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顏真卿《祭侄文稿》與傅山《哭子詩冊》同是中國古代書法史上的著名作品,本文擬從兩幅作品的歷史背景、文化心理、內容風格等角度加以比對,從而進行平議,以求觀照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旨歸。
關鍵詞:顏真卿 傅山 書法史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已經(jīng)走過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程,從最初的象形、指意,至于記事、達情,已經(jīng)成為最適合中國人表達內心情感和思想的藝術載體之一。在中國歷史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書法藝術始終記錄著家國上下的治亂興衰,書寫著民族命運的起伏跌宕,抒發(fā)著文人騷客的離愁別緒,展現(xiàn)著傳統(tǒng)人生的倫敘親情。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與傅山的《哭子詩冊》即是中國書法史上煊赫輝映的兩件不朽名作。
一、兩件書法作品的概況
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西安)人,祖籍瑯琊。唐玄宗開元年間舉進士。任平原太守,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后世尊稱“顏魯公”。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真書四大家”。顏真卿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chuàng)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范。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弘,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xiàn)了唐帝國繁盛時期的風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范。顏真卿的書法開一代新風,對后世影響極大。
《祭侄文稿》全稱《祭侄季明文稿》,為顏真卿于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為其堂兄顏杲卿及侄子顏季明先后殉國所寫的一篇祭文,全文共計235字,又涂抹34字,合計269字。這件作品是一篇書札草稿,為行草書體,麻紙墨跡本,高28.7厘米,長77厘米,共23行。真跡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圖一)。
傅山(1607—1684),字青竹,后改青主,別號頗多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等,太原陽曲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書法家、醫(yī)學家、思想家。在詩、文、書、畫諸方面,傅山皆善學妙用,造詣頗深。傅山的書法被時人尊為“清初第一寫家”。他書出顏真卿,并總結出“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經(jīng)驗。他的書法作品均滲透著孤高的品格和崇高的氣節(jié),流溢著愛國主義的氣息。今天我們每每以傅山先生的行草作為他的代表成就,然而傅山自己卻曾經(jīng)說過,傅氏一門以及他本人最驕傲的書法成就是楷書,但也許是中國古代文人每每以當行之技不輕易外示,今天流傳下來的傅氏楷書并不是很多,偶有流傳,便為拱璧。
《哭子詩冊》為傅山于1684年春天其子傅眉逝世后所寫,其年傅山本人已經(jīng)七十八歲。這本詩冊表達了作者老年喪子的悲痛以及對自己老境蒼涼的哀號。詩冊為傅山《哭子詩》的一組抄錄,這組詩共14首,書體兼具真、草、行各種筆法。詩冊為紙本裝,共計21開,每開長27.5厘米,寬24.3厘米,前有題跋,后鈐朱印,保存完好,現(xiàn)藏于山西博物院?!犊拮釉妰浴肥墙裉毂姸鄷◥酆谜?、研究者推崇備至的一件真跡墨寶(圖二)。
二、《祭侄文稿》與《哭子詩冊》的相同(通)點
