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紅
摘要:散文內容豐富,形式灑脫,梳理散文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整理三個“路標”梳理文章思路,輔以常態(tài)性閱讀的“段段清”方法閱讀劉亮程的《柴禾》,以此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散文;思路;梳理;把握;文脈
中圖分類號:G632.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5-0263-02
散文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它具備多方面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形散而神也散,構思的靈活性和敘寫的抒情性,內容豐富、真實,形式自如、灑脫,語言抒情、優(yōu)美。它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來表達作者的觀點、情感,從而揭示其社會意義。
馮驥才先生一篇談散文的短文,挺有意思,他打了個比方說:一個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個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說。一個人給大地彈射到月亮里——那是詩歌。
我想,“平平常?!敝傅氖巧⑽牡娜〔摹I⑽娜〔挠谄匠I?,運用鮮活自然的語言,寫平實的道理和真實的情感,所以是最貼近生活的文學樣式?!白咴诼飞稀敝该恳黄⑽亩加兴悸泛兔}絡,表面上拉拉雜雜甚至毫無聯(lián)系的那些人事景物都被這條路串聯(lián)在一起,這條路有起點也有終點,修路的人在路上弄出許多的拐彎,也設置了一些路標,但只有會識路的人才能看見。
現(xiàn)代文閱讀是一個整體工程,既要立足文本,又要學會與課本中的文章聯(lián)系,進行聯(lián)想、遷移、運用,甚而要結合民族特色和社會生活中的知識積累進行思考。散文欣賞就是一段旅程,我們怎樣巧借路標,曲徑通幽呢?其實教科書已經(jīng)提供給我們幾條途徑了。
路標一:感情——方法一:抓感情詞眼(適用于以情感為線索的文章)
例如必修二《荷塘月色》,學習這篇文章時就可注意這篇散文是按什么順序展開思路的?抒發(fā)了什么情感?以此來梳理全文思路。
這是側重寫景的散文。寫景是明線,抒情是暗線。作者去荷塘不是因為喜歡而去,而是為了緩解情緒。所以他寫的景中處處都流露著他的獨特的情感。其實課后練習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切入文本的方法。人教版必修二第5頁研討與練習一就如此問道:作者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語句,說說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換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路標二:物象——方法二:抓描寫對象(適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文章)
以《囚綠記》為例,研討與練習題目為:作者為什么喜歡綠?囚綠之后為什么又放綠?放綠之后為什么還懷綠?探討一下這篇文章的深刻內涵。
路標三:時空——方法三:抓時空轉換(適用于敘事類和游記類文章)
以《小狗包弟》為例,課后研討與練習題目為:作者對小狗包弟的感情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變化?你覺得作者是怎樣的人?作者經(jīng)歷磨難之后仍擺脫不了煎熬,對此有何評論?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散文的主線是“情”,所以有人說散文以作家自然流露的情感來打動人的一種文體,但是它的次線卻有可能是景、是事、是人等,這也就是散文難讀懂的地方了。
所以讀一篇散文時,可以有主方法和輔助方法,其中以方法一為首選。如2013年安徽卷《櫻桃》,可以兼用兩個方法。這既是一篇游記散文,又是托物言志散文。我們可以按照作者的游蹤來整理前半部分的行文思路,后半部分可以抓住“櫻桃”這個物象的寓意來解讀散文后半部分。
可是,有的時候找不到明顯的路標怎么辦?因為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在人世間獨到的發(fā)現(xiàn),獨到的認識,獨到的感悟,通過自己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文本。雖是感悟出來而書寫完成的,但作者創(chuàng)作時肯定是有思路。所以可以采取閱讀散文的常用辦法,“段段清”,明確散文的每一段之間的關聯(lián),有感悟的地方隨時作旁批。下面就以劉亮程的散文《柴火》來作示例,以“段段清”的方法來感悟散文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劉亮程喜歡寫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村子,寫村子里的蟲子、老狗、胡楊樹、逃跑的馬、掙斷韁繩的牛,“太陽將這里的人和牲畜曬老,所有事物都按照自然的意志伸葉展枝”。《柴禾》閱讀有很大難度,這就有必要做到理清每段段意:
