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錦章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發(fā)展、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由于西方功利主義思潮的滲透和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大學生在學習選擇、入黨、人際交往、就業(yè)擇業(yè)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功利化現象,校園功利主義氛圍有所蔓延。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是祖國蓬勃發(fā)展的中流砥柱,對此,必須予以重視,并引導其朝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功利主義;大學生;表現;成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11-0236-02
一、功利主義內涵
功利主義又稱樂利主義或者功用主義,是一種以利益或者功效作為道德是非判斷標準的理論學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以快樂主義為基礎的趨樂避苦的道德觀;以行為后果作為判斷行為的善惡的依據;最大幸福原則。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被英國著名哲學家杰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和約翰·密爾(John S. Mill, 1806- 1873)發(fā)展成一種有嚴格論證系統的倫理思想體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各種思潮不斷涌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并且發(fā)生了很大改變,越來越功利主義。大學生是社會的晴雨表,容易接受新的思想,難免受到社會的不良風氣的影響,越來越注重自身的利益,講究實惠,重利輕義,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須予以重視和引導。
二、大學生功利化思想的表現
(一)學習功利化
大學生應該明確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大學生依舊是學生,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天職,應珍惜金色的學習年華和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用心學習各種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否則,以后就可能常常會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后悔在學校里沒好好地全面地學習知識,打牢基礎,以致于出現這種狀況。但是,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高校的不斷擴建和擴招,大學生畢業(yè)生數量猛增,而社會提供的就業(yè)崗位有限,已不能很好的滿足其需要,大學生就業(yè)壓力空前增大。因此,許多大學生為提高以后就業(yè)的競爭力,學習上變得功利起來。首先,專業(yè)選擇上,熱衷于選擇金融、計算機、會計等實用性較強的熱門專業(yè),而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等理論性學科則少有人問津。其次,學習內容上,忽視專業(yè)課、基礎課、選修課的學習,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考取各種職業(yè)資格證書上面,如四六級考試,計算機考試等各種證書上,只看重考試的結果,急功近利的學習,對一些被他們認為對將來就業(yè)“無用”的學科,則采取冷漠的態(tài)度,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視學習是一種需要持之以恒的過程,不注重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如今,在高校中真正“潛心”讀書的已經不多了,對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知識涉獵不深,只注重實用性的學習,忽視精神發(fā)展的需要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入黨功利化
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大學生在高校入黨,本應該是政治思想上的覺悟,應以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牢記黨的宗旨,更好的為人民服務。但是,現在部分大學生卻把入黨作為未來就業(yè)的一個有力籌碼,尤其是那些一心想考公務員和進入國企的同學,他們入黨完全是為了增加進入這些部門的競爭力,入黨動機已不再是那么單純,入黨動機變得非常世俗化,他們?yōu)槿朦h用盡各種辦法,如請客吃飯,送禮等手段已屢見不鮮了,而不是靠本身實力公平競爭入黨,入黨功利化傾向明顯。他們入黨只為自己以后找工作增加一個優(yōu)勢條件,完全是為自己考慮,從利己主義出發(fā),而不是出于精神發(fā)展需求,也不顧黨的宗旨,且他們自身政治理論素養(yǎng)缺乏,政治信仰不堅定和政治責任感不強。入黨后如果不能以黨員的身份標準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刻保持警惕,一旦放松自己,就可能走上歧路,就會影響黨員整體質量。
(三)人際交往功利化
人生會結交許多不同的朋友,大學階段,能結交那些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朋友是一生很幸運的事情。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各種思潮不斷涌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加之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顯著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以往人們注重道義,而現在越來越重視利益。大學生與社會接觸增多,大學是更一座小型的社會,難免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本來純凈圣潔的象牙塔也變得不再那么純凈了,利益二字也被大學生所吸收,許多大學生在選擇交往對象時,利字當頭,完全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以自我為中心,急功近利傾向明顯。在校園中信奉著“以他人待我之道待人”的處事原則,這個交際方式在校園中被大家所流傳著,并且他們也在實踐著。許多大學生不惜用盡手段去結交他們認為有用的人,如“官二代”、“企二代”,將來可能會幫得上自己;對于那些暫時對自己沒用的人,則不愿交往,能躲就躲。甚至,在本來令人向往的大學純潔的愛情上也表現出了功利主義色彩,在選擇對象交往中,傾向于找所謂的“白富美”、“高富帥”或者“有房有車”一族,而不管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物質功利主義色彩十分嚴重。
