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姜鵬飛
《南湖晚報》:“逆向觀察”讓新聞出新出彩亦出奇
□ 文/姜鵬飛
在媒介同質化日益加劇的形勢下,新聞報道需要不斷求新,這就要求從業(yè)者從不同的角度和思路采寫新聞,合理運用“逆向觀察”不僅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全面性要求,而且很多時候還能夠幫助新聞作品出新出彩亦出奇。
逆向觀察 新聞寫作 南湖晚報
古語有云:“文以反常成趣”。在新聞采寫中逆向思考和觀察,乍看之下也許不可思議,但運用得當?shù)脑捑湍苋〉檬挚捎^的結果。因為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順向思維更有創(chuàng)新性,容易引發(fā)讀者的關注和思考。
在很多情況下,面對“同題作文”,更要求媒體從業(yè)人員打破思維定勢,從慣性思維局限中走出來,看到平常事物中的反?,F(xiàn)象,采取多樣的思維方式和創(chuàng)新采寫手法,才能創(chuàng)作出題材新穎,內容獨特的新聞報道。
2013年7月,嘉紹大橋正式通車。作為世界上最長最寬的多塔斜拉橋、總投資達139.8億元的超級工程,大橋的通車無疑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關注的焦點?!赌虾韴蟆返囊黄丁盁o缺陷”追求讓大橋通車“遲到”11天》,就合理運用了逆向思維,在大量千篇一律的報道中成功“突圍”。
原定計劃7月8 日通車,卻最終改到了7月19 日,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筆者在大橋通車前近1個月,就提前采訪,深入了解了這“遲到”11天背后的原由——出于對工程質量和安全的“苛刻”要求,建設部門多用了11天來完善各項設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筆者憑借職業(yè)敏感頓時找到了靈感,并判斷該主題重大,為此提前精心采寫,不斷修改。通車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都把目光聚焦在大橋通車后帶來的好處上,筆者反其道而行之,抓住了大家都忽視的“延遲通車”這個新聞點,并在當天克服種種困難,現(xiàn)場采訪了浙江省交通廳廳長等主要負責人。稿件于通車當天刊發(f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
在這篇報道中,筆者巧妙地運用了雙重逆向思維,先在眾多夸贊中一反常態(tài)地提出了“遲到”的問題,然后通過進一步的調查采訪,從看似是不足之處的“遲到”中挖掘出“反對形式主義”的真正內涵,達到了“負負得正”的效果。這篇報道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晚報新聞獎特等獎和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等獎。
在一些成功的新聞報道中,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作品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逆向思維、逆向觀察的方式,因而強化了報道的深度和力度。
2012年12月,筆者負責浙江省新聞名專欄——《嘉興日報》“黨報熱線”時,嘉興生豬養(yǎng)殖最大的村——南湖區(qū)新豐鎮(zhèn)竹林村的一位村民曾反映,該村生豬收集不及時,從而導致路邊病死豬沒有得到及時清理,村民意見頗大。筆者現(xiàn)場深入采訪后,沒有簡單地將報道重心放在路邊病死生豬如何及時清理上,而是從全國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高度上,審視和思考養(yǎng)豬大鎮(zhèn)和大村該如何轉型發(fā)展,于是進行了大量采訪,并打破傳統(tǒng)熱線新聞報道寫作方式,推出《死豬亂扔三問》的報道,引起市、區(qū)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該報道也獲得年度浙江省新聞獎二等獎。
2014年中國新聞獎的獲獎作品《民企員工竟視職稱為“絆腳石”》,也是一個逆向思維挖掘線索的好例子。在尋找新聞選題過程中,責任編輯得到“廣西職稱申報正在啟動”這個信息,沒有隨手放過,而是與前方記者進行及時溝通,記者通過與負責職稱申報工作的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聯(lián)系,了解到民企職工申報職稱并不踴躍這一“怪現(xiàn)象”。原本應當熱門的職稱申報為何遇冷?甚至竟然被民企職工視作“絆腳石”?看似不可思議的現(xiàn)象恰恰揭示了職稱評定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也對職稱評定工作的發(fā)展提出了客觀的意見。
在采寫這則新聞時,編輯與記者都沒有隨意地處理這個看似平常的消息,沒有像其他同行一樣不假思索地羅列職稱評定的好處,而是運用逆向思維、逆向觀察深入探究,多問了幾個“為什么”。加上巧妙設題,理應是“搶手貨”的職稱反被說成是“絆腳石”,一下就抓住了讀者眼球,因而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采寫日常新聞報道尤其是正面報道時,不能總是流于形式,應該尋找突破點,轉變報道方式。在不動搖核心思想的前提下,采用逆向手法報道正面事件,可以更好地傳遞正面信息,收獲更加理想的傳播效果和受眾反饋。
2013年5月,嘉興援藏干部王衛(wèi)東和干愛忠,在從那曲去拉薩市采購敬老院物品的途中遭遇車禍,他們搭乘的車輛與大貨車相撞后翻入河中,生命由此戛然而止。作為參與集體報道的一名記者,筆者在西藏采訪的數(shù)日里,既十分注重搜集那些宏觀、綜合、概括的“硬”性材料和數(shù)據(jù),更注重搜集那些感性、形象、典型而生動的“軟性”素材,挖掘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和感動瞬間。
