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禮旸
品食記趣(七)
不簡單的農家菜
10月底驅車前往上海川沙合慶鎮(zhèn)凌楊路上的“眾合農家樂”。上樓坐定,蔣大師正在廚房忙活。一時,冷盤已上桌:蔥油蘿卜絲和白切墩雞。蘿卜絲又脆又香,這是秋冬季最好吃的冷菜。這墩雞,挾一筷還沒進嘴,香味已達鼻腔,進口一股雞香。原來,這是養(yǎng)足5個月的“太監(jiān)雞”,皮蠟黃,滿口流油而不膩,肉嫩卻有嚼勁,不蘸醬油已是鮮香無比;在醬油碟輕輕掠過,雞鮮全被激發(fā)出來。
自家人吃飯,不講規(guī)矩,熱菜已悄悄上桌。一味肉皮(燴菜,不是湯三鮮),齒感好舒服。此肉皮進價500克要100元,怪不得這么厚!肉皮內外刮干凈,曬透,油泡透,水發(fā)透,故齒感特別好;鮮湯加點蔥花,肉皮的優(yōu)點展現無遺。接著是紅燒 魚,不比滬上本幫大店出品差,私下以為還略勝一籌。此地近三甲港,這 魚確系野生無疑。因為自來芡掌握得好,這紅燒 魚湯汁黏稠,咬一口很享受。
隨即,慈菇紅燒肉也上了桌。鄉(xiāng)下土豬肉,肥瘦都佳,尤妙的是慈菇,苦味全無,而干、香突出,嚼嚼,肉香開始爆出。過去也吃過母親燒的慈菇燒肉,雖則菜名和實物都充分傳遞了母愛,但蔣大師的專業(yè)制作確比母親的家常作品勝了不止一籌。
吃到這里,似乎胃還有一角沒被撫慰,服務生遞上一碗湯團,調羹伸過去,舀了一只往嘴里送,牙齒隨即湊上去。唔,糯米粉糯,肉餡非常鮮,是地道的本地點心。怎么這樣糯?一是水磨粉好,二是燙面(米粉)的。最后是碧綠生青的酒香草頭,菜香、酒香,加上一點點醬香,一瞬間融合在一起,真正的大快朵頤。如果加以冬筍絲、香菇絲,味道還要嗲。
我的母親是寧波人,一直以為寧波湯團天下第一,其實上海湯團哪里差了?只是江阿狗當年以一只缸一只鴨一只狗的布幌子作為直覺廣告,打下一片天地,“江阿狗”成為價值幾個億的品牌,連上海城隍廟的“寧波湯團店”也借光成了中華老字號?;盍?0多年,對生我養(yǎng)我的腳下這塊熱土上的好東西視而不見,余生真應該為本幫點心大力搖旗吶喊!
魚露滴入牛肉湯
某個星期天,老伴說:“吃面吧!”她一早起來燒牛肉湯,臨近中午,面條煮好,一邊招呼媳婦、孫女吃面,一邊用醬油和醋拌面。我聞聲離寫字臺,說:“滴幾滴魚露吧!”老伴猶豫了一 下,我知她是怕魚露腥臭。
越南、泰國等地,大量捕魚,天又熱,來不及處理會變質,就把許多小魚用大量鹽腌制發(fā)酵,一段時間后即成魚露。魚露有點腥臭,因為魚肉中的蛋白質經過發(fā)酵后分解為氨基酸,故鮮得不得了。魚露在越南是作為“調香四大金剛”用的,越南米粉里的生、熟牛肉以及牛肉丸,都要靠魚露提鮮。還有泰國菜,不用鹽而用魚露,不用醋而用檸檬。老伴將信將疑,為了我盛碗湯,滴了幾滴魚露,卻又矯枉過正,在我吃的面里也滴魚露,結果都咸了些,不過還是挺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