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波 王展偉 姜皓欽 劉正祥 劉菲 申高生
摘要:東風礦床屬于厚大蝕變巖型金礦床,賦存于玲瓏礦田東南部,礦區(qū)應力復雜,礦區(qū)的主礦脈(171#脈)與其支脈存在兩組導礦構造及兩組主要成礦期,礦體賦存于兩組導礦裂隙中,礦體橫向與縱向形態(tài)存在相似平行排列規(guī)律。礦床圍巖蝕變強烈,區(qū)域上的找礦前景非常廣闊,對礦床脈群礦體賦存規(guī)律的總結,對于礦區(qū)探礦和成礦預測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有助于揭示玲瓏礦田在膠西北的成礦規(guī)律。
關鍵詞:玲瓏礦田;東風礦床;蝕變巖;171#脈;171支#脈;171支2#脈;地質特征;成礦規(guī)律
一、礦區(qū)地質特征
東風礦床位于膠西北招萊金礦帶東部,玲瓏金礦田東南部。區(qū)內出露地層主要為新太古代膠東巖群郭格莊巖組和新生代第四系。侵入巖超過70%以上,由棲霞超單元、玲瓏超單元和文登超單元組成。區(qū)域斷裂構造發(fā)育,金礦成礦是在頻繁的構造—巖漿活動過程中進行的。金的主要來源為火山噴發(fā)物質。熱液礦床中構造是控制礦體形態(tài)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控礦構造為破頭青斷裂、九曲蔣家斷裂與招平斷裂。
該礦區(qū)蝕變和礦化強烈,主要構造巖組合為碎裂狀花崗巖、碎裂巖、絹英巖質碎裂巖、糜棱巖。礦化帶與圍巖分界不明顯。根據圍巖蝕變礦物的組合、分布、形成溫度以及原巖結構、構造的殘留程度,圍巖蝕變主要有鉀化、硅化、絹英巖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等。礦區(qū)內似片麻狀黑云母花崗巖分布廣泛,是金礦的主要圍巖。脈巖比較發(fā)育,與礦脈有平行和的共生關系。圍巖蝕變在空間上常有分帶現象。
二、礦脈地質特征
①171#脈:為礦區(qū)主要礦脈,主要表現為沿斷裂破碎帶充填交代形成的蝕變帶。賦存于破頭青斷裂帶下盤,嚴格受斷裂帶構造控制,走向NE60°±,傾向SE,傾角35°~45°。出露標高一般150~200m,171#礦脈主礦體巖性為黃鐵絹英質碎裂巖和黃鐵絹英質花崗質碎裂巖。礦石成因類型為混合巖化-重熔巖漿熱液型金礦床。礦體呈似層狀、大脈狀分布,沿走向呈舒緩波狀,因礦區(qū)復雜地質狀況,含多條分支礦體,礦體與礦脈總體產狀一致,分支礦體局部存在差異性,垂向上礦體存在不同程度的側伏規(guī)律。礦體沿走向和傾向多未封閉。在走向上程舒緩波狀,傾向上具有尖滅再現特點及分支復合等特點。
②171支#脈:171#支脈位于礦田西部,賦存于破頭青斷裂的次級構造裂隙中,屬蝕變巖型工業(yè)礦體,其中夾雜有條帶狀強黃鐵礦化石英脈。走向上,西部呈45°北傾77°±糜棱巖發(fā)育較破碎,東部趨于平緩走向約56°南傾78°,傾向上,下部構造北傾,上部南傾。工業(yè)礦體主要富集在東部,構造上下盤均有礦。其礦體從形態(tài)上是一個呈透鏡體的礦化富集帶。礦體總體南傾70°-80°局部北傾,走向西部45°,與171#主礦脈交匯后走向60°。礦體控制走向長約180米,深80米,礦體厚度0.70~19.50m,平均厚度12.11m,金品位0.75×~400.20g/t,平均品位8.21g/t。脈巖與金礦床時空、成因關系密切,以閃長玢巖脈最為發(fā)育,局部伴有煌斑巖穿插。脈巖被金礦體穿插局部有脈巖成礦現象。礦體最寬品位最好地段即脈巖穿插礦體和支脈與主脈交匯地段,礦體厚度自西向東急劇膨大并分支復合。礦石主要類型為黃鐵絹英巖化碎裂巖,其中穿插有條帶狀的強黃鐵礦化石英脈,高品位礦即賦存于其中。成礦受破頭青主斷裂及次級斷裂共同作用所致,兩條斷裂帶控制的礦體交匯成為了該區(qū)域礦體測伏及分支復合的主要原因,該區(qū)域礦體急劇膨大,且其仍具備著與玲瓏金礦田體系相似的北東測伏規(guī)律。綜合資料分析,西部主斷裂與次級斷裂在走向和傾向上將都有交匯,鑒于其成礦特性西部極有可能形成規(guī)模不亞于本次探礦區(qū)域的171#脈金礦體富集帶。