在初期寫作時,著眼大局,注重“高大全”,但又通過百姓的視角和情懷著力感性化、形象化、微觀化,盡力從利益和情感上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使之增強親近感,還原真實人物形象。在集團領導不斷斟酌下,后期多位同仁和業(yè)務精英又反復修改完善,不斷挖掘細節(jié)和故事,不拔高、不渲染、只唯實,多用語言、動作、白描等描寫,用真情打動讀者,使作品不顯得生硬、枯燥,散文式的寫法和架構也起到了“軟化”作用。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雪域高原的紅船贊歌》在《嘉興日報》《南湖晚報》同一天的顯著版面上刊發(fā)。報道推出后,立即被全國眾多媒體轉載,浙江省委追授王衛(wèi)東和干愛忠為省優(yōu)秀黨員,并號召全省黨員干部向他們學習。該報道也被評為年度浙江省新聞獎一等獎。
當一些事物、現(xiàn)象處于熱點時,記者要率先“冷下來”在肯定與贊揚中找出問題與不足,從而引導事物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自1998年開始,國內許多藝術家和演出團體陸續(xù)前往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并且日益頻繁化和“低門檻化”。這股熱潮持續(xù)了將近十年,不僅沒有退潮跡象,更有愈演愈烈之勢。當許多媒體習慣了報道國內演出團體在金色大廳“大獲成功”的“喜訊”時,《北京青年報》記者則看到了金色大廳背后的“中國尷尬”——金色大廳變成了“鍍金大廳”。一篇《自娛自樂的鍍金之旅 金色大廳的中國尷尬》再次逆勢而生,剝開所謂“登上金色大廳”的華麗外衣,許多演出不過是國人的自娛自樂,成了國人盲目炫耀的資本。該報道在社會各界引發(fā)極大反響,網(wǎng)絡上被大量轉載,并引起政府主管部門和一些藝術家的關注和思考。
嘉興作為江南水鄉(xiāng)的城市,近年來開發(fā)和建設力度空前。由于相對土地資源豐富,眾多建筑物規(guī)劃設計并不高,占用了大量資源。原因是在十年前,許多部門負責人和專家認為嘉興沒有必要建高樓,《嘉興日報》一位資深記者則站在全國的視野和對未來分析判斷,運用逆向思維深入思考和采訪,推出了《禾城能否再長“高”一點》的深度報道。該報道引起了嘉興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通過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嘉興城市不斷長“高”已變?yōu)楝F(xiàn)實。
新聞最忌人云亦云,跟著別人的屁股后面跑。正話反說,運用逆向思維、逆向觀察看問題,往往就能發(fā)現(xiàn)人們不曾發(fā)現(xiàn)的更新、更深的東西。
事實是新聞的生命。但在很多情況下,對于新聞媒體從業(yè)人員而言,過分地鉆入“實”的事情,有時很難跳出來站在更高的平臺判斷、分析、審視新聞事實的本身價值。這就更需要輕“實”重“虛”,需要在充分尊重新聞實情的基礎上,理性思考“虛”的意義,從而實現(xiàn)“彎道超車”,凸顯新聞價值。
《嘉興日報》一位資深記者在一次采訪中了解到,嘉興服裝行業(yè)的“領頭羊”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盈利超過了服裝大市——嘉興下屬的平湖市167家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盈利,甚至是10倍以上。記者并沒有一味停留在新聞的“實”上,而是挖掘和思考“實”背后“虛”的意義——數(shù)字的對照,映現(xiàn)的是一家企業(yè)的成功與一個行業(yè)的困境,而成功與困境的對照,又會映現(xiàn)出什么?隨著國際、國內經(jīng)濟形勢的變化,傳統(tǒng)的發(fā)展方式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如何在新形勢下找到新空間,為嘉興經(jīng)濟的轉型升級找到新出路?
順著這樣的思路,嘉興日報推出了《1>167——一個企業(yè)與一個行業(yè)發(fā)展的對照記》等“對照記”系列報道,在不同產(chǎn)業(yè)之間、在同一產(chǎn)業(yè)內部、在企業(yè)與行業(yè)之間,尋找可作對照的轉型之路。該報道推出后,引起了省、市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該系列報道也獲得了年度浙江省新聞獎二等獎。
實際上,在很多采訪寫作時,需要在掌握大量新聞事實的基礎上,更要放在全國、全省范圍內“稱量”,運用逆向思維和觀察,選擇“虛”的角度得到準確的分量,判斷出新聞準確的價值。
2012年5月,寧波余姚文明辦和余姚市農(nóng)村合作銀行在表彰好人的同時,還以獲得低息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方式對“好人家庭”進行獎勵,幫助“精神富有”者通過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物質富有”?!秾幉ㄈ請蟆芬晃毁Y深記者在采訪時,除了掌握大量的事實外,還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難點和熱點問題聯(lián)系起來,意識到了“虛”的重大意義——余姚的創(chuàng)新舉措是政府主導建立的道德績效和獎勵平臺,既解決了農(nóng)民貸款難,幫助農(nóng)民實現(xiàn)了口袋富裕,又弘揚了向善的力量,鼓勵農(nóng)民腦袋富有,可謂一舉兩得。于是,深入采訪、精心寫作,并提煉出“道德銀行”的新概念,《余姚“道德銀行”助好人創(chuàng)業(yè)》獲得了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作者是:《南湖晚報》財經(jīng)新聞部主任)
編 輯 張 壘 leizhangbo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