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巧嬋?羅婉飛?黃蘭香?羅桃?葉啟芬
【摘要】 目的 觀察腹腔鏡手術中不同手術體位及氣腹壓對患者術后肩痛的影響。方法 將200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患者隨機分成A組和B組, 每組100例。A組術中氣腹壓維持在14 mm Hg (1 mm Hg= 0.133 kPa), 患者術中體位采取頭低足高位、頭高足低位各50例;B組術中氣腹壓維持在10 mm Hg, 術中體位采取頭低足高位、頭高足低位各50例。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肩痛發(fā)生率及疼痛程度。結果 A組患者術后肩痛發(fā)生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均高于B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A組內兩種體位術后肩痛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氣腹壓力是影響腹腔鏡術后肩痛的主要原因, 術中體位對術后肩痛影響不大。
【關鍵詞】 體位;氣腹壓;腹腔鏡;術后肩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51
腹腔鏡手術優(yōu)勢明顯, 普外科、婦產科多數(shù)疾病都采用腹腔鏡進行手術治療。但術后并發(fā)癥也不容忽視, 術后72 h內多數(shù)患者訴肩部疼痛, 影響術后恢復。一般認為與人工氣腹有關[1]。本研究進一步觀察術中不同體位及氣腹壓力對患者術后肩痛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普外科、婦產科腹腔鏡手術患者200例, 年齡20~52歲, 體重48~68 kg, 按入院時間順序隨機分成A組和B組。每組100例。A組術中氣腹壓力設為14 mm Hg, 體位分頭低足高位和頭高足低位, 各50例;B組術中氣腹壓力設為10 mm Hg, 體位為頭低足高位和頭高足低位, 各50例。手術種類包括:膽囊切除術、闌尾切除術、卵巢囊腫切除術及異位妊娠手術等。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手術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使用統(tǒng)一名稱麻醉藥物, 均以體重為標準按統(tǒng)一劑量給藥, 術中行機械通氣。常規(guī)消毒鋪單, 按各種手術操作流程進行手術, 術中按2.5 L/min的速度進行氣腹充氣。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 由專人負責術后隨訪, 記錄術后肩痛發(fā)生率及術后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為無痛, 10分為最痛。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A組手術時間為(45.7±11.3)min, B組手術時間為(46.1± 10.9)mi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術后肩痛VAS評分(2.47±0.99)分, B組術后肩痛VAS評分(0.67±0.72)分,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8, P<0.05)。
2. 2 A組術后肩痛發(fā)生率為32%(32/100), B組為5%(5/10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7, P<0.05)。A組內兩種體位術后肩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屬微創(chuàng)手術, 臨床應用廣泛。為了給手術提供足夠的操作空間, 常常采用加大氣腹壓力和更改手術體位的方法。腹腔壓力越大, 腔鏡操作空間形成越充分[2]。但高氣腹壓容易使膈肌上抬, 膈下穹窿被動擴張, 牽拉膈下神經, 神經牽拉20%就可引起神經內血管斷裂及缺血[3]。膈神經主要由第4頸神經組成, 同時接受第3及第5頸神經的小分支, 支配胸肩后部。氣腹壓力直接影響到膈神經受牽拉的程度, 與術后肩痛密切相關。大量的研究顯示[4, 5]氣腹壓力過高是造成腹腔鏡術后肩痛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 當氣腹壓力降到10 mm Hg時, 術后肩痛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術中體位改變是為了配合手術需要而采取的被動體位, 是為了更好地為腹腔鏡手術提供手術視野。但是, 體位改變可對患者的呼吸、循環(huán)功能產生影響。夏榮等[6]認為由于CO2重力作用, 頭低位時, 影響CO2排出, 加大腹腔內壓及膈神經刺激加重, 術中采用頭低足高位的患者, 術后肩痛發(fā)生率增高。本研究結果與其不同, A組中兩種體位術后肩痛發(fā)生率無差異, 主要原因是采用麻醉方式不同, 現(xiàn)在提倡采用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可良好地控制呼吸及減少術中并發(fā)癥和避免硬膜外麻醉不能消除CO2刺激膈神經所致的肩胛部疼痛[7]。
腹腔鏡術后肩痛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馮雪梅等[8]認為手術時間越長, CO2氣腹時間越長, 術后發(fā)生肩痛機會越高。氣腹充氣速度與術后肩痛也有密切關系, 快速充氣, 腹腔內壓力瞬間增高, 術后肩痛發(fā)生率增高[9]。CO2的吸收及殘留, 產生高碳酸血癥, 刺激膈神經也會造成術后肩痛[10]。
綜上所述, 氣腹壓是造成術后肩痛的主要原因, 降低氣腹壓可顯著降低術后肩痛發(fā)生率。在低氣腹壓、短時間手術時體位對術后肩痛影響不明顯。為了保障患者圍術期的舒適及減少并發(fā)癥, 建議行腹腔鏡手術時降低氣腹壓或行無氣腹腔鏡, 減少CO2吸收, 進行術后鎮(zhèn)痛等措施。
參考文獻
[1] 許漢兵, 黃漢濤, 劉家盛, 等. 不同氣腹壓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肩痛的影響.臨床醫(yī)學與實驗雜志, 2013, 18(12):1466-1468.
[2] Phelps P, Cakmakkaya OS, Apfel CC, et al. A simple clinical maneuver to reduce laparoscopy-induced shoulder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bstet Gynecol, 2008, 111(5):1155-1160.
[3] Nyerges A. Pain Mechanisms in Laparoscopic Surger. Semin Laparosc Surg, 1994, 1(4):215-218.
[4] 陳禹. CO2氣腹壓力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肩部疼痛的臨床觀察.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0, 4(13):81-82.
[5] Henny CP, Hofland J. Laparoscopic surgery: pitfalls due to anesthesia, positioning, and pneumoperitoneum. Surg Endosc, 2003, 17(4):533-538.
[6] 夏榮, 韓佩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護措施. 中國內鏡雜志, 2004, 4(4):56-57.
[7] 吳新民. 麻醉學高級教程.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9:171-176.
[8] 馮雪梅, 曾彩媚, 李金蓮. 腹腔鏡手術發(fā)生頸肩痛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1):83-84.
[9] 王君. 循環(huán)護理在膽囊結石腹腔鏡術后疼痛中的應用. 河南外科雜志, 2012, 18(5):119-120.
[10] 王凡. 腹腔鏡下不同CO2氣腹壓力導致術后肩部疼痛的臨床研究.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3, 24(1):182.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