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天釗,70后,高中文化,農(nóng)民工,河南唐河縣人,現(xiàn)居洛陽。作品先后散見于《躬耕》《牡丹》《西部作家》《遼河》《奔流》《燕趙文學(xué)》等文學(xué)期刊。
燕麥
燕麥命名的來源有多種解釋,可在鄉(xiāng)野里的孩子們眼里,燕麥麥穗外殼的兩個麥芒就是燕子的尾巴,此理由是最恰當(dāng)不過的了。在我們這一代的思想意識里,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人眼里,燕麥根本不屬于糧食,只是雜草而已。
鋤草的時候,一旦發(fā)現(xiàn)它,鋤頭是不會放過它的,只需輕輕一揮,它的小命就沒了。即使不鋤草,平時閑散時往地里轉(zhuǎn)悠,只要在田間地頭,剔除它的時候也是毫不猶豫。燕麥總是混跡于麥壟里,在麥苗時期,雖然燕麥和麥子是不同的——燕麥的葉子相對消瘦狹直,顏色綠黃,而麥子的葉子相對肥厚寬泛,綠極至青,但不是一個合格的農(nóng)人就很難辨認(rèn),在這個時期它往往被疏漏掉,它能夠有幸和麥子一樣地汲取田地的營養(yǎng),一樣地生長。但在第二年春天的拔節(jié)之后,燕麥就再也難以掩藏起來,真實的面目暴露無疑,它的個子高挑,明顯比麥子高出了許多,臨風(fēng)而立。它的自由生長到頭來還是終逃不過最后一劫,當(dāng)燕麥長到抽穗之后,它不是被拔掉,就是把它的穗子擼掉,防止它成熟之后散落到田地里;這項工作往往是落在當(dāng)時我們還是孩子的身上,這屬于孩子們的農(nóng)事。這時的燕麥已經(jīng)由一粒種子變成了一簇,根深蒂固,不容易拔掉,拔掉又傷及小麥,孩子們不拔只擼。剛開始孩子們還是挺認(rèn)真的,把燕麥擼得干干凈凈,然后放在隨身帶的小籮筐里或者袋子里;后來就是漫不經(jīng)心的,頑皮是孩子們的天性,擼著擼著就瘋耍起來。麥穗是有沾附性的,這時候孩子們就把擼下來的燕麥麥穗狠勁兒地往對方的身上甩撒,據(jù)說這樣可以算出對方能吃幾碗飯,沾上了幾個就是能吃幾碗,對方當(dāng)然也不示弱,猛烈地回擊,一邊戰(zhàn)斗一邊嘻嘻哈哈,甩撒在對方的身上多了,你看把他給樂得手舞足蹈、前仰后合,全然忘記燕麥已經(jīng)散落了一地。
燕麥麥苗屬于優(yōu)質(zhì)的草料,春天的時候燕麥和返青的麥苗一樣嫩油油、肥嘟嘟的,人們往往是專一去尋它,要是剜了一大籮筐一定是喜滋滋的;更歡喜的是家兔,一看到燕麥就直立起來往上躥,撞擊著籠子砰砰直響,燕麥扔進籠子里,呼啦一下子就圍了上來,個個爭先恐后,只管埋頭吃,聽得“嚓嚓”的一陣響,清脆整齊又富有節(jié)奏,不一會兒吃了個精光。家兔吃了過后,長了膘,毛也油光澤澤,更加細膩柔軟,剪毛的時候簌簌落地,就像落雪。雞子是很少吃草的,但面對著燕麥苗,它也是忍不住地“唧唧”上去一陣狂啄,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桿兒。若是弄了幾捆子正在拔節(jié)的燕麥麥苗,鍘了草喂牛,不用撒料,牛的胃口特好,使起來特順,似乎更有牛勁兒。
