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家庭作業(yè)碰到難題不會做怎么辦?現(xiàn)在,小伙伴們有了新選擇,就是使用一些號稱“解題神器”的手機搜題軟件。在這些軟件中,只需將題目的題干按要求拍攝并上傳,幾秒鐘內就會獲取解析及答案,這些軟件最高有著幾千萬次的下載量。對此,有的家長認為搜題軟件的確好用,能幫助孩子解決做不來的難題;也有家長和老師認為,搜題軟件容易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依賴和偷懶的習慣,如果一遇難題就使用搜題軟件求答案,學生易養(yǎng)成不動腦子求省力的懶漢思想。
【背景】
學霸也愛用搜題
不久前,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區(qū)第三中學初二學生張辰欣發(fā)現(xiàn)了一件“神器”——搜題軟件。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上下載一個軟件,把不會的題目拍照上傳,馬上就能出來答案。
山西省實驗中學學生劉卓然也是搜題軟件的忠實用戶。雖然學習成績在班里排在前列,但她每周末仍然要給自己補補課,“刷刷題”,通過多做課外習題鞏固知識。劉卓然覺得,在家獨自做題時,遇到難題沒有老師可以求教,父母又輔導不了,這時搜題軟件就派上了用場。“我覺得這是個很有用的工具?!?/p>
目前手機應用市場上,有小猿搜題、作業(yè)幫、學霸君等多種搜題軟件,這些軟件主要針對中小學生,題目范圍覆蓋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科目,均有詳細的答案解析,甚至連作文都能搜索,搜索結果還能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應用上。
【解讀】
搜題軟件走紅折射教改難題
曾 ?校
技術工具往往是一把雙刃劍,方便“求知”的同時,也增加了“求懶”的系數(shù)。尤其是一些自控力不太強的學生,容易將搜題軟件簡單異化為應付作業(yè)的“幫兇”。即便知道解題方法,為了圖方便、求省事,寧可拍照求解,也不愿動腦費心。長此以往,平時的作業(yè)或許能完成得更加漂亮,但學生的學習能力卻有可能直線下降;看似節(jié)省了時間,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卻沒有提升。
搜題軟件為何會風行?其實,這與一直以來學生作業(yè)過于要求標準答案有很大關系??粗卣撟C結果,輕視思考過程的成績評價導向,也促使學生在解題道路上“抄捷徑”。當我們在指責軟件開發(fā)者“只顧眼前利益、不顧教育大計”,勸導學生“少用、慎用搜題軟件”時,其實更應該思考,面對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沖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該做怎樣的調適?
“難題一拍,答案秒出?!被ヂ?lián)網(wǎng)時代,任何領域的痼疾,都可以有多重意義的解讀:它們既是市場開發(fā)的空白,也是深化改革、破舊立新的突破口,教育行業(yè)也是如此。有教育人士曾總結,布置作業(yè)的目標無非兩點:一是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運用,二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促成這兩點的關鍵,就在于作業(yè)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青睞搜題軟件,很大程度上源于常年在“題海中掙扎”,始于“沒有含金量的重復勞動”。既然作業(yè)布置都在“偷懶”,難怪學生答題也“犯懶”了。
搜題“神器”的走紅,其實也是給我們提個醒。
【爭鳴】
搜題軟件風靡,不必過于擔憂
鄭渝川
很顯然,中小學生、畢業(yè)生、上班族等群體是人工智能成果應用的受益者。
當前,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也被認為會對教育帶來直接沖擊,例如機器化、智能化教學設備會替代教師。相類似的,在很多職業(yè)領域,機器人正在“搶奪”人的工作(實現(xiàn)崗位運轉的機器化、自動化),如應用日漸廣泛的自動寫作軟件,已經開始讓新聞媒體記者、財務分析師、律師等知識型就業(yè)崗位的供給總量減少。
另一方面影響是,搜題軟件等人工智能成果應用,正在不可避免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甚至記憶方式。
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如果延續(xù)現(xiàn)有的教學方式,通過課后布置作業(yè)來鞏固學習成效,更多學生將會把搜題軟件用來直接搜出解題過程和答案。用搜題軟件來推導解題過程,繼而鞏固學習成果的學生,只可能是同類群體中的極少數(shù)。原因很簡單,青少年群體乃至其他年齡群體,都很難抑制行為驅動過程中的惰性和短視。
大量布置作業(yè)來檢驗學習效果,鞏固學習成效的學習方式,因而受到挑戰(zhàn)。對此,肯定會有教育部門官員和教師試圖通過禁止搜題軟件等應用,來規(guī)避上述挑戰(zhàn)。問題是,搜題軟件應用不是教育部門一家就可以管住或者禁掉的,這類軟件應用每一天都在更新,大量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者和企業(yè)都在設法讓搜題軟件變得更好用,題庫更完善。
