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醉榴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簡稱《課標》)提出,英語學習既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要注重優(yōu)化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但在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仍存在著不少低效的教學現(xiàn)象,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以及有效學習策略的養(yǎng)成。這些低效現(xiàn)象有的是教學情境,有的是教師評價,有的是課堂組織等。低效的教學現(xiàn)象既不利于學生理解語言知識,又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如何走出低效,提高小學生英語課堂參與度,尤其是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有效性,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
一、從“無價值”的教學情境走向有價值的“經(jīng)驗喚醒”
教學片斷: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一課中story time板塊是詢問物品的歸屬。教學句型是Is this your…?及其回答Yes, it is.No, it isnt.
在教學句型Is this…?時,某教師首先出示一支鉛筆,教學句型:“This is my pencil.”學生朗讀熟練之后,教師仍然拿著同一支鉛筆詢問:“Is this your pencil?”引導教學No, it isnt。雖然學生很配合地跟讀了該句型,也了解其含義,但是不少學生會質(zhì)疑,這不還是剛才那支鉛筆嗎?明明老師說過鉛筆是自己的,怎么又在問是不是我的了?
反思:無價值的明知故問式引導,是否符合科學?
《課標》指出,英語學習要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真實性和漸進性。
脫離實際的問答并不是真正的語言交流,是明知故問,是為交際而交際,只能稱之為機械操練。機械操練雖然是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一種必要的教學方法,但大量的無意義的“假交際”會使學生感到毫無趣味,味同嚼蠟,學生只有在真實的情境中才能自如地交際語言,自主地發(fā)展。不太逼真的情景只能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起不到情景創(chuàng)設對對話學習的作用,也不利于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創(chuàng)設的情境導入應該具有真實性、有效性。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雖然學生能夠明白Is this your…? Yes, it is.及No, it isnt.的意思,但由于教師創(chuàng)設的導入情境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會對學生之后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印象。
比較好的做法是:課前,教師可以問學生收取一些文具用品,在教學This is my pencil.之后,教師從文具用品中任意取出一支鉛筆,隨機詢問某一位學生Is this your pencil?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Yes, it is.或No, it isnt.在恰當?shù)慕虒W情境中,學生產(chǎn)生學習需要,就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運用該句型進行交際了,語言的習得更真實、更有效。
二、從無原則的教師評價走向有價值的師生互動
教學片斷:某教師教完單詞,請學生單個朗讀。教師試圖用激勵性的語言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唯恐一句否定便使課堂出現(xiàn)冷場?!癎ood!”“Very good!”滿場飛,甚至對于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回答出現(xiàn)“Excellent!”“Perfect”等過高的評價。評價的格式化使得學生麻木于教師的表揚,體驗不到被表揚的喜悅。沒有了以往怕被老師批評的顧忌,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反正說了就能得到表揚,有些學生甚至不顧課文內(nèi)容,不仔細領悟教師所提問題的方向,只顧新鮮,做出的回答風馬牛不相及。如此一節(jié)課下來,掌聲、喊聲、表揚聲,不絕于耳;“good ”“very good ”“wonderful”交相輝映,課堂氣氛熱烈,似乎學生的學習勁頭很高,學習自立性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
反思:無原則的激勵評價,如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不禁要問,這種只有表揚,沒有批評的評價合理嗎?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責罵、挖苦、訓斥少了,微笑、鼓勵、表揚多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有些教師卻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濫用鼓勵與夸獎。
《課標》指出,要英語教學中要優(yōu)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雖然新課程理念強調(diào)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但在上述案例出現(xiàn)的場景中,學生的“體驗”并不都是完美的。例如學生跟讀單詞的活動,就屬于不需要太多思維創(chuàng)新的模仿活動,教師只要點頭肯定其發(fā)音是否正確就可,無須用如此夸張的語言來加以評價。過多和過分的夸獎往往會導致鼓勵的貶值。獲得“good ”的學生好在哪里,不知道;獲得“excellent”的學生到底比其他同學突出在哪里,沒有點出。
其實,適當?shù)呐u同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和自信的前提下,我們可以使用如:Think carefully.Trust yourself, you can do it! Be careful.Be better next time.Youll be the best if you work hard…等具有鼓勵性、激勵性,或者有價值的評價語言。至于具體采用何種評價方式,這就需要教師細致的觀察力和對學生的了解。
三、從無調(diào)控的課堂組織走向有秩序的自主操練
教學片斷: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7 On the farm一課主要教學關于描述事物遠近、事物多少的表達方式。教學句型是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及其回答Theyre…等。
某教師在進行上述句型操練的時候,采用的方法是pair work。學生一看教師的特定手勢,早已心領神會,還沒等老師講完要求,就迫不及待地拉著同桌練說,班級里如同炸開了鍋般熱鬧。該教師看到學生熱烈討論的場景,滿意地站在一旁等候。但是,教師提供的操練圖片內(nèi)容比較雜亂,遠處和近處的物品夾雜,同時又包含有可數(shù)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這些都是學生平時比較混淆和易錯的知識點。沒多久,有的學生在不斷地翻書,有的相互不知說什么,還有的無事可做看熱鬧,不少學生也由英文討論變成了中文討論,之后的反饋交流當然是錯誤百出。
反思:無秩序的自主操練,怎樣才能更加有效?
《課標》指出,英語學習要加強學習策略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十分重要。“pair/group work”是一種較好的學習方式,它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加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但是,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在使用交流互助的自主操練方式時,卻沒能發(fā)揮實質(zhì)的效果,看似熱鬧的討論場面從表面上看,似乎達到了合作目的,但實質(zhì)上那個環(huán)節(jié)的合作學習是一種過場。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教師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不夠,開展自主合作交流的目的不明確,學生沒有針對性的合作,只能是“各自為戰(zhàn)”。
比較好的方法有:在活動開展之前,教師應該先做好解釋和說明,事先在黑板或投影上給出要求學生操練的重點句型,或者請部分同學示范一下,這樣學生們就能明確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顒娱_展期間,教師應在教室中巡視,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必要的指導。一旦教師發(fā)現(xiàn)了某個錯誤,他就可以及時地加以糾正?;顒咏Y束后,一定要給予展示和評價,對學生表現(xiàn)出的閃光點進行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對學生的普遍性錯誤及時糾正。教師可以邀請有代表性的幾個小組到教室前面來一一進行演示,也可以讓學生以書面的形式完成一些作業(yè),還可以把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收集的語言錯誤加以收集,進行分析和糾正。通過不斷的嘗試、調(diào)整、優(yōu)化,相信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立足有效、高質(zhì),創(chuàng)設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使用切合實際的評價語言;開展有序的小組合作方式,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也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課堂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譯林出版社.2012.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三年級起點)三年級上冊[T].南京:譯林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
張家港市白鹿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