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中興
父親的來信
很驚喜,中秋前竟然收到了一封老父親的來信!離開父母來到異鄉(xiāng)不覺間一年有余,雖說隔三差五電話請安,視頻連線一睹容顏,但這封來信真的承載了不一樣的情感。伴著一縷鄉(xiāng)愁,幾多思念,滿懷溫情,對書信的回憶不由自主蔓延開來。
在我最初的模糊記憶里,當兵的三叔、或遠嫁的姑媽時隔一個月或兩個月就會給家里寄一封信。聽到郵遞員的車鈴聲,我們幾個小伙伴顧不上玩耍便爭先恐后飛奔出去,瞪眼看那個騎著綠色飛鴿自行車的郵遞員好帥呀!以至于長大了當個郵遞員也是兒時夢想之一。晚飯后,油燈下,一家人圍坐的在炕上,聽父親一字一句地讀信,奶奶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或喜、或憂,督促著父親趕快回信,總是要寫上奶奶身體很好,請不要掛念。在信中,我們小孩最關(guān)心的是親人的歸期,因為會有好吃的東西,還有盤纏,還有三叔的軍帽,戴上很神氣……就這樣親人之間樸素純潔的情感在書信中不斷傳遞。
還記得我上學的時候,那年的暑假天氣格外炎熱,大人們在田里搶收麥子。鄰居大媽家來信了,由于他們不識字,我父親還在地里,大媽便喊我去給他們讀信。我拆開信封,讀了起來,當我讀出第一句:“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大媽和大伯就哭了,眼淚嘩嘩地流,原來大媽的兒子跟上貨郎去西藏做生意,三年了音信杳無,生死未卜,今天終于來信了!大媽和大伯壓抑許久的牽掛和擔憂終于釋放出來。那時的我還小,還不太會安慰他們,生硬地讀完信,就一溜煙地跑了。回家給奶奶說了為大媽讀信的事,奶奶說:“這信啊,就是出門在外的人,給家里報的平安,這信來了,娃也就好著呢!”時至今日,奶奶的這句話我還記憶猶新。
長大后在外地讀書期間,偶爾也會給家里寫信,大體是前面客套一番,然后再說學校又要組織活動等等寄些錢來之類,現(xiàn)想來實在慚愧!父親總是及時回復,及時匯款,毫無抱怨,每次不忘叮嚀和教誨。畢業(yè)后回到當?shù)蒯t(yī)院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余年,由于離家近,再也沒有了和父親的書信往來。一年前,父親已古稀之年,我卻決意離開小城去南方闖蕩,惴惴不安中竟然得到父親極大的鼓勵。在離鄉(xiāng)之際竟然發(fā)現(xiàn)我過往的那些信件仍在父親的小木箱里整齊安放,有些信封破舊,有些紙張泛黃,但在父親眼里卻視如珍寶,長久收藏……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痹谥袊鴤鹘y(tǒng)文化里,家書不僅是家庭成員之間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文書,而且還被賦予了更加淳厚的意義,是維系一個家庭乃至家族風骨的精神紐帶。家風有了家書的滋養(yǎng),才延綿不絕,歷久彌堅。父親來信的用意不言自明。
信里父親獨有的筆跡歷歷在目,看似輕描淡寫的家常話,卻如同山間潺潺的清泉,碧空舒卷的白云,感情純真、質(zhì)樸,令人動容。淚光點點中,這些文字仿佛都化成父親慈祥和藹的面容,一股久違的幸福熱流涌上心頭!
令人內(nèi)疚的是,在電話手機便捷通信的今天,我們早已沒有了給父母寫信的習慣。作為醫(yī)生的我,每天要寫很多文字,卻用刻板的文字在醫(yī)患之間砌起了冰冷的墻。難道是我們忘記給親人寫信的同時,也忘卻了那些美好文字帶給人們的溫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被蛟S也應該是醫(yī)學人文的起點和源泉吧!當我們累了、倦了,不妨暫停下來,給父母寫封信,給子女寫封信,表達我們的情感,傳遞我們的希望,在這些充滿人文情懷的文字背后,就一定能夠找到開啟醫(yī)患冰封之門的鑰匙。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六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