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昌旭++李玲莉
摘 要:小學就是抓基礎的階段,就如同大廈的地基只有把底下的地基打牢固,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建造華美的房子是一個道理。在小學低年級學習階段,要重視對于基礎的訓練,低年級段的學習內容相對于高年級段還比較簡單輕松,但學習目標要讓學生的思維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關鍵詞:基礎訓練;小學數(shù)學;學習
從小學數(shù)學的教材編寫看出,每一冊都簡單涉及了幾何知識的概念、數(shù)的認識、方向與位置概念以及數(shù)的計算,其中數(shù)的計算是重中之重,因此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由于學生年齡較小以及復雜多變的各種題型的影響下,學生在進行計算時錯誤不斷,通過作業(yè)或檢測反映學生出問題的原因是各種各樣,在進行數(shù)字列式計算時粗心大意算錯數(shù)字,進行計算時抄錯數(shù)字,更嚴重的在應用題的列式中將乘除法與加減法概念弄混淆等問題存在,可見加強基礎訓練的必要性。
一、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低段的學生存在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問題,這樣就難以避免對老師課堂所講知識模糊,從而導致課下作業(yè)效率低,學生都是愛玩的,進行教學時如果能把相應游戲引用進來必然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可以植入植物大戰(zhàn)僵尸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答3個100是300,300÷3=100, 3÷3=1,所以300÷3=100,教室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才能不遺落老師所講知識點。
二、因錯利導促進有效學習
每一節(jié)的課后習題都是對這一內容最簡單也是最基礎的訓練,重視對這一內容的訓練,因為以往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完成后并不去檢查,也就無法從中了解學生情況,這一內容往往是涵蓋這章主要的基礎內容,甚至也有對知識的延伸。老師要求學生把課后習題的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再進行解答,當成作業(yè)給老師批改,老師從中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給予及時解答。
三、通過測驗鞏固基礎知識
對于一個掌握知識點最好的檢查方法就是測驗,老師可以安排一周進行一次小測試,學完一單元進行一場考試,以此來掌握學生情況。試卷的設計以基礎為前提,可以多設置基礎部分,以此來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在老師進行試卷分析之前,要求學生先自行訂正,進行分析之后,要求學生學會糾錯,用醒目的紅筆重點標示出來那些因為粗心而導致的錯誤,記錄在一個本子上方便日后復習觀看,以此避免日后學習中再犯。
低年級段的學習為之后高年級段學習打下堅固基礎,要重視基礎訓練。
參考文獻:
唐楠.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探討[J].教育科研,2009(1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