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寶學
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雖深知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但苦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乃憾事,無能為力,教學中不是拔高起點,就是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老師教得吃力,學生背得痛苦,這牛皮糖似的文章太難嚼了!其實,小學文言文教學,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要遵循“讀是關鍵”,保護孩子的興趣是第一位,盡量做到“好玩”。教學目標降低,教學方法靈活,學習方式多樣,盡量簡單易行?,F結合本人最近執(zhí)教的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學弈》一文,針對文言文的“讀”略談一下看法:
一、“讀—誦一體式”,做到熟讀成誦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于永正老師說過:粗知大意,背下來再說。文言文的教學,應強調熟讀、背誦。最好讓學生能拉著腔調、搖頭晃腦地來讀,出聲有感情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直接與古人“對話”。
執(zhí)教《學弈》一文時,堅持“朗讀是第一位”的觀念,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教學中用30分鐘時間通過學生自由讀文,指名試讀,教師范讀,指名展示讀文;畫出節(jié)奏、學生試讀;抓“之”引導運用音樂節(jié)拍體會讀,通過“之”字的變化初步體會文言的特點;師生演讀,學生合作演讀,最后熟讀課文。教師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教師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并能通過反復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最后,用大把的時間讓學生讀熟,甚至吟誦為止。
二、“讀—演結合式”,激發(fā)閱讀興趣
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多種“讀演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親身表演,加深對課文語言和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如執(zhí)教《學弈》時,設計了精彩的三人合作演讀,一人表演兩人配合,每人讀一遍:
“弈秋,(拍胸部,做自豪狀)通國(雙手打開,劃出半圓)之善弈(指捻棋子,悄然下落)者也。使弈秋(拍胸部)誨二人(各指左右二人)弈,其一人(指學生一)專心致志,惟弈秋(拍胸部)之為聽;一人(指學生二)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hú)(指右上方)將至,思(指腦袋)援弓繳(做張弓射箭狀)而射之。(指學生二)雖與之(指學生一)俱(兩手合并)學,弗若之(左手對里,右手頻搖)矣。為是其(指學生二)智弗若與?曰:非(雙手齊搖)然也?!?/p>
通過讀演結合,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準確理解。
三、“讀—思探究式”,讀出生活情趣
每一篇文言文,如果從不同角度去鑒賞,都能發(fā)現值得研究的問題。從字詞到句篇,每一個字詞、每一個句段都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在學習文言文時,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發(fā)散思考問題,將富于情感的語文教學與生活情景無縫對接起來,還原生活情景,調動學習興趣。
熟讀課文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文章中提到了哪幾個人?分別是誰?弈秋何許人也?引導學生用“……者也”的句式對文中人物作出評價。同時啟發(fā)學生用同樣的句式評價剛才發(fā)言學生的表現、生活中你熟悉的人的表現。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其一人,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一心一意……)者也;一人,心不在焉(心猿意馬、見異思遷、三心二意……)者也;×××,全班之善(讀、思、學、說……)者也。
再者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心不在焉者僅僅只是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嗎?他還想到了什么?那么你在課堂上走神的時候會想些什么?用“思……而……之”的句式帶領學生走進一個極其真實、情味橫生的生活境界:思燒熱湯而凈之,思燃柴薪而烹之,思呼朋伴而食之,思乒乓球而打之,思下課而玩之,思回家而吃飯之……從而引得學生愛上了文言,愛上了語文,更愛上了生活。這樣的啟發(fā)、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強烈了,學習氣氛濃厚了,學習效果也就明顯多了。
四、“讀—寫促進式”,培養(yǎng)文言語感
在理解文意時,教師先啟發(fā)學生抓住主要人物,然后緊扣“者也”二字進行解讀,用相同的句式評價學生的表現,最后仍舊緊扣“者也”二字深入探究最能體現人物特點的詞語。引導學生運用最簡單的句式說寫文言。并通過“思……而……之”“為是其……弗若于”的句式實現白話文與文言文之間的轉換,借助文言文的形式學習文言文的內容,不但削減了逐字逐句解釋的單調與乏味,而且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與高效性,使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初步感悟到文言文言簡意賅的語言內核。繼而對比“三心二意者”與“專心致志者”學習態(tài)度,解讀“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結局,水到渠成。
總之,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享受到了學習文言文的樂趣。這堂課之后,學生都喜歡上了文言文,覺得這樣“高深”的語言說起來也朗朗上口。這讓筆者也感覺到,學習文言還是要多讀多說,它和白話文一樣,有自己的句式和行文習慣,讀說多了,形成語感,理解文意就輕松多了。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