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改進建筑60秒

2015-12-21 05:03:14欄目主持葉揚
世界建筑 2015年9期
關鍵詞:都靈理工大學清華大學

欄目主持:葉揚

改進建筑60秒

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Architecture

欄目主持:葉揚

我們仿效BBC的廣播節(jié)目“60秒改進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進建筑60秒”欄目,每期將在世界范圍內采訪兩位人物,請他們就建筑、城市、景觀、技術等相關問題在60秒的時間里講出一個或兩個有啟發(fā)性、批判性甚至有爭議性的觀點。本欄目如實記錄了他們的話,采訪所拍攝的視頻將會出現在我們的相關網頁上。所述觀點只代表嘉賓本人,與本雜志立場無關?!?/p>

屈張

清華大學博士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建筑師

QU Zhang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Architect,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邵星宇

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SHAO Xingyu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Southeast University

對于像我這樣剛剛畢業(yè)的建筑師,還遠達不到能改進建筑的程度,這里只是談一下通過參與設計得到的一些收獲。在學生階段我參加過一些設計競賽,現在競賽的題目越來越開放,從一個房子到一件事到一句話。這種開放性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就能產生很多很有意思的想法。但是如何選擇這些想法是一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比較理想的過程是,從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出發(fā),再通過設計把它變成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交流也變得更加重要。2014年我參加了豪瑞(Holcim)競賽,我和隊友彭哲、周真如,我們很多的想法都是在團隊討論中得出的,比如對于地域性和文化可持續(xù)性的解讀。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我們有機會和來自其他國家的青年建筑師面對面交流,像斯里蘭卡、泰國這些平??赡懿惶珪P注的國家,其實他們對于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社區(qū)自建這些方面有著許多獨到的見解。我覺得這也是國際競賽這個平臺帶給我們的幫助。我想在現在這個階段,可以通過這種不斷的交流,來實現對建筑的一點點改進?!?/p>

這段時間,鄉(xiāng)村建設成為了建筑界討論的一個熱點,一方面有國家政策鼓勵的因素,另一方面,在鄉(xiāng)村做建筑其限制要比城市中少得多,而且鄉(xiāng)村的自然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文化給了建筑師以豐富的靈感,于是“鄉(xiāng)愁”成為建筑師掛在嘴邊的一個常用詞匯。然而問題在于,大多數的鄉(xiāng)村建設其實并沒有真正思考在鄉(xiāng)村這樣一種特殊的環(huán)境中可能需要的特殊的建筑類型。過去,鄉(xiāng)村可能處在一種相對自發(fā)的建設中,完全以發(fā)展為目的,但其結果是使得鄉(xiāng)村逐漸割裂了與自然、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甚至像城市一樣逐漸抹平了鄉(xiāng)村所應有的特點。而作為相對專業(yè)的建筑師介入其中的時候,并沒有使得這一問題獲得相對專業(yè)的解答,大多數的時候,發(fā)展的問題被建筑師回避了,于是,這樣的鄉(xiāng)村建設更像是建筑師自身趣味、或者說鄉(xiāng)愁的體現。鄉(xiāng)村的現代化顯然不應以犧牲自身的自然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文化為代價,但又如何能尋找到一個發(fā)展的原型去兼顧各方的利益?這或許不是一兩個建筑師,或者一兩個建筑所能完成的,但只有當其成為一個共識,只有當這個問題開始被持續(xù)地思考和不斷嘗試解答的時候,中國的鄉(xiāng)村建設才真正開始?!?/p>

落腳城市:最后的人類大遷移與我們的未來

Arrival City: How the Largest Migration in History Is Reshaping Our World

作者:道格·桑德斯/Doug Saunders

出版: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城市化的過程就是人類從鄉(xiāng)村向城市遷移的過程,不管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要經歷這個人口大遷移的過程。鄉(xiāng)村的人口向城市遷移的過程中,一定要在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結合處落腳,形成過渡性空間,即貧民窟,再把這個落腳點作為融入城市的跳板,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向上攀升。

加拿大記者道格·桑德斯先生用了3年的時間,走訪了從中國的重慶和深圳,到美國的洛杉磯、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孟加拉的達卡等16個國家的30座城市的貧民窟,真實詳盡地記錄了這些國家和城市在遷徙、城市化與社會流動性方面的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

