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摘要:殊像寺俗稱“乾隆家廟”,是外八廟中唯一一座駐有滿族喇嘛、誦習滿文經(jīng)卷的寺廟,其建筑雖仿照山西五臺山殊像寺而建,但仿中有創(chuàng),將靈動秀美的園林景觀融入了宗教寺廟,是我國古代寺廟建筑藝術與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杰作。本文試就殊像寺的建筑形式和特點,談些粗淺的認識。
關鍵詞:殊像寺;建筑;會乘殿;園林景觀
殊像寺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占地面積2.3萬平方米,是外八廟中唯一一座駐有滿族喇嘛、誦習滿文經(jīng)卷的寺廟,俗稱“乾隆家廟”。該廟1988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是中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殊像寺的建造緣由,據(jù)寺內(nèi)碑文記載:“辛巳春,奉圣母,幸五臺祝厘,瓣香頂禮,默識其像以歸。茲于山莊普陀宗乘廟西,營構蘭若,莊校金容,一如“香山”之制,而殿堂樓閣略仿五臺山,亦名“殊像”從其朔也。”①意思是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陪皇太后到五臺山殊像寺進香,見文殊菩薩妙相莊嚴,面容慈祥,令人敬仰,便默記在心,回京后在香山建寶相寺,命工匠雕刻文殊菩薩像供奉其間,后于1774年,仿五臺山殊像寺規(guī)模,按香山文殊菩薩相貌在承德修建了此廟。殊像寺不僅是清朝皇帝進香禮佛的場所,更是民族團結的紐帶,是清朝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形成、鞏固和發(fā)展的歷史見證。
殊像寺的建筑形式雖仿照五臺山殊像寺,但仿中有創(chuàng),另具特色,既沿守了漢族佛寺布局嚴謹?shù)膫鹘y(tǒng)風格,又精巧地利用了地形,將亭臺樓閣靈活布置其中,形成了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清新脫俗的建筑布局。寺廟還采用庭園布局的手法,大規(guī)模疊砌假山,散植松樹,使古樸典雅的建筑掩映在園林景觀中,靈活生動中彰顯出莊嚴肅穆的宗教氛圍,成為中國古代皇家寺廟與園林景觀完美融合的典范。本文就殊像寺的建筑形式和特點,談些粗淺的認識。
一、殊像寺的建筑形式
殊像寺位于避署山莊以北、普陀宗乘之廟以西,寺廟建筑為典型漢式寺廟形制,依照等級前后排布。寺廟東西寬110米,南北長300米,以主殿會乘殿為中心,分為前后兩個部分。前半部分主要包括山門、天王殿、鐘鼓樓、會乘殿等建筑,后半部分包括寶相閣、清涼樓等。
山門殿位于寺廟最南端,面闊3間,進深1間,歇山布瓦頂,前后檐明間辟券門,兩次間設半圓形石窗,前檐券門上嵌有“殊像寺”題額,用滿、藏、漢、蒙四種文字鐫刻,殿內(nèi)供奉泥塑護法金剛兩尊。山門前月臺上有石獅子一對,兩側辟掖門與一進院落相通。過山門殿東西有幢桿石和鐘、鼓二樓,鐘樓東側還有面闊5間、進深1間的僧房,為當年寺內(nèi)喇嘛居所。山門殿正北為天王殿,面闊5間,進深1間,單檐歇山布瓦頂,殿內(nèi)正中供奉木質(zhì)金漆布袋和尚,左右供四大天王,背后供韋陀立像。因受自然、人為因素影響,天王殿現(xiàn)已全部毀壞,僅存基址。天王殿以北,原有東西兩座配殿,東曰“饌香室”,西曰“演梵堂”,現(xiàn)已無存。過天王殿,地勢逐漸升高,用條石砌筑兩層高臺,共有35級臺階。登上臺階,就來到了殊像寺的主殿—會乘殿。
