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軍
·臨床醫(yī)學·
冠心病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檢測血清胱抑素C的臨床價值分析
張彥軍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檢測血清胱抑素-C(Cys-C)的臨床價值。方法65例行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65例健康體檢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于手術前后檢測Cys-C水平,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于體檢當天檢測Cys-C水平。對比兩組的Cys-C值。結果觀察組手術前后Cys-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前Cys-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Cys-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較高,而在采用PCI治療后,Cys-C水平則恢復至正常范圍,通過檢測Cys-C水平變化,可判斷冠心病病情程度及預后情況。
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血清胱抑素C;冠心病
PCI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手段,取得讓人滿意效果。Cys-C為半胱氨酸類蛋白酶抑制劑,在冠心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在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療期間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就分析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治療前后Cys-C水平的變化情況,以此判斷Cys-C臨床檢測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5例接受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設為觀察組,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冠心病診斷標準[1]相符;排除凝血機制障礙、全身感染及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男41例,女24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6.8±10.7)歲。另選取同期65例到本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員設為對照組,男40例,女25例;年齡40~85歲,平均年齡(55.4±10.2)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于手術前后檢測Cys-C水平,對照組健康體檢人員于體檢當天檢測Cys-C水平,兩組人員晨起空腹抽取5ml靜脈血,離心15 min,3000 r/min,分離血清。選取上層清液置管保存于冰箱中。采取免疫比濁法檢測Cys-C濃度,選取Cys-C試劑盒,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規(guī)范進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觀察組手術前后Cys-C水平變化情況,并與對照組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前Cys-C水平為(0.72±0.10)mg/L,手術后Cys-C水平為(1.12±0.24)mg/L;對照組Cys-C水平為(1.14±0.21)mg/L。觀察組手術前后Cys-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341,P=0.0354<0.05);觀察組手術前Cys-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147,P=0.0387<0.05),手術后Cys-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治療時,通過檢測Cys-C變化,可基本判斷患者病情改善情況。Cys-C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屬于堿性蛋白質,低分子量,非糖基化,在細胞外基質產(chǎn)生和降解過程中參與其中。Cys-C是人體有核細胞產(chǎn)生,可高度抑制組織蛋白酶B,是作為早期腎損傷的檢測敏感指標。Cys-C最高值出現(xiàn)在胎兒剛出生階段,在出生數(shù)周后,Cys-C含量會快速降低,并維持一個較為穩(wěn)定的數(shù)值。Cys-C是經(jīng)腎小球濾過清除,不與其他蛋白質結合,而患者若出現(xiàn)腎功能損害,此時Cys-C代謝則會受到影響,致Cys-C異常。
據(jù)相關資料[2]顯示,Cys-C也參與了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而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加重,Cys-C水平會隨之降低,主要是因為Cys-C維持細胞外基質生長和降解的動態(tài)平衡,可刺激中性粒細胞活性,參與炎癥反應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并能促使炎癥因子的釋放,推動細胞增生和生長。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期間,Cys-C會抑制血管壁細胞外基質的降解,致血管壁重構。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前未接受PCI治療時,Cys-C水平明顯低于手術后Cys-C水平,同時手術前Cys-C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Cys-C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冠心病患者體內Cys-C水平顯著降低,通過檢測機體內Cys-C水平,可基本判斷患者病情變化。冠心病患者在處于病理狀態(tài)情況時,心肌缺血,抑制了Cys-C的釋放,Cys-C含量的減少,則降低了大量組織蛋白酶活性的調節(jié)作用,促使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了病情。而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治療后,使機體缺血狀態(tài)得以改善,使機體內Cys-C釋放恢復正常,并逐漸恢復至正常范圍。在諸多前瞻性研究[3]中表明,Cys-C水平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導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及普通人群中具有獨立可靠的預測預后的診斷價值,與心血管疾病獨立相關。因此對冠心病患者采取PCI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患者心臟功能,可改善患者預后,預防心室重構。通過介入治療,對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心臟功能起到顯著意義。
總之,冠心病患者Cys-C水平較低,而在采用PCI治療后,Cys-C水平則恢復至正常。對冠心病患者采取PCI治療,具有顯著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心臟功能,臨床治療價值高。而檢測Cys-C水平變化,可判斷冠心病病情程度及預后情況,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
[1]孫磊,楊志健,賈恩志.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2,19(12):1024-1028.
[2]陳晨,吳海云,陳杰,等.胱抑素C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及其影響因素.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3,5(2):145-147.
[3]張麗.冠心病患者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前后的血清胱抑素 C 水平觀察.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0):1043-10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07
2015-11-16]
464000 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