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心
不論孩子年齡多小,哪怕是抱在懷里的嬰兒,都要一個不漏地介紹給客人。
有客人第一次來家里作客,你會怎樣接待?
我在國外見過這種場景:一家人全都在門口迎候,客人到了,主人先介紹客人,然后介紹家人。介紹家人時,父母通常會先介紹他們自己,比如丈夫介紹妻子說:“這是我的夫人某某某?!被蚱拮咏榻B說:“這是我的先生某某某?!比缓螅汔嵵仄涫碌刂鹨幌蚩腿私榻B自己的孩子:“這是我的大兒子湯姆,這是我的二兒子杰恩,這是小女兒瑪麗……”
不論孩子年齡多小,哪怕是還抱在懷里的嬰兒,都一個不漏地鄭重其事地介紹給客人。孩子們也很懂事,當(dāng)介紹到自己時,主動、熱情地伸出手,大大方方地跟客人握手問好??礆W美影視劇時,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橋段。
這場景擱咱中國,就不太一樣了。
通常,父母只介紹家里的成年人,至于家里另外的正式成員——孩子,往往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好像他們并不存在,哪怕就在眼前晃悠。就算介紹了,也只是說“這是我的兒子”或“這是我的女兒”,似乎孩子還沒有屬于他們自己的姓名。更有甚者,會把孩子們關(guān)在臥室里,一再叮囑不要出來;有的干脆把孩子轟到大街上去,免得添亂。
這事發(fā)生在中國是見怪不怪。是父母一時疏忽嗎?我看不是。
父母忽略介紹孩子,說明父母心里就沒把孩子當(dāng)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當(dāng)成了家長的“附屬品”。
中國過去是“夫為妻綱”,妻子是丈夫的附屬品,就連自己的姓氏也不能獨立使用,只能稱某人的妻子為“某門某氏”。有的老年婦女在故去以后,子孫后代都不知道這個長輩叫什么名字。新時代了,婦女地位提高了,沒了這種事。但現(xiàn)在孩子卻依舊沒地位,依舊是“父為子綱”。
這種接待客人的方式還反映了一個問題——父母缺乏家庭交際的禮儀素養(yǎng)。不但應(yīng)該把孩子介紹給客人,還應(yīng)該說出名字,這也是尊重客人,會增進跟客人的親密感。再說了,客人想跟孩子聊聊,連怎么稱呼都不知道,不合適吧?
歐美國家的孩子,在客人到家里來作客時,表現(xiàn)得懂文明,講禮貌。而我們中國的孩子,要么扭扭捏捏藏在大人身后;要么“人來瘋”,在客人面前亂折騰、瞎胡鬧,任意打斷大人的談話。
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不是偶然的。家里接待客人,這是一種社會交往,本來是培養(yǎng)孩子自重、自信、自尊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如果把孩子鄭重其事地一一介紹給客人,不僅介紹他們的名字,還把孩子在哪所幼兒園或?qū)W校讀書,有什么興趣愛好和特長介紹給客人,那一定會大大強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長不向客人正式介紹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無足輕重,也不會把自己看成是接待客人的主人。家長忽略孩子,只顧與客人談話,小孩子耐不住寂寞,就要設(shè)法胡鬧或撒嬌引起家長和客人的注意。家長沒有給孩子獨立人格應(yīng)有的重視和尊重,當(dāng)然他們也不會自尊、自重、自信、自愛,也學(xué)不到如何與人進行正常的交往。
作家蕭紅在《魯迅回憶錄》一書中講過魯迅一家人招待客人吃飯時的一個細(xì)節(jié):
從福建菜館叫的菜,有一碗魚做的丸子。
海嬰一吃就說不新鮮,許先生不信,別的人也都不信。因為那丸子有的新鮮,有的不新鮮,別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沒有改味的。
許先生又給海嬰一個,海嬰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著。別人都不注意,魯迅先生把海嬰碟里的拿來嘗嘗,果然不是新鮮的。魯迅先生說:“他說不新鮮,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先生對孩子的事,從來是不忽略的,他認(rèn)為孩子再小也不是無足輕重的,要給予尊重。這很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記得哦,下次家里來客人時,別忘了向客人鄭重其事地介紹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