曾有心理學、語言學專家分析指出:古代早期,人們口口相傳,傳承文化和知識;書面文字發(fā)明后,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曾擔憂,文字文化將摧毀口語文化而讓人類陷入沖動與迷茫。而今的轉型,是文字文化以及相應的記憶方式、學習方式,向數(shù)字文化、視覺文化、場景文化的整體轉變,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學習方式、信息處理方式,重新建立認知體系。
學習是為了“創(chuàng)造” ?搜題軟件只能培養(yǎng)懶漢
劉小娟
使用搜題軟件可大大提高學生做作業(yè)的速度,還能提高學生解題的準確率,可如果學生一遇到難題就使用搜題軟件,求快求答案準確率高,不但學生自己不清楚平時學習哪些知識點還掌握得不到位,而且作業(yè)交上去后,老師一看,答案、步驟都是對的,會認為學生們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都掌握了,不利于老師課堂教學。
學生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家長和學生都應該明白,學習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不斷積累知識,以便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為社會創(chuàng)造材富。試想,如果一代人都養(yǎng)成走捷徑求現(xiàn)成、不愿吃苦和動腦筋的習慣,或者不能在學生時代掌握和積累更多的知識,以后走上社會后如何做到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財富?
有人說得好:“智能軟件取代了孩子的思考過程,這樣的學習還有意義嗎?”的確,搜題軟件提高了學生做題目的效率,但也犧牲了學生的思考時間,要知道,學校老師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做題目,不是讓學生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要通過做題目考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同時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題過程中得到訓練。可以說,“苦思冥想”的過程是搜題軟件所無法替代的。
固然,搜題軟件的出現(xiàn)也是一種科技進步,從某種程度來說,還可以說是一種創(chuàng)造發(fā)明。然而,殊不知,這種小小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如果大批量讓學生使用,就會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而且很可能會影響整整一代人。這并非危言聳聽!
【言論】
學生在確實遇到難題時可以使用搜題軟件,這樣在碰到問題時能及時應急、得到點撥、得到解決。但是要運用得當,要有自控力的學生才能使用,這才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個性化、自主化地學習。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教師顧健
做習題、做作業(yè)原本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但有了這么方便的獲取答案的方式,很多自控力差的學生就會放棄思考,甚至連題目都不看,直接用軟件搜索答案。這樣,作業(yè)便失去了意義,還容易讓孩子們產生依賴,變得拖延、懶惰、不愛動腦子。
——山西省太原市38中教師榮曉清
各種搜題軟件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正是課業(yè)負擔過重的產物。這也再一次提醒相關部門應對這一問題加以重視,切實轉變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教育專家程老師
平時和愛人工作都忙,沒有太多時間輔導孩子的功課,而且很多課程我們已經忘了,幫不上孩子。有了這個軟件,就能隨時解答孩子的疑問,像是家教一樣。
——學生家長
【結語】
對于缺乏自控的孩子來說,“搜題軟件”的負面作用將會被加倍放大,并使其缺點充分暴露。但對于有自律性的學生及其家長來說,“搜題軟件”未嘗不是一種可以倚仗的利器,可以給學習帶來幫助。
當然,“搜題軟件”跟“抄襲同學”或者“雇傭槍手”之類的傳統(tǒng)做法并無本質差異,只不過順應了網(wǎng)絡化和智能化的發(fā)展趨勢,在手段上更加高效、便捷而已。問題關鍵在于對其應如何進行有效引導,以便利用其長處而不是糾結于其短板。另一方面,這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試想,如果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是原創(chuàng)的,搜題軟件還會有用武之地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