道格·桑德斯把這類貧民窟稱為“落腳城市”,他認為,“落腳城市”是貧困人口上升的管道,是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活力所在;同時,“落腳城市”對鄉(xiāng)村的脫貧致富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奥淠_城市”既可能是下一波經濟與文化盛事的誕生地,也可能是下一波重大的暴力沖突的爆發(fā)地。因此,政府應該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落腳城市”,加大對“落腳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力度,把“落腳城市”轉變?yōu)殚L久的進步力量,促成貧窮的終結,進而使得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經濟共同發(fā)展。

《落腳城市》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和《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樣,對于當今正處于城市化高峰期的中國來說極有借鑒意義。同時,《落腳城市》對于今天正在從事城市和鄉(xiāng)村建設的人們,是一本必須認真研讀的教科書,而且,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 (撰文:宋兵,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建筑產業(yè)化分院副院長)

窗景——窗的行為學

窓のふるまい學——窓のふるまい學

WindowScape Window Behaviorology

作者:東京工業(yè)大學 塚本由晴研究室

出版社:フィルムアート社,2010

與用科學邏輯描述建筑基本元素(如窗、墻、柱……)的教科書作對照,本書采用了相似的分類標準,如:氣候、宗教、光……在對28個國家、76座城市、135扇窗調查之后,得到這樣,3個章節(jié):光與風;與人同在;交響詩??粗@樣的目錄你就知道,這不是科學之書,而是一本將現場體驗與設計方法密切結合的設計之書。

與關注功能、尺度關系的設計資料集作對照。相似之處是,本書用線描(剖軸測圖)配上現場測得的尺寸,表達案例的平面、剖面、構造。不同的是,線圖里配有人物,人物還發(fā)生著行為,行為還延伸到窗戶內外空間……結合現場照片(大部分里面都有人),像講故事一樣,敘述出每個案例中具體的人、具體的活動、具體的事件、具體的場景、具體的氣候……這是一種從人體行為、事件發(fā)生角度,細致觀察具體設計物效用的書。

與羅西類型學的抽象思考方式作對照。本書雖有分類傾向,但沒有試圖思辨出深藏表象背后帶有本質性的抽象規(guī)律。文字與圖像(線圖及照片)帶著日本人特有的絮絮叨叨的細致勁兒,盡可能呈現細節(jié),并暗暗烘托出了某種曖昧的相似性。

2015年夏天,我的一位朋友在作者塚本由晴的引領下去看其新作,他對著一個“層疊之窗”——即內層是細木條格柵的紙制推拉窗,外層是一個透明大玻璃窗——講述著光線控制如何影響到人體的聲音感知,拉關開合之間向來者說道:“打開窗是東京,關上窗是日本”。□(撰文:fwb,建筑學者,建筑師)

建筑學講義

Lectures on Architecture

作者:維奧萊-勒-杜克/Eugene-Emmanuel Viollet-Le-Duc

出版:Dover Publications,1987

尤金-埃曼努爾·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 Eugène-Emmanuel,1814-1879),是建筑保護史上風格性修復思想的主導人物,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在他手中得以修復。他也是現代主義建筑理論重要的先驅,其觀念影響了19世紀以來現代主義運動的一批重要人物。

《建筑學講義》集中且全面地表達了他的建筑思想。該書寫作于1857年,原本是他作為巴黎美術學院的教授為打算開設的課程所寫的講義。他將講義與之后所寫的一些文章收錄為《建筑談話錄》(Entretiens sur l' architecture),于1863與1872年先后出版。

紐約Dover公司1987年重印了該書的權威英譯本,該版本由本杰明·巴克納爾(Benjamin Bucknall)分別于1877年 (第一卷) 和1882年 (第二卷)譯成。英文書名為“Lectures on Architecture”,共20講,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以時間為序,論述了從原始時代至19世紀建筑的特性,對當時流行的對形式的過分關注提出批判,并追溯歷史上不同設計原則的邏輯源頭,他認為自古以來所有優(yōu)秀的建筑都是人類本能的理性推理的結果。在下冊中,維奧萊-勒-杜克分專題探討了建筑構造、建筑裝飾、建筑與雕塑、建筑教育、住宅建筑以及建筑的施工與管理。他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注重實際的建筑師,如后人所總結的他的“風格性修復”以務實的態(tài)度與英國的“反修復”抗衡一樣,在本書中他也以自己對建筑施工、建筑構造以及對住宅建筑的務實態(tài)度與當時巴黎美術學院的教育方法抗衡。他認為建筑學的課程必須包括領域廣泛的研究,他敏銳地關注新材料、新技術帶來的建筑發(fā)展的新的可能性,研究鐵運用于建筑的可能性,這啟發(fā)了后來鐵結構在建筑中的大規(guī)模運用?!酰ㄗ模喊追f,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講師)

