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蓮
摘要:考察《白秋練》會發(fā)現(xiàn),詩詞涉及小說多個方面,也是鏈接小說敘事結(jié)構(gòu)的樞紐。就詩詞的“本意”而言,這些詩詞適應(yīng)了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準(zhǔn)確傳達(dá)了人物情緒的變化,也傳遞出了作者愛情觀念、“治生”觀念的改變;就“吟詩”而言,小說中人物不僅是“吟”,其中也包括“唱”,考證這些詩詞無非是“聲詩”,或是“曲子詞”、“宮詞”,皆能入樂演唱。通過對比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詞可以發(fā)現(xiàn),“花間詞”、“宮詞”對蒲松齡的詩詞創(chuàng)作及小說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蒲松齡描寫人物吟唱詩詞,也與他愛慕的女子顧青霞“吟唱”詩詞有關(guān)。顧青霞富有個性特色的“吟唱”,促使詩詞發(fā)揮了獨特的精神效力,也給予了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動因和想象的空間。又因蒲松齡把“吟詩”看成人物精神世界的契合點,所以讓“吟詩”在《白秋練》中承擔(dān)了“起死回生”的功能,由此也形成了《白秋練》與眾不同的風(fēng)雅特色。
關(guān)鍵詞:詩詞;敘事;吟唱;宮詞;起死回生
中圖分類號:I207.419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在《聊齋志異》中有很多與詩詞相關(guān)的故事,如《連瑣》中的女鬼連瑣,因聽到楊于畏續(xù)上了自己吟的詩歌而心生愛慕;《香玉》中黃生因題詩而吸引了牡丹花仙;《嘉平公子》中狐女溫姬,因嘉平公子不知風(fēng)雅,對不上“凄風(fēng)冷雨滿江城”,寫帖又錯字連篇,道:“有婿如此,不如為娼!” ① 最終憤怒離去。這些故事無不表明“詩詞”在愛情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但因“吟詩”結(jié)緣,又因聽“吟詩”而“起死回生”的愛情故事,卻要數(shù)《聊齋志異》中的名篇《白秋練》了。細(xì)致考察《白秋練》中的詩詞,不僅鏈接了整個故事,也關(guān)涉到了蒲松齡本人的詩詞創(chuàng)作,詩詞的“吟唱”功效,以及他所愛慕的女子顧青霞等問題。因此,筆者認(rèn)為有必要重新考述這篇小說的詩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
一
《白秋練》雖然也是寫人與“非人”之間的愛情故事,但卻完全不同于《連瑣》中對凄婉陰森環(huán)境的渲染。女主人公的名字“白秋練”關(guān)涉到了詩詞,又得到了一個美滿的結(jié)局,因此小說的色調(diào)變得明朗、淡雅。而作為魚精的“白秋練”與作為商人之子的慕蟾宮終成連理,卻不僅是以“病”抗?fàn)幍慕Y(jié)果,也與“經(jīng)商”密切相關(guān),在詩詞中也得到了暗示,體現(xiàn)了蒲松齡對婚姻的態(tài)度以及清初文化觀念的變化。
首先,白秋練這個名字很有詩歌的韻味??吹竭@個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劉后村謂之“皆吞吐日月,摘躡星辰之句” [1] 。李白尤為喜愛這一名句,因而在《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一詩中說:“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痹艿虑逶谄鋭?chuàng)作的曲中也寫過“長江萬里白如練”,“白如練”是把江水比為“白色的絹綢”。對于謝朓的名句,后代文人有過很多爭議,如明代有詩人欲改詩中“澄江”為“秋江”,引起其他文人的不滿 [2] 。蒲松齡的想法我們不得而知,但蒲松齡對謝朓、李白的詩句都非常喜愛,他在《嶗山觀海市作歌》中寫道:“方愛澄波凈秋練,乍睹孤城懸天半?!?