燕麥真正成為食品的時候是在二十世紀(jì)的六十年代,但還不是它的麥粒,是燕麥苗,因為人們等不到它長大,等不到它成熟,更等不到它結(jié)麥子了。人們把它做成菜團子來吃,這種菜團子是真正的菜團子,沒有摻加任何的東西,只是揉搓較為柔軟而已。這樣的菜團子實在難以下咽,有的簡直就是一根繩子,一頭已經(jīng)咽了下去,一頭還在嘴里,嚴(yán)重地影響了會厭軟骨吞咽的動作,噎得人連聲地發(fā)咳,能明顯地感覺到它是如何地咽下,如何地在食道內(nèi)穿行,然后再進入到胃部,像一只蟲子在爬行。農(nóng)人們沒有化驗過燕麥苗的成分,不知道它究竟有營養(yǎng)沒有,可能沒有,因為吃燕麥苗的很多人死掉了,也可能有,還是有一部分人存活了下來。但就是這樣讓人值得懷疑的燕麥苗到最后也沒有了,被饑餓的鄉(xiāng)親們剜了個干干凈凈,在那一年里絕跡了,田地里在那一年也是最為干凈的一年,幾乎所有的野菜和燕麥的遭遇一樣,都被挖掉了。
母親是經(jīng)受過那年的苦,但她很幸運,她就是靠燕麥存活了下來,親身經(jīng)歷讓她成為了一名喋喋不休的經(jīng)驗主義者,六零年和燕麥成了她的口頭禪,動不動就是六零年如何如何,燕麥如何如何;每當(dāng)看到我們挑剔飯菜,或者是倒掉了一些飯菜,母親準(zhǔn)定就會嘮叨一陣子。我們從內(nèi)心里產(chǎn)生了抵觸,很多時候會反駁她,這時候善良的母親就完全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從所未有的狠毒起來,一臉的兇相,她咬著牙狠狠地咒罵:沒有經(jīng)歷過,老天爺總有一天要你們嘗嘗六零年的滋味,燕麥的滋味!當(dāng)我從一個叛逆的青年成為人之父,我才真正懂了母親當(dāng)年失去她的女兒、她的第一個孩子——我的大姐的悲痛,大姐已經(jīng)七歲了,是一個聰明伶俐,乖巧可愛,身體像鐵疙瘩一樣結(jié)實的孩子,是被活生生餓死的;每提起此事,母親總是泣不成聲,滿面淚水。
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在一些年后的今天,燕麥搖身一變,成為人們青睞的養(yǎng)生食品,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母親已經(jīng)給我造成一種心理上的障礙,還是害怕她曾經(jīng)的詛咒靈驗,我一直沒有勇氣購買過燕麥麥片,一直不知道燕麥的滋味,那滋味究竟是一種生死別離一樣的痛苦或者是一種富足生活的幸福。
綠豆
有關(guān)綠豆的爭議至今記憶猶新,村里兩位莊稼漢辯論得面紅耳赤,吐沫星子飛濺,誰也沒有說服誰,一個說青霉素就是從綠豆中提煉的,一個說氯霉素。氯霉素,為啥叫氯霉素,就是因為氯霉素是用綠豆做的,旁聽者不知道他們所說的是否有科學(xué)依據(jù),不知道支持誰,由著他們繼續(xù)爭吵下去。當(dāng)時我是十二分相信的,總覺得長者們都是很淵博的,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無所不知,現(xiàn)在雖然我有些懷疑,但還是沒有深入地驗證過真?zhèn)?,也便沒有充分的理由反駁,不過事實上它們確實有相同之處的,不管是青霉素還是氯霉素都是用來消炎的,無庸贅述,誰都知道綠豆清熱解毒的功效,常喝綠豆湯少上火。特別是在夏天,聞到大魚大肉的味道就讓人無比膩煩,而要是呼嚕呼嚕地喝上一碗綠豆稀飯,再配上一些素菜,比如涼拌黃瓜,五香花生米之類,那感情這種生活是多么的簡單卻又是多么的幸福。
美味不可多用。