①搬家時“柴禾”作為生活物資留了下來。
②點明“柴垛”是家力的象征。
③寫“我”家“柴垛”的積累過程。
④“柴禾”雖失去了作用,但家人依然留著它。
⑤“柴禾”在院墻根呆了二十年后朽掉了。
⑥在我們的漠視中,“柴禾”最終變成了一堆灰。
⑦由“柴禾”聯(lián)想到“我”死了。
⑧進一步引發(fā)聯(lián)想。
⑨由人及物,由“柴禾”引發(fā)的思考。
《柴禾》就是一篇借物抒情的典范之作,在作家筆下,一切都帶有生命價值,柴禾都充滿了生命意義,為自己忽略柴禾而自責,是作家的人文關懷。但如果對文章思路不清,就無法知曉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思。所以對于這樣的文章,我們可借助逐段理解段意來理解文意,還要心中明確本文的主要寫作對象是“柴禾”,如此對每段進行歸納整合,就不難概括出本文的行文思路。如果加以命題,還可以如此出題:
本文以“柴禾”為線索展開,請具體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答案示例:
(1)①~④敘寫“柴禾”作用的變化,揭示“柴禾”含義。
(2)⑤~⑥描寫“柴禾”腐朽至死亡的過程,表達深深的自責和無奈。
(3)⑦~⑨由“柴禾”聯(lián)想“我”死亡時外物的漠然,表達對生命的嚴肅思考。
但是高考對思路題的設計有不同的樣式,所以一定要明確不同的問法要有不同的答題,如果以“構思”設題,那回答時就不似“思路”題那樣了。如:
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6分)
(1)①~④敘寫“柴禾”作用的變化,揭示“柴禾”內涵,緊扣文題,層層深入。
(2)⑤~⑥描寫“柴禾”腐朽至死亡的過程,表達深深的自責和無奈,為下文作鋪墊。
(3)⑦~⑨由“柴禾”聯(lián)想“我”死亡時外物的漠然,表達對生命的思考,呼應前文,深化主旨。
雖然2012年四川卷考題沒有設置全文的思路梳理題,但是我們依然要通過分析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匠心,才能深入文本,才能有針對性的完成其他問題。
2012年語文高考四川卷文學作品閱讀試題,題目設置如下:
14.根據(jù)全文概況“柴禾”在文中的含義(5分)
生活物資,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傳統(tǒng)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15.第3自然段主要敘述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內容:主要敘述了我家柴垛積累過程。
作用:通過敘述父子兄弟辛勤積累柴垛的過程,賦予柴垛物質以外的意義,既承接上文“柴垛是家力的象征”,又與后文“我們在心里需要他們”呼應,并為柴火在今后的生活中的巨大變化做鋪墊。
16.第6自然段的畫線句子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賞析其表達效果。(5分)
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逐層再現(xiàn)柴火被冷落忽視、逐漸朽去過程中的三個細節(jié),層層渲染,畫面生動,富有感染力;四個“看見了”突出柴火朽去過程中我始終在場又始終旁觀的態(tài)度,傳達出深深的自責和無奈情緒。
17.這篇文章有人認為重在寫柴禾,有人認為重在寫人,你贊成哪種看法?請說明理由(6分)
重在寫柴火。因為柴火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柴火在今昔生活中的巨大變化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柴火的描寫表達出了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留戀,對細微生命的關注。重在寫人。雖然寫人的篇幅不多,但寫柴火的目得是為了寫人,對柴火的生命過程的關注就是對人的生命的關注。文章由物及人,卒章顯志,凸顯了對人的生命的感悟。
所以,我們在答題時還要注意題型設置,不過無論設題有沒有直接呈現(xiàn)思路題,我們都要把我住散文的思路才能進行答題。很多時候梳理每段段意是我們對現(xiàn)代散文文本研讀的通道,因為看不懂才要去梳理思路。散文運思落筆看似毫不經(jīng)心,散漫隨意,實則有跡可循。
高考考綱這樣寫道:“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針對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能力層級是C,“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側重于理清行文的線索、發(fā)展的脈絡,并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概括文學作品主旨。
所以高考是講道理的考試,他不會考查學生不學的,想不到的信息。我們知道散文是怎么創(chuàng)作出來的,我們可以通過什么途徑來讀懂散文,并明白出題者的考查意圖,絕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