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蘭芳
【摘 要】如何回歸語文教學的本位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的閱讀學習成為了近幾年來眾多同道中人不懈探索與追求的新的方向。鑒于此,筆者大膽嘗試課外閱讀材料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以期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生成。
【關鍵詞】課外閱讀;有效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也強調指出: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并提出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0萬字”的量化要求。為此,在日常教學中除了對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外,牢牢把握課堂教學的有利時機,將課外閱讀材料引進課堂,不僅可以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更可以拓寬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運用,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一、引進課外閱讀材料,可以進一步暢通對話渠道
以筆者執(zhí)教《一面》為例,課文從上海內山書店起筆,從阿累由近及遠地漸次接近魯迅先生,以三次人物外貌描寫貫穿全文,形象烘托出魯迅先生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革命事業(yè)的偉大精神與品質。然而,要讓學生就課文所呈現的阿累與魯迅先生的內山書店一遇來涵詠先生的精神品質,體味作者在結尾處噴薄而出的內涵厚重的文旨,顯然有些“旁證”單薄。為此,在學生充分閱讀內山書店里的這一個故事后,我首先推出了《“魯迅”筆名的由來》供學生閱讀: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后改名為周樹人。1918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時署名“魯迅”。據說,取“魯迅”二字為筆名有以下原因:
1.母親姓“魯”;
2.“周”、“魯”是同姓之國;
3.“魯”含有“愚魯”、“愚笨”的意思?!棒斞浮倍直闶恰坝摁敹杆佟钡囊馑?,如同常說的“笨鳥先飛”。
學生從上述材料中不難發(fā)現,原來先生的精神還蘊涵在他的名字中,先生的筆名成了他鞭策自己一生的座右銘。
接著,我出示了《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讓學生繼續(xù)閱讀:
魯迅先生常常在白天做別的工作,晚上寫文章。往往寫到深夜,廢寢忘食,不知疲倦。逝世前三天,他還替別人翻譯的前蘇聯小說集寫序言;逝世前兩天,他還在寫《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的文章;逝世前一天,他還記了日記。魯迅先生就這樣一路小跑地走完了人生。
這些是學生鮮知的信息,但僅僅以樸素的文字就激活了文本的內涵,鏈接了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學生讀懂了,魯迅先生是那樣說的,也是那樣做的,一如課文所言。在這樣課外拓展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品析課文中精彩的三處外貌描寫甚至深入體會作者所要闡發(fā)的深厚文旨就來得更容易了些。這樣的閱讀,無須教師喋喋不休地講析,在豐富的課外閱讀材料的撞擊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更暢通,更輕松。
二、引進課外閱讀材料,可以進一步活化閱讀思維
《天凈沙秋思》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了一幅凄楚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征。
作品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其中更是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濃郁的詩情。但對曲作中所描摹的“枯藤”、“昏鴉”、“小橋”、“流水”“西風”、“天涯”等意象,學生由于受到現有的古詩文閱讀鑒賞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將這樣的景與作者的情聯系起來,因此,在備課中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搜索與文本相關的課外詩詞材料供教學時適時引進:
1.枯藤老樹昏鴉
饑晫空籬雀,寒棲滿樹鴉。
荒涼池館內,不似有人家。
——《景申秋八首》 【唐】【元稹】
2.小橋流水人家
蒼檜丹楓古渡頭,小橋橫處系孤舟。
——《渡頭》 【宋】【陸游】
細水涓涓似淚流,日西惆悵小橋頭。
——《小橋柳》 【唐】【白居易】
3.斷腸人在天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 【宋】【晏殊】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 【唐】【白居易】
在對作品的鏈接材料中,為使學生能更好地鑒賞與品讀,我在相關詞句處以不同顏色標注并適當略加“小注”,并且制作成PPT安排在教學中度展示,一來二去,學生學到了《天凈沙秋思》以外的多首“秋思”與“離情”為主題的詩詞作品,進一步真切地感受到了作品中濃郁的羈旅之苦,了解到了馬致遠的這首“秋思之祖”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
三、引進課外閱讀材料,可以進一步升華情感體驗
如《享受生活》用自述的形式,以“我”的豐富多彩的樂趣為主線,依次敘述了“我”與大自然、朋友、社會、自我交流過程中獲得的無限樂趣,展現了作者開朗、樂觀、積極、豐富的內心世界,表達了作者熱愛生命、享受生活的美好情趣。
為了能使學生對作者海倫·凱勒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我搜索了海倫·凱勒的生平材料整理成學習資料課前下發(fā)給每一個學生,在安排課文閱讀之前,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復印紙上檢索整理的海倫生平以及不同人生階段所取得的榮譽成就。學完課文后,我利用PPT形式再向學生提供閱讀中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畢業(yè)生,被譽為“中國的海倫·凱勒”——周婷婷的故事:周婷婷6歲認識了2000多漢字;8歲能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1000位數字,創(chuàng)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10歲與爸爸共同完成了12萬字的童話故事《從啞女到神童》;16歲以優(yōu)異成績提前學完高中課程,考入了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系……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必須立足課堂,把握教材,觸發(fā)學生對文本的多元感受,發(fā)揮文本功效的最大化。堅持依據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努力搜集與教材相關的課外閱讀素材,精心篩選,精心安排,有機地將課外閱讀材料引進課堂,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學文讀書,拓寬閱讀視野,享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品位,為學生獨立閱讀、個性化閱讀打下基礎,為他們撐起一片“閱讀”的晴空,引導學生把“閱讀”作為終身的需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