綠豆生來就是用來煮綠豆湯、綠豆稀飯的,否則就是另一種情況。我十多歲的那一年,全家走親戚多日,撇下我一個人在家看門。本來是獨自悶悶不樂,到了做飯的時候我突然屁顛屁顛起來,我終擁有獨立自主的權(quán)利了,可以做我自己喜歡的吃的了,想吃什么就做什么。綠豆湯加白糖,這是一種怎樣的美味啊,可是從來就是意猶未盡。本來就掌握不知用量的多少,再加上懶惰,一次就做了很多,上一頓吃不完下一頓就接著吃。我做的綠豆湯面目全非,稠乎乎的,有兩次實際成了綠豆干飯,這樣更好,耐餓。如此下來,我每頓吃的就是純粹的綠豆飯,一連吃了幾天。當(dāng)父母回來看到我的時候嚇了一跳,他們看到了我蠟黃的臉色、萎靡不堪的樣子——我瀉肚了,那次是我平生瀉肚最厲害的一次,盡是水,高壓水槍一樣,嗞嗞地響,沖擊在地面上四下飛濺,濺得滿屁股都是。剛剛上床躺下來,它就來了,慌忙提著褲子往外跑,雖然我一直都是在緊緊地憋著,但明顯感覺到液體從體內(nèi)流出來,褲子也濕了;有幾次來不及蹲下來,半立著就嘩然而下,如此地反復(fù)折騰了一宿,水終于瀉完了但還沒有停止,接下來瀉下來的是蜂窩一樣的泡沫。肛門也從所未有的嬌嫩,瀉肚的時候像撕裂一樣的痛,也不能正常地坐下。長大之后懂了一點醫(yī)學(xué)知識再回想起來真的有點后怕,瀉肚是一個很小的毛病,但一旦脫水就能致命,那次我脫了水。已經(jīng)過去了好多年,綠豆的遺毒還在我的體內(nèi)存在著,我只能喝很稀很稀的綠豆稀飯,還不能緊接著喝第二頓,不然肚子不是脹得像鼓一樣,就是跑不掉的瀉肚。
親自做綠豆稀飯的次數(shù)相對于以前而言已經(jīng)很稀少了,綠豆質(zhì)地極其堅硬,熟的很慢,需要熬。熬需要的是足夠的時間,綠豆中還有俗稱“來豆”的,樣子和綠豆一模一樣,但不管怎么熬就熬不熟的;而現(xiàn)在,不管你屬于哪一類人,在做什么,時間觀念是現(xiàn)在人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時間都是經(jīng)過安排過的,特別是早上的時間彌足珍貴,什么能節(jié)省時間,什么快就做什么,越簡單越好,吃飯時狼吞虎咽,囫圇吞棗,吃完飯碗一撂嘴一抹就出了門,顧不上涮洗。早上站在公交站牌前,可以看到很多人坐公交車的時候是飛奔著趕過去的。當(dāng)然最快捷還是在餐館吃早餐,一切都省掉了,但吃早餐也未必能坐下來沉得住氣,很多人買了之后隨即拎著袋子就慌里慌張地走掉了……我們擁有時間,卻不能支配時間,生活的節(jié)奏被緊緊地釘在時間的輪子上,一切都是那樣地忙碌,一切都是那樣地匆匆,一切都在路上,快餐應(yīng)運而生。我們需要快餐,我們討厭快餐卻不能擺脫快餐,快餐損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還是一如既往,快餐背著惡名內(nèi)心卻是欣喜若狂,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快餐里面,在快餐面前,熬綠豆稀飯顯然是不合時宜的,相當(dāng)奢侈浪費。我本是一個散漫慣的人,也是一個相當(dāng)守舊的人,我曾自嘲自己是歲月里最后的一個遺老,遺老都是頑固和偏執(zhí)的,并不可理喻,但我還是改變了自己,改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自己,自己就不認(rèn)識自己了,可我別無選擇,因為我要適應(yīng),適者生存。潮流,似乎一直都是對的。家里買了一袋體積如一本新華字典一樣大小的綠豆,放在那里幾個月了但一直沒有開封,全家人應(yīng)該是都看到了,不管是誰做飯,卻都是沒有做綠豆稀飯。
現(xiàn)在做飯和以前做飯在內(nèi)容上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以前燒的都是柴火,現(xiàn)在大都是煤、液化氣、天然氣,少了燒鍋重要環(huán)節(jié),用柴火熬一頓綠豆稀飯,熬的不僅僅是時間,現(xiàn)在熬綠豆稀飯,不過是一種悠閑地守候,實則是最為簡單便捷的了。