形式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Form

作者:法西德·穆薩維/Farshid Moussavi

出版:ACTAR,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2009

自從19世紀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隨功能”后,對形式與功能之間關系的探討就沒有停息過。而本書的作者法西德·穆薩維在暗示書中探討的是“形式的功能”。因為自冷戰(zhàn)后隨著資本的發(fā)展和文化的交流,對于形式與功能二元對立的探討已經不能滿足復雜的城市和文化環(huán)境,這些變化要求建筑師必須做出不同的思考。書中對于“形式的功能”的解釋有兩個指向:一個指向結果,也就是形式的空間效果(performance of form);另一個指向形式發(fā)生的過程(production of form),也就是如何通過結構網格的鑲嵌與變異產生形式。當形式作為結果時,形式更多是對其所處環(huán)境和人的一種調解;當形式作為過程時,形式更多是關注本體的非調解的新形式。

書中,法西德·穆薩維以極其系統(tǒng)性的歸類法,將這兩種指向結合在一起探討。書中從基本的結構系統(tǒng) (網格網架、拱券、穹頂、折板、殼體、張拉與充氣膜)出發(fā),通過結構網格三向度的鑲嵌與變異(水平、垂直和曲線),來產生并討論空間效果。之所以將結構網格單元作為形式探討的原型,是因為結構網格是形式物化的基礎,也是對形式產生空間的一個基本操作手段。同一種單元在不同的網格鑲嵌方法下(也可理解為形式對于環(huán)境與人需要調解的因素),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空間效果。本書既可以作為系統(tǒng)性思維訓練的范例,也是形式網格鑲嵌與變異的手冊,還可以作為一本對建筑結構認知的讀物?!酰ㄗ模赫策h,零壹城市建筑事務所高級副合伙人)

馬蒂亞斯·阿爾格倫

Mathias Ahlgren

B. 1972,法倫,瑞典

瑞典農業(yè)科學大學碩士

高級景觀建筑師,SWECO建筑事務所法倫分公司主任

B.1972, Falun, Sweden

M.Sc., The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Senior Chief Landscape Architect, Head of Sweco Architects office

Falun

古斯塔沃·安布羅尼西

Gustavo Ambrosini

B.1965,都靈,意大利

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副教授

Negozio Blu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

B.1965, Torino,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olitecnico di Torino

Founding partner, Negozio Blu

Architetti Associati office

莫羅·貝爾塔

Mauro Berta

B.1972,亞歷山德里亞,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副教授

B.1972, Alessandria,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olitecnico di Torino

米凱利·博尼諾

Michele Bonino

B.1974,都靈,意大利

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副教授

B.1974, Torino,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Associate Professor, Politecnico di Torino

達維德·韋羅

Davide Vero

B.1986,阿爾巴,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碩士

都靈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

B.1986, Alba, Italy

MArch., Politecnico di Torino PHD. Candidate, Politecnico di Torino

瑪爾塔·博泰羅

Marta Bottero

B.1976,阿奎泰爾梅,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助理教授

B.1976, Acqui Terme,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Assistant professor, Politecnico di Torino

陳龍

CHEN Long

B.1976,河北,中國清華大學碩士

多相工作室合伙人

B.1976, Hebei, China

MArch., Tsinghua University

Partner, Principal Architect, Duo Xiang Studio

褚冬竹

CHU Dongzhu

B.1975,四川,中國重慶大學博士

重慶大學教授

B.1975, Sichuan, China

PHD., Chongq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

安東尼奧·德羅西

Antonio De Rossi

B. 1965,都靈,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教授

山地建筑研究所主任

B.1965, Torino,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Full Professor, Politecnico di Torino Director, Institute of Mountain