[3] 1626又在《九日與定甫兄弟飲西園,和壁間韻,即呈如水》中寫過:“慵拙每同嵇叔夜,登臨常憶謝玄暉。” [3] 1656在《十月孫圣佐齋中賞菊》中寫道:“白成明錦聚似云,紫作朝霞散如綺。” [3] 1924皆是對二人詩作的化用。蒲松齡本身也很喜歡“秋”字,如《素秋》篇是以女主人公“素秋”來命名的,小說中恂九邀請俞謹(jǐn)庵時說:“中秋月明如晝,妹子素秋,具有蔬酒,勿違其意?!币?qū)χ星镆饩车狞c染,“素秋”更讓人感到純凈而美麗。而“白秋練”這個名字與作者愛“秋”有些關(guān)聯(lián),無疑又受到“澄江靜如練”的影響。再者,白秋練是湘水的“白魚精”,因此這一名字既風(fēng)雅,又點題。
再來說白秋練的身份,小說中她是“白驥”?!鞍左K當(dāng)為白暨,白暨豚。” [4] 2151這種說法已被很多學(xué)者認(rèn)可,白鰭豚歷史上被稱為“白豚暨”,目前是世界上的瀕危動物。歷史上曾經(jīng)廣泛分布于長江流域,尤以湖南、湖北等地居多。那么作者把故事放置在湖北武昌是很有道理的,也為故事中人物經(jīng)商以及故事的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而蒲松齡是山東淄博人,他的家鄉(xiāng)雖不臨海,但是山東是臨海的省份,以捕魚為業(yè)的人應(yīng)該很多。另一方面他做了多年的幕僚,想必聽過或見過“形全類人,乳陰畢具”的白鰭豚。蒲松齡在《贈王淑子孝廉》中寫道:“利市君能拋白纻,長鰓我自暴清流。” [3] 1674他甚至把自己想象成為一種自在而清高的魚,那么將白鰭豚化身為美麗又喜好詩詞的女子,應(yīng)該是一種較為恰切而合理的想象。魯迅先生說:“《聊齋志異》獨于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fù)非人。” [5] 179 《白秋練》中的“鶻突”不是白秋練的特異功能,而是她需要故鄉(xiāng)的水來活命。宋代郭彖的《睽車志》載有一則人化鯉魚的故事,因主人公需要在大缸中洗澡,所以“取漢江水滿注其中,日易新水” [6]。而白秋練需要數(shù)壇故鄉(xiāng)之水,“每食必加少許,如用醯醬焉”,這是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奇妙方式,讀者會感到白秋練終是魚類,這種“鶻突”往往會增添讀者的想象與興趣。也正是因為需要湖湘之水來活命,才有了白秋練的“死”,又開拓出了小說的結(jié)局。道士在得知白秋練的故事后云:“此物殊風(fēng)雅,老龍何得荒淫!”可謂一語道破,“風(fēng)雅”二字奠定了整部小說的基調(diào)。
男主人公慕蟾宮的名字與身份也很有趣。蒲松齡將這個人物取姓為慕,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有慕“蟾宮折桂”之意。蒲松齡在自己的詞作中反復(fù)寫過“蟾宮”,但是充滿了凄涼的意味,可能與他自身的窮困有關(guān)。小說中慕蟾宮的特點是“聰惠喜讀”,由于他是商賈之子,“翁以文業(yè)迂,使去而學(xué)賈”,但他仍不忘執(zhí)卷而讀,慕“蟾宮折桂”似很有道理,也說明了主人公內(nèi)心對功名的向往。蒲松齡曾在《讀唐人詩集》中寫道:“清才雅俊逸,哦讀自歡悅?!?[3] 1956這說明他自身就是一個“吟哦”的書生,這一點與慕蟾宮相同,“蟾宮折桂”本就是所有讀書人的理想。蒲松齡還寫過一篇《羅剎海市》,小說中馬龍媒也是賈人之子,十四歲入郡庠,只因父衰老,罷賈而居,于是謂生曰:“數(shù)卷書,饑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兒可仍繼父賈?!边@兩篇小說有相似之處,主人公的父親都是商賈,作為商賈的父親都給他們指出了“舉業(yè)”的本質(zhì)缺陷,無論他們舉業(yè)優(yōu)劣,都讓他們“棄文”從商。實際上,這種看法也代表了明末清初以來社會對科舉的認(rèn)識,很多貧困潦倒又終身不得中舉的書生使得一些有識之士意識到了“治生”與“舉業(yè)”之間的矛盾,放棄科舉也不乏是明智之舉。