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本殷
【編者按】《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中提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各學段可以有所側(cè)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比绾呜瀼芈鋵嵳n標這一要求,在培養(yǎng)學生“感受和理解”能力的同時,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哪些具體的策略、做法?本專輯集中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取適當?shù)姆椒ǎ龑W生學會賞析,學寫欣賞筆記,有利于學生感知語句之“文味”,提高品味語言的水平;有利于將欣賞能力遷移到課外閱讀與寫作中,發(fā)展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提高習作表達能力。筆者就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問題談談訓練的基本方法。
一、“下水”引領法
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難度,必須講究訓練方法,才能把學生領進門。尤其是初始階段,教師“下水”教練示范給學生看是非常必要的。試舉《彩色的翅膀》“下水”欣賞片段為例。
【例段】站長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盤里,送到每一個戰(zhàn)士跟前。戰(zhàn)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好像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zhàn)士的心田。
【欣賞】同學們,你們讀完這段話,一定覺得很美。老師試著欣賞這段話,大家注意聽。我學了這段話,覺得作者描寫的是守衛(wèi)海島戰(zhàn)士吃西瓜的一個生活細節(jié)。西瓜,多么常見的水果,為什么站長卻要把它“切成薄薄的小片”,慎重地“盛在白瓷碗里”“送到戰(zhàn)士跟前”?聯(lián)系前文,我們知道這個西瓜來之不易,所以站長才會有如此舉動。吃西瓜,多么平常的事,為什么戰(zhàn)士們要“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還要“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才“慢慢地咬著”發(fā)出“贊嘆聲”?因為戰(zhàn)士們明白能在海島上吃到西瓜真是難之又難。最后作者看到戰(zhàn)士們的吃相,聯(lián)想到“像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zhàn)士的心田”。作者觀察得多么細心,沒有描寫豪言,沒有描寫壯舉,只有平常的舉動,只有自然而細致的表情描寫,然而我們透析這些無言的畫面、無聲的舉動,看到了多么感人的場面,體會到了戰(zhàn)士們內(nèi)心多么細膩的情感!
教師這樣“下水”示范,旨在讓學生明白何謂“欣賞”,懂得“欣賞”到底是怎么回事,知道只有“意會”,才能“言傳”,啟發(fā)學生鉆進課文細致揣摩佳句妙段,才能“言傳”為書面的欣賞筆記?!跋滤笨梢允强陬^的,也可以是書面的。示范時要注意:欣賞項目的選擇,必須有導向性,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易于接受;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模仿學生的口吻和語氣,讓學生覺得像他們說的話,易于模仿。
二、以點帶面法
各教學班都有一些理解感知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剛起步時,教師先組織部分學生帶頭先走一步,學寫欣賞讀書筆記,而后再全班鋪開。具體做法分兩步走。
第一步,在興趣組內(nèi)“開小灶”試驗。第一次訓練欣賞時,選擇八個感悟能力強的同學成立欣賞能力訓練興趣組?;顒訒r,發(fā)給課內(nèi)或課外妙句佳段,引導學生模仿教師“下水”示范教給的欣賞方法各抒己見,進行口頭嘗試性欣賞。教師進行點評指導。最后,布置學生把口頭欣賞加以整理,寫成欣賞筆記。
第二步,在全班鋪開。欣賞興趣組開展活動一個月后(約十次),可在班上宣布開展欣賞能力訓練,并展覽張貼、傳閱八位同學的欣賞筆記,還可請八位同學上講臺交流寫欣賞筆記的心得體會及經(jīng)驗,特別要讓學生談談欣賞給他們帶來的甜頭,讓學生激勵學生,使欣賞訓練變成學生喜愛吃的甜“蛋糕”,使這種訓練演化為學生自己的需求,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熱情。這個階段要注意的是即使在面上鋪開欣賞訓練,也不要硬性規(guī)定人人參與,適當留給自由度,既要讓學生樂于參與欣賞品評,又要不增加學生精神負擔;學生欣賞多少,不要求步調(diào)一致,不求量多,但求真體悟。
三、點滴滲透法
1?郾課堂教學中滲透。在閱讀課教學全過程中,滲透欣賞能力訓練。
(1)可以在課前預習時滲透。筆者讓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時,寫初讀課文的簡單感受,即在課文空白處作包括疑問、理解、品味、賞析等批注,準備上課時隨機參與欣賞發(fā)言。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伴隨著教學進程,隨機提問,自然引導學生欣賞。比如,追問:你發(fā)現(xiàn)這個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用在這兒好在哪里?這句話用在這兒妙在何處?你從中向作者學到什么?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導向研讀式欣賞。如,在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中“‘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惫P者是這樣滲透欣賞能力訓練的。
師:這句話寫了什么?
生■:女孩稱贊青年把金魚畫得好。
師:大家覺得這句話哪個字值得欣賞?
