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青
武則天名武 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tǒng)女皇帝。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后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至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后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在一個千百年來都是由男人統(tǒng)治的世界里武則天成為一代女皇并建立屬于自己的武周王朝實屬不易。
(一)武則天殘忍的性格打敗政敵。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 彟 是一個勇于冒險的人,年輕時因為從商導致地位低賤,所以一直在找機會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后來傾盡家產(chǎn)跟隨李淵謀反,最后因為成功推翻隋王朝,從低賤的商人晉升為三品工部尚書。武則天的母親楊夫人是隋朝四貴之一觀王楊雄的侄女,少有大志,兒時不喜歡做女紅,喜歡閱讀文史書籍,本抱定獨身主義后遇到優(yōu)秀的武士 彟 才改變主意。生活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的武則天不同于一般官僚人家的少女那樣柔弱膽小,反而對什么事都感到好奇,敢于去冒險,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當年唐太宗得到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因為無法馴服它而感到苦惱。武則天為了能夠在太宗面前表現(xiàn)自己勇敢地提出自己要去馴馬 “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1]” 這種殘忍的做法讓太宗聽后心里哇涼哇涼的。雖然武則天在太宗面前的第一次表現(xiàn)以失敗告終,但這足以看出武則天殘忍的性格。之后,武則天的馭政之道上也充斥著鐵鞭馴馬似的暴力美學,反對她的肱股舊臣被逐個清洗,殺了四個親兄弟,一個親姐姐,兩個親兒子,一個親生女,一個親外甥女。這種鐵血手腕使得朝中反對她的聲音越來越小,武則天的勢力也越來越強大。
(二)武則天隱忍的性格厚積薄發(fā)。
武則天剛被唐高宗接入皇宮時身份只是一個小宮女,地位十分低下,于是她“痛柔屈不恥[2]”溫柔體貼地侍奉高宗,對王皇后忍氣吞聲,以弱者姿態(tài)出現(xiàn),小心侍奉,念念不忘皇后的再造之恩,隨時準備為皇后效犬馬之勞,以博取王皇后的同情心和信任。她這種隱忍讓她不動聲色地積累自己的力量,后來第一個女兒出生后,殺女嫁禍給王皇后,讓高宗與王皇后恩斷義絕, “而后及良娣俄為武后所殺,改后姓蟒,良娣為梟 。[3]”武則天為了爭寵在進宮時把自己的爪牙藏起來,而且隱忍這么多年,這對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來說,是要有非凡韌勁的。即使在受到打擊、幾乎絕望的時候也不暴露出來,這是常人所不具備的毅力和韌勁。
正是武則天這種殘忍和隱忍相互交融的性格讓她不斷除掉自己仕途上的絆腳石,同時在朝中培養(yǎng)了一批像李義府、許敬宗這樣擁護她的大臣,使她不斷向前邁進,直至問鼎皇權(quán),建立武周。
武則天雖然在位只有二十一年,但她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幫助高宗處理國事,公元664年,通過處理上官儀事件,武則天開始垂簾聽政“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于后,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quán),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圣。[4]”從此武則天和唐高宗開始真正的共同打理天下,“二圣”不僅將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條,還提拔了很多中下世族人才,對百姓實施很多優(yōu)惠政策。二圣臨朝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認可了武后參政議政的合法性,使大臣無法再和皇帝謀劃對她不利的行為。試想,面對簾子后面虎視眈眈的武皇后,誰還敢再對皇帝說“皇后專權(quán),海內(nèi)外所不容忍,不如廢之。[5]”顯慶五年,唐高宗染上風疾,主動把國事交給了武皇后處理“冬,十月,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quán)與人主侔矣 。[6]”高宗對武則天管理國事的信任以及對她能力的肯定使得武則天在初次獨攬皇權(quán)時沒有遭到大部分官僚的反對和質(zhì)疑。武則天從唐高宗背后那個女人到上前臺垂簾聽政,再到獨攬大權(quán),豐富的從政經(jīng)驗讓他的政治經(jīng)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從此,政局無論是好還是壞,都不能再忽視武皇后的作用。官僚們開始習慣于對一個女人俯首稱臣,最后,心情復雜地注視著這個女人逐步走向權(quán)力的巔峰。