羅伯托·迪尼

Roberto Dini

B. 1977,奧斯塔,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博士

都靈理工大學研究員

山地建筑研究所

B.1977, Aosta, Italy

PHD., Politecnico di Torino

Research Fellow, Politecnico di

Torino

Institute of Mountain Architecture

朱利安·德斯梅德

Julien De Smedt

B.1975,布魯塞爾,比利時

倫敦大學學院巴特雷建筑學院建筑學文憑碩士

JDS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B.1975, Brussels, Belgium

Architect MAA.,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Principal, JDS Architects

范路

FAN Lu

B.1978,江西, 中國

清華大學博士

清華大學講師

B.1978, Jiangxi,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Lecturer, Tsinghua University

方曉風

FANG Xiaofeng

B. 1969,上海,中國清華大學博士

《裝飾》主編

B. 1969, Shanghai,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Editor-in-Chief, Zhuangshi

埃斯潘·佛爾格羅

Espen Folger?

B. 1980,斯塔萬格,挪威

卑爾根建筑學院碩士

OPA FORM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B.1980 Stavanger, Norway

MArch., Ber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Principal, OPA FORM architects

柯林·福涅爾

Colin Fournier

B.1944,倫敦,英國

受教于AA建筑聯盟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訪問教授

B.1944, London, UK

Educated at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郭屹民

GUO Yimin

B.1974,上海,中國

同濟大學博士

Atelier and I工作室中國代表

B.1974 Shanghai, China

Eng. D. Tongji University

Atelier and I,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韓冬青

HAN Dongqing

B.1963

東南大學博士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B.1963

PHD., Southeast University

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Chief Architect, Architects &

Engineers Co., Ltd.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雅克·赫爾佐格

Jacques Herzog

B.1950

畢業(yè)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

B.1950

Graduate from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ing Partner, Herzog & de Meuron

皮埃爾·德梅隆

Pierre de Meuron

B.1950

畢業(yè)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

B.1950

Graduate from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ing Partner, Herzog & de Meuron

克里斯蒂·賓斯萬格

Christine Binswanger

畢業(yè)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赫爾佐格與德梅隆事務所資深合伙人

Graduate from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enior Partner, Herzog & de

Meuron

杰倫特·約翰

Geraint John

B.1938,斯溫西,英國

倫敦大學學院巴特雷建筑學院建筑學文憑

高級顧問,博普樂思建筑事務所

B. 1938, Swansea, UK

DipArch,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Senior Adviser, Populous

杰瑞·安德森

Jerry Anderson

B.1954,威明頓,美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碩士

高級項目主管,博普樂思建筑事務所

B. 1954, Wilmington, USA

MArc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enior Principal, Populous

李華

LI Hua

B.1968,西安,中國

建筑聯盟學院博士

東南大學副教授

B.1968, Xi'an, China

PHD.,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ssociate Professor, Southeast University

龍灝

LONG Hao

B.1968,鎮(zhèn)江,中國

重慶大學博士

重慶大學教授

B.1968, Zhenjiang, China

PHD., Chongqing University

Professor, Chongqing University

彭元春

PENG Yuanchun

B. 1982,四川,中國重慶大學碩士

重慶大學博士研究生

B.1982, Sichuan, China

MArch., Chongqing University PHD. Candidate, Chongqing

University

羅鵬

LUO Peng

B.1975,哈爾濱,中國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博士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

B.1975, Harbin, China

PH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ice Dea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IT

李麗華

LI Lihua

B.1988,山東,中國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博士研究生

B.1988, Shandong, China

PHD. Candidat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魯安東

LU Andong

B.1977,南京,中國劍橋大學博士

南京大學教授

B.1977, Nanjing, China

PHD.,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ofessor, Nanjing University

孔宇航

KONG Yuhang

B.1962,江蘇,中國

東南大學博士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教授

B.1962, Jiangsu, China

PHD., Southeast University

Vice 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ianjin University

梅洪元

MEI Hongyuan

B.1958,營口,中國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博士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B.1958, Yingkou, China

PH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IT

Dean,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T

王墨晗

WANG Mohan

B.1989,哈爾濱,中國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建筑學學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博士研究生

B.1989, Harbin, China

BArch.,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HD. Candidat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IT

中村拓志

Hiroshi Nakamura

B.1974,東京,日本

明治大學碩士

中村拓志&NAP建筑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B.1974, Tokyo, Japan

Master, Meiji University

Principal, Hiroshi Nakamura & NAP Co., Ltd.