前些年在早餐點上還能喝上綠豆稀飯或者是綠豆湯,但近些年來卻越來越少了,可能精明的商販們也看到了熬綠豆致命的缺陷,雖然他們深諳人們的飲食習(xí)慣和嗜好,是的,他們需要的速度是更快,更節(jié)儉時間。即使有,那綠豆湯是象征性的,就是跳進鍋里去撈也撈不出幾粒來,火候也不到,哪里有綠豆稀飯的味道?幾年下來,在我的印象里,從前綠豆稀飯的樣子和味道一直沒有重現(xiàn)過。
唉,我什么時候才能再一次親自做頓綠豆稀飯,先大火后文火,悠閑自得地看著綠豆在沸騰的鍋里上下翻滾,水的顏色慢慢地變淺綠、紅色、深褐色,綠豆慢慢地膨大,裂開,直至綠豆花兒絢爛地綻放。痛快地喝上幾大碗,不但能消除掉體內(nèi)的毒素,也能消除掉心智上的蒙昧,效果像兒時那次瀉肚一樣酣暢淋漓,徹底持久。
谷子
如可以把麥子和水稻稱之為“五谷之首”,那么也就有足夠的理由把谷子稱為“雜糧王者”。現(xiàn)在人們雖然都很看重養(yǎng)生,都知道雜糧的妙用,但事實上很多還真的沒能融入“家常便飯”之列,只有家常便飯才具有“普世價值”,相對融入的,只有小米稀飯,我們自己做飯總要隔三差五地熬上一頓小米稀飯;不同的早餐店的稀飯種類不管怎樣變化,小米稀飯都是有的。
農(nóng)人們并不喜歡種谷子。
谷子屬于“小苗”莊稼,小苗莊稼就是在苗期太纖細太柔弱,必須要精耕細作。播耩困難,種子太小,數(shù)量和深淺都很不容易掌控,播耩大苗莊稼誰都可以濫竽充數(shù),但播耩谷子就是幾十年的老把式也不免緊張,總怕耩不好,事實上也總是讓他們丟丑。出苗的條件太苛刻,土地散松濕潤,剛耩完地就下了大雨,沒的說,將來的谷芽全部封在了地下然后死掉。剛出來的谷苗就像草芽一般,鋤草不能接近它們,怕傷了它們。野草們乘了空子,總是混雜與谷苗之中,這時只好蹲下來用手拔掉。苗子很稠,必須要剔除它們;生產(chǎn)隊時人們可以用鋤頭尖間隔著把它們除掉,這樣的辦法效率高,但粗糙;分了責(zé)任田之后人們便仔細起來,直接用手拽掉;這便給老年人找了活兒,他們有的是時間和功夫,而且力所能及,但不能久蹲,就搬了小凳子來到了谷地里。有時候鄰地恰好也種了谷子,兩個老年人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剔谷子,不急不躁,剔出的質(zhì)量就是好,分朗均勻適中。剔苗不是苗子出來之后就能進行的,等苗子手把長了、扎了根活穩(wěn)了才能進行。剔苗和定苗其實是同時在進行的,屬于同一個過程,既要看株距,更要選擇那些墩實粗壯的,靈活掌握,有時候一次還不行,需要幾次,很多上次留下來的到了下次一看確實不合適,只好拔掉,其實那顆苗子很好的,主人也不舍得,咬著牙拔掉的;如此以來播耩的那么多的種子、那么多的谷苗都被淘汰掉了,只留下很少的部分。留下來的谷苗,該是多么的幸運。
結(jié)了谷穗子煩惱隨之而來,那些鳥兒的嘴巴似乎就是專為啄谷穗而準(zhǔn)備的,能把一個谷穗子上的谷粒啄得一個不留;谷地成為了鳥兒們盛大的、免費的、肆意享用的美餐。有一年村里的一戶人家種了谷子,期間不以為然,很少理會,他看人家割了谷子,他也便事先磨了鐮刀,收拾好了車子直接到了谷地,那家和他是同一天播耩的,到了谷地傻了眼,他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把谷穗摸了個遍,大多都是空空的。這便給木頭人、稻草人提供一個存在必要的最恰當(dāng)?shù)睦碛闪?,它們并不傀儡,它們帶著草帽,舞動著花花綠綠的布條子,日夜堅守崗位,那些鳥兒才算稍微收斂了一些。