1.歷史背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寫成于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此時的唐朝正面臨著重重危機——朝政腐敗、宦官專擅、邊族屢屢內犯,而其中最為致命的還是藩鎮(zhèn)割據(jù),顏氏一門正處于這樣的一個歷史漩渦之中。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剛剛爆發(fā),顏真卿正擔任平原太守,他聯(lián)合時任常山太守的堂兄顏杲卿率先舉兵抵抗,抗擊叛軍。他的侄子顏季明,也就是顏杲卿第三子頻繁來往于他們之間,傳送書信。是年,史思明的叛軍進逼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然而臨近的太原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擁兵不救,致使常山郡被叛賊攻破,顏杲卿和顏季明父子雙雙被俘,叛軍威迫顏杲卿投降,杲卿不屈。叛軍又捉來季明,威脅杲卿降敵,杲卿不答應,于是季明被殺害。不久,杲卿被押至洛陽,也慘遭殺害。三年之后的758年,顏真卿在肅宗面前哭訴,其兄、侄的壯舉才得以旌表,真卿遂飽含著悲壯激越的感情,寫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唐德宗貞元元年(785),軍閥李希烈叛亂,宰相盧杞銜恨顏真卿于是派其前往勸諭,顏真卿為李希烈所留,后因拒絕與叛軍合作,不屈被殺。
九百年后傅山所處的,則是另一種天崩地坼的國家變故。1644年明朝滅亡,清朝旋即定鼎中原,作為傳統(tǒng)士大夫階層代表的傅山,及其子傅眉,拒絕與新朝合作,在清朝建立后拒絕出仕,躬耕山林,遺民終老。此后的傅山曾經(jīng)歷順治十一年(1654)的反清武裝起義斗爭,后被告發(fā)下獄。羈拘期間,傅山不畏嚴刑逼供,數(shù)月之后,清廷迫于傅山在士林中的聲望,遂將他釋放??滴跏四?,朝廷舉行“博學鴻詞科”,傅山被強征出山,他裝病不起被抬至北京,后終被放歸,保持了一代遺民領袖的本色。傅山的一生顛連坎坷,二十七歲時他生命中唯一的妻子病逝,給他留下了五歲的幼子傅眉,從此傅眉成了傅山最大的精神支柱,他教給兒子詩文、書法、醫(yī)術和武功,使傅眉成長為文武全才。自明亡以后的四十年間,傅眉始終陪伴著父親,保護著父親,并與父親一道堅守著凜凜大義,同時傅眉還肩負起養(yǎng)家糊口、贍老養(yǎng)幼的重擔,父子一同度過了朝代更迭、國破家亡、艱難抗爭的歲月。在《哭子詩冊》中傅山曾有一首詩追憶往事,大意為:昔年你我父子被捕入獄,除夕之夜你被放歸,為了給家中的祖母報喜,你奔跑回家,在途中不慎跌落深溝,差點死去。這些都是讓傅山難以忘懷的,感人的父子間的情事。
雖然顏真卿與傅山的時代相去已經(jīng)有九百年之遙,但是二人所處的歷史背景有著相同之處。他們所做出的,都是每當國家民族面臨著威亡之時,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所做出的堅強抉擇。顏真卿和傅山會做出相同的選擇,是因為二人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響,他們的書法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正是說明他們本人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從他們身上折射出中華文化的可貴之處、可敬之處與可愛之處。正如陳寅恪先生曾提出王國維乃為文化而殉道,并非為清朝自沉,從這個意義上講,顏真卿與傅山也并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或是愚忠的封建臣子,他們都是為一種文化在做著捍衛(wèi)——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來捍衛(wèi)著中國文化的完整性,延續(xù)性。
