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招牌的故事
在我國古代,招牌實際上是經(jīng)營者的品牌標志,為了競爭的需要,往往做足文章?!拔赐硐韧端蓿u鳴早看天”,這是旅店;“生意如春草,財源似水泉”,這是商鋪;“世間無此酒,天下有名樓”,這是酒樓。更有很多店主邀請名人題匾,借以抬高店鋪的身價。其中不少招牌還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故事,成為了我國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明代大文學家、大書畫家徐文長,天資過人,生性剛直好奇。其字畫自成一家,因而慕名前來向他索要字畫、請他書題匾額的人甚多。
相傳有一天,徐文長到一家新開張不久的點心店去吃點心,發(fā)現(xiàn)該店做的點心質(zhì)量不錯,生意卻十分清淡,原來是該店連塊招牌都沒有。
為此,他自愿給這家小店寫塊招牌。只見徐文長當即飽蘸濃墨書寫了“點心店”三個字,并在落款處署上自己的別號“田水月”。店老板是個不識字的文盲,在旁高高興興地看他寫完。
誰知招牌掛出后,人們發(fā)現(xiàn)“點心店”的心字少了一點,大名鼎鼎的大書法家徐文長竟然也會寫錯字,而且錯的還不是難字偏字,是個連小孩都認識的“心”字。顧客們看后紛紛議論,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不久便傳遍了山陰城。從此,慕名來看錯字招牌的好奇人士絡繹不絕。人們在看了錯字招牌后,發(fā)現(xiàn)這家點心店的點心確實不錯,于是便會經(jīng)常光顧。這家點心店的生意因此就紅火起來,還擴大了店鋪門面。
三年過去了,笑話錯字招牌的聲音仍然不絕于耳,有的人不僅笑錯字,還笑話老板是個“目不識心”的老粗,還有人說這是徐文長存心戲弄店老板,因為店老板沒有付寫招牌的酬金。
這時點心店老板已不是原先那個窮兮兮的小商人,而是闊起來的大老板了。大老板手下的伙計就有十多人,現(xiàn)在不僅要想多賺錢,還要講究面子。于是他備上了一份厚禮,請徐文長把錯字招牌改過來。
徐文長說:“改錯字招牌十分容易,不過我有言在先,改后你可莫要后悔啊?!?/p>
店老板雖然對徐文長的這番話迷惑不解,但仍表示“絕不后悔”。于是徐文長大筆一點,也不收禮,就揚長而去。
說來也怪,自從改了錯字之后,來來往往的人再也不注意這塊招牌了,點心店的買賣也漸漸冷清下來。老板感到納悶,碰巧又見到徐文長,詢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文長說:“當初心字少一點,讓人感到‘肚子空空,想吃點心。如今心字加上一點,‘肚子飽飽了,誰還想吃點心呢?”
徐文長的做法按今天的話說是“炒作”,用缺了一點的錯字匾炒作??上莻€老板不懂此道,“知錯就改”。于是乎,名氣沒了,買賣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