谷穗要一個一個地用刀子割下來,碾谷子不在場里,在村里的石碾上,揚谷子木锨無用武之地,簸箕派不上用場。我們這里除掉谷糠用的是一種木制的特殊工具,其它沒有任何用處,類似于風(fēng)箱的裝置,內(nèi)部有扇葉,長度距離非常恰當(dāng)合理,不管你搖得快慢,谷粒是跑不出去的。谷糠被紛紛揚揚地吹出來,落地?zé)o聲。
總之,處理谷子自始至終靠的都是一種輕巧、細膩、耐性、適宜,強大沒用,急躁適得其反。
不知道為什么,每想到谷子,我就想到了村里的一對父女。
村里的四哥也算是一個苦命的人,自小就沒有見過父親,母親哮喘無法勞動,家境非常窘迫。兄弟二人,長兄如父,他為了兄弟的婚事,自己的婚事卻耽擱了,后來也有過幾次婚史,都很短暫,都沒他留下只男片女。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侍奉了母親大半輩子,母親發(fā)展為肺心病后去世,只撇下他一個人,成了名符其實的光棍兒。
那年,我們這里出現(xiàn)了一對夫婦養(yǎng)蜂人,養(yǎng)蜂人的行蹤是跟著季節(jié)走的,哪里春天了他們就去哪里,來去自由,來去無蹤;自他們從這里消失之后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也便再沒人想起他們,茫茫人海,杳無音訊。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本來就是養(yǎng)蜂的,還是因為躲避計劃生育而選擇了養(yǎng)蜂,反正養(yǎng)蜂的職業(yè)給他們的生育帶來了絕對的便利。他們屬于嚴(yán)重超生,已經(jīng)有了幾個丫頭片子了,大的十五六歲,即將成人,小的才剛剛蹣跚學(xué)步;但還要繼續(xù)生下去,直至有了兒子為止。當(dāng)時女人已經(jīng)懷孕,他們曾經(jīng)做了B超檢查,是女孩子就做掉,他們歡喜如狂,醫(yī)生告訴他們是個男娃子。然而,當(dāng)妻子分娩之后,男人又如往常那樣萎靡地蹲在門口,半天沒有言語。后來他們決定,把女嬰送人,四哥得到了消息,他要領(lǐng)養(yǎng)女嬰。
我曾嘲笑鄙視以前人們的名字或者小名又俗又臭,什么狗的牛的虎的、石頭的柱子的山的,當(dāng)有了孩子之后豁然之間就明白了這些名字有著原始的表達、深層的意蘊,嬰兒確切來說根本還不算是完整的“人”,他只是具有了人性質(zhì)的一種動物,只有經(jīng)過三冬三夏才會真正成人。母親的偉大根本不是她們孕育了生命,孕育生命是她們的一種生理屬性,真正偉大的地方是在分娩之后的嬰兒期,嬰兒需要悉心的呵護,如何地呵護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學(xué)習(xí)來的。嬰兒不會成人語言,他們的語言是啼哭、呵欠、噴嚏、手抓腳蹬、亢奮或者萎靡、嘴唇的濕潤或者干燥……一個合格的母親必須要讀懂這些語言,甚至是嬰兒的一個細小的動作、眼神、變化,她就知道他想要做什么,生命是一個人的硬件,十月懷胎是打造體內(nèi)生命,三冬三夏是在打造一個體外的生命。
女嬰的父母一聽到是一個光棍要抱養(yǎng),他們曾是十分猶豫,那女人緊緊地抱著女嬰不肯松手,兩眼通紅,顯然哭過,男人緊縮眉頭,似要擰下水來,樣子難看得嚇人。
四哥抱著女嬰匆匆走掉,他怕他們反悔。