③171支2#脈:171支2#脈屬蝕變巖型工業(yè)礦體,礦體由破頭青斷裂下盤次級裂隙構造充填成礦,構造上下盤均有成礦,礦體南傾39°±,走向40向西與破頭青斷裂交匯°,與171#主礦脈交匯后走向60°,礦體總體走向35°±,平均厚度14米,平均品位1.5g/t,賦存于破頭青斷裂下盤次級裂隙與破頭青斷裂交匯處,沿次級裂隙走向富集,走向與九曲蔣家斷裂趨于一致,屬于前期招平斷裂延伸的九曲蔣家斷裂留下的脆性斷裂經破頭青斷裂改造充填成礦。針對支脈,做西區(qū)中區(qū)對比研究,上盤構造基本一致為破頭青斷裂,走形平緩,兩條支脈表現出了同樣的走向35°±,他們橫向平行,礦體構造發(fā)育程度相似,另一相似點為其構造的上下盤均成礦,但其不同點為礦體的礦化程度,171支2破碎程度較高未有石英脈形成,呈現出兩個階段脆性、韌性變形疊加,動態(tài)重結晶及碎裂作用均發(fā)育,礦體品位較低,171支脈石英脈與蝕變巖共存,石英脈巖石及圍巖穩(wěn)固,差應力不大,礦體品位高,與破頭青斷裂交匯后形成破碎帶,石英脈也隨之尖滅。垂向上礦體均存在向NE側伏的規(guī)律。
三、脈群成礦規(guī)律
經171#脈與其支脈的研究發(fā)現其存在兩組導礦構造及兩組主要成礦期,礦體賦存于兩組導礦裂隙中,從橫向上看,一組為NEE走向60°±為一級構造破頭青主斷裂控制了礦田的產出。另一組NNE向沿走向35°±橫向平行分布于礦區(qū)內,自西向東伴有左旋規(guī)律,其跨度從幾十米到幾百米不等,屬于前期招平斷裂延伸的九曲蔣家斷裂留下的脆性斷裂經破頭青斷裂改造裂隙充填成礦,根據其構造發(fā)育程度不同礦體規(guī)模不同,其中早期成礦源保存較好的地段經后來成礦熱液補充,極有可能形成厚大品位較好礦體,局部可能存在石英脈,西區(qū)高品位厚大礦體171支脈即賦存于其中,171支2#礦脈賦存于其平行裂隙中,礦體較年輕,并且NE走向構造上下盤均有可能成礦。兩組規(guī)模較大斷裂交匯處常存在較為厚大礦體,倆組不同時期的構造相疊加地段往往可形成厚度大、品位高的礦體。從垂向上看,礦區(qū)內礦脈均賦存于破頭青斷裂下盤,礦體存在普遍的向NE側伏規(guī)律,側伏角60°±,也就是說礦區(qū)內171#礦體沿斷裂面60°±不連續(xù),橫向上的支脈礦體沿35°平行排列,自西向東伴有左旋規(guī)律,垂向上礦體沿側伏角60°±平行排列,礦體向深部暫無尖滅趨勢,深部具有巨大的資源儲量。并且東區(qū)仍然存在巨大的資源潛力,因為東區(qū)詳查資料鉆探過程中依托破頭青斷裂探礦,沒有發(fā)現礦體沿35°走向延伸的情況,簡單的將礦體尖滅,東區(qū)的資源將獲得重新評價,資源潛力巨大。
通過對東風礦田的研究,筆者認為九曲蔣家斷裂與破頭青斷裂更深層次的關系,既有九曲蔣家斷裂錯斷破頭青斷裂,導致礦區(qū)礦體在淺部及中部標高西高東低,又有破頭青斷裂后期運動改造九曲蔣家斷裂形成了下盤派生構造NNE走向平行排列的構造格局,筆者認為破頭青斷裂形成較早,但其多數成礦較晚,NEE和NNE兩組構造均可能成礦。
作者簡介:王浩波(1988-),男,煙臺招遠人,地質高級主管,從事金礦地質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