會乘殿位于寺廟中心,居高臨下,氣勢雄偉。面闊7間,進深5間,明、次間設菱花隔扇門,前檐梢、盡間置菱花檻窗,后檐梢、盡間封以實墻,重檐歇山黃琉璃瓦頂。上層檐下懸有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的“會乘殿”云龍陡匾一面。殿內(nèi)正中供奉木質(zhì)金漆三大士坐像,正中為文殊菩薩,他騎在青獅上,兩手持蓮花,左手的蓮花上拿著一部經(jīng)書,右手的蓮花上插著一支寶劍,正在說法講經(jīng),顯得十分智慧和威猛,是現(xiàn)存佛像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文殊菩薩的東邊是騎白象的普賢菩薩,西邊是騎朝天吼的觀士音菩薩,都是神態(tài)慈祥、妙相應嚴,令人敬仰。因為文殊菩薩是寺廟的主尊,所以將他供奉在觀士音菩薩和普賢菩薩中間。在三大士前面的供桌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三層楠木塔,高兩丈,每塔內(nèi)供銅鎏金萬壽佛304尊,如今壽塔猶在,佛已無存,據(jù)傳是“民國年間被軍閥姜桂題用汽車盜走”②。殿內(nèi)東西兩側緊貼山墻有杉木經(jīng)格,原存滿文大藏經(jīng)三部,現(xiàn)經(jīng)文全都不存,只留空空木格。出會乘殿,東西原有“指峰”、“面月”二配殿,現(xiàn)僅存基址。
走過會乘殿,往北望去,依山就勢堆砌起一座氣勢磅礴、格調(diào)自然的假山,將莊嚴肅穆的建筑與清新自然的園林連成一體,使人心曠神怡,眼前一亮。這里的假山與真山相符相融,變化自然,山中置洞,洞洞相連,既玲瓏清秀,又峻峭雄偉,給人清新素雅、曲折通幽的感覺。沿假山石磴,穿石洞,跨石橋,攀沿而上,便來到山腰一座平臺,平臺上建有八角重檐黃琉璃瓦頂?shù)摹皩毾嚅w”。寶相閣四面設門,四隅設窗,閣內(nèi)主供一尊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薩騎獅像,兩側分供一尊力士像,據(jù)傳此文殊菩薩像是按照乾隆的相貌塑造的。寶相閣東西原有“云來”、“雪凈”二殿,現(xiàn)已無存。在雪凈殿以西,另建有一組庭院,正中為“香林室”,東為方亭一座,西為“倚云樓”。沿假山石蹬繼續(xù)北上,便來到寺廟最高的建筑—清涼樓。此樓兩層,每層9間,樓上、樓下各供五尊文殊菩薩像。清朝時每月初一、十五,喇嘛都要進殿誦經(jīng)拜佛。清涼樓前兩側原有“吉暉”、“慧喜”兩殿,現(xiàn)已不存,僅留基址。
二、殊像寺建筑的特點
殊像寺是皇家寺廟與園林宮苑完美融合的佳作。它既保留了漢式寺廟的傳統(tǒng)布局,又巧妙地融入了假山疊石、古松名木等元素,使人無論遠觀還是近賞,都能獲得完美的藝術感受。概況起來,有三個主要特點:
一是寺廟園林相得益彰。殊像寺的建筑布局是典型的漢式寺廟“伽藍七堂”布局,中軸線上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會乘殿、寶相閣、清涼樓等建筑,兩側為鐘鼓樓和東西配殿,前半部分建筑布局嚴謹,結構規(guī)整。而后半部分則突出園林蘊味,用假山、石頭、花草、樹木布置出“仙境”,山石樹木中又置亭臺樓閣,山中有園,園中有景,景中有意,造就出一種瓊臺仙閣的意境。遠觀整組建筑,既有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息,又有靈動秀美的園林趣味。此外,寺廟的很多建筑名稱,如“指峰”、“面月”、“云來”、“雪凈”,也都有園林建筑的韻味,“清涼樓”、“倚云樓”等名稱,更是園林建筑常用的雅號。寺廟后部的“倚云樓”、“香林室”、“方亭”這組建筑,采取了小巧精致的園林風格,樓亭相倚,環(huán)境幽雅,香林茂密。所以說殊像寺是我國古代寺廟建筑藝術與園林藝術巧妙結合的杰作。
