒阻滯36.0%,陰虛內熱26.7%,肝腎虧虛型18.7%;維持量期,肝腎虧虛型38.8%,脾腎陽虛型20.4%,陰虛內熱型16.3%。因此,我們認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臨床證型以陰虛內熱、瘀毒阻滯為主,而激素首始量使用后,會加劇患者的內熱,因而熱毒熾盛的比例較高,而在維持量期和減量期,由于激素的使用,瘀毒留滯體內,并且傷及陰液,因而瘀毒阻滯型和陰虛內熱型比例較高,后期甚至出現(xiàn)肝腎虧虛及脾腎陽虛的證型。

2.2 中藥使用特點

SLE因激素使用量、使用階段的不同,及病人自身特點而呈現(xiàn)不同的癥候特征。因此,臨床中醫(yī)治療根據(jù)不同病人的癥候特點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措施。在激素首始階段,由于“純陽”之激素容易助陽化熱,迫血妄行,患者癥狀上常見煩躁易怒、蝶形紅斑明顯、口渴、脈數(shù)等特點,治療以清熱解毒、兼顧養(yǎng)陰為法,方用解毒祛瘀滋陰方加減治療,藥物選用白花蛇舌草、赤芍、丹皮、知母、石膏等;減量階段,由于首始期激素使用過后,熱盛傷陰,導致體內陰虛內熱或氣陰兩虛,患者在臨床上出現(xiàn)口咽干燥、心煩、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治療上以滋陰解毒、益氣養(yǎng)陰為法,方用生脈散加減治療,藥物選用白花蛇舌草、知母、黃柏、沙參、玉竹等;至維持量期,由于激素長期使用,導致體內陰虛及陽,出現(xiàn)陰陽兩虛、肝腎不足的癥狀,患者往往兼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畏寒肢冷,脫發(fā),舌淡苔白,脈細弱,方用解毒滋陰祛瘀方合右歸丸等加減治療,藥選白花蛇舌草、白術、當歸、龜板、熟地、菟絲子等。

2.3 中藥使用頻次

對糖皮質激素首始期的主要證型(熱毒熾盛、陰虛內熱和瘀毒阻滯)治療用藥頻次分析表明:熱毒熾盛證用藥共72種,其中用藥頻次在5次及以上的分別為:白花蛇舌草、赤芍、銀花、生地、生甘草各8次,川芎、當歸、六月雪、薏苡仁、赤小豆各7次,鱉甲、積雪草、知母各5次;瘀毒阻滯證用藥共89種,其中用藥頻次在5次及以上的分別為:川芎、當歸、炙鱉甲、白花蛇舌草各8次,大血藤、烏梢蛇、生甘草各7次,薏苡仁、銀花各5次;陰虛內熱型治療用藥共82種,其中用藥頻次在5次以上的分別為:白花蛇舌草、升麻、半邊蓮、黃柏、積雪草、青蒿、生甘草各11次,薏苡仁、赤小豆、生地、炙鱉甲各7次,佛手、銀花、知母各6次。

對糖皮質激素減量期的主要證型(瘀毒阻滯、陰虛內熱和肝腎虧虛)治療用藥頻次分析表明:瘀毒阻滯證用藥共93種,其中用藥頻次在6次及以上的分別為:川芎、當歸、白花蛇舌草各9次,炙鱉甲、大血藤、生甘草各7次,烏梢蛇、薏苡仁、銀花各6次;陰虛內熱和肝腎虧虛兩證共用藥123種,其中用藥頻次在7次以上的分別為:生地20次,薏苡仁、積雪草、青蒿各11次,炙鱉甲、赤芍各9次,麥冬、升麻、佛手、白花蛇舌草、生甘草各8次.

對糖皮質激素維持量期的主要證型(肝腎虧虛和脾腎陽虛)治療用藥頻次的分析表明:治療用藥105種,其中用藥頻次在6次及以上的分別為:生黃芪12次,仙靈脾、山茱萸、菟絲子各9次,赤芍、首烏藤、薏苡仁各7次,佛手、生地、鱉甲、生甘草、青蒿、白花蛇舌草各6次。

3 結 語

綜上所述,鑒于激素使用和中醫(yī)藥治療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治療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兩者結合使用則更具療效優(yōu)勢,并能減輕患者負擔,具有臨床價值[4]。在具體結合應用過程中,要根據(jù)激素使用的不同劑量和階段,相應地調整中醫(yī)治療策略,辨證治療。在激素首始階段,應解毒清熱,兼以固護陰液;在激素減量期,應以活血化瘀、養(yǎng)陰解毒為法,在激素維持量期,應以解毒滋陰、補養(yǎng)肝腎為主。中醫(yī)藥和激素的結合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治療起到很好的增效減毒作用,有利于提高療效,撤減激素使用,及時控制病情并減少病情反復。

[1]谷聯(lián)清,陳文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靶向治療進展[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5(1):160-164.

[2]王漢禹,王麗萍,陳建.狼瘡腎炎的治療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5):461-463.

[3]張廣中.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中醫(yī)、中西醫(yī)治療概況[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20(1):55-56.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13.

猜你喜歡
白花蛇舌草紅斑狼瘡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臨床特點
白花蛇舌草茶飲料的研究與展望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機制
白花蛇舌草化學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
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中5種抗腫瘤核苷類成分含量測定
伴脫發(fā)的頭皮深在性紅斑狼瘡并發(fā)干燥綜合征一例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并發(fā)帶狀皰疹的護理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腦出血和腦梗死1例
昌江| 东山县| 元江| 贵南县| 临邑县| 乌拉特中旗| 长泰县| 正宁县| 安平县| 桓台县| 吉隆县| 平利县| 深水埗区| 盱眙县| 密山市| 莱州市| 芦溪县| 南平市| 木兰县| 武宁县| 黑河市| 泉州市| 忻州市| 迁西县| 黔南| 盐边县| 芜湖市| 大埔区| 云梦县| 汽车| 鱼台县| 同仁县| 霍山县| 连平县| 榕江县| 沁源县| 武义县| 呼玛县| 平陆县| 鲜城|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