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元
(甘肅省渭源縣北寨畜牧獸醫(yī)站,甘肅渭源 748211)
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大家畜呼吸道病
汪志元
(甘肅省渭源縣北寨畜牧獸醫(yī)站,甘肅渭源 748211)
大家畜呼吸道病一般以咳嗽、氣喘、氣粗、多痰、高熱為發(fā)病特征,許多病例以慢性咳嗽為主,臨床上常以抗菌消炎作為治療原則,再配合中草藥進行調(diào)理,效果更好。
呼吸道病包括鼻炎、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炎又包括小葉性肺炎和大葉性肺炎。前幾種病以咳嗽、氣喘氣粗為主要癥狀,肺炎有體溫升高的特征。一般呈現(xiàn)慢性或急性發(fā)作過程。
2.1 西醫(yī)理論
大家畜呼吸道病大部分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療以消炎抗病毒為主。如牛巴氏桿菌病,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牛鼻氣管炎病毒等等。
2.2 中醫(yī)理論
呼吸道病是肺功能失調(diào)引起的。
(1)肺主氣、司呼吸:若病邪傷肺,使肺氣不暢或壅塞,引起呼吸功能失調(diào),可出現(xiàn)咳嗽、氣喘、呼吸不利等癥狀。
(2)肺主宣降,通調(diào)水道:宣指宣發(fā),降指肅降,肺主宣發(fā),主要指氣血精液由于肺氣的推動而散布全身,無處不到。肅降指清肅下降之意,肺居上焦,以清肅下降為順,其氣宜清不宜濁,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宣降失調(diào),可出現(xiàn)氣郁閉于肺,引起咳喘等。
機體水液代謝與肺氣的宣降也有密切關(guān)系:
(1)將脾上輸來的水液精微,通過肺氣的宣發(fā)使津液輸布全身。
(2)通過肺氣的肅降,來通調(diào)水道,使水液下歸于腎,再經(jīng)過腎的氣化下輸膀胱,排出體外。若肺失宣降,則水液停居胸中,不上不下,引起痰液壅肺,咳喘多痰;停居腹腔則引起腹瀉,使水不走正道等。
(3)肺開竅于鼻:鼻為肺竅,為肺呼吸的門戶,其功能正常主要有賴于肺氣的濡養(yǎng),肺氣正常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同時鼻又可成為邪氣犯肺的通道。喉是呼吸的門戶和發(fā)音器官,又是肺脈通過之處,其功能也受肺的影響。所以呼吸道疾病不論鼻、喉、氣管,支氣管和肺,它們的發(fā)病都要責之于肺。
(4)脾主運化,其氣騰升,通過騰升將腸胃吸收的水谷精微和肺氣的宣發(fā)一并輸布全身,營養(yǎng)全身組織器官,代謝的廢水由腎臟排除。脾失健運,則成生痰之源,出現(xiàn)痰多,消化不良,腹瀉,水腫等。
消炎抗菌,健脾、宣肺降逆。
5.1 西藥
最好的黃金搭檔青鏈霉素,青霉素鈉80萬6~8支,鏈霉素3~4支,清熱解毒或板藍根針10ml 5支;肌肉注射?;虬逼S西林鈉(頭孢類)+鏈霉素類+抗病毒類,如天安獸藥,天安一針好(氨芐西林)4g 3~4支,天安神針(慶大霉素)10mL 2~3支,清熱解毒或板藍根注射液10mL 2~3支;肌肉注射。如果病情嚴重,以上藥物輸液,再加些能量合劑,以加強代謝,促進解熱排毒等。
5.2 中藥
主要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宣肺降逆止咳、健脾利濕祛痰。用藥黃芪80g、當歸60g、桔梗50g、紫菀40g、前胡40g、玉片30g、陳皮40g、白術(shù)60g、茯苓40g、麥芽3g、山楂30g、蒼術(shù)40g板藍根60g、貫眾40g、虎杖40g、草合車40g、葛根40g、甘草20g,每日一劑。粉末開水燙灌服,若鼻不通氣加辛夷30g、蒼耳30g,喉部疼痛敏感加射干20g、牛子20g,發(fā)熱重,加雙花、連翹、桂枝各40g。通過中獸醫(yī)的整體理論,先扶正除邪,使用了提高機體))的補益類藥物黃芪(補氣)、當歸(補血)、淫洋藿(補腎)。
病例1
2013年9月25日,北寨鎮(zhèn)馬蓮川村鄭某的騾子,由于咳嗽前來就診。主訴:該騾子一年前偶爾咳嗽一兩聲,沒引起重視,最近1~2個月,咳嗽加重,鼻孔偶見鼻涕,黃稠,食欲有所減少,故前來就診。經(jīng)檢查:該騾子棗紅色,8歲,體質(zhì)尚可。體溫39℃,心率45次/min,肺部呼吸明顯,氣管及支氣管呼吸音粗,肺泡呼吸有干鑼音。西醫(yī)診斷:慢性肺部感染,中醫(yī)診斷:肺部郁熱。
治療:
(1)西藥清熱解毒消炎:用青霉素160萬U3支,鏈霉素100萬U3支,清熱解毒10mL5支,肌肉注射,1次/d。
(2)中醫(yī)治療:扶正、宣肺降逆、清肺熱、健脾利濕。藥用:黃芪80g、當歸60g、桔梗50g、黃芩50g,紫菀40g、前胡40g、玉片30g、陳皮40g、白術(shù)60g、茯苓40g、麥芽3g、山楂30g、蒼術(shù)40g板藍根60g、貫眾40g、虎杖40g、草合車40g、葛根40g、甘草20g,每日一劑。粉末開水燙灌服,經(jīng)過3d治療,病情基本恢復,又用中藥灌服3d而痊愈。
病例2∶
2014年11月8日,清源鎮(zhèn)赤坪村王某的一頭牛,由于感冒十多天,前來救治。經(jīng)查:該牛鼻涕青白較稠,體溫29.5℃,心率78次/min。支氣管呼吸音粗糲,肺泡呼吸音有濕鑼音,食欲廢絕,精神欠佳。診斷為:風寒困脾濕于肺。時間延長引起感染。
治療:
(1)西藥清熱解毒消炎:用青霉素160萬IU3支,鏈霉素100萬IU3支,清熱解毒10mL5支,肌肉注射,1次/d。
(2)中醫(yī)治療:扶正、宣肺降逆、清肺熱、健脾利濕。藥用:黃芪80g、當歸60g、桔梗50g、半夏50g,干姜40g,紫菀40g、前胡40g、玉片30g、陳皮40g、白術(shù)60g、茯苓40g、麥芽3g、山楂30g、蒼術(shù)40g板藍根60g、貫眾40g、虎杖40g、草合車40g、葛根40g、甘草20g,每日一劑。粉末開水燙灌服,經(jīng)過2d治療,病情基本恢復,又用中藥灌服1d而痊愈。
大家畜呼吸道病,沒有腹痛病來得急,一般發(fā)病比較緩和,但時間往往拖延的比較長,大多數(shù)成慢性病例,只有中西結(jié)合治療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9.035
汪志元(1959~),甘肅省渭源縣人,中專,獸醫(yī)師;一直在基層從事動物疫病防治和畜牧技術(shù)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