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引 羅晶晶
摘要:
黎族是我國特有的少數(shù)民族,95%的黎族人分布在海南省。黎族有著自己十分獨特的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雕刻工藝。這些古樸的雕刻工藝品,向我們展示一個古老民族原始雕刻工藝的同時,還原了這樣一個有著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巧于裝點美化自我的古老民族。
關鍵詞:黎族;木雕;骨雕;石雕;雕刻紋樣
黎族的雕刻工藝歷史悠久,形式上主要分木雕、骨雕、石雕三大類。雕刻種類有平面雕、線雕、浮雕、圓雕、透雕,其中最主要的則是線雕和平面雕,雕刻紋樣則是以幾何紋、植物紋、動物紋、人物紋等為主。這些雕刻品不僅僅是精美的藝術品,更是她們生活場景的真實寫照,它們承載著黎族人的世俗精神與物質要求,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本文主要從木雕、骨雕、石雕的制作工藝和雕刻紋樣來介紹黎族的雕刻工藝。另外,本文還探討了黎族傳統(tǒng)雕刻工藝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和意義。
一、黎族木雕
黎族木雕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如神板、獨木舟、獨木凳、獨木鼓、箭簍、木偶、藤簍、刀鞘、等等。黎族木雕中最為出色的是獨木器具,根據(jù)其功能主要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文化宗教用具三個部分。獨木器制作主要依賴火與石斧、石錛,同時,黎族整個刳木成器的過程,是從熏燒到剡斫,與人類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期間木器制作的技術是基本一致的。此外,黎族木雕的雕刻紋樣也是造型獨特,圖案精巧,內涵豐富,是黎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生產工具
生產工具就是指用原木制作的用于日常生產的工具,主要有紡織工具、制陶的臺墊、冶鐵的鼓風箱、獨木舟、獨木水槽、平耙、獨木鏟、牛鈴等,雕刻紋樣則多雕刻牛鹿和星月點等紋飾。以獨木舟為例,它的制作方法是將直徑在100厘米——150厘米之間粗壯的木棉樹或榕樹,船頭和床尾削尖,兩側削成弧線形,舟底則削平,船外側及頭尾有時會雕刻些圖案花紋。然后用火燒、烤要挖的部分,燒至一定程度,接著用石斧把燒焦的地方刮掉,然后重復以上步驟直至成舟,最后將獨木舟陰干一段時間后,把它放在水里浸泡3個多月后,這樣獨木舟便制作好了,根據(jù)獨木舟的長短,可乘坐一至四人不等。
(二)生活用具
所謂生活用具,就是用原木經過刳制、雕鑿制成的日常生活用具。 這些生活用具在制作技術上雖簡單質樸,但在使用功能上卻很實用。常見的器具有獨木棺、獨木鍋蓋、木盆、獨木凳、舂米臼、蒸桶、蒸酒桶、木谷倉、獨木槽、木桶等。獨木器的外表以雕刻花紋圖案作為裝飾,圖案則是以幾何紋和水波紋為主。
(三)文化宗教用具
文化宗教用具是使用原木制成宗教用具。宗教用具主要有神像、叮咚、獨木皮鼓、木嗩吶、刀筒等。雕刻的紋樣則是人紋圖案和幾何圖案等。在這些宗教用具當中,值得一提的是獨木皮鼓,獨木皮鼓是黎族招眾、祭祀的樂器工具。它在鼓面和鼓身會繪制或雕刻一些圖案,這些圖案大多數(shù)他們日常生活的、狩獵的對象。因其圖案是黎族相對成熟的繪畫作品,所以它上面的圖案非常具有研究價值。此外,因為它古老的歷史淵源,它也是研究黎族文化的“活化石”之一。
二、骨雕
骨雕是用獸骨、牛角等進行雕刻,制作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骨雕一般有骨叉、骨梳、角號、火藥筒、喼筒(裝火藥的小骨筒)、骨項鏈等,骨雕的制作是黎族男子來完成的。 骨雕藝術品在黎族造型藝術中較為精彩,其雕刻精致,圖案精彩,文化內涵豐富,體現(xiàn)了黎族人民的智慧。骨雕里比較有研究價值的則是骨簪,骨簪是黎族女子帶在頭上的發(fā)簪,海南黎族內部為了相互區(qū)別分有“哈”、“賽”、“杞”、“美孚”、“潤”等支系,骨簪一般出現(xiàn)在“潤方言”、“哈方言”、“美孚方言”之中,其中又要數(shù)“潤方言”的人形骨簪雕刻紋樣最為精美。
骨雕的制作工藝流程分為洗料、截料、定型、打磨、鉆孔、雕刻紋樣等六部分。骨簪雕刻紋飾分上、中、下三個部分,上中部分是人物的頭像和頭飾。例如潤方言黎族的人形骨簪,人骨簪普遍長15-20厘米,造型像一把短劍,它的中上部分是披盔帶甲人像,據(jù)說這人像是黎族黎族桐主“總管三”,潤方言黎族為了紀念這位英雄,便把他的頭像雕在骨簪的上。此外在人頭像的旁邊還有一些小孔,用來系一些流蘇等裝飾物品,下部分所雕的圖案有各種動植物紋、水波紋、弦紋、幾何紋、圈點紋等。
三、黎族石雕
