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徐麗這個名字是從閱讀她的小說《阿黛的心事》(原載《昆?!?014年第2期)開始的。小說語言流暢自然,感情真摯細膩,把婚前小女子那種猜疑、矛盾、茫然、失落的心態(tài)描摹得淋漓盡致。
后來又在牟平作家協(xié)會官方博客讀到她的詩歌《時間都去哪了》,使我對徐麗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首詩的語言曉暢明白,樸素生動,真情流露,感染著我們的內(nèi)心。曾經(jīng)有許多美麗的事物就在我們身邊,卻不知去把握、去珍惜。時間都去哪了?當我們錯過了,丟失了,我們開始回望、回憶,只能感慨:“如此匆匆的光陰,請再慢一些。讓我們找一找那些不經(jīng)意逝去的時光,是否還可以昨日重來。”
其實,即使全世界的鐘表都停下來,歲月也不會停下來。時光流轉(zhuǎn)之間,孩子大了,我們老了,父母離開了。親情存在于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留下來的是悲傷,是無奈。
詩歌分六節(jié),一節(jié)節(jié)層層遞進?!吧倥宦穻珊?跑著跳著/成了嫵媚的少婦了/哭著笑著/青絲變成白發(fā)了?!边\用了電影蒙太奇的手法,一下子就是幾十年的跨度。歲月無情,生活殘酷。平靜的文字背后是作者濃得化不開的愛和滄桑。
“女兒柔嫩的小手掌/舉起希望/媽媽粗糙僵硬的手指/觸過傷悲?!眿寢尩难凵窭锪髀兜氖菍q月的不舍和留戀,女兒的雙手托舉的是未來,是明天的太陽。
第三節(jié)寫了大自然,寫了四季輪回,其實這又何嘗不是寫生命的輪回啊。有限的生命是一部大書,我們甚至來不及感嘆和回顧。
作者在詩中不停地追問:“時間都去哪了?時間都去哪了?”不僅不讓人覺得重復,反而讓人產(chǎn)生行程匆匆、韶華易逝的緊迫感。
整首詩沒有晦澀難懂,沒有空洞無物,沒有華麗的詞匯,只是從真實出發(fā),把生活、生存等投射到內(nèi)心的情感狀態(tài)忠實地記錄下來。因為情感和人生經(jīng)驗的切入,使得這首詩有一種天然的情感力度,樸實里散發(fā)著咀嚼不盡的意味。詩歌寫得比風輕,比水清,比塵埃還要低,因為作者的心是明凈的,情感是飽滿的。
美中不足的是,詩歌大概受了2014年春晚同名歌曲的影響,借鑒了歌曲的意境,是這首詩歌最大的遺憾。
大抵好的文字是不需要別人評說的。這首詩歌打動了我,從中也感受到了徐麗溫暖、豐富的內(nèi)心。通過詩歌穿越距離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這是讀者的愉悅,相信這也是作者的愉悅。
李克利,詩人,山東省萊西市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