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松
摘要: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關鍵作用,它能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是培養(yǎng)終身健身者最理想的階段。本文在對廣州社區(qū)體育愛好者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學校體育在實現終身體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實現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有效銜接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學校體育;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106-03
終身體育作為當代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不管理論探索還是實踐探究,其最終目的都是培養(yǎng)終生健身者。
如何才能培養(yǎng)具有終身體育意識的終身健身者,解決現實體育狀況與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之間的差距問題,必須盡可能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地營造適宜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的土壤,讓人們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在這過程中,學校體育能否充分發(fā)揮作用成為重中之重。
一、問題的提出
2014-2015年,筆者曾對廣州“老八區(qū)”(越秀、海珠、荔灣、天河、白云、黃埔、南沙、蘿崗)的各個運動場所經常參與體育運動的體育愛好者進行過一項關于終身體育的調查研究。調查的對象為具有一定體育運動的習慣,掌握了一定的體育技能,屬于具備參與體育運動意識或具備終身體育意識雛形的人群。通過文獻資料法、個案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tǒng)計法、比較分析法進行研究。期間,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55份,回收問卷25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37份,有效率為93%。為了檢驗問卷調查結果的可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時對研究結果進行了效度和信度檢驗。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些數據引人深思。在關于“體育運動興趣產生的原因”上,僅有12.3%的調查對象選擇“學校老師引導”,這一數據遠遠低于“自身需要”(32.6%)、“家人朋友影響”(27.3%)、“媒體及偶像影響”(21.6%)。
在“運動技能獲得方式”上,38.1%的調查對象運動技能的獲得主要方式來自于“自學”,30.3%來自于“家人朋友指導”,僅17.7%來自于“學校教育”,11.4%來自于“社會指導”。
這些結果有異于平常認知。在人們的普遍認識中,“學校體育教育”應該是體育興趣產生和運動技能獲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可調查結果讓人出乎意料。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反思:學校體育教育工作是不是沒有做到位?學校體育在實現終身體育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應該改革學校體育教育中種種不足來解決現實體育狀況與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之間的差距問題,進而培養(yǎng)終身健身者?這些都成為極富現實意義的問題。
二、學校體育在實現終身體育中的作用
終身教育理論的積極倡導者和理論奠基者保爾·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明確指出:“終身教育顯然并不是傳統(tǒng)教育的簡單延伸,它包含著對每個人生活的基本問題采取新的態(tài)度、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如果將學校體育的作用看成是無足輕重的事,不重視學校體育,那么,學生進入成年階段后,體育活動就不存在了。如果把體育只看成是學校這一段的事,那么,體育在教育中就變成了‘插曲”。可見,學校體育不是體育實踐與身體教育過程的終結,而是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和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它可以使人們最終成為自我鍛煉的指導者和終身體育鍛煉的受益者。
在我國,處在學校體育年齡段的學生多為6~23歲,這是一個從學齡兒童期進入青春發(fā)育期的關鍵時期。在這時期里,學生將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接受體育的知識與技能,開始全面鍛煉身體,體育意識開始萌發(fā),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重要時期。
在學校體育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情況和體育意識培養(yǎng)情況,關系到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直接影響人的一生。如果在青少年時期沒有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出現駝背、脊柱側彎、呼吸機能差等不良現象,到了成年以后往往難以彌補,極可能成為終身缺陷。面對改善終生體育觀念欠缺、體育鍛煉的自覺性低下、體育能力不盡人意的嚴峻事實,學校的體育教學就必須以終身體育為主線, 以學生終身受益為出發(fā)點, 強化終身體育觀念,達成學校體育目標與終生體育目標的統(tǒng)一。
三、實現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有效銜接的主要途徑
1.豐富學校體育的內容與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使學生從被動鍛煉到主動鍛煉的重要原因。體育課的內容應有序地拓展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允許學生有較大的選擇余地, 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 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應及時做出調整,破除以掌握運動技術為體育教學目標的舊觀念, 樹立以健身為目標的終生體育觀念,合理安排一些使用價值較高、技能性強、有特色和魅力的運動項目, 如武術、游泳、瑜伽、拉丁舞、醫(yī)療保健、健美操、養(yǎng)生、球類、韻律操等,供學生自由選擇,使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 體驗成功, 并持之以恒, 直至終身。
要激發(fā)學生運動熱情,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需要滿足學生的感性動機與好奇動機。為此,學校體育教育應該積極改變現有的訓練對象成人化、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過程公式化、結果評價片面化等現狀。這要求體育教學除了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外,還要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完善學校體育社團建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社團活動,同時為學生提供體育活動場地、器材等的必要的物質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節(jié)、運動會、各種體育賽事等,讓學生在體育活動的舞臺上盡情展現自己的魅力風采,體驗到從事體育運動的樂趣,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為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打下基礎。
學校體育在實現終身體育中的作用及其實現途徑的探討
2.加強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優(yōu)化學校體育教學資源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最直接的實現者和體現者,教師素質的高低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和靈活的體育教學方法合理交叉使用的能力,從而使得教學方法呈現多樣性。
