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兵
2013年,在云南省委宣傳部主辦,《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等協(xié)辦的“尋找中國最美風(fēng)景縣”走進云南的活動中,黑爾入選“30佳最具魅力村寨”。組委會給予黑爾的評語是:黑爾人劃山養(yǎng)樹,認(rèn)樹為“神”,崇尚自然的民間習(xí)俗,成就了黑爾的秀美山川和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理論的生動體現(xiàn)。
飯稻羹魚藏在河谷里的江南水寨
八月的黑爾,稻子熟了。
三千多畝金黃的梯田,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從山腳盤繞開來。在遠處,是郁郁蔥蔥的群山,是自由飄蕩的云霧,是一大塊干凈的藍天。一群孩子在溪水里無所顧忌的嬉鬧,驚起一群野鳥叫著亂飛。
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很快有人迎接我們,是村支書,一個名叫何紅明的年輕帥哥——后來我才知道,何書記還是黑爾“南江組合”樂隊的主力成員。
何書記要帶著我們?nèi)コ浴氨饷住?。他介紹說,凌晨六、七點鐘的時候,勤勞的黑爾人便來到稻田里,趁著晨曦,選取品相良好、無病蟲害、六七分熟的黑爾糯谷,將飽含露珠的谷穗采摘回家。掐去穗尖,摘掉穗尾,只用谷穗中間最飽滿的部分。然后刮下來,上鍋蒸。
說到這里,一股誘人的清香已鉆入了鼻孔。我們停下腳步,炊煙自一幢久遠的干欄建筑里悠然升起。走進去,果然,女主人正在灶間忙著蒸“扁米”。天井里一張簸箕里,鋪了一層黃澄澄的糯谷,正散著熱氣。有性急的同行,忙撲了上去,抓一把便要往嘴里填。女主人笑著阻止,還沒有做好呢!
“扁米”的制作工序很復(fù)雜,蒸過之后,需要自然晾干;然后翻炒約15分鐘;再放入石碓中,待谷殼與米粒分離之后,加入黃姜葉,碓之入味。成品“扁米”呈綠色、扁狀,軟硬適中,有清香,嗅之沁人心脾,食之口舌生津。
其實,“扁米”只是黑爾糯米許多吃法之中的一種。成熟的黑爾糯米可做花飯、舂糍粑、包粽子、釀米酒等等。黑爾糯米氣味醇香、顏色純白、性質(zhì)柔韌、味道爽口,清代時已被定為貢米,并曾獲得周總理的高度評價。
黑爾糯谷僅能在黑爾嶆內(nèi)生長,并且不能施加肥料,否則便易倒伏。黑爾糯谷全憑田里的自然養(yǎng)分供給,順其自然生長,卻能粒大飽滿,香氣飄逸。這或許就是黑爾獨特的生活方式罷,谷如其人,一派率真,天然而無機心!
八月的黑爾,也恰是魚肥的時節(jié)。
南盤江兩岸,釣傘處處。我唐突地揭開一位釣客的魚簍,竟赫然見到十多條半個手臂長的肥魚,有翹嘴、草魚、鯰魚、羅非魚,還有兩條我叫不出來的魚兒,我不由豎起了大拇指。這位來自曲靖煙廠的李姓退休老職工卻不在意地?fù)u了搖頭,這兒魚多,不算什么。
李大叔告訴我,他釣魚只是個愛好,黑爾風(fēng)景美,空氣好,退休了時間多,便經(jīng)常來,一住便是十來天,整日里劃船、釣魚、爬山,覺著身體比上班的時候好多了。 幾個年輕人正在旁邊擺弄著一首皮筏子,他們是來自昆明的一群白領(lǐng),周末跑來黑爾度假。他們開玩笑地說,這段江水太平了,水流慢,釣魚沒有挑戰(zhàn)性。不如劃到上游,既能錘煉釣技,又能看風(fēng)景,何樂而不為?邀我們一起去。
我們卻多是吃貨,已到了快進午飯的時候,都搪塞著婉拒了。午飯自然是黑爾糯米飯和南盤江江魚,糯米香甜,江魚鮮美,陽光溫潤,江風(fēng)輕緩,我們?nèi)缤瑯诽熘暮跔柸艘粯?,飯稻羹魚。一頓飯下來,竟都有了微醺的感覺。
依山伴水看不盡的壯鄉(xiāng)風(fēng)情
執(zhí)拗的壯人,總要找到大自然的福地才會安頓下來。
幾千年前,北來的百越、百濮人遷徙中偶然發(fā)現(xiàn)這片藏在河谷里的桃源之地,便留下了一支族人。
千百年來,黑爾壯人世居于此。南盤江繞村而行,造就了數(shù)千畝的水田,也成就了如畫江山。