二是假山疊石造型獨特。在園林藝術上,如果把建筑比作眼睛,把花草樹木比作皮膚,那么假山疊石就是骨架。唐代詩人鄭谷在《七祖院小山》中寫道:“峨嵋咫尺無人去,卻向僧窗看假山。”假山在園林建筑方面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殊像寺的假山就是整組建筑的點睛之筆。這里的假山以真山為骨架,東西寬70余米,南北長110余米,假山中有洞、有橋、有溝、有澗,有懸崖峭壁,有平坦小道,溝壑縱橫,造形險峻。在做法上,殊像寺假山與亭臺樓閣相融。走過會乘殿北面石橋,沿石蹬道可達各個峰頂,若不沿石蹬道另穿洞而過,也可到達山腰。山腰處建有寶相閣,寶相閣后群山環(huán)抱如屏,宛若連綿起伏的真山,做法樸實自然。順著假山蹬道繼續(xù)前行,過山洞可看到第二個山腰處的清涼樓,在清涼樓的四方,用假山堆出次峰,均以建筑結頂,分別設置云來、雪凈、吉輝、慧喜四殿。云來、雪凈殿下的假山溝深谷險,峰高崖陡,與主峰各成氣候,又相融相依,其間以石橋相連。而吉輝、慧喜兩殿則以鞍部連接主峰,由石蹬道相通。假山的山腳則模擬成真山的山腳,大部分山石半嵌于土中,造法隨意,真實自然。在意境上,殊像寺的假山體量龐大,占地廣闊,溝深谷險,以真山山腳為骨架營建出清涼五峰的意境,“不是五臺,勝似五臺,移天縮地之技能堪稱絕妙”③。清涼樓的楹聯(lián)“地上拈將一莖草,樓頭現(xiàn)出五臺山”,真實描寫了殊像寺假山的意境,利用移景借景的手法,將假山的傳奇與氣蘊刻畫的淋漓盡致。
三是建筑上展示了詩文之美。殊像寺古建筑不僅風格獨特,氣蘊頗佳,更富有豐富的詩文藝術,那些刻在建筑楹聯(lián)、匾額上的御筆詩,既豐富了建筑內(nèi)涵,又說明了乾隆皇帝對“家廟”的重視程度。乾隆皇帝在會乘殿前檐下詩匾中曾寫道:“殊像亦非殊,堂堂如是乎。雙峰恒并峙,半里弗多紆。法爾現(xiàn)童子,巍然具丈夫。丹書過情頌,笑豈是真吾?!彪m然語調(diào)含蓄,卻表達了他對達賴喇嘛稱清帝“曼殊師利大皇帝”的稱呼是認可的,也表達了他對殊像寺的喜愛,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中一樣。清涼樓的楹聯(lián)中寫道“地上拈將一莖草,樓頭現(xiàn)出五臺山”,意思是說,從地上拈起一根草,樓上就顯示出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場和他的法力金身。此詩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充分表現(xiàn)出乾隆皇帝對五臺山進香的懷念和對文殊菩薩的敬仰之情。會乘殿內(nèi)楹聯(lián)“發(fā)心為眾生緣深入善權菩薩果,現(xiàn)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寶相閣楹聯(lián)“佛說是本師宏宣象教,天開此初地示現(xiàn)獅峰”、清涼樓楹聯(lián)“地分臺麓示居國,座挹錘峰供養(yǎng)云”等等,都說明了文殊菩薩有慈悲之心,能夠解除眾生痛苦,能像三世佛一樣顯現(xiàn)各種身相,救萬民脫離苦難,贊美了文殊菩薩法力無邊,具有最高的智慧和慈悲心。這為我們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也為殊像寺古建筑增添了厚重的詩文藝術之美。
注釋:
①馮術東 著:《殊像寺的喇嘛與滿文大藏經(jīng)》,《紀念避暑山莊建園三百周年論文集》,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②楊天在 著:《殊像寺》,出自《外八廟》,《河北文史資料》編輯部,1992年6月
③李林俐 韓利 著:《承德旅游指南》,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