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松[西北大學(xué), 西安 710127]
?
求同尋異
《歸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的文化解讀
⊙岳立松[西北大學(xué), 西安710127]
摘要:東晉陶淵明創(chuàng)作《歸去來兮辭》以賦文表達(dá)其脫離官場,回歸田園的欣喜。清人袁枚《隨園后記》以園記散文表達(dá)其離開官場,志定園居的決心?!稓w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皆表達(dá)出堅定的回歸之志,是文人出仕歸隱后的人生反省與覺悟;也展示出對未來的人生態(tài)度:陶淵明在清幽寧寂的田園生活中,安貧樂道;袁枚則在隨園中從容優(yōu)游,展現(xiàn)豐富的人生圖景。
關(guān)鍵詞:《歸去來兮辭》《隨園后記》 田園園林人生愿景
陶淵明與袁枚一為晉人,一為清人,但二人都曾出仕官場而后又堅定地選擇了歸隱。陶淵明在志定歸隱后創(chuàng)作《歸去來兮辭》表達(dá)其脫離官場,回歸田園的欣喜。袁枚《隨園后記》以園記散文表達(dá)離開官場,志定園居的歸去決心。從《歸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中,可覘視二人的人生選擇與人生態(tài)度。
《歸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都表達(dá)了對此前出仕的懺悔,對重新回歸自我的渴望與欣喜?!稓w去來兮辭》作于義熙元年(405),此年陶淵明決定歸隱,這是他幾歷官場后對人生的一個重大選擇,是一次意志堅定的回歸。陶淵明曾為江州祭酒,桓玄幕僚、參軍,彭澤縣令之職,其在人生前期不斷選擇著自己的道路,過著仕隱不定的生活,徘徊于入世和出世之間?!疤煜掠械绖t見,無道則隱”,陶淵明經(jīng)歷了社會黑暗,體驗了官場坎坷之后,于四十一歲正值中年時期選擇歸隱。
袁枚于乾隆十二年(1747)購得康熙織造隋赫德在小倉山所建的隨園,次年辭官后即隱居于隨園,此年袁枚三十三歲。乾隆十四年三月(1749)袁枚作第一篇《隨園記》,敘其棄官歸隱,營建隨園之意。《隨園記》曰:“然則余之仕與不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亦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①袁枚辭官后選擇歸隱隨園,在園林中安居人生。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在未達(dá)一年的短暫出仕后,堅定歸隱之志,回歸到園林中來,之后近五十年的生活都在隨園中度過。陶淵明與袁枚皆選擇了隱居生活,一個歸隱田園,一個歸隱園林,開啟了新的人生圖景。
《歸去來兮辭》展現(xiàn)陶淵明志定之后,走上隱居之路而歸隱田園的心路歷程。他真正認(rèn)識到心性的不可違逆,堅定地投入到田園之中。這是他對前期人生的否定反省。陶淵明的歸隱是從容與欣喜的,如《歸去來兮辭》所云:“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②。陶淵明認(rèn)為此前人生如同走入迷途一般,而如今之“悟”“知”“覺”是對人生的反省,“今是而昨非”正是陶淵明在體驗與感知后得到的領(lǐng)悟與覺醒,是離棄樊籠后“復(fù)得返自然”,是他對人生的悔悟及對后世人生的一種重新安頓?!稓w去來兮辭》序言及賦文帶有陶淵明深深的懺悔之情,這是順應(yīng)自然心性、對自我抉擇的肯定,田園的安居中體現(xiàn)了陶淵明心靈的解放與自由。
《隨園后記》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寫袁枚對隨園營修改造,志定隨園,走上真正的園林隱居之路。這是袁枚對前世人生的反省,也表達(dá)了不再出仕的堅定決心,是人生態(tài)度與人生規(guī)劃的宣言。陶淵明回歸田園時面對“田園將蕪”“三徑就荒”之景,而袁枚出仕歸來時面對的亦是園林頹圮之境。《隨園后記》載:“余居隨園三年,捧檄入陜,歲未周,仍賦歸來。所植花皆萎,瓦斜墮梅,灰脫于梁。”③袁枚購得隨園后經(jīng)過修整已初具規(guī)模,然而其在重返仕途后,園林卻是花枯屋傾、石灰落梁的荒蕪之景。袁枚深有悔悟,感嘆勢不能無改作,定下“治之有年,費(fèi)千金而功不竟”(《隨園后記》)的宣言。此番感嘆是對園林大肆修建的原由表述,亦表達(dá)將整個人生投入到園林的決心。《隨園后記》云:“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乃歌以矢之曰:前年離園,人勞園荒;今年來園,花密人康;我不離園,離之者官。而今改過,永勿矢諼!”袁枚于此表達(dá)了堅定的決心,離別官場而不再離別隨園。田園與園林皆因人之離別而荒敗,體現(xiàn)了人與居處空間的相依相守,也表明主人對于之前仕途的懺悔之意。如果說袁枚初次接手隨園進(jìn)行修葺,是對隱居后安居之處的營建,那么此時“歸去來兮”后的改建,就是對精神棲居之地的自我安頓。