清人陸以湉在《冷廬雜識》中引用了元代許衡對“治生”的看法 [7] 5029 ,“士君子當(dāng)以務(wù)農(nóng)為生,商賈雖為逐末,亦有可為者。果處之不失義理,或以姑濟一時,亦無不可。若以教學(xué)與作官規(guī)圖生計,恐非古人之意也” [8] 。可以看出,清代一些文人已經(jīng)把“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看成維持生計的根本。蒲松齡的父親就是商人,但是不忘讀書,并指導(dǎo)蒲松齡讀詩,促使他立志于科舉考試。但蒲松齡卻大半生潦倒窮困,也正說明了“治生”是不可忽視的??赡芩麅?nèi)心也有對經(jīng)商的認(rèn)同感,或者身邊有這樣的實例,所以很自然地反映在小說中。這類故事在其他小說中也存在,如梁紹壬的《兩般秋雨庵隨筆·笙磬同音》中記載,沈無咎少工詩,先以鬻魚為業(yè),后又售燈。在去武進(jìn)之時,有呂氏侍兒湯朝,見無咎詩而好之,因題四律以示無咎,無咎遂聘湯朝為妻 [9] 5606 。這類故事說明商人同樣可以以創(chuàng)作詩詞贏得才美女子的青睞,慕蟾宮雖然只是“吟詩”,也與此類似。
對于白秋練的婚姻,小說也以詩歌進(jìn)行了暗示。白秋練占卜婚姻時,得李益的《江南曲》,其詩云:“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睂懙氖巧倘酥迣φ煞虻乃寄钆c抱怨,而慕蟾宮父子正是“瞿塘賈”,這首詩歌傳達(dá)出了白秋練對婚姻的擔(dān)心與憂慮。他們二人的婚姻也正是受到了商人父親的阻擋,主要原因是白秋練的出身過低,不過是“浮家泛宅而已”。白秋練著眼于《江南曲》中“朝朝誤妾期”,所以說“詞意非祥”,而慕蟾宮則以“嫁得瞿塘賈”來安慰白秋練,所以說是“大吉”。聰明的白秋練深知商人“重利”,又知“愈迎則愈拒”的道理,因此開始投其所好,自言“妾有術(shù)知物價”,慕父開始還頗不信,真正獲利后,就默許了這段婚姻,“為子合巹”。因此一首《江南曲》又鏈接起了慕父對二人婚姻的反對以及白秋練主動幫助慕家獲利的情節(jié)。白秋練的特異之處是“術(shù)知物價”,這一點與明代蔡羽《遼陽海神傳》中的海神很相似,蒲松齡是否有意模仿不得而知。
雖然白秋練與慕蟾宮最后得到了家長的許可,但其過程卻體現(xiàn)了追求自由婚姻的艱辛,亦通過詩歌有所表現(xiàn)。白秋練在私下得見慕蟾宮時第一句話是“為郎憔悴卻羞郎”,語出《鶯鶯傳》,似具有一些悲劇意味。《鶯鶯傳》寫崔鶯鶯與張生兩相愛慕,張生終棄鶯鶯,最后二人各自婚嫁。在一次偶遇中,鶯鶯拒絕相見,留給張生詩道:“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zhuǎn)千回懶下床。不為旁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倍藭r,這句詩是對白秋練病弱情況與復(fù)雜心情的準(zhǔn)確傳達(dá),也體現(xiàn)了她對詩詞的喜愛。但《白秋練》中的愛情與《鶯鶯傳》差異很大,不僅在于小說人物身份的差異,更在于愛情觀念的差異,“小娘子愛才,鄙夫重色”的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 [10] 78 。但是,白秋練終是以“術(shù)知物價”的本領(lǐng)確保了這段婚姻,也使小說在凸顯風(fēng)雅主題的同時,涂抹上了一層“世俗”的色彩,亦顯示了明末清初以來經(jīng)濟發(fā)展對婚姻門第觀的深刻影響以及時代文化觀念的變遷。
二
《白秋練》這篇小說能夠讓讀者感到如此“風(fēng)雅”,與男女主人公“吟詩”有著重要關(guān)系。更有趣的是“吟詩”成了男女主人公約會的暗號,并且他們以“吟詩”達(dá)到心靈的默契,在雙方奄奄一息之時,“吟詩”令他們“起死回生”,也構(gòu)成了小說以“吟詩”為框架的敘事格局。那么是什么樣的詩詞有如此神效呢?筆者試考析如下。