黎族石刻有著古老的歷史, 黎民自原始社會起便已學會開始制作石器,在石器上雕刻各種圖騰崇拜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黎族和漢族文化的交融,歷代的摩崖石刻、碑刻已遍布于黎族各個地區(qū),這些石刻記錄著黎族人民的發(fā)展歷史,不論是在文化上還是在藝術上都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一)圓雕
黎族石雕多為平面雕和圓雕,圓雕石刻內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黎族生活生產的石器,有石錛、石刀、石紡輪、石鏟、石鑿、石斧、石拍等。另一部雕刻的作品則是他們黎族信仰的神像及圖騰,例如村寨土地廟里擺放著用石土地神像和“石祖”崇拜等。這些石刻作品工藝有的有的復雜細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的雖然簡寥寥幾刀單至極,但是神態(tài)盡顯。
(二)平面雕
平面雕以線刻作品為主,主要是文字石刻,包括摩崖石刻和碑刻,圓雕則為石器工具和宗教信仰的崇拜物。黎族地區(qū)摩崖石刻和碑刻作品雖多,但大部分作品不是黎族人民所制,不過因其一直存在于黎族地區(qū),深深影響了生活在這里的黎民,對學者研究黎民的歷史文化、人文風情來說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現(xiàn)在很多石刻作品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旅游景點,如三亞的著名景點“天之涯、海之角”和三亞市荔枝溝鎮(zhèn)的元代石刻“落筆洞”等。
四、雕刻工藝現(xiàn)狀和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和意義
(一)黎族雕刻工藝現(xiàn)狀
黎族雕刻工藝歷史悠久,有些藝術品稍顯粗糙,但其文化內涵豐富、民族韻味濃郁,是組成豐富多彩的黎族文化的重要因子。它將形象化和抽象化相結合,既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些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紋樣和制作工藝,對于如今的雕刻仍在沿用。
黎族的雕刻工藝,或多或少的保留著原始技藝的留存,這些雕刻工藝,在民間流傳悠久,制作工序復雜,工藝精美,圖案花紋絢麗古樸,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相當高的工藝水平,屬傳統(tǒng)手工工藝歷史中不可或缺的片斷。而現(xiàn)在懂得傳統(tǒng)雕刻工藝的黎族藝人寥寥無幾,而這些技藝瀕臨消亡,因此,我們理應加強搶救和保護,而不應任其消失,從而導致我國的傳統(tǒng)雕刻工藝歷史出現(xiàn)斷層。
(二) 雕刻工藝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和意義
在當代設計中,設計作品普遍西化,民族色彩越來越淡,這對于文化的傳承是極為不利的,而如今地域文化在當代設計中的地位日漸彰顯,是當代設計中體現(xiàn)個性的新的切入點。黎族作為海南的土著居民,雕刻工藝作為它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更多的可體現(xiàn)在形式上,注重功能和形式相結合即注重實用性和文化性相結合。也可將其形象化和抽象化,提取傳統(tǒng)文化元素變成新的圖案或紋樣運用到現(xiàn)代設計中,創(chuàng)新且有新意,既豐富了現(xiàn)代設計作品的多樣性,也使當代設計作品更具深層意義。作為現(xiàn)代設計師,理應通過現(xiàn)代設計作品喚醒人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提高民族自信心,促使人們保護傳統(tǒng)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符策超. 試論黎族民間工藝美術[J]. 瓊州學院學報,2011,04:10-15.
[2]姚麗娟. 黎族獨特的民間手工藝術[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06:98-105.
[3]王海. 黎族文化研究著述概評[J].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07:17-20.
[4]袁曉莉. 海南黎族木器與骨器——原始鑿刻技術的遺存[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03:67-72.
指導老師:張婷 何東平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藝術學院 ,海南 ???57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