生■:我認為“游”字值得欣賞,為什么呢?因為畫的魚不可能動,但是聯(lián)系上文,就知道,用“游”字,表示一個聾啞青年把金魚畫得很像,好像會動起來。
生■:作者用“游”字,意思是畫在紙上的金魚好像會游來游去,把金魚畫活了。
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生■:“游”字雖字平常,但用在這句話中很精確,比用“像”字顯得更逼真、更巧妙、更形象、更生動。
(3)在講讀課終結時滲透。一篇課文教學終結時,安排幾分鐘時間,局部或整體上口頭欣賞課文。比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談談這篇課文構思方法怎樣,本課有哪些好的寫作方法?滲透選材、篇章、方法等方面的欣賞,然后趁熱打鐵要求學生當堂自主選擇一點,整理成書面欣賞筆記。
2?郾作業(yè)互動中滲透。筆者和學生有個約定,即筆者給學生的作文寫欣賞式眉批,學生給筆者的日記寫評語。這樣就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筆者的日記經(jīng)常有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寫欣賞評語。這樣互動欣賞,既訓練了學生的欣賞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還密切了師生關系。比如,有的學生在筆者的日記后面寫道:錢老師這篇日記寫的是王博同學工作認真的樣子,特別細心,對王博給同學作業(yè)蓋五星圖章時的神態(tài)觀察很細致,“鼻尖上滲出幾點汗珠,他顧不得擦”寫得尤其真實、生動,字里行間透著關心之情。另外,可利用寒暑假時間布置寫適量的讀課外書欣賞筆記。endprint
四、專題指導法
1?郾欣賞思路指導。一般情況下,筆者指導學生按如下思路進行欣賞:先從總體上理解概括一句話、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然后尋找欣賞點,著重思考寫賞析的理由——抓住特別有文采的詞語句子片段來欣賞;把賞析的鏡頭推近再推近,抓住句子或片段中的亮點——關鍵字詞句,深入加以剖析、琢磨、解讀,體味其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好處;最后,再寫些寫作方面的收獲與啟迪。
2?郾欣賞方法指導。用實際例子指導學生掌握如下欣賞方法。
(1)聯(lián)系語境。聯(lián)系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來欣賞詞語、文句或文段中的亮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好處是什么,再寫出欣賞的理由;(2)嘗試比較。把原文的關鍵詞語或句子,改換成其他的詞語或句子,兩相比較,就能比出優(yōu)劣高低,欣賞原文的妙處,并分析理由;(3)重點欣賞。欣賞時,不要面面俱到,因為課文或用詞、或構段、或選材、或結構、或方法,都有其特別突出的一點,抓住最具特色、最值得品評、最有感受的地方,就抓住了欣賞的重點。
3?郾欣賞內(nèi)容指導。引導學生用筆頭品評課文。因為教學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滲透口頭欣賞訓練,為筆頭欣賞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減緩了寫欣賞筆記的難度和坡度??梢灾笇W生欣賞如下內(nèi)容。
(1)品評詞語之精確。(略)
(2)品析文句之精彩。(略)
(3)品析片段之精華。比如,閱讀《可愛的草塘》時,有個學生是這樣寫欣賞筆記的。
【例段】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一樣,浪花翠綠翠綠的,綠得發(fā)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仔細瞧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一點的呈翠綠色,一層又一層,最后連成一片,茫茫的跟藍天相接。
【欣賞】這段話作者用了排比、比喻、擬人等等多種修辭手法來描寫草塘的大和美,把觀察的鏡頭從近處逐步推向遠處,既寫了“歡笑”“翻滾”……草塘動態(tài)美的畫面;又寫了色彩——鮮綠色、翠綠色、墨綠色的草塘靜態(tài)美的畫面。作者講草塘“大”,不是空泛的,而是通過“大海”“茫茫的跟藍天相接”等語句,讓讀者非常形象而具體地感知草塘的“大”。
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品評篇章美、選材美、構思美、方法美……
(4)品析課外文段之精彩。就是將課內(nèi)欣賞能力遷移到欣賞課外優(yōu)美文段。做法:從報刊上剪輯或抄錄好句、佳段,后寫欣賞筆記。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段】(剪貼片段)柯捷祥同學靦腆地站在講臺前,一會兒看著我們,雙手不自然地揉搓著,一會兒瞧瞧唐老師,微微張了張嘴,欲言又止,他伸出右手捏捏下巴,半天才擠出一個字:“我……”然后,莫名其妙地“撲哧”一聲笑了,右手立刻捂住嘴巴,不知所措地望著唐老師,好像在乞求:老師,快讓我回座位吧!
【欣賞】本段作者從動作與神態(tài)兩個方面寫了柯捷祥同學靦腆的特點,我讀了如見其人。寫動作:“揉搓”“張嘴”“捏捏”“捂住”等;寫神態(tài):“不自然”“欲言又止”“莫名其妙”等。我特別欣賞文中的“擠”字,因為它非常生動地刻畫了一個靦腆的男生的形象。我還學到了圍繞中心詞寫段的方法。
(5)品析自己習作之優(yōu)點。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著給自己的習作寫眉批總評,把欣賞能力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來,進行自我欣賞,自我肯定,提高習作自信心,從而提高寫作能力。筆者曾讀過一位學生在日記《一場大霧》中寫的一個精彩片段:起大霧時,目之所及,哪里都是朦朧的。我走在大霧中,覺得美與丑都被大霧遮住了,看不清美麗的街景,也看不清角落里骯臟的垃圾。我為美被遮住而惋惜,為丑被遮住而叫好。大霧雖然遮住了美與丑,但是,大霧散去后美的依然美,丑的依然丑。學生在這段話旁邊寫了如下眉批:上一周欣賞了課外一篇議論文后,我很受啟發(fā)。前天上學路上遇到一場大霧,發(fā)現(xiàn)美麗的街景都變得模模糊糊,看不清了,放學時,霧散去了,一切都恢復了原樣,來了靈感就寫了這篇日記,我比較滿意,因為它蘊含著哲理的味道。
總之,在日常閱讀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用心靈同課文對話,與作者交流。學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欣賞方法后,要完全放手讓學生在文本中自覺實踐;教師只抽閱,不批改,讓學生不必擔心寫錯答案;同時注意不要一步到位,學段不同、班級不同,訓練時要循序漸進。此外,還要注意,每隔一段時間利用晨會或課堂交流展覽、傳閱、觀賞學生寫的欣賞作業(yè),讓學生互相觀看欣賞作業(yè),學習他人的長處,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欣賞的熱情,使欣賞的能力越來越強。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