青鋒

QING Feng

B.1977,四川,中國愛丁堡大學博士

清華大學副教授

B.1977, Sichuan, China

PHD., Edinburgh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托德·桑德斯

Todd Saunders

B.1969,甘德,加拿大

麥吉爾大學碩士

桑德斯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持建筑師

B.1969, Gander, Canada

MArch., McGill University, Montreal

Founder and Chief Architect, Saunders Architecture

湯米·威廉森

Tommie Wilhelmsen

B. 1973,斯塔萬格,挪威

卑爾根建筑學院畢業(yè)

威廉森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始人、主持建筑師

B.1973 Stavanger, Norway

Graduated from Berge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Founder and Chief Architect,

Wilhelmsen Arkitektur

施衛(wèi)良

SHI Weiliang

B. 1964,北京,中國

清華大學學士

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工程規(guī)劃技術部部長北京市規(guī)劃委員會總規(guī)劃師

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B.1964, Beijing, China

BArch., Tsinghua University

Director General,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Bid

Committee

Chief Planner,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of Urban Planning

Director General,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桂琳

GUI Lin

B. 1973,寧夏,中國

清華大學工程碩士

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工程規(guī)劃技術部設施規(guī)劃處處長

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B.1973, Ningxia, China

Master of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Division Chief, Planning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Bid

Committee

Senior Engineer, Beijing Municipal Institute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吳朝輝

WU Zhaohui

B.1968,河北,中國

貝爾拉格建筑學院碩士

中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一合建筑設計研究中心主持建筑師

B.1968, Hebei, China

MArch., Berlage Institute

Director of United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Center,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Group

袁烽

Philip F. Yuan

B.1971,哈爾濱,中國

同濟大學博士

同濟大學副教授

B.1971, Harbin, China

PHD. ,Tongji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ongji University

張利

ZHANG Li

B.1970,北京,中國

清華大學博士

清華大學教授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

簡盟工作室主持建筑師

《世界建筑》主編

B.1970, Beijing,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Deputy Chief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Partner, Director of Design, Atelier TeamMinus

Editor-in-Chief, World Architecture

周漸佳

ZHOU Jianjia

B.1986,上海,中國

紐約庫珀聯盟碩士

冶是建筑工作室創(chuàng)始合伙人

B.1986, Shanghai, China MArch., The Cooper Union Co-Founder, YeArch Studio

朱文一

ZHU Wenyi

B.1963,成都,中國清華大學博士

清華大學教授

B.1964, Chengdu,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傅雋聲

FU Junsheng

B.1989,北京,中國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

B.1989, Beijing, China

PHD. Candidate, Tsinghua University

科斯塔斯·佐維洛斯

卡斯阿尼·特奧多拉卡寇Kostas Zouvelos

Kassiani Theodorakakou

B.1964,雅典,希臘

國立雅典理工大學建筑學位建筑師

B.1964, Athens, Greece

Diploma of Architecture,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

Architects

猜你喜歡
都靈理工大學清華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在線學習(2022年4期)2022-05-31 22:38:44
昆明理工大學
我的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經歷
昆明理工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推理筆記》 林柏宏自曝偷親陳都靈
《推理筆記》林柏宏自曝偷親陳都靈
他永遠是我們的老學長——清華大學受助研究生來信摘編
中國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9
一道2009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數學試題的思考
數學教學(2013年6期)2013-07-29 07:43:00
潮安县| 鄂州市| 定州市| 夏津县| 舞钢市| 阜平县| 古丈县| 新建县| 巴青县| 郑州市| 浦县| 西藏| 杨浦区| 乡城县| 晴隆县| 财经| 乌拉特中旗| 茂名市| 湄潭县| 壤塘县| 神农架林区| 石阡县| 襄城县| 东台市| 西青区| 台南县| 綦江县| 宝清县| 星座| 胶南市| 高雄县| 郓城县| 宕昌县| 安丘市| 秦皇岛市| 格尔木市| 五大连池市| 潞西市| 崇信县| 横山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