(四)擇業(yè)功利化
就業(yè)擇業(yè)是每個大學生畢業(yè)時必須面對和做出選擇的現實問題,由于高校畢業(yè)生數量累年增加,已遠大于社會需求,所以導致他們的就業(yè)形勢很嚴峻,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在職業(yè)選擇上越來越功利化,他們首先考慮的因素往往是經濟利益,工資的高低、就業(yè)環(huán)境的好壞、崗位的優(yōu)劣常常影響著他們職業(yè)選擇。首先,擇業(yè)地域上,大多數人樂意選擇東部沿海經濟發(fā)達城市,不根據自身條件出發(fā),不顧自己適不適合在這發(fā)展,盲目從眾,以至于出現許多諸如“蟻族”等現象,寧愿在大城市里“蝸居”,也不愿到更能發(fā)揮自身價值的中西部去,導致這些相對落后的地方更是少有人問津,這樣不能更好的發(fā)揮人才的作用和價值,而且也使其分布不均的矛盾更加突出。其次,崗位選擇上,更注重物質利益需求,完全以工資為導向,追求既舒適又有錢的工作。另外,在畢業(yè)群體里,出現公務員熱,為了就是拿鐵飯碗,也不考慮自己適不適合,與自己興趣愛好是否一致,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最后,在擇業(yè)態(tài)度上,急功近利,只考慮眼前利益,妄想一步到位,而不愿從基層崗位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起,缺乏長遠追求,忽視未來職業(yè)的長遠發(fā)展,甚至對理想絕口不談,大學生就業(yè)觀亟需改變。
三、大學生功利化思想成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發(fā)展,給我國帶來了巨大變化,經濟取得飛速發(fā)展,然而,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也開始凸顯出來了,正如鄧小平所說:“窗戶打開了,新鮮空氣進來了,蒼蠅蚊子也進來了”。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利益為導向的經濟,市場經濟的趨利性,也給西方功利主義得以生成和發(fā)展的土壤。市場經濟的充滿競爭,導致人們過分追求經濟物質利益,一切向錢看,為實現利益最大化,不擇手段,大學生難免會受到其影響,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追求個人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方面需求。市場經濟的競爭法則和優(yōu)勝劣汰觀念被大學生所接受和推崇,大學生為了在就業(yè)中更好的勝出,更加注重實用化,熱衷于考取各種證書,他們的更多精力也都花在考證上面,急功近利,而忽視精神上的追求,越來越看重權、錢,越來越注重利益,無論人際交往還是行為處事,一切與利益掛鉤,最終可能會走向功利主義深淵。
(二)西方功利主義思想的侵蝕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推進,我國同西方其他國家聯系日益緊密,我們在向西方學習和利用其先進科技和成功經驗的同時,也難免會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如功利主義等也隨之傳人進來,被大學生所接受,并對他們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必須高度警惕?,F在中西方學校合作交流增加,互派學生,學術交流等,也使得西方思想更容易走進高校,更容易被大學生所接觸。功利主義強調實用化,注重個人利益,這難免對我們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大學生思想出現一定的混亂。功利主義認為人生就是不斷追求快樂和規(guī)避痛苦的過程,人生目的和意義就是追求快樂,這也給不愿努力奮斗的大學生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使他們更不愿意踏實勤懇努力,急功近利去做事情,從而導致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出現一定偏差。
(三)高校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數量也逐年增多,大學生也由曾經的天之驕子演變?yōu)橐粋€普通的社會群體,不再享有所謂的優(yōu)越感。另外,隨著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就業(yè)競爭更加激烈,大學生所關注的問題也更加現實化,追求目標越來越功利,理想也越來越世俗,功利主義在高校呈蔓延趨勢。
當代大學生對越來越重視個人的自身發(fā)展,越來越在意自我價值能否的實現,而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比較漠然,對社會的發(fā)展也不再關注,只注重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找到一個體面的工作。為此,大學生學習也日趨功利化,對基礎人文學科和專業(yè)知識的渴求逐漸消退,熱衷于一些技能證書的考核,如英語,會計,計算機證書等,以至于在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增加自己的就業(yè)籌碼。好多學生推崇快餐式文化,獲取知識直接通過互聯網,很少真正的閱讀書本和查閱文獻,追求短、快、平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實用化,只為完成的考試任務而短暫的機械化記憶,而不深入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白x書無用論”在校園有所蔓延,學習功利化傾向非常明顯,這種功利主義校園文化氛圍難免對學生價值觀產生一定影響。
(四)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逐漸從幼稚走向成熟,也是他們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期,與社會接觸不斷增多,并或多或少受社會一些思潮影響著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伴隨著當今社會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涌入校園,大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起來,崇尚自我,追求個性張揚,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把個人利益絕對化,由社會本位趨向于個人本位主義,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責任感匱乏。
大學生成才環(huán)境一般比較單純,社會閱歷相對不足,社會經驗比較匱乏,無論心里、生理發(fā)展都還不健全,也更容易受到人性固有的弱點的影響,人性的自然屬性中,本身就有趨利避害的屬性,有其自私的一面,這也使得大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差,對善惡美丑也很難區(qū)分,容易被自己感性體驗所左右,對待事物不夠理性,對自身長遠的發(fā)展定位不夠明確,缺乏對全局的考慮,急功近利,容易被功利主義侵蝕。
參考文獻:
〔1〕(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英)約翰.密爾.功用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