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ia
凍凍更健康
在一項醫(yī)學技術試驗中,科學家為絕癥患者開啟了一扇“希望之窗”。他們假設,如果能將病人在極低的溫度下冷藏起來,延長其生命,等到醫(yī)療技術發(fā)展到可以治療這種病癥時,再將病人解凍,這樣不就可以拯救更多人的生命嗎?
這種技術被稱為“人體冷凍技術”或“人工休眠”,原理是借助某種技術將生命過程延緩,推遲死亡時間。這項研究乍聽起來有些荒誕,然而科學家們卻從未停止過研究。
注意,這不是演習!
1967年1月12日,2,1T物理學家詹姆士·貝德福德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在他的人生簡歷中清晰地標注著:這一天,他死于肺癌。他的遺體被收入美國洛杉磯第一家人體冷凍實驗室,成為人類第一位“冷凍人”。從那時候開始,據(jù)小道消息稱(這可是件很機密的事兒),有成百上千的人希望成為人類冷凍機構的會員,他們簽下協(xié)議,希望在突發(fā)疾病搶救無效的情況下,加入“冷凍人”的行列。因為他們堅信:假如人體結構能夠完好地保存,即使生命暫時停止,也可以在未來重新啟動。
科學沒有假如
為了證明人體冷凍技術確實可行,科學家們可-沒有閑著。他們觀察到一些生物確實具有驚人的抗凍能力。比如,梨樹和蘋果樹在經過-34℃冷凍后,仍能在春暖花開時繼續(xù)生長。一些研究也表明,如果能將人體溫度降低到2℃,壽命便可以延長120~150年。為了證實這一點,科學家還進行了大量的哺乳動物實驗。一只猴子被冷凍數(shù)小時后復活;活著的倉鼠被冷凍2小時復活;冷凍了16年的老鼠基因被用來復制出新的老鼠,并健康成長……就連獵犬、貓、豬等動物也被拉入“冷凍實驗”當中去。
未來?誰知道呢?
目前,人類的血液、細胞、部分器官都已被證實可以在低溫下保存。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只要使用冷凍技術,就可以在未來蘇醒呢?答案是否定的。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不同器官的儲存時間和存儲溫度各不相同,極度低溫對身體帶的傷害也無法估量。再說,凍起來容易解凍難。就目前的冷凍技術而言,還沒有成熟的喚醒方法,這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如何通過冷凍技術沉睡到下個世紀?科學家們依舊在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著。
兒童故事畫報·發(fā)現(xiàn)號趣味百科201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