2.兩件作品內在思想感情的比較。顏真卿與其堂兄顏杲卿和其侄顏季明感情深厚,在《祭侄文稿》中他寫道:“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玉蘭,每慰人心。”①可見叔侄二人感情甚篤。對顏真卿而言,他之所以對顏季明大加褒賞和贊譽不僅僅是因為二人的親屬之情,更是基于二人同樣的一種感情抉擇,就是對國家的忠君思想的一種抉擇,這種思想使得二人的感情愈加深厚。顏真卿在文中贊季明少年英雄,在“逆賊間釁,稱兵犯順”之際,于平原、常山間,“俾爾傳言”,從而奪取軍事重鎮(zhèn)之門,打擊了叛軍的囂張氣焰。然而令顏真卿憤慨的是“賊臣不救”,太原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擁兵不救,至杲卿父子彈盡糧絕,“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感情深沉悲愴,激昂慷慨?!澳顮栧軞?,百身何贖?”不由得使人痛徹肺腑。通讀全文仿佛把我們帶到當年金戈鐵馬、胡笳悲鳴的古戰(zhàn)場,體會到一種“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悲壯境界。在文中顏真卿還寫道自己因得罪朝中權貴,被貶蒲州,由幸存的另一侄兒宗明收得亡親殘骸,但由于烽火連天,無法葬回故里,只能等待將來,因而告慰亡侄:“魂而有知”,可以“無嗟久客”了。《祭侄文稿》可謂字字有血,聲聲有淚,悲痛之情一瀉千里,使人驚心動魄。
傅山的《哭子詩冊》是年近八旬的老翁痛失愛子后的悲號。詩中他回憶傅眉少年時學習的點滴,“十歲讀《左傳》,兼抄十五‘風,詠史日一題,小紙雅雛叢”②。就是在明亡清兵入關后的兵荒馬亂中,當傅山帶著傅眉輾轉逃亡或進行秘密反清活動時,也還是白天奔走,夜間課讀。在傅山的嚴格教誨下,傅眉成長為一位文武全才。傅山在《哭子詩冊》中謂其為“橫槊之才”。傅山與傅眉不僅是父子還是志同道合的“知音密友”,他們一同經(jīng)歷了“甲午之獄”的考驗,一同南下秘密交接反清力量,一同詩酒唱和、論文作畫……然而五十七歲的傅眉卻先于父親去世,白發(fā)送青絲,傅山痛不欲生,他用血淚一口氣寫出了十四首《哭子詩》,其中就有“爾志即我志,爾志惟吾知”“吾詩惟爾解,爾句得吾憐”這樣刻骨銘心的詩句。老年喪子的無限悲痛,使傅山發(fā)出了“老骨本恃爾,爾乃不及收”“轉眼見孫哭,又復憐其孤”的悲涼歌哭。
3.兩件作品在書法史上的意義和影響的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一千多年來備受后人推崇,元代的張晏曾評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雹墼r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梢娖湓谥袊鴷ㄊ飞系牡匚弧?/p>
傅山的《哭子詩冊》三百多年來一直被人們譽為“傅山最輝煌的草書之一”,被人們奉為書法藝術的圭臬,以至于今天在臺北還有一套《哭子詩冊》,雖然一些書法史家對臺北藏《哭子詩冊》的真?zhèn)螁栴}仍有爭議,然而不論其是真是贗,這種多套《哭子詩冊》共存于世的現(xiàn)象正是表明了人們對這件書法作品中真摯感情的喜愛、追慕、認可和肯定。
4.兩件書法作品的書體之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傅山的《哭子詩冊》均為行草書寫。顏真卿和傅山都是中國真書領域的大家,顏真卿被譽為“真書四大家”之一,卻用行草來書寫《祭侄文稿》;傅山曾說自己的真書在所有書體中寫得最好,雖然現(xiàn)存?zhèn)魇雷髌分休S屏類大多數(shù)為行草,但是卷冊類大多數(shù)為真書,而同為卷冊的《哭子詩冊》,傅山卻以行草來書寫。兩位真書大家都采用行草書寫,原因顯而易見,因為在顏真卿和傅山胸中、筆下,悲傷的感情已經(jīng)無法抑制,他們只有用狂放甚至雜亂的行草加以抒發(fā)表現(xiàn),方能舒緩心中的悲痛,除此之外,在兩件書法作品中,均出現(xiàn)了大段的涂抹,這也正是他們真情實意的流露,一種如火山噴薄般不可抑制的感情的宣泄。
三、《祭侄文稿》與《哭子詩冊》的不同之處
1.作家人生際遇之比較。顏真卿一門仕宦,在國難面前,盡其臣道自是本分,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顏真卿與其兄、侄都是深深地抱定了這個信念,所以在國家面臨著存亡關口的時候,顏氏一門做出了不二的選擇,除了殉國以外他們拒絕用任何方式向反叛者妥協(xié)、投降,作為在朝者,顏真卿的氣節(jié)高于很多迎風納降、開城納叛的無恥士大夫。顏真卿書寫這篇《祭侄文稿》時五十歲,二十七年后他以七十六歲高齡遇害。顏真卿的一生剛正不阿,篤實純厚,從不阿于權貴,屈意媚上,凜凜正氣,貫穿古今。
相比之下,傅山雖然名滿天下,領袖遺民,但卻一生在野,年輕時傅山曾經(jīng)為營救老師袁繼咸與山西四百余學子徒步進京喊冤,名動天下。在此之后他拒絕了種種的高官厚祿,一心潛心學問,明亡之后更是出家為道,隱居不出,在清廷的幾次征召和幾次迫害下,傅山?jīng)]有屈服,沒有低頭,直到生命終結。