白秋練與慕蟾宮相識后共有三次吟詩。第一次發(fā)生在白秋練相思病重的時候,母親將她送到慕蟾宮的處所。二人一番嬉戲之后,白秋練“歡然展謔”,讓慕蟾宮三吟王建的“羅衣葉葉”之作?!傲_衣葉葉”出自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詩云:“羅衣葉葉繡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每遍舞時分兩向,太平萬歲字當(dāng)中。”是一首描寫唐代宮廷“字舞”的詩。第一句“羅衣葉葉繡重重”是指服飾的華美。《舊唐書·輿服志》寫道:“風(fēng)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秀,隨所好尚?!?[11] 1957而這首詩不在于寫服飾,主要是描繪由“太平萬歲”組成的“字舞”。唐《樂府雜錄·舞工》云:“舞有字,以舞人亞身于地,布成字也。” [12] 28-30武則天時期為了給自己樹立威信,親自創(chuàng)作的很多新的樂舞,如她創(chuàng)制的《圣壽樂》,用一百四十個舞伎,按照隊形變化組成“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歲,寶祚彌昌”十六個字(繁體),足見編排上獨具匠心,舞技之高超。唐玄宗時期,又增加了顏色的變化。天寶中侍御史平冽曾作有《開元字舞賦》,就描繪了這類《圣壽樂》,其中描繪舞者在倏忽之中“回身換衣”,使顏色驟然變化,絢麗多彩。而舞伎模仿鸞鶴等動作,變換隊形,排出文字,在一字組成后,舞隊逐漸向左右分開,即王建詩中所說“每遍舞時分兩向”。武則天在編制《天授樂》時,讓四個舞伎頭戴五彩鳳冠,身穿畫衣。由此可知,“金鳳銀鵝各一叢”可能是按照頭上戴的金鳳、銀鵝飾物或是按照彩衣上的圖案分成兩隊。對于舞伎換衣,唐崔令欽在《教坊記》中記載,開元十一年(723),玄宗對《圣壽樂》重新進(jìn)行了編排,讓舞伎穿五色衣,“皆隨其衣本色”制就較短的“縵衫”,外籠之,而內(nèi)藏“繡窠”,待舞至第二疊時,“從領(lǐng)上抽去籠衫,各納懷中”,因此觀者頓覺“眾女咸文繡炳煥,莫不驚異” [13] 。由此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詩中所說“羅衣葉葉繡重重”的描寫。宋詞中常用“心字羅衣”、“二重心字羅衣”(晏幾道《臨江仙》),來寓“心心相映”之意,而王建的“羅衣葉葉”當(dāng)無此意。
小說中白秋練在慕蟾宮剛吟完兩遍“羅衣葉葉”,便說“妾愈矣”,三遍時便“嬌顫相和”,這樣一首描繪唐代“字舞”的宮詞竟然成了救治白秋練的靈丹妙藥,實在讓人費解。很多《聊齋志異》的注本認(rèn)為這首詩是取“太平萬歲”的吉言,但是白秋練專門選擇了王建的“羅衣葉葉”,仍讓人有不解之處。就《宮詞》本身而言,很多“宮詞”是“宮怨詩”,或言閨中瑣事。宮詞“在體裁上一般是指七言絕句的連章” [14] ,明蔣之翹認(rèn)為:“雖曰宮詞,亦曰宮怨?!?[15] 況且王建又為唐代“宮詞”之祖,“羅衣葉葉”屬宮中所譜的詞曲,傳唱已久。所以,筆者認(rèn)為,白秋練選擇這首《宮詞》應(yīng)該是自己平日所愛吟之詩,也就是說,作者把自己所熟悉和喜歡的一首詩用在了這個人物身上,說明蒲松齡本身很熟悉和喜歡“宮詞”,這首詩沒有起到“傳情”的作用,只是一種精神交流而已。
第二次吟詩發(fā)生在慕蟾宮病重之時,其羸弱之狀與昔日的白秋練非常相似。白秋練打算為其吟王建前作,慕蟾宮卻認(rèn)為此詩不能救治兩人,要白秋練吟“楊柳千條盡向西”。此句出自唐代詩人劉方平的《代春怨》:“朝日殘鶯伴妾啼,開簾只見草萋萋。庭前時有東風(fēng)入,楊柳千條盡向西?!痹娭袑憲盍l向西擺動,因唐代征戍多在西陲,所以詩中以“盡向西”來傳達(dá)女子對“征人”的牽掛與思念,全詩含蓄而深情,飽含了思婦之苦。慕蟾宮聽后心情愉快,贊曰:“快哉!”接著又讓白秋練吟“菡萏香連十頃陂”,這句詞出自皇甫嵩的《采蓮子》,詞云:
菡萏香連十頃陂(舉棹),小姑貪戲采蓮遲(年少)。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其一)
船動湖光滟滟秋(舉棹),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無端隔水拋蓮子(舉棹),遙被人知半日羞(年少)。(其二)
