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巢
已故領(lǐng)袖毛澤東個人擁有的最大財富是書。在他逝世后留下的六七萬冊書籍中,“他最愛讀的歷史書籍占有較大的比重”(張貽久:《毛澤東讀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4頁)。這些歷史書籍,包羅全部正史及編年體、紀事本末體、方志史評的精華部分及《歷史研究》等專業(yè)雜志。毛澤東“讀得過細”的史籍是《史記》《資治通鑒》和《讀史方輿紀要》等。據(jù)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直至他逝世為止,毛澤東最愛讀的史書仍是“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毛澤東讀書主張“三復(fù)四溫”,以常讀常新。他從1952年到1976年,花了整整24年的時間,通讀完長達4000萬字的全部“二十四史”,其中有的部分反復(fù)讀過若干遍。例如《晉書》中有5冊,他竟在1975年的8、9兩月間接連讀過兩次。而這年,他已重病纏身,眼睛又因白內(nèi)障開刀,視力極弱,閱讀已十分吃力。(同上,第23—24頁)
毛澤東亦很重視稗官野史、歷史演義與筆記(如《容齋隨筆》)以及地方志和各類專業(yè)史(如李約瑟《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他曾對幫他誦讀書籍的北京大學(xué)盧荻同志講:
不僅“二十四史”,稗官野史也要讀,……所謂野史也大半是假的??墒悄悴荒芤驗樗俚亩啵妥约簛砀阋惶讱v史,不讀了,那是形而上學(xué),是傻子。(同上,第32頁)
對于歷史演義甚或古典文學(xué)作品,毛澤東則將它們當做正史的一種補充或社會的一面鏡子。例如對《紅樓夢》,毛澤東“開始當故事讀,后來當歷史讀”;對《三國演義》,則認為不但要看那里面的戰(zhàn)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毛澤東還指出:《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不是繼承司馬遷的傳統(tǒng)(以“稽其成敗興亡之理”為原則),而是繼承朱熹的傳統(tǒng)(從客觀唯心主義的立場奉蜀為正統(tǒng))。(同上,第34—35頁)總之,毛澤東具有與一般人不同的獨特的鑒賞—思考視角和歷史—文化眼光。它一以貫之于毛澤東的整個讀史活動、整個讀書活動乃至整個人生活動中。這是毛澤東的一個魅力所在,是他成其為一位偉大的歷史巨人同時也是文化巨人的一個奧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