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寶松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1-0037-0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shù)學新課標對小學各階段圖形的認識、測量等提出了新的內容,要求知識層面更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因此我們要給學生更多的探索時間,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孩子們真真正正能從自己的大腦中形成實際圖形的表象,并加以思考運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觀察入手,感知圖形
心理學告訴我們:感知和知覺是人類認識事物過程的最初級形式,而觀察則是知覺的高級狀態(tài),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持久的知覺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是實現(xiàn)數(shù)學目標的需要。事實上,在觀察過程中,觀察者必須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或特征隨時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否則就無法通過觀察來研究和確定事物或現(xiàn)象的性質和關系。
所以我們強調從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從而獲得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時,我們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獲得簡單平面圖形的直接經驗。因此,在學習新課之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平面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圖形的,讓學生收集一些不同形狀的物品(如牙膏盒、茶罐、魔方、墨水盒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收集不同形狀的物品,使學生知道這些物體都是實際生活中的,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通過課前觀察、收集,課內動腦等對圖形進行分類,使學生初步感知概念,也擴大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親身實踐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可見,觀察是認識的基礎,是思想的觸覺。離開了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就不可能具備完整的數(shù)學能力與數(shù)學素養(yǎng),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
2.從實踐入手,動手制作圖形
小學數(shù)學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知識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數(shù)學活動經驗,從而較好的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的教材后面都有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老師要求同學自己動手去剪下進行粘貼做成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的同學做這樣的事興趣是很高的,其實動手制作的過程就是對幾何知識的學習。比如,讓學生去粘貼一個長方體,教材后面是一個展開圖,讓同學們去動手制作,他們就會明白長方體是由六個面圍成的,而且對應的面是相等的,細心的學生還會從中獲得更多的一些知識。老師也要充當帶頭人,與學生一起做。而且還要制作出一些更大的模型。我們數(shù)學組的老師們用KT板制作了長方體,而且為了便于教學用了紅綠藍三種顏色,相對的面用一個色,接頭用透明膠粘好,展開也非常方便,為教學作好了課前準備。同時也為同學們做好示范:在教學一個正方體展開圖到底有哪些形式時,老師都在課下進行剪拼,給學生起到了模范作用,讓學生也自覺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四種形式:"一四一""二三一""二二二""三三",學生對正方體的展開形式的認識深,掌握的效果都十分的好。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根據(jù)生活經驗和對立方體的認識,嘗試用卡片紙圍成(或用小棒插成)立體圖形,用實踐活動來增加學生的切身感受,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立體圖形的拼割一直是老師們上課的一個難點,我們數(shù)學組的老師和同學一起動手制作了幾十個大小相同的方木塊和不同的長方體,在教學時,用實物進行擺放,在動手實踐過程中,讓同學們理解拼會減少面,割會增加面,還可以利用幾個小長方體或正方體任意擺放,觀察如何拼表面積會最大,如何拼表面積會最小。在解決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同學們掌握了規(guī)律,從表象中獲得了理性的認識。
操作的成功不但反映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合理使用學具的能力,更體現(xiàn)了學生靈活應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與能力,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通過實踐,學生更加體驗到數(shù)學的奧妙以及數(shù)學在我們生活中千姿百態(tài)的應用,從而立志學好數(shù)學。
3.從多媒體入手,掌握圖形
在教學中,根據(jù)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從新知識的導入到新概念的建立,從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識的鞏固,都可以借助計算機的直觀演示,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充分感知。
多媒體輔助教學改變了過去課堂上盡是靜態(tài)信息傳輸?shù)木置?,使原本呆板的東西動起來。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時,為了讓學生深刻地認識長度、面積、體積,在屏幕上出現(xiàn)一條1分米線段,一個邊長1分米正方形,一個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然后對應出現(xiàn)"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再從"量一次","量二次"和"量三次"來加深理解;最后從"一條線段""一個平面""一個由六個面圍成的立體圖形",通過對屏幕上圖形移動的變化,來更深層次對三個概念進行區(qū)分,我想學生的認識是生動的,有趣的,而且吸引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總之,幾何知識一直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讓學生從生活入手掌握必要的形體知識,又要回到書本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還要理解幾何知識的概念,構建空間表象,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覺,促使"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使學生掌握其內涵。讓學生從觀察到認識,從認識到理解,從理解到掌握,最終讓幾何知識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財富,能夠隨心所欲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