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耀榮
摘要:
我們在閱讀魯迅作品時,不難看出,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或者是雜文議論文,對比手法的運用嫻熟性及廣泛性,無不給人以藝術感染力和很強的說服力,一致使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真與假、好與壞,總是在同其他事物的對比中顯露出來,也使現(xiàn)實生活中矛盾對立現(xiàn)象在對比的渲染中真實地反映出來。縱觀對魯迅作品對比法的研究、探索,總覺得流于程式化。在此,筆者以孔乙己自身行為的對比來分析一個“讀書人性格的可貴”。
關鍵詞:談;魯迅;作品對比 ;讀書人性格
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作品的語言風格尖銳乃至刻薄,但在這尖刻的背后,又含有對國家和民族不幸的悲憫。我們在閱讀魯迅作品時,不難看出,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或者是雜文議論文,對比手法的運用嫻熟性及廣泛性,無不給人以藝術感染力和很強的說服力,一致使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真與假、好與壞,總是在同其他事物的對比中顯露出來,也使現(xiàn)實生活中矛盾對立現(xiàn)象在對比的渲染中真實地反映出來。所以魯迅先生的作品才蘊含著它應有的魅力和感染力。
對比,是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經(jīng)常運用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方法?!皩Ρ龋莾煞N對立的事物或情理互相對照,使其中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明顯、更加突出,這是美學上的一種法則?!睂Ρ冗@種藝術手法在古今的著作中早就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比如《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妒酚?平原君傳》:“君之后宮婢妾,被綺縠、余粱肉而民衣褐不完,糟糠不厭。 ”更有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币舱沁@些把兩種不同的景象加以對比的方法,把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奢靡生活和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赤裸裸的端到讀者的面前。由此,也使我們意識到,對比方法的運用,從古到今一脈相承,魯迅先生在此基礎上發(fā)揚光大,他把對比手法融入到了他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及其愛憎的情感中,對比的方式更加多樣,開掘的角度更深、設計別具匠心、也更耐人尋味。
在探索研究魯迅作品對比手法的運用時,無外乎如下分析:
人物對比。首先是人物的自身對比。《故鄉(xiāng)》中 的少年閏土的生氣勃勃的小英雄形象與中年閏土渾身瑟索的木偶人形象,“豆腐西施”與“兩腳圓規(guī)”的楊二嫂自身形象的對比,反映了農(nóng)村破產(chǎn)的加速及農(nóng)民在精神和物質(zhì)生活上的極端痛苦,有力地抨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對農(nóng)民殘酷的壓迫和剝削的罪惡。
其次是人物之間的對比。在《故鄉(xiāng)》中,善良樸實的閏土與尖刻自私的楊二嫂對比;宏兒和水生的關系與我和閏土關系的對比,,使雙方形象更加鮮明,不僅顯示出形象意義 而且有助于突出主題。再 《從百草園到百味書屋》中,先寫先生是一個“博學的人”,再寫到他不知道“怪哉”的故事,對先生的“博學給與了諷刺,從一個側(cè)面強化了主題?!?/p>
另外是不同人物對同一問題不同態(tài)度不同結(jié)局的對比。《在社戲》中,“鄉(xiāng)下人”“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覺去了”,而“土財主的家眷”則“多半是到戲臺下來吃糕餅和瓜子的”對比,鮮明地揭示了廣大勞動人民因繁重的勞動而疲憊不堪與地主階級的奢侈墮落,是深刻的主題蘊含其中。
事件對比。在《友邦驚詫論》一文中,作者把“三個不驚詫”和一個“驚詫”加以對比。所謂的“友邦”便露出了原形:他們“正和日本是一伙”,他們害怕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是中國人民的死敵,從而揭示了“友邦”的反動面目。把“秩序”和監(jiān)獄進行對比。”友邦“認為學生愛國請愿事件,沒有”秩序“”不文明“,但他們自己在國內(nèi)利用監(jiān)獄鎮(zhèn)壓本國人民。一經(jīng)對比就撕掉了他們”文明”的面具,顯露出一副“臭臉孔”。把黨國的兩種“無法勸阻”加以對比:指出黨國對日本兵是“無法勸阻”,而對愛國的學生是不會“無法勸阻”的。這兩種“無法勸阻”含義不同。通過對比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對外投降對內(nèi)鎮(zhèn)壓的反動罪行。把用血寫的事實和墨寫的謊言加以對比。