《歸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皆書寫了對人生堅定的選擇,也將歸來的歡愉與此前官場生涯相比對,肯定了歸隱的人生重構(gòu)。陶淵明與袁枚在人到中年時,在經(jīng)歷與體驗官場后堅定了歸隱之心。《隨園后記》所表達(dá)的“而今改過,永勿矢諼”的懺悔與反省也頗合《歸去來兮辭》“覺今是而昨非”之人生總結(jié)。陶淵明歸隱之前的生活是“違己交病”,是“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是“心為形役”,體現(xiàn)出官場生活的無奈與不得已?!峨S園后記》亦用今昔對比描繪,肯定了人生選擇:“今園之功雖未成,園之費(fèi)雖不資,然或缺而待周,或損而待修,固未嘗有迫以期之者也;孰若余昔年之腰笏磬折,里魁喧呶乎?伐惡草、剪虬枝,惟吾所為,未嘗有制而掣肘者也;孰若余昔時之仰息崇轅,請命大胥者乎?”低頭折腰、仰人鼻息的官場生活呈現(xiàn)的是一個失去自我的人生形象。棄官后袁枚全身心投入到園林生活之中。治園之思及園林生活都可隨順己意,沒有妨礙。隨園為袁枚提供了一個重塑自我的悠閑空間,在對隨園的一次次治理中,袁枚也在不斷充實豐富著自我的人生。
隱逸是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一種別樣生活情態(tài)與人生向往,也是持守自我的生存方式。辭官歸隱對于士人而言屬于人生命運(yùn)的重大決定。陶淵明與袁枚此時的歸隱絕非短暫行為,而是對人生的最后選擇。他們都向往自然、企慕隱逸,更希冀人生的自由自適。陶淵明回歸田園,追求的是返璞歸真之樂;袁枚是隱居園林,園林的生活是文雅與灑脫的,追求的是優(yōu)游之歡,建構(gòu)起棲居自我、寄托人生的精神空間。二人都在隱居中重塑了詩意自我,樹立起文化詩人的形象。
《歸去來兮辭》描述田園生活:“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碧飯@生活可悠閑地自斟自飲,可倚窗而寄傲,還可有親情溫暖與文人的琴書閑散,充滿溫馨的生活情趣。歸隱田園的生活是清幽與安樂的,帶著純真的暖意與質(zhì)樸的親情,雖然平淡簡樸,但卻怡然自得,帶有文人的雅致高逸。
田園所居不需要闊大,只要有一塊屬于自己極小的空間即可,在此可以寄托人生,展現(xiàn)心性。田園生活之景流露出曖曖的真情真意,輕松暢快,親切淳真。陶淵明在躬耕田畝之中,享受著田園之樂,顯示出真正的曠達(dá)和享受內(nèi)心的歡愉以及抒懷傲世獨立之志。南朝宋文學(xué)家顏延之作《陶征士誄并序》云:“賦辭《歸來》,高蹈獨善。亦既超曠,無適非心。汲流舊,葺宇家林。晨煙暮靄,春煦秋陰。陳書綴卷,置酒弦琴。居備勤儉,躬兼貧病。”④摯友所述,呈現(xiàn)出陶淵明讀書勞作、飲酒彈琴的田園家居生活情景,肯定其棄官深棲的選擇?!稓w去來兮辭》成為文人走出人生困境,尋找自由真我的人生導(dǎo)引。
陶淵明樹立起隱逸高潔之士的形象,而袁枚則以縱享優(yōu)游的人生演繹著文壇佳話。袁枚對隨園是依戀的,在官與園不可兼得之下,寧愿棄官而隱居園林。袁枚對隨園的營造傾注了大量心血,隨園中的草木亭臺是袁枚以文人文化與審美情趣進(jìn)行的精心營造,“惟夫文士之一水一石,一亭一臺,皆得之于好學(xué)深思之余,有得則謀,不善則改”(《隨園后記》)。隨園講究依自然而修建,依山水地勢而造景,更要可居、可游、可觀、可賞,他將這方園林與一己的生活緊密相融,既順隨自然,亦隨順自我。
袁枚隱居隨園,但卻不是隱逸自我去過一種遁世離塵之生活。他標(biāo)舉性靈旗幟,構(gòu)建文人風(fēng)流,以隨園為中心演繹著詩酒雅會的生活,樹立起文壇盟主的大旗,“自是優(yōu)游其中五十年。盡其才以為文辭詩歌,名流造請無虛日,詼諧蕩,人人意滿”⑤。園以人名,人藉園傳,袁枚借由園林標(biāo)榜自我,營造了盛世風(fēng)流的文人圖景。隨園透露出袁枚的審美境界、生活樣態(tài)及精神的安頓,人生的依歸。
《歸去來兮辭》與《隨園后記》都體現(xiàn)出志定隱居之情,是對此前人生進(jìn)行的反思,帶有人生宣言之意旨。陶淵明的田居之樂,沒有虛飾與夸張,是安逸與祥和?!稓w去來兮辭》以一種返璞歸真、自得情趣的真情視角去書寫田園的歸隱,但文末基調(diào)不免傷感,發(fā)出“寓形宇內(nèi)復(fù)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的叩問。陶淵明所處晉末之時,整個社會動蕩變遷,這必然沖擊著自我構(gòu)建一方樂土,雖然一心脫離官場,但獨立之志、濟(jì)世安民之心卻不能消解。袁枚躬逢盛世、天下太平,園林生活因此可以優(yōu)游展開,他在《隨園后記》的園居宣言帶有文人的大氣胸懷,瀟灑通脫,堅定從容,志定意訣中無所牽系,雖未詳細(xì)陳說此后的園林生活將以何等形式展開,但卻流露出對未來人生構(gòu)畫的堅定信心。
①③袁枚:《小倉山房文集》,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2集),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頁,第205頁。
②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159頁。
④蕭統(tǒng)編,海榮、秦克標(biāo)校:《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頁。
⑤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3427頁。
作者:岳立松,文學(xué)博士,西北大學(xué)中國語言文學(xué)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講師,主要從事明清文學(xué)與文化研究:園林文學(xué)。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