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英
(新疆圖木舒克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新疆圖木舒克 843900)
疆南牧業(yè)公司養(yǎng)殖分場小尾寒羊腦包蟲感染情況調查
賈春英
(新疆圖木舒克市畜牧獸醫(yī)工作站,新疆圖木舒克 843900)
通過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重大課題項目,開展規(guī)模化肉羊養(yǎng)殖中所涉及的傳染病、寄生蟲病的流行動態(tài)、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等流行病學的調查背景,以控制并降低腦包蟲病的發(fā)生,為社會提供一個綠色、健康的羊肉產(chǎn)品。
小尾寒羊;腦包蟲;感染率
羊包蟲病包括多頭蚴和棘球蚴。多頭蚴俗稱腦包蟲,是多頭絳蟲的幼蟲,寄生于羊腦內;棘球蚴是細粒棘球絳蟲的幼蟲,包括無頭棘球蚴、人型棘球蚴及多房棘球蚴,主要寄生于羊的肝臟、肺臟,人亦可感染。多頭蚴與棘球蚴的成蟲寄生于犬、狼、狐貍等終未宿主的小腸內,其孕卵體節(jié)脫落后,隨糞便到體外。
該場于2014年7月,占地面積425畝,始建于2014年5月,10月建成后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42215.26m2,共有羊舍22棟,共計35385m2,干草棚、精料庫、機械庫等輔助用房5154m2;辦公室、獸醫(yī)室、值班室等管理用房1675m2;青貯窖7200m3?,F(xiàn)存欄22400只,2014年外購生產(chǎn)母羊21464只,品種主要以小尾寒羊為主。
為掌握該場羊腦包蟲病的感染情況,從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對其18棟圈羊只進行包蟲感染情況調查,共調查本地多浪羊2145只,內蒙購進的小尾寒羊19319只,小尾寒羊均為1~2歲。截止調查時間,死亡1243只;死亡率5.79%,其中腦包蟲死亡107只,死亡率占總羊數(shù)的0.5%,占死亡羊數(shù)的8.6%。通過臨床檢查、糞便檢測、血清學檢測,感染率為17.72%,感染羊群均為外購的小尾寒羊。
1.1 臨床癥狀
1.1.1 病初期:食欲下降,反應遲鈍,長時間沉郁不動,遇障礙物時則奮力前沖抵物不動,兩眼視力模糊,其眼內瞳孔上附有一層白膜。
1.1.2 病中期:側頭行走,并同一個方向作圓圈運動,有的向前作直線運動,行走時高抬前肢或向前方猛沖,遇到障礙物時倒地或靜立不動;有的易驚恐,行走時出現(xiàn)急促或蹣跚步態(tài)。
1.1.3 病后期:衰竭臥地,視覺障礙、磨牙、流涎、痙攣,高度消瘦。有的表現(xiàn)角弓反張,行走后退,臥地不起,全身痙攣,四肢呈游泳狀。
1.2 剖檢
先后對衰竭臥地,四肢呈游泳狀的34只羊進行剖檢。
1.2.1 腹腔:腸系膜上均有大小不等的囊泡,大的囊泡有雞蛋那么大,小的囊泡有蛋黃那么大,診斷為細頸囊尾蚴;
1.2.2 顱腔:打開頭顱骨,在左右大腦之間,或在小腦部位有囊泡,大的有蘋果那么大,囊泡內容物水樣透明的液體,泡囊壁菲薄透明,囊內膜有數(shù)百個頭節(jié),呈白色粟粒大結節(jié)狀,確診為腦包蟲。
1.2.3 糞便:分別收集瘤胃、網(wǎng)胃、小腸、回腸、盲腸等內容物,用清水清洗后,靜置2~3min,倒掉上清液,重復清洗多次,觀察盆底是否有蟲體或蟲卵或結節(jié)片。
2.1 治療
對出現(xiàn)明顯癥狀的羊只進行投藥治療,分別使用吡喹酮、丙硫片,使用多倍劑量,連續(xù)投藥10d,其中8%的羊只癥狀明顯減輕,但未痊愈;在投藥過程中有腹瀉現(xiàn)象,停藥后,癥狀消失。
2.2 預防
分別在1月、5月對全群羊只進行投藥,用丙硫片20mg/kg劑量對羊只預防性驅蟲。
3.1 從調查結果來看
該場從引進21464只羊的半年時間,死亡1243只;死亡率5.79%,其中腦包蟲死亡107只,死亡率占總羊數(shù)的0.5%,占死亡羊數(shù)的8.6%。
3.2 經(jīng)濟損失
按羊肉市場價50元/kg,平均按每只25kg計算,半年中僅腦多頭蚴病死亡的羊107只,損失人民幣13.38萬元。
3.3 實驗結果
腦包蟲病治愈率較低,死亡率較高。
3.4 防控措施
(1)對羊群每年春秋兩季吡喹酮或丙硫片定期進行驅蟲;(2)對死亡羊只及排出的糞便進行焚燒或深埋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3)對流浪犬進行撲殺。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