景物對比。在《故鄉(xiāng)》一文中,兒時那“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碧綠的西瓜”的美好故鄉(xiāng),與現(xiàn)實的“陰晦”天氣,冷風“無誤地響”、“蒼黃的天底下橫著個蕭索的鄉(xiāng)村”,“瓦楞上許多枯草斷莖當風抖著”的故鄉(xiāng)破敗對比,有力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衰敗蕭條日趨破敗的凄涼景象,揭示了廣大農(nóng)民痛苦生活的生活現(xiàn)狀,使主題更加鮮明突出。
透過這些對比,讓我們確實感知到了魯迅先生巧妙地采用了對立的感情象征事物來形成強烈的反差,利用感情的大起大落來形成對比,這樣在曲折多層次的底色上,愛憎情感的主旋律變得更加明亮。
然而,筆者以為以上種種對對比的探討,固然精彩也體現(xiàn)了對對比方法的運用的真知灼見,但總讓人感覺到未免有些程式化,對一些問題的認識也僅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在此,筆者僅以對孔乙己自身行為的對比分析為例來闡述一下個人的見解。
孔乙己是魯迅筆下一個絕對讓人過目不忘的形象,他在那個時代生活的非??蓱z,他是一個讀書人,可以說衰到了極點,他沒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好像也沒有固定的收入。老是穿著一件長衫,那件長衫上有很多補丁??滓壹旱倪@件長衫,就好比我們現(xiàn)代社會當中一個人要去到社交場所時所穿的西裝革履,是一件比較正式的衣服??滓壹壕褪沁@樣的, 他不在乎別人是否看得起他,他要穿上他的長衫 。這也正是筆者所要強調(diào)的對同一問題 不同層面的認識——孔乙己“一個讀書人的性格”使然。
也正是這讀書人的性格,孔乙己很愛看書,可憐的是,他卻買不起書,他拿別人的書看,別人說他偷書,他所謂“竊書”不能叫“偷書 ”的自我辯解也無法打動別人,一致被打斷了腿,他還要告訴別人,大家不要取笑我。還有當他買了一碟茴香豆時,他要分給小孩子吃,教那些小孩子:“我告訴你們,這個茴香豆的茴字其實有四種寫法?!蓖高^孔乙己本身行為的對比,讓我們覺得他是一個好可憐的人那,但隨著我們對問題認識的逐漸加深,又覺得孔乙己離我們的內(nèi)心好像越來越近,甚至使我對孔乙己產(chǎn)生一種由衷的尊敬。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他雖饑寒交迫、饑腸轆轆,但他的行為更符合一個讀書人的性格。我不知道孔乙己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但我們都知道有一個人一定存在,這個人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如果我們能穿越歷史見到曹雪芹,我想曹雪芹的形象一定跟孔乙己一樣,他身上穿著一件上下都是補丁的長衫,也不會讓人感覺到他有多大的能耐,甚至在那個時代連一個暢銷書的作家都不是,但他還是嘔心瀝血、畢其一生的精力,把他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寫了下來,這也許就是那個時代讀書人的命運。曹雪芹也好、孔乙己也好,他們有錯嗎?他們的錯就是他們生不逢時。
我相信,如果孔乙己能夠活在當下,他一定能夠告訴大家,你們知道中華文化有多么優(yōu)雅、有多么精致嗎?光茴香豆的茴字就有四種寫法,說不定他會被邀請到《百家講壇》,也許比學術超男易中天更加風靡一時,但他畢竟不那么走運,就是這個不那么走運的孔乙己應該是現(xiàn)今讀書人來照照自己內(nèi)心的一面鏡子。
和孔乙己相比,作為一個讀書人,作為一個熱愛知識的人,而有的時候,你所醉心的學問,并沒有受到別人的尊重,許多人也許根本就不愿聽你講的這些東西到底是什么意思。這時候,一切的不如意會伴隨著各種焦慮,進而會轉(zhuǎn)化為自卑來傷害自己甚至別人。作為一個讀書人,作為一個熱愛知識的人,你的尊嚴到底在哪里?你會不會像孔乙己一樣把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快樂,寄托在研究發(fā)現(xiàn)茴香豆的茴字究竟有幾種寫法快樂里,并且把這種快樂分享到你的身邊的每個人,如果有了這種心情和快樂,一定會比你吃茴香豆本身更加讓你快樂。這時候,你才會體會到一個讀書人的尊嚴所在,也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一個讀書性格的真性情。
[參考文獻]
[1]林東?!对姺ㄅe隅》第66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
[2]《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展史》中國青年出版社。
[3]靳邦杰、王世家《魯迅作品詳解 序言》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4]《華蓋集 題記》
(作者單位:廣東科技學院中文教研室,廣東 東莞 52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