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改梅
【摘要】模因是構成思想文化的基本單位,象基因那樣得到繼承,像病毒那樣得到傳播。本文以微信為研究對象,對其成為迄今為止增速最快的手機應用功能現(xiàn)象進行了細致的探索,旨在提供對社會現(xiàn)象研究的新視角。
【關鍵詞】模因 微信 傳播
模因論(memetics) 是建立在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基礎上,由Richard Dawkins (1976)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這一理論試圖以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詮釋事物之間的普遍聯(lián)系以及文化具有傳承性特征的進化規(guī)律。Meme(模因)一詞在西方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傳播,并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中。模因理論在本世紀初被引入了中國,從2003年開始在學術界引起人們的關注。模因是構成思想文化的基本單位,其核心就是模仿而被傳遞的東西。
亞里士多德指出:人類的文化藝術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種樣式的文化和種類的藝術。這一切實際上都是模仿,只是有三點差別: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微信成為迄今為止增速最快的手機應用功能,也是增速最快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兩年多的時間,微信已成為最熱門的信息傳播平臺和許多手機用戶的另類生活方式,開啟了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的新時代。微信具有各種資源優(yōu)勢,并被奉為“社交神器”,因為其本身兼具“QQ、郵箱、手機通訊錄、微博、語音、彩信”等產(chǎn)品為一體的功能。微信整合和管理各個社交網(wǎng)關系,通過視頻、交友、搖一搖、漂流瓶、手機通訊錄等溝通方式為人們提供了多元溝通體驗。
2001年,Susan Blackmore 在其著作《進化與模因》一書中,她指出,模因并非僅存在于人的大腦之中,其傳播方式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微信之所以能夠迅速為人們所接受,就是由于其出色的信息(也就是模因) 傳播功能,人們利用微信能夠更為便捷地傳播模因,而這些通過微信傳播的模因則無形中又傳播了這樣一個信息:使用微信傳播模因。這或許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新技術新產(chǎn)品能否為社會所認可,是與其傳播模因的功能緊密相連的。
每個模因的生命周期都會經(jīng)歷傳輸階段、解碼階段和傳染階段。模因在傳輸階段是編碼于媒介中的,當宿主對模因解碼時,模因變得活躍起來并傳染宿主,使其成為新的宿主。在微信傳播模因的過程中,每一個宿主既是模因的接收者,又是模因的傳播者。微信正是通過這種“人人皆宿主”的模式,采用模因的傳播形式,進行口口相傳,使信息不斷傳播。如果在生命周期的某個階段出現(xiàn)了障礙,模因?qū)⒉荒軓椭坪蜕妗?/p>
在微信的模因傳播中,宿主并不是孤立的。在微信中,每個宿主都擁有自己的朋友圈,這些朋友圈之間互相滲透。用戶在朋友圈發(fā)布和分享的信息,都可以即時傳播到其他的朋友圈。成功的模因很善于利用環(huán)境因素,而那些不能很好運用環(huán)境因素的模因會被淘汰甚至于消失。當某條信息被不斷轉(zhuǎn)發(fā),就形成了一個以每個用戶為節(jié)點、朋友圈之間相互疊套的多級傳播網(wǎng)絡,由此實現(xiàn)病毒式傳播。
Dawkins(1976)提出模因的三大特點使其有很高的生存價值:長久性,多產(chǎn)性和復制保真度。個人和機構都可以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賬號,與特定群體進行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富媒體形式的全方位溝通和互動,公眾號的開發(fā)模式不僅能推送圖文信息,還能開發(fā)專題入口、鏈接互動社區(qū)。微信公眾號的群發(fā)功能,能保證自媒體人發(fā)布的信息具有100%的到達率,而每天一條的數(shù)量限制,防止了訂閱者被過度騷擾。這種對表達機會的限制,讓自媒體人更謹慎和克制地進行內(nèi)容生產(chǎn),促進了信息生產(chǎn)的去泡沫化、提高了復制內(nèi)容的長久性和保真度。
某種語言或文化產(chǎn)品之所以能夠流行就是因為它具有在媒介中復制自己的能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在復制過程中較高的保真度。人類個體對新事物獵奇和好奇心理,對群體歸屬感的強烈渴望,并希冀從中獲得社會身份認同。高端智能手機受大眾追捧,微信軟件成了這些移動通訊設備使用者的必備社交工具,微信推出的“朋友圈”功能更是虛擬社交的一把利器。聯(lián)系人之間通過復制、粘貼,幾秒內(nèi)即可完成高效率的信息傳遞。
傳播符號學認為,一個傳播符號出現(xiàn)在傳播活動過程中,一般會引起三層意義:科學的、實用的、美感的。傳播中的符號必須具備美的形式和美的內(nèi)容,傳播才能有效進行。一個成功的模因必須符合人類的審美訴求,否則,人們就不會選擇復制并傳播它。相反,那些雖然能承載一定的交際信息但不具有上述審美傾向性的東西一般不會成為模因,或即使成為模因,也會在傳播過程中逐漸被淘汰。
模因的復制與傳播是模因宿主根據(jù)交際需要對所接收到的信息選擇使用的過程。模因的直接復制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播和延續(xù),模因的間接復制使人類文化得以發(fā)展和進化。另一方面,模因又是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人際間傳播的,受到傳播規(guī)律的制約。模因的復制與傳播是在一些含有“門區(qū)”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guī)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模因才能進入傳播渠道。盡管移動網(wǎng)絡的高度發(fā)達大大加速了模因的傳播,起關鍵作用的還是人。
模因是構成思想文化的基本單位,象基因那樣得到繼承,像病毒那樣得到傳播。本文以微信為研究對象,對其成為迄今為止增速最快的手機應用功能現(xiàn)象進行了細致的探索,旨在提供對社會現(xiàn)象研究的新視角。
參考文獻:
[1]余志鴻.傳播符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陳琳霞,何自然.語言模因現(xiàn)象探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 (2):108-114.
[3]蔡少蓮.模因論與社會變異[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6, (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