這二首詞主要寫的是采蓮少女貪玩戲耍的情景,詞中句末原有小字“舉棹”和“年少”字樣,均為傳唱時的和聲,以加強詞的音樂效果,否則很難演唱。陶文鵬先生認(rèn)為“這首詞如果去掉句尾的和聲字,就是一首七言絕句” [16],因此句尾的和聲字是不應(yīng)該忽視的。這首詞把“小姑”大膽、稚憨、嬌羞的情態(tài)與心理變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既有南朝民歌里那種大膽直率,也符合白秋練初見慕蟾宮時的主動心理。慕蟾宮要求白秋練“曼聲度之”,即是要求“唱詞”,而不是簡單地吟誦。作者皇甫嵩本身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聲,《采蓮子》傳唱非常廣泛,較為適合演唱。慕蟾宮聽了白秋練的吟唱后,竟然一躍而起,與白秋練昔年之狀又很類似,令人稱奇的是詩詞也成了慕蟾宮“起死回生”的靈藥。
蒲松齡在小說中引皇甫嵩的小令,與其自身喜歡“花間詞”有關(guān)。筆者查對蒲松齡的詞作,其中不乏有模仿花間詞人的作品,如《山花子》與《酒泉子》:
十五憨生未解愁,終朝顧影弄嬌柔。盡日全無個事,笑不休。 ? ?貪撲蝶兒忙未了,滑苔褪去鳳羅鉤。背后誰家年少立?好生羞。(《山花子》) [3] 1994
聞道伊來,粉頸低垂不起。剛才過去復(fù)依依,暗相窺。 ? ?婿如若個足無虧,見后此心耿耿。對人未敢頌豐姿,怕他知。(《酒泉子》) [3] 1993
這兩首詞均是描摹情竇初開、天真爛漫的少女形象,“滑苔褪去鳳羅鉤”與皇甫嵩《采蓮子》中“更脫紅裙裹鴨兒”有異曲同工之妙?!昂蒙摺?、“婿如若個足無虧”揭示了少女的羞澀心理,活靈活現(xiàn)。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花間詞人的名句,如韋莊《思帝鄉(xiāng)》中道:“陌上誰家年少?足風(fēng)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v被無情棄、不能羞。”再如,溫庭筠《南歌子》中“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等。顯然,蒲松齡的詞風(fēng)與之非常相近??赡苁且蚱阉升g對“花間詞”的這種癡迷與熟練,所以筆下的人物也能信口度唱。
第三次吟詩發(fā)生在白秋練“病死”之后。白秋練因缺湖水病重,囑托慕蟾宮:“如妾死,勿瘞,當(dāng)于卯、午、酉三時,一吟杜甫夢李白詩,死當(dāng)不朽?!薄皦衾畎自姟奔词嵌鸥Φ摹秹衾畎祝ǘ祝?,這二首詩表達(dá)了杜甫對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詩充滿了離別的悲苦。詩云:“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嗜巳胛覊簦魑议L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yuǎn)不可測?;陙項髁智啵攴店P(guān)塞黑?!逼渲小盎陙項髁智唷币庥谩冻o·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楓”“魂去歸來兮,哀江南”。白秋練本來就是湘水之白魚,用“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等句招魂,恰切至極。蒲松齡在《挽念東高先生》中寫道:“魂歸關(guān)塞楓林黑,星隕臺垣日色昏?!?[3] 1780明顯化用了“魂來楓林青”。又在《挽朱子青》中寫道:“未能束芻吊,雪涕賦招魂?!?[3] 1869以“招魂”表達(dá)了對故人的懷念。小說中白秋練讓慕蟾宮吟誦李白的詩,有“魂兮歸來”之意,“死且不朽”又傳達(dá)了生死不忘之情。后來白秋練得到湖湘之水,果然復(fù)活。第三次吟詩真正做到了“起死回生”,也體現(xiàn)了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生死不渝的態(tài)度。
從敘事上來看,幾乎所有的詩詞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不僅推進(jìn)了故事的發(fā)展,也對敘事的節(jié)奏進(jìn)行了調(diào)控,如李益《江南曲》的暗示等。從整體上來看,如果小說離開了“三次吟詩”,結(jié)構(gòu)便會支離破碎,全文詩詞的鏈接是這樣:
“吟詩”相遇→“為郎憔悴卻羞郎”見面→吟王建《宮詞》病愈→吟李益《江南曲》暗示→吟《代春怨》、《采蓮子》病愈→吟杜甫《夢李白二首》“起死回生”。
因此,“吟詩”完成了小說最關(guān)鍵的情節(jié),而且二人兩次“病愈”、白秋練一次“復(fù)生”,在結(jié)構(gòu)中排列有序,詩詞穿插自然,也增添了故事鏈接的活力?!栋浊锞殹酚植煌谄渌难远唐≌f,作者沒有用詩詞故意炫才,或男女酬答應(yīng)和,或是遵循格套,詩詞更無累贅、冗長之嫌。
三
袁世碩先生認(rèn)為“吟詩與聽吟詩”在《白秋練》中發(fā)揮了特殊的效用 [17] ,筆者認(rèn)為這種看法是非常準(zhǔn)確的。在《白秋練》中并非詩詞本身的意義讓二人“起死回生”,如王建的《宮詞》,并沒有傳達(dá)相思之情,應(yīng)該是“吟詩”使二人達(dá)到了心靈的默契。但是筆者認(rèn)為,袁世碩先生以“吟詩魔力”為題還不準(zhǔn)確,皇甫嵩的《采蓮子》應(yīng)該是唱的曲子詞。慕蟾宮無疑只是“吟哦”的書生,以“吟詩聲”吸引了白秋練,他可能不會“曼聲度之”,而白秋練卻應(yīng)該說是“吟唱”。袁世碩先生還認(rèn)為,蒲松齡寫人物“吟詩”與顧青霞有重要關(guān)系 [17] 。筆者認(rèn)為顧青霞對蒲松齡的創(chuàng)作的確有很大影響,但對于顧青霞如何“吟唱”、對“閨怨詩”的喜好以及在《白秋練》中的體現(xiàn)等問題還有必要繼續(xù)闡述。
顧青霞是蒲松齡的友人孫蕙之妾。康熙九年(1670),孫蕙為寶應(yīng)縣縣令期間,蒲松齡曾為孫蕙的幕賓,大約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得以與顧青霞相識。不幸的是孫蕙喜歡蓄妓養(yǎng)優(yōu),經(jīng)常尋花問柳,康熙十三年(1674),孫蕙入京掌印給事中,顧青霞留在淄川,獨守深閨。孫蕙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就病逝了,顧青霞不久也去世了。因很多學(xué)者對顧青霞的遭遇有過論述,筆者不再贅述。就顧青霞“吟詩”而言,蒲松齡在很多首詩歌中有過描摹,他在《傷顧青霞》中寫道:“吟音仿佛耳中存,無復(fù)笙歌望墓門?!?[3] 1725詩中“吟聲在耳”說明蒲松齡在寶應(yīng)期間經(jīng)常聽顧青霞“吟詩”。他在《聽顧青霞吟詩》中寫道:“曼聲發(fā)嬌吟,入耳沁心脾。如披三月柳,斗酒聽黃鸝?!?[3] 1581又在《西施三疊·戲簡孫給諫》中寫道:“聽吟聲嚦嚦,玉碎珠圓,慧意早辨媸妍?!?[3] 1986他還為顧青霞選詩吟讀,在《為青霞選唐詩絕句百首》中描?。骸苞L吭囀出真雙絕,喜付可兒吟與聽?!?[3] 1580這幾首詩中的“曼聲”、“吟聲嚦嚦”、“鶯吭”告訴我們,顧青霞應(yīng)該是在吟唱。蒲松齡又戲作《孫給諫顧姬工詩,作此戲贈》:“嬌娥不正字音乖,一曲宮詞揆悶懷。吟調(diào)鏗鏘春燕語,輕彈粉指扣金釵?!?[3] 1699這里不僅描摹了顧青霞的字音,還用了“一曲宮詞”,說明顧青霞唱的是“宮詞”,顧青霞可能是“按字行腔”,以達(dá)到“字正腔圓”,這樣才能夠把詩的情感完全表達(dá)出來,聲音才會“玉碎珠圓”,聽之如“鶯吭”,令人神清氣爽,心情大快。
蒲松齡在詩歌中還點明了顧青霞喜歡的詩,其《又長句》寫道:“寧料千秋有知己,愛歌樹色隱昭陽。” [3] 1581又在《西施三疊·戲簡孫給諫》寫她:“唐人百首,獨愛龍標(biāo)《西宮春怨》一篇?!?[3] 1986 “愛歌樹色隱朝陽”出自王昌齡的《西宮春怨》,詩云:“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后人評論很多,如陸時雍、沈德潛等人都有過稱贊,這首詩深情苦恨、幽怨纏綿之處,可能是顧青霞喜歡的原因。而蒲松齡也對此詩中的句子有過模仿,如他的《宮辭》寫道:“樹隱昭陽煙雨亂,紅衿銜出御溝泥?!保ㄆ湟唬摆ぺ渖[黃鸝,交鎖長門日影低”(其四) [3] 1648 。不僅如此,蒲松齡還寫了很多“春怨詩”,如《薄幸郎》《閨情》《秋閨·擬李長吉》《又閨情》《惜馀春慢·春怨》(用在小說《宦娘》中),不但呈現(xiàn)了閨婦之思,甚至極為凄苦。可能是因為對這位美人的思慕與同情,蒲松齡以詩直接奉勸孫蕙,如他在《閨情·呈孫給諫》中寫道:“錦城春色自年年,千里蕭郎去未旋”(其二)、“薄幸不來春又暮,階前芳草沒凌波”(其四) [3] 1649 ,以至于直接代顧青霞抒懷:“今日使君萬里遙,秋閨秋思更無聊。不知懷遠(yuǎn)吟思夜,拈斷湘裙第幾條?!?[3] 1699 當(dāng)時(康熙二十年1681),孫蕙已經(jīng)入京為官,足見蒲松齡對顧青霞用情之深、牽掛之切。