我們自法蒙古渡口登上渡輪,逆南盤江上行。但見兩岸青山高聳入云,山坡上擠滿大大小小的木棉樹,碩大而綠的葉爭著向?qū)Π短饺?。陽光自云背后濺來幾滴,任山風(fēng)吹落江面,激起柔軟的漣漪,若少女的雙眸般明亮,一圈一圈地蕩漾開來。
間或幾只銀魚躍出水面,引來船上眾人一陣陣驚叫。嬉笑聲灑滿了峽谷,便有眼尖的指著兩岸喊,猴子!兩岸雜亂的樹群中,不知何時跳出了嘰喳叫著的猴兒,一個個手舞足蹈,隨著我們的渡輪奔走。有頑皮的,竟朝我們拋來石塊,見到我們驚慌失措的樣子,興奮得竄高竄低,鬧作一團。
渡輪繼續(xù)溯流而上,突然慢了下來。兩岸青山向我們直擠過來,陽光已消失不見,天空只余一線灰暗。腳下江水激蕩,嗚咽不已,仿佛我們恍惚間駛?cè)肓粟らg。船長田大叔十多歲起便在南盤江上討生活,放排、打漁、行船,他告訴我們,這里叫險灘。據(jù)說在這段險惡的江水下面,住著恐怖的水妖,喜歡吃人,酷愛興風(fēng)作浪。從前黑爾人行船,若是不巧晚上趕到這里,便要棄舟登岸。第二天白日聚齊了人,才敢放水下船。
到了南盤江黑爾段上游,田大叔調(diào)轉(zhuǎn)船頭,順?biāo)祷?。不多時,便轉(zhuǎn)出一線峽險灘,又見陽光灑滿江面。清風(fēng)徐來,波光瀲滟,山色空蒙。幾個壯鄉(xiāng)兒女撐著竹筏,悠然而過,戲水放歌:這條河水呀水澎湃,這里河水清幽幽,丟塊石頭試水有多深,試問哥哥情多深?
渡輪駛過法蒙渡口,向下游飄去,忽聽水聲喧囂,仰頭望去,飛塘瀑布自天際而來,直下百余米,注入南盤江,洶涌而去。 黑爾依山伴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自山頂公路下行五六百米,便是黑爾嶆,區(qū)土地平曠,溪流縱橫,水田多集中于此。區(qū)向下又三四百米,即為谷底南盤江。在開闊的黑爾嶆區(qū),臨近南盤江畔,突然凹了下去,形成一道百余米深的峽谷。平地上匯集的水流便自崖頂絕壁傾瀉而下,成就“飛塘瀑布”的奇觀。
遠望飛塘,只見崖披白練,水流激蕩,形若銀河倒卷,聲如雷霆萬鈞。水流兩岸,綠樹叢生,梯田雜處。四周青山在望,奇峰錯列,霧中疊翠。待行至瀑布腳下,方見到飛塘之水級級層疊,翩翩然婉轉(zhuǎn)而下,瀑與潭相連,潭與灘交錯,水汽蒸騰,玉液紛飛。此時夕陽正濃,水中蕩起彩虹處處,如夢如幻,眾人皆醉。
唯“那”為美根植于自然的一種生活
黑爾,不僅是稻香魚肥的江南水寨,不僅是山青水綠的河谷壯鄉(xiāng),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生活。
在黑爾壯人的語言中,有一個詞匯叫做“那”,最初用來指代“稻田”,后來泛指所居住的地方。黑爾14個自然村落中,多以“那”為名,如“補那典”(雨登寨)、“補濕那”(雨龍村)、“補崗那”(田心村)等。以“那”為名、憑“那”為生,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稻作民族,黑爾壯人將自己與土地、與自然的親緣關(guān)系予以神圣化,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素樸觀念。
在黑爾,樹木被禁止砍伐。每個村子后面的森林,均是村落的保護神。每片森林里,均有一棵德高望重的神樹,神樹下則是被精心呵護的泉眼。每逢節(jié)日,黑爾人便舉行盛大的祭祀,敲響銅鼓,跳起碗舞,吟誦那古老的經(jīng)文:三條路相通,定些“那”成為社神;三條溪相匯,定些“那”成為社神……
在黑爾,老糯谷世代種植。這被壯族視為造物主布洛陀恩賜于黑爾子孫的珍惜品種,盡管產(chǎn)量不高、不易侍弄,卻是黑爾人的最愛,并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糯食文化。臘月蒸白酒,三月舂糍粑,五月染花飯,六月包粽子,七月舂扁米,九月煮湯圓…… 黑爾人欲求不多,一有欣喜,便歌舞之??腿藖碛芯聘瑁槿藖碛星楦?,便是起屋造房、釀酒打漁、插秧采茶,也有專門的歌謠。黑爾人愛歌舞,愛生活,崇拜自然,敬畏神靈。有意無意之間,黑爾人自然而然地踐行我們所向往的那種生活,率真、樸實,一片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