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雪
摘要:初中數學是連接小學數學與高中數學的重要橋梁,是學生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學校、教師都應該對中學數學教學給予重視。
關鍵詞:中學數學 興趣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09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另外,數學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作用是任何學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缺乏中學數學學習興趣造成的危害
興趣就是個體積極探索事物的認識傾向。對于中學生來說,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學習主動性,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
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造成兩極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學習數學也是如此,首先必須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愿意學,進而才能學好數學。在教學過程中若出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那么興趣一定是分化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克服困難的毅力以及掌握知識的技能、思維方式等也是形成分化的因素。
二、培養(yǎng)學習興趣要充分把握起始階段的教學
學生剛拿到嶄新的數學課本時,都會對新學期、新課標有一定的好奇,因此,教師要從起始階段抓起,讓學生在起始階段對數學學習留下深刻印象,延續(xù)對數學的興趣。
如開始階段設計課堂活動,在章末總結時開展自由討論的活動等,這都誘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牢牢把握新教材要求的目標:七年級數學起始階段的教學,側重消除學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學習興趣上做文章,以數學的趣味性、教學的藝術性給學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鐵上的鐵屑離不開磁鐵一樣,向往著教師,向往著數學學科。
三、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關系,師生關系決定著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等,即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質量和效果。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育教學的重要前提之一。良好的師生關系即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接受、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學習問題等。中學生人生閱歷較淺、人生觀價值觀尚未穩(wěn)定,處于可塑性較強的階段,教師要把握好中學生的這一特征,主動伸出友誼之手與學生交流溝通,幫助他們完善自我,運用自身的優(yōu)勢感化他們。這就要求教師尊重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人格特點平等、友好、寬容地對待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愛優(yōu)等生、忽略學困生等。只有這學生才能從心理上接受教師,并愿意跟同教師學習知識。另外,教師應當站在朋友的立場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這樣才能使課堂效率有效提升,為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打好基礎。
如今,初中生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思想波動大、個性偏激的現象,有個別學生出現擾亂課堂、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現象。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不能給予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應當以平和的方式與他談話,了解他的想法,或者與他的家長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找到他不愛學習的根源,多進行思想教育。這樣學生才會真正地重視學習,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并信任教師,與教師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進而發(fā)奮學習。
教師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應當真正地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兒女看待,在溝通交流中學生才會真正尊重教師、理解教師并支持教師。如此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形成。在這種關系下,學生才能真正地信任教師,緊跟教師的步伐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讓學生在享受成功的過程中持續(xù)對數學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告誡教師:“請記住,成功的樂趣是一種內在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時時學習的愿望。請你記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乏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泵恳晃粚W生都希望自己學有進步、獲得成功。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適當表揚學生,這樣學生就能產生一定的成就感,進而持續(xù)對中學數學的學習興趣。
為了讓學生得到獎勵,教師應該在組織課堂活動時,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提問時,應該注意分層提問,并采取低起點、小步伐、多活動、快反饋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分層,以他們的學習程度為基礎,提問他們想一想就能夠回答的問題,并逐步提升問題的難度,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學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來,了解每位學生的進步程度,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鼓勵中快樂學習。
五、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這樣一來,學生就成為接受知識的機器,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無力。這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很不利的,甚至扭曲學生的價值觀。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并不是百害無利的,教師進行一定的講授是有必要的,重點、難點的公式、定理、概念等需要通過教師的講解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添加適量的活動,促進學生與教師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學習,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地學習。這顛覆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單調無味,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動手,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刈非笾R。(責編 張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