公元684年九月,在武則天緊鑼密鼓地準備改朝換代時,以李敬業(yè)、魏思溫為首的叛軍在揚州發(fā)動叛亂,這是唐朝在安史之亂前最嚴重的一次內(nèi)亂。面對突如其來的叛亂,武則天并沒有驚慌,在讀駱賓王反詩時,面對諸多辱罵指責之詞僅僅是“微笑而已”,讀至抔“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7]”時,不悅道:“宰相何得失此人。[8]”舉重若輕的一句話馬上穩(wěn)住了局面,原本忠誠的大臣自然更加忠臣,原本想趁太后驚慌里應外合的大臣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帝王應具備的氣概。穩(wěn)住局面后,武則天在七天之內(nèi)迅速調(diào)集了三十萬大軍,由魏元忠和李孝逸帶領(lǐng)去平定叛亂并取得勝利。這次揚州叛亂對武則天是一個考驗,經(jīng)過這次考驗,武則天無論在個人能力還是在民意方面都得到滿分,這為她立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武則天在長時間的參政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不斷壯大自己,也正是這豐富的經(jīng)驗,讓武則天得到了百姓,大臣甚至是高宗的認可。獨攬大權(quán)后順利平定揚州叛亂也讓朝中大臣進一步認可了武則天的能力,促使了武則天建立武周王朝。
歷史上的改朝換代總是有種種奇異的宣傳,通常以制造祥瑞、天命的形式
出現(xiàn),武則天在革唐立周前也制造了奇異的事件。佛教大乘經(jīng)典《大云經(jīng)》有女身受記為轉(zhuǎn)輪圣王的教義“以女身當為國王,得轉(zhuǎn)輪王所統(tǒng)領(lǐng)處四分之一。[9]”記載了南天竺一小國的國王,“忽然崩亡,爾時諸臣即奉此女以繼王嗣。女繼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士悉來承奉,無拒違者。[10]”薛懷義等人呈上來并加以新的解釋,“盛言神皇壽命之事。 [11]”薛懷義利用經(jīng)義作疏云女主受命說成以作 讖語,顯然投合了武則天的革命需要。于是《大云經(jīng)疏》一出來,武則天立刻頒行天下,要求各州都建一座大云寺,寺內(nèi)各藏一部《大云經(jīng)》由高僧開壇講解,一時間《大云經(jīng)》和《大云經(jīng)疏》傳遍全國各地。經(jīng)過佛教徒這樣炒作,一下子就把女主正位的輿論推向了高潮。天意昭昭,武則天終于得到了儒、釋這兩大思想體系的認可。
按照禮經(jīng),君臣宗廟獨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制,不可逾越。武則天未稱帝時就有立武氏七廟的打算,光宅元年(684年)九月武承嗣面奏追封武氏祖先為王,立武氏七廟,武則天準奏。垂拱四年(688年)正月,武則天命禮官議崇先廟的室制,司禮博士請增為七室,又減唐太廟為五室,這無異顛倒了李、武之間君臣廟室的禮儀,經(jīng)春官侍郎賈大隱力駁,暫停武氏七廟的建立。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 “明堂者,天子太廟所以宗祀?!贝构八哪辏?88年)正月,武則天與北門學士議決建址立于宮殿附近,至十二月明堂成,巍峨壯觀,號萬象神宮。在武則天稱帝前后十年間,她多次布政與親享明堂,用行動顯示她革命的合理性。明堂是為天子布政,享祭之處,只有天子才能坐享明堂。盡管武則天在立明堂時未稱帝,但已經(jīng)自稱為朕。次年正月,武則天就穿戴天子的冠服和奉佩天子的禮器大享一番:“太后服袞冕,大圭,執(zhí)鎮(zhèn)圭為初獻,皇帝為亞獻,太子為終獻”這樣一來,武則天雖然沒有稱帝之名,但具有皇帝之實。
武則天通過制造輿論使民間百姓相信她是上天所選中的皇帝,于是更加的擁護她;通過建立武氏七廟抬高了自己的家族地位,使立周名正言順;通過建立和享受明堂坐實了皇帝之稱,讓朝中文武百官不敢再反對她。也正是這些輿論和禮儀手段讓武則天一步步向前邁進,直至成功登基建立武周王朝。
武則天之所以能夠立周成功并不單單是因為運氣好,更多的是是因為她學識豐富,懂得運用機會,能夠抓住社會條件。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這諸多因素交織下,武則天最終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成功登基對于胸懷抱負、欲做大事的人來說有以下啟示。
首先,學習上,武則天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學習知識。在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被唐高宗遺忘時,武則天以一首《如意娘》扣開了高宗的心扉,最后成功接近宮中。這啟示我們要從小努力學習知識,以備不時之需。
第二,生活上,武則天在父親的熏陶下從小就具有強烈的冒險精神。武則天十四歲進宮時,對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這是這種不怕困難,敢于冒險的精神,使武則天最終登上權(quán)力的高峰。這啟示我們在遇到苦難時不要退縮,要勇敢面對它,挑戰(zhàn)它。
第三,機遇上,武則天的丈夫唐高宗體弱多病,年紀輕輕就染上風疾,經(jīng)常將朝政托付給她。當時唐朝萌發(fā)了女權(quán)論,婦女大大的解放,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武則天抓住機會獨攬大權(quán)順勢稱帝。這啟示我們在機會來臨時要及時抓住機遇。
武則天十四歲進宮,六十七歲稱帝,她用自己的智慧在一個男人統(tǒng)治的年代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是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個方面都發(fā)展了貞觀之治,創(chuàng)立了武周盛世,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