傅山與顏真卿不同的是:傅山是一個在野的隱士、遺民、高士。而顏真卿是在朝的大臣。一個在朝,一個在野,一個是唐朝,一個是明末,身份不同,人生際遇不同,但是二者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即捍衛(wèi)中國傳統(tǒng)人文精神。是什么讓截然不同的兩種身份的兩個人,在相隔近千年后做出相同的選擇呢?是文化,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精神家園,這種東西不因為身份的高低而發(fā)生轉移變化,不因為歷史的推進而發(fā)生變色。
2.兩件作品的體裁形式之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采用的是典型的駢文形式,是中國歷史上傳統(tǒng)的碑窆銘文體,起頭交待時間,自己的身份官職,然后對死者進行悼念,悼念形式以四言句書寫,即四字一句,八字一讀,嚴整合范,不逾規(guī)矩。
而傅山的《哭子詩冊》是一組詩歌,多為五言,長短不同,全詩分為十四首,即《哭忠》《哭孝》《哭才》《哭志》《哭文》《哭賦》《哭詩》《哭書》《哭字》《哭畫》《哭經(jīng)濟》《哭膽識》《哭力干》及《無題》。抒寫了傅眉一生在不同方面留給傅山的感動和難以磨滅的印象,記述了傅眉對家庭,對傅氏一門做出的貢獻、犧牲,同時也是傅山對兒子一生的追懷。
3.兩件作品的內容之比較。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內容以歌頌和贊美顏季明的品德、功業(yè),以及他殉國的意義為主,文采燦然,表達了顏真卿高超的文學素養(yǎng),今天的人總是以書法家來看待顏真卿,殊不知顏真卿也是一名著名的詩人、古文家。
然而傅山《哭子詩冊》的內容是一種對生活真實的書寫,一種溫情的回憶,一種深摯的悼念,全詩并沒有激昂的、驚心動魄的場景,他所記述的正是父子間最細瑣的、最普通的、最平凡的,但是最感人的東西,例如《哭孝》他寫兒子對祖母的孝道:“亂離動轉徙,虧爾升斗謀,祖母不至餓,我每暗點頭……”④
在感情的抒發(fā)方面,顏真卿對顏季明的感情抒發(fā)更多的是代表朝廷,代表傳統(tǒng)文化對顏季明的一生做出肯定和贊譽。而傅山的詩里邊更多的是闡述一種無法替代的、無法撫慰的,以及無法愈合的,一個老人、一個父親對失去兒子的悲痛,讀來令人潸然淚下。
《祭侄文稿》與《哭子詩冊》皆為中國書法史、文學史,以及中國傳統(tǒng)思想寶庫里的兩顆明珠。兩件作品以相同的書體、感情基調及不同的內容形式,共同記敘和闡明了中華文化優(yōu)秀、亙遠,長久的意味。通過比讀,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顏真卿與傅山,以及中國古代藝術家的心靈世界,更加深刻地體味《祭侄文稿》《哭子詩冊》與中國古代其他書法藝術品的內在精神和內在思想,更能讓我們深刻地理解、領悟中華文化的那種不屈不撓、薪火相承、永不磨滅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正是今天我們對這兩篇文章研究的真正的出發(fā)點。
① 顏真卿著,凌家民校注:《顏真卿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② 傅山著,尹協(xié)理等主編:《傅山全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顏真卿:《祭侄文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年版。
④ 傅山著,尹協(xié)理等主編:《傅山全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參考文獻:
[1] 傅山著,侯文正等編注.傅山詩文選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 [法]丹納著,張偉譯.藝術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作 者:王蘭,山西博物院助理管員。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名作欣賞·評論版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