四哥把一門的心思全部用在了女嬰的身上。奶粉是繞不過去的,雖然一包奶粉要花費掉當(dāng)時兩個勞動日的工資,但四哥一點兒也不吝惜,不過鄉(xiāng)下人的觀念總是腐朽陳舊的,扭轉(zhuǎn)得從來很慢,并不完全認(rèn)同奶粉,總認(rèn)為奶粉缺點什么。四哥自己給女嬰配置了食物,他選擇了小米,熬小米稀飯,小米下了鍋就不再攪動,任其自由翻滾,一直熬到粘稠的狀態(tài),最后小米都跑到鍋的周圍,米汁留在了中間,四哥用勺子把正中央的米汁舀出來,他說這樣的米汁最有營養(yǎng)。起初,在奶粉里兌進很少量這樣的米汁,慢慢地增多;米汁一次喝不完,額外的放在瓶子里,什么時間喂奶了再用開水燙熱了。女嬰喝了摻有米汁的奶粉,比她同齡的嬰兒壯實,生病的次數(shù)也少,四哥跟著也吃小米飯,臉色也滋潤了許多。女孩子再大了些,四哥每天都要燒紅薯,把紅薯燒得非常柔軟,手指捏著哪里哪里就癟了下去,四哥就把這樣的紅薯心喂女嬰。在一個從沒有過帶孩子的光棍兒的精心喂養(yǎng)下,女嬰一天天健健康康地成長著,蹣跚學(xué)步,牙牙學(xué)語,脫掉開襠褲子,幾年過后,女嬰終于成為了一個頑皮可愛的瘋丫頭;二十年過后,瘋丫頭成了漂亮的姑娘,現(xiàn)在,她嫁了人,也做了母親。
四哥抱養(yǎng)女嬰的時候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村里人們都說有點晚了,四哥自己也一再地說不知道他能不能把女嬰撫養(yǎng)成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女嬰成人的那一天,死的時候能不能喝上女嬰給他端一碗水。在2014年,四哥得了食道癌,俗稱“噎食”,這種病像熬油燈,什么時間把人身上的油熬干了什么時間才算休止;這種病非常痛苦,病程長,結(jié)局是病人被活活餓死、受盡折磨而死,同時也把一個家庭的經(jīng)濟推向崩潰。四哥是一個明白人,他異常堅決,堅決不看,等死;很多人勸解他,他的兄弟苦苦地哀求他,他說他的命不值錢,不值得拖累人。后來,他的女兒給他跪了下來,哭得琉璃喇叭兒一樣:爸爸,我就你這么一個親人,你死了讓俺怎么活?
四哥淚流滿面地妥協(xié)了,做了手術(shù),他的積蓄遠遠不夠,剩下的缺額全部由他的女兒承擔(dān)了下來。術(shù)后的恢復(fù)至關(guān)重要,需要飲食、化療、休息多方面進行調(diào)理,女兒就搬回來住,伺候四哥就像伺候嬰兒一般。不幸之中的萬幸,手術(shù)非常成功,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轉(zhuǎn)移的跡象。每次回到村里,我總要拐到四哥家里坐一會兒,他的身體恢復(fù)得非常好,根本不像曾在死神面前走過一遭的病人。
四哥在我的面前不止一次地夸他的閨女,我卻又莫名地想到了谷子。
谷子耐旱,耐貧瘠,看似柔弱,但生命力極強,一旦發(fā)了芽,就以最快的速度扎根,活得穩(wěn)當(dāng);很多地方直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一個古老的風(fēng)俗,娶新媳婦的時候早就準(zhǔn)備了兩捆子的谷桿,門口兩側(cè)各一,鞭炮掛在谷桿上,當(dāng)新媳婦下了車,就有人點燃了谷桿,寓意諸多美好的愿望。
谷子可能是深深懂得它得以生存下來艱難、諸多的波折,在所有的莊稼當(dāng)中,谷子是最懂回報的,回報雨露,回報大地,回報侍弄它們的農(nóng)人,回報生命。入了秋,谷穗就在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飽滿的谷粒更加飽滿,爆裂一樣,把已經(jīng)低了的頭低得更低,無法再低了——在比例上,還有誰像谷子這樣承擔(dān)了比本身大了很多倍數(shù)的重量?微風(fēng)吹來,它們就像十月懷胎即將臨產(chǎn)的孕婦,蠢笨地搖搖晃晃,從田地的這一頭搖晃到另一頭,搖晃得一片金光燦爛,讓人的眼珠子都想蹦跶出來;真的擔(dān)心谷頸太纖細,它們會“咯嘣”一聲折斷。