實際上,王昌齡的《西宮春怨》與“宮詞”非常類似,“后人以王昌齡《西宮春怨》《秋怨》《長信秋詞》為唐人宮詞之先導(dǎo),爭相輯收” [14] 。筆者前文提及詩人劉方平,他與王昌齡同是唐玄宗時期著名詩人,寫過《春怨》《班婕妤》《望夫石》等,風(fēng)格與王昌齡的《西宮春怨》接近。唐代很多詩人的名句被伶人采進(jìn)樂曲,開元、天寶年間就創(chuàng)作了很多可入樂的“聲詩”,王昌齡、劉方平的詩歌都屬于這類作品,王昌齡“旗亭畫壁”的故事至今還流傳,就說明了這一點。也就是說,無論是王昌齡的《西宮春怨》,還是《白秋練》中劉方平的詩作、皇甫嵩詞作,無非是“聲詩”,或是“曲子詞”“宮詞”,皆能入樂演唱。也正因這樣,《白秋練》中的女主人公才能隨口“吟唱”,她的聲調(diào)也才能悅耳動聽。
在明清時期,詞集、曲譜歌謠、小曲種類繁多,對詩歌也仍保留了吟唱的形式。例如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音樂類》載有《粵人好歌》一篇,其中寫粵人唱詩:“謳之長調(diào)者,如唐人《連昌宮詞》、《琵琶行》等,至數(shù)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其短調(diào)蹋歌者,不用弦索,往往引物連類,委曲譬喻,多如《子夜》《竹枝》?!?[18] 4929而歌妓唱詩更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顧青霞原為妓女,蒲松齡在詩歌中稱其“雛妓”“工詩”“書法歐陽”,猜測她應(yīng)該也擅于吟唱詞曲。雖然古代詩文所說的“吟詩”多是“唱詩”,但“唱詩”與普通的吟唱又大不相同。趙元任先生曾談到“常州吟詩的樂調(diào)”,并記錄十七個吟詩樂譜 [19],可見古代吟詩是有調(diào)可以依據(jù)的,同時又具有地域性。而古代詩歌樂譜流傳艱難,往往隨著時間推移而丟失,很多人只能在掌握規(guī)律后自行度唱或有師承。即便有譜可唱,“吟詩樂調(diào)在各地是各不相同的,他們總是帶有強烈的本地方言的特征,尤其必須跟本地方言的聲調(diào)調(diào)值和諧一致,否則就不能瑯瑯上口” [20] 。就每一個字而言,“即使是同一調(diào)類的字在不同方言中的調(diào)值也是不同的” [21] 。另外,如果吟詩者師承不同,吟腔差別也會很大。筆者認(rèn)為,顧青霞“吟詩”可能同樣有方音的味道,在聲調(diào)處理與運腔方式上使拖長的“曼聲”具有了方音特色,從而形成了濃郁地方特色的似吟而唱的“吟誦調(diào)”,與今天我們所說的吟詩、按譜唱詩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蒲松齡描述為“嬌娥不正字音乖”。也正是這種富有個性特色的“吟唱”,讓蒲松齡心情愉悅、畢生難忘,因而以夸張的手法讓其在《白秋練》中承擔(dān)了拯救病人、“起死回生”的功效。
可能因為經(jīng)常聽這位美人“吟唱”,《聊齋志異》中的鬼狐花妖才如此喜歡吟詩、聽詩,慕蟾宮才會對白秋練說出“聞卿聲,神已爽矣”,《嬌娜》中孔生會說出“聽其聲可以解頤”。蒲松齡還創(chuàng)作有《聊齋俚曲》十四種,足見他對俚詞、方音小調(diào)、歌謠、曲牌等都很精通,他與顧青霞又都愛好“宮詞”,“宮怨詩”成為了他們精神交流的契合點。到此,我們似乎可以進(jìn)一步理解上文談到的問題,即白秋練為何會讓慕蟾宮“三吟”王建的“羅衣葉葉”了。實際上,在蒲松齡眼里“吟詩”是理想愛情的表征,是救治心靈的一劑良藥。可能是蒲松齡的愛情理想無法實現(xiàn),所思慕的女子也終不可得,也就有了他筆下的《宦娘》,以及寫“知己之愛”的《嬌娜》《喬女》。蒲松齡傳達(dá)出的愛情并非是“顛倒衣裳”,是超越時代的,也是與曹雪芹批判“皮膚濫觴”的思想極為相似的。
