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 瀟 圖/阿 楠
早茶氤氳中的揚州
文/瀟瀟圖/阿楠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是好幾年前就存下的念想。朋友們相約一起赴揚州看春景也約了好幾年了,總是有各種事阻礙行程。2014年的春天終于成行,明知道這個時節(jié)去肯定人多,但還是義無反顧。
一路輾轉(zhuǎn)到達揚州的當日,已是下午1點多,因為沒買到直達車票,只好坐高鐵到南京再轉(zhuǎn)至揚州。這一路我們才意識到,這個小長假有多少人涌進這個小城,因為實在是擁擠、艱難。終于到達定下的酒店,出門看到揚州處處花紅柳綠,突然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個季節(jié)正該下?lián)P州。
到揚州必須喝一次早茶,即體驗揚州人所謂的“皮包水”的生活,這個比喻果然夠形象。臨行前向一些揚州朋友取了經(jīng),回答是不推薦去富春茶社這種游客多、本地人鮮光顧的茶社,到揚州要體驗早茶,就該去本地人常去的茶樓。
于是,我們改去了毛牌樓大酒店和花園茶樓喝早茶。據(jù)說,這兩家店在揚州深受本地人喜愛。
毛牌樓我們有本地朋友招待,定了一間小包間,所以也不用在樓下和排長龍的食客們擠成一團,還真有些慢悠悠喝早茶的感覺。毛牌樓據(jù)說是本地人、尤其是老一代揚州人最推崇的茶樓之一,所以,店里見到的多是揚州本地的老爺子、老太太,拎著自己的茶杯茶壺來喝早茶,據(jù)說這里的包子有老揚州的味道。一人泡一杯綠茶,吃了拌干絲、大煮干絲、鹵珍珠花菇、清炒河蝦仁,再來蟹黃包子、蘿卜絲包子、薺菜包子、蝦肉蒸餃。蟹黃包子實在好吃,還沒吃已經(jīng)看到蟹黃透過包子皮洇了黃黃的蟹油,咬開口,湯汁就淌了出來。包子皮薄餡足,餡料柔軟蓬松多汁,能吃到貨真價實的一塊塊的蟹黃和蟹肉,調(diào)味微甜,卻更調(diào)出了餡料的鮮味。想好了每種面點只吃一口的,可我們聊著天,盤子里的蟹黃包子卻不知什么時候被我吃光了。蝦仁蒸餃也是招牌品種,蝦肉還有脆脆的口感,也是咬一口一包湯。
蘿卜絲包子用的居然是曬過的干蘿卜絲,入口的感覺讓人好驚喜。像蘿卜這種本來不太招人待見的材料,經(jīng)過切絲曬干,再和豬油一起制成包子餡后,吃起來卻潤滑中略帶脆感,還有一種特別的干香味。薺菜包子是在薺菜中多加了青菜,減少薺菜的粗糙口感,吃起來很潤滑。據(jù)說若是平常揚州人來這里喝早茶,點一杯2元的綠茶,再來點小菜,兩只包子,人均下來也不過是8元至10元,真的便宜。那些老揚州人喜歡每天清早就來茶館,喝茶聊天吃包子,一般都得消磨到10點才走,真是把日子過得好生悠閑。所以揚州人外出工作的少,只因揚州這座城市的日子過得實在安逸。
花園茶樓我們?nèi)ネ砹艘恍?。相比毛牌樓,這里的本地人略少,匆忙排隊,排到跟前才知道,面、餛飩之類和包子是分開賣的,我排的是面和餛飩的隊,只好匆忙點餐:兩色蓋澆拌面、一籠蟹黃湯包、一份大煮干絲、兩杯綠茶。路上就聽計程車司機說,花園茶樓其實好就好在包子做得好,面條做得還不如普通小店。一嘗之下果然如此,同伴的那碗青椒肉絲拌面根本沒煮熟,面條黏牙無法下咽,但大煮干絲不錯,蟹黃湯包味道很好,只是湯包頂端沒留開口,捏合的包子皮形成一個小小硬面疙瘩,吃到這里總覺得有些掃興。吃完再奔去買包子,發(fā)現(xiàn)早茶已經(jīng)收工,包子只剩最后幾屜青菜包和鮮肉包,于是趕緊各要兩只打包帶走。路上用它們做午飯,包子雖已涼透但味道仍然令人驚嘆。青菜包青菜餡料都洇了出來,透著翡翠般的綠色,咬一口,鮮甜潤滑,包子皮幾乎可以被忽略,因為滿口青菜的清香。揚州包子除了純素包子,都用豬油調(diào)餡,所以吃起來就格外香滑。鮮肉包子也是如此,真后悔沒有趁熱吃。涼包子尚且如此,剛出鍋的又該是如何的美味?至于據(jù)說最好吃的豆腐皮包子、蟹黃包子,只能留待下次再嘗了。
在揚州喝早茶還是得挑平常日子,節(jié)假日游客們擠成一團總是有些掃興,不過據(jù)說茶樓熱鬧也是揚州的一大特色。在擁擠喧鬧中品味悠閑,在早茶的氤氳里開始一天的生活,揚州人是骨子里有一顆于喧鬧中保持安靜和浪漫的心的。
至于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我們也沒錯過。在走了一整天之后,選了一家足藝館,體驗了地道的揚州足藝。可惜老式的浴池如今已消失不見,即使有也很難以真正休閑的狀態(tài),去享受老式泡澡堂子的樂趣了,有些古韻真是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來。
剩余的幾頓飯就靠著揚州的小吃過活了。蔣家橋餃面館的餃面沒有嘗到,但牛肉鍋貼、牛肉砂鍋粉絲著實不錯。東關(guān)街上的小吃在假期人多得可怕,連買黃橋燒餅都要排長隊。還好,我們在皮市街遇上一家本地人才會光顧的老店,嘗到梅干菜的扣肉餡的小燒餅,酥脆綿甜,梅干菜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散,棋子大小的小燒餅只賣7角錢一個。一人買了一個吃完覺得不夠,可是再也沒有時間重游這條老街,留下一絲小小的遺憾,留待我們下次重游再去彌補。
(麥之浪摘自譯林出版社《從餐桌到餐桌的旅行》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