高粱
高粱對于我們這里的鄉(xiāng)村,屬于一種本末倒置的作物。人們看重的是高粱稈子,而非高粱米。
那時候都是屋脊瓦房,瓦房需要“里子”,里子是在椽子上面固定的,麥秸草泥攤在里子上之后才能“苫瓦”;高粱稈子充當(dāng)?shù)木褪恰袄镒印苯巧鼈円桓桓剡B在一起,緊緊地排列著。那時候的床中間都是橫著幾根叫做“撐子”的木棍,這樣的床是沒法直接睡上去的。這就用的上高粱稈了,高粱桿子被人們制作成了“高粱箔”,把高粱箔攤開在撐子上,然后再鋪上縞席才真正成為可以用來睡覺的“床”。把高粱稈子破開,做成篾子,用高粱篾子做高粱席,在我的意識里,高粱席是效果最好的涼席了,躺上去便是渾身光滑清涼。村夫們關(guān)注的是高粱稈子,他們把高粱稈子分類揀出來,一樣粗細長短的捆在一起,捆了好多的捆子,放在草屋里、牛棚里,有的甚至搭放在堂屋上面的橫梁上。
高粱最上面最細的一節(jié)叫做“高粱梃子”,高粱梃子的表現(xiàn)身手太多了,用它做高粱簰子,蓋面缸、水缸,高粱花箅子,籠蓋,用來熘饅頭。農(nóng)婦們在閑的時候做了很多簰子,以備后用,大大小小的它們被掛在堂屋的墻上,這也是那時作為一個合格村婦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是她們的一種炫耀,很多村婦們有時回娘家走親戚時啥也沒帶,只帶了幾個高粱簰子,幾個高粱刷子。這些簰子刷子讓懶惰的村婦們眼饞嫉妒;不過,這種眼饞嫉妒很多時候還是化作了感激,當(dāng)她們的簰子或者箅子在突然之間壞掉了,但做飯是必須的,她們就會去借,她們?nèi)缭敢詢?,臉面沒有丟。村婦們特別關(guān)注高粱梃子,不用吩咐便按長短粗細的不同分開捆了幾捆子,放在某一個不礙事的角落里。自家沒種高粱的,早就留意誰家種了,然后提前叮囑了,一定要給她留著。有時叮囑是無效的,必須要行動,積極的村婦們來到了現(xiàn)場,她們幫著主家收割高粱,義務(wù)的,這樣得來的高粱梃子理直氣壯,誰也無法阻攔。主家一點兒也不擔(dān)心得罪人,叮囑過的村婦埋怨的話也只有埋怨她自己。
高粱穗子被擼掉籽之后就變成了“高粱毛子”,高粱毛子用來做掃帚,掃案板的干刷子,刷鍋用的水刷子。用不完一點兒也不廢棄,有小商小販們自會上門前來,小商小販們比誰都精鬼,把什么都摳到骨縫里去了,但也嘴甜,軟纏爛磨,什么大叔大奶、老表長老表短的,拉關(guān)系攀親戚,其實主人內(nèi)心也很理解,小商小販們?nèi)菀讍?,起早打黃昏,跑得馬不停蹄、血不養(yǎng)心的,嘴上還在討價還價,最后還是半推半就地依了小商小販。別小看了那時的塊兒八毛,能辦很大的事情呢,我清楚地記得,我上小學(xué)一年級的時候?qū)W費才八毛錢,后來漲到一塊二,人們都說學(xué)費太貴了,沒法上了。
很可能會在某一個中午,看到一個村婦匆匆忙忙地直奔高粱地而來,她一定是在將要蒸饅頭時才想起來沒了高粱葉子;高粱葉子柔韌,葉面光滑,蒸饅頭用來做襯墊最好。大多數(shù)人還是未雨綢繆的,她們會在干活兒的時候湊空,或者是在路過時順帶著就刷了一些高粱葉子,帶回家曬干、一匝一匝地扎著,敝帚自珍一樣放起來,什么時間蒸饅頭了就事先泡上。