教師動作講解的風趣幽默,動作示范的規(guī)范優(yōu)美,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靈活的使用現代教育手段,如利用多媒體平臺講評學生練習的錯誤動作,用光、電、聲、音等來豐富傳統(tǒng)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能強化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懂得根據學生好勝心強和興奮容易轉移的特點,靈活采用競賽性、多樣性的教學手段,能增強課堂的有效性等。隨著網絡信息化的普及,體育教師更應與時俱進,不斷自我進修,切實提高科研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懂得將最新的體育資訊融入課堂,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體育的氛圍和魅力,于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并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很多人都說體育經費與場地、器材缺乏,是影響學校體育改革順利進行的重要原因,但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通過學校依據優(yōu)惠政策、財政撥款、企業(yè)贊助等形式獲取體育經費支持并非朝夕能夠解決問題。
在客觀條件無法得到及時解決的情況下,對現有體育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成為了優(yōu)化學校體育教學資源的有效方式。學校應依托人力、物力、財力、網絡等資源,因校制宜,發(fā)揮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學條件,發(fā)揮器材、場地、師資等多方作用,努力實現校外資源和學校資源的有效結合,切實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重慶市萬州區(qū)在整合區(qū)域教學資源中實施優(yōu)勢互補策略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相近的兄弟學校在教學、教研和管理中相互學習,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時,在人力、場地和器材等幫面相互支持幫助,大力推進專項講座、師生競賽、觀摩交流等活動的開展,從而形成“走出去、請進來、片區(qū)合作、全區(qū)一家、資源共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3.突顯學校體育特色教育,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終身體育強調用人的一生作為坐標,強調運動項目的價值性和運動者的自主性, 從而使體育運動更貼近生活, 貼近心靈, 貼近人性。
一直以來,體育教學十分注重學生運動技能的獲得,然而這種運動技能的獲得,常常是割裂的,是某個運動項目的某部分技能,而非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學生未能獲取運用體育科學的理論知識來指導體育實踐。因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到體育對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意義和作用,體育鍛煉的基本原理與原則,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及效果,人體的基本知識,體育鍛煉的衛(wèi)生知識等。掌握了體育基本知識和理論,才能有效進行科學鍛煉。
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沒有學過體育和有體育基礎的人,在進行體育舞蹈、韻律操、武術、器械等運動項目時,無論在動作掌握的速度上、動作展現的形態(tài)上還是鍛煉效果上都具有顯著的差別,體現出不同的體育能力。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 并不等于讓學生具備了獨立從事科學體育鍛煉的能力。
為此, 在體育教學中要特別凸顯學校體育特色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運動時間、練習的次數、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自我調控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常見的職業(yè)類型推廣相應的體育項目,如對于伏案型的職業(yè),推薦健身跑、籃球、羽毛球、健身器械健美鍛煉等;對于交往型的職業(yè),增加形體練習、交誼舞、體育舞蹈、韻律操等交際性運動。通過切實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能力與技巧,認真普及體育分類學知識,讓學生普遍了解各類體育范圍的劃分, 懂得在不同的年齡時期、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huán)境, 如何堅持開展適宜的體育活動。當學生在學校期間學會了根據自己的客觀條件和身心特點, 選擇相應的鍛煉內容、制定鍛煉計劃、獨立進行體育鍛煉時, 這將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4.學習借鑒國際社會終身體育的成功經驗
終身體育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緊密相關,較之發(fā)達國家,我國終身體育事業(yè)起步較晚,發(fā)展相對滯后,需要借鑒學習、改善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
縱觀國外終身體育發(fā)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發(fā)達國家十分重視終身體育態(tài)度的形成和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早在1978年,日本的體育學習指導綱要就明確指出:“應將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聯結起來,教師在教學指導上應讓學生終身熱愛體育運動,不僅要在鍛煉體力、塑造人格及全面發(fā)展上下功夫,而且要讓學生體會各種運動的樂趣。”而美國加州體育課程標準則強調:“學校體育計劃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不斷強調終身練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保持,提供關于怎樣獲得和保持體育運動能力的教育?!睘榱诉_成這一目標,各國紛紛對體育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凸顯指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在學習評價過程中,突出三個“相結合”,也就是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個體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
為了保證終身體育的貫徹與實施,各國相繼出臺各種法律法規(guī)和體育發(fā)展計劃,如法國的《職業(yè)繼續(xù)教育改革法》、日本的《關于面向21世紀的體育振興措施》、英國的“青少年鍛煉戰(zhàn)略開發(fā)計劃”等,部分國家甚至成立專門機構來推動終身體育的發(fā)展,如日本的“終身體育推進委員會”。這些國家在終身體育的理念探討及實踐嘗試中,都比中國走得快、走得遠,可以成為我國終身體育的學習藍本。
此外,發(fā)達國家在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方面,都有積攢了大量的寶貴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都可以為我國終身體育學習、借鑒。
四、結語
學校體育教育作為通向終身體育的橋梁,學生在學校這個終身體育的入門期里,通過體育教育既可獲得健康的體魄,又能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既能體驗體育的魅力,又能促進身心健全發(fā)展;既能培養(yǎng)體育興趣、意識、習慣與能力,又能在體育鍛煉中、在運動中、在對抗中發(fā)掘自己的潛能,找尋體育的美感,培養(yǎng)終身體育能力。學校體育應該積極構建體現多元化、差異性的終身體育教育體系,幫助學生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為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的勞動者,全面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法)保爾·朗格朗著.周南照,陳樹清譯.終身教育引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85.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標解讀.國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與啟示[EB/OL].http://www.pep.com.cn/tiyu/jszx123/kcbz/kbjd/201008/t20100831_848808.htm.
[3]曹社華.中外終身體育教育比較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08):20-21.
[4]王寧.論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中的作用及其實現途徑[J].中國環(huán)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2):116-119.
[5]林彬.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接軌[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7(06):111-113.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