像《白秋練》這樣的書生與“美人魚”相戀的故事,不僅充滿了奇幻的色彩,也呈現(xiàn)了一個聰明機智、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與戲曲傳奇、才子佳人小說、《紅樓夢》不同,蒲松齡沒有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直接賦予《白秋練》中的人物,也使小說在“風(fēng)雅”之外充溢著一份尋常夫妻的色彩,顯示了“浮家泛宅”女子的自然與質(zhì)樸。小說又因描寫到了商賈人家的特點,也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世俗人家”的真實底色。尤為突出的是,小說中的詩詞不僅發(fā)揮了應(yīng)有的精神效應(yīng),又能與文本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這一點上《白秋練》堪稱文言小說的典范。
參考文獻(xiàn):
[1]田雯.古歡堂雜著(卷二)[M].民國石印本.
[2]師長泰.說“澄江靜如練”[J].唐都學(xué)刊,1986,(1).
[3]蒲松齡.蒲松齡全集[M].盛偉,編校.上海:學(xué)林出版社,1998.
[4]蒲松齡.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M].任篤行,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0.
[5]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
[6]潘永因,編.宋稗類鈔(卷四)[O].清康熙八年刊本.
[7]陸以湉.冷廬雜識·治生(卷三)[M]//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許衡.魯齋遺書·國學(xué)事跡[M]//通鑒·魯齋遺書(卷十三).四庫全書本.
[9]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六)[M]//清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0]汪辟疆,校錄.唐人小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1]劉昫等,撰.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2]任半塘.教坊記箋訂[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3]段安節(jié).樂府雜錄[O]//吳琯,編撰.增定古今逸史·逸志.上海:涵芬樓景明刻本.
[14]俞國林.宮詞的產(chǎn)生及其流變[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9,(3).
[15]蔣之翹.天啟宮詞·自序[O]//蟲天子,輯.香艷叢書(三集卷四).清宣統(tǒng)年間上海國學(xué)扶輪社
排印本.
[16]陶文鵬.寫人狀景 虛實俱妙[J].古典文學(xué)知識,2013,(5).
[17]袁世碩.吟詩魔力的底蘊:《白秋練》抉微[J].蒲松齡研究,2004,(1).
[18]徐珂,編撰.清稗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9]趙元任.常州吟詩的樂調(diào)十七例[J].中國音樂,1986,(1).
[20]汪平.蘇州吟詠詩文的樂調(diào)[J].方言,1992,(1).
[21]陳少松.吟誦腔調(diào):漫談古詩詞文吟誦(六)[J].古典文學(xué)知識,2005,(6).
(責(zé)任編輯:朱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