這樣一來,住的、睡的、掃的、刷的、襯的,哪一樣也離不開高粱;高粱主宰了一個家庭的起居生活,中國人信奉“紫氣東來”,傳統(tǒng)的農(nóng)家里原本都是氤氳在紫氣當(dāng)中。
高粱在雜糧當(dāng)中的地位是最卑賤的,沒人拿正眼瞧過它,生產(chǎn)隊的時候?qū)儆谒念I(lǐng)地最小,承包單干之后近乎絕跡,哪家種了高粱,哪家可能就要有事情了,要么是蓋房子、要么是娶媳婦。家禽原先是饑一頓飽一頓的,但有了高粱,農(nóng)人們便少有的大方起來,喂它們的時候總是捧得尖高尖高的,直往下流。家禽也是哄不得的,吃了一陣子的高粱,雞鴨的臉色紅潤起來,下蛋也格外多了,豬走路明顯有些發(fā)喘了。
高粱面無人問津,高粱酒卻備受青睞,那時候村夫們常?!按蚱交铩保簿褪钦l也不白吃,有的兌菜,有的兌酒。酒就是高粱酒,他們興奮地喝五吆六,拳來枚去的,往往喝到三更半夜。那時候人們真能喝,到了最后他們的旁邊總是撂了一堆的瓶子。他們的臉色變得和高粱一樣紅,比昏暗的煤油燈都閃亮。就在前幾天,一個嗜酒的朋友不知道從哪里弄了一大塑料壺的高粱酒,喝了之后他說,他終于弄清了為什么以前人為什么酒量比現(xiàn)在的大,都是海量,原來以前的酒都是真正用糧食釀造的。
高粱地里很少去的,人跡罕至,高粱成了草木,任其自由生長,每看到高粱的影子似乎總是那樣的孤獨寂寥,踟躕憂郁。但高粱卻并不在意人的輕視或者無所謂,關(guān)注它是那個樣子,不關(guān)注它還是那個樣子。高粱不溫不火、有條不紊地拔著節(jié)兒,沒想到到了最后把所有的莊稼都比了下去。高粱地里似乎總是那樣深不可測,如果在夜間行走,不管是月朗星稀,還是伸手不見五指,足夠有勇氣的人路過的時候也不免產(chǎn)生一股怯意。高粱習(xí)慣了沉默,專注地吸吮陽光,體內(nèi)裝滿了陽光。陽光化作了色彩斑斕的語言或者類似于萬有引力一樣的事理,但還是一言不發(fā),任它們在體內(nèi)如巖漿般地翻滾,憋得滿臉紅紫。主家終于來了,來的時候漫不經(jīng)心,當(dāng)他看到如拉滿弓一樣的高粱,目光瞬間也變得熾燙血紅。
然而,當(dāng)人們住了平房樓房,睡了席夢思,高粱最后的一點價值也便被淘汰掉了;這么多年來,我四處游走漂泊,去過很多地方,可能我本身是一個農(nóng)夫的緣故,每到一個地方總是注意當(dāng)?shù)氐那f稼,很多莊稼都還能看到,雖然它們中間有的相當(dāng)少,很難看到,但高粱在視野里一直沒有出現(xiàn)過。
突然之間感覺到,莫言真是做了一件天大的事,這里所說天大的事,不是指他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為一個民族的文學(xué)事業(yè)出了一口憋了百年之久的怨氣惡氣,而是他拯救了高粱,因為他個人的榮耀也給他的家鄉(xiāng)帶了榮耀——消息說他的家鄉(xiāng)要把高粱做成當(dāng)?shù)氐囊粋€支柱產(chǎn)業(yè),這樣的產(chǎn)業(yè)因一人而起,但絕非一人之力。我不知道種子還是不是當(dāng)初《紅高粱》中的高粱種子,但愿是吧,這樣能夠為中國的鄉(xiāng)野保留下來最后的一顆高粱種子,也保留著屬于本土最后的基因、最后自然進化的基因。
有機會的話,我真的想在將來的某一個秋天到山東的高密去看看,看看那些高粱是如何地與眾不同,究竟怎樣燃燒了田野、燃燒了天空、燃燒了一個季節(jié)、燃燒了一個民族的文字,燃燒了曾是一個羸弱貧血的孩子的夢想、一個由淺薄到深刻的魂靈。
責(zé)任編輯 ? 王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