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言
[摘 要]語言產(chǎn)生于交往實踐,又服務于交往實踐。對中重度智障兒童來說,語言訓練的最主要內(nèi)容應是溝通能力的訓練,重點應放在口語理解和口語表達上。
[關鍵詞]智障兒童 中重度 語言障礙 語言訓練 口語理解 口語表達
[中圖分類號] G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3-082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深入改革。如今,“零拒絕”“全納教育”已經(jīng)不再是口號,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大部分輕度智障兒童都能夠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隨班就讀。因此,培智學校教育的對象以中重度智障學生為主,而這些接受教育的對象由于大腦發(fā)育遲緩,且伴隨著心理及行為障礙等原因,而普遍存在著發(fā)音困難、口齒不清、言不達意、無語癥等言語障礙。這種障礙使中重度智障兒童的思維受到極大限制,大大減少了與他人溝通的機會,也幾乎失去了參與社會交往的能力。為此,如何提高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成為培智學校教育者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一、中重度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原則
對中重度智障兒童來說,語言訓練的最主要內(nèi)容應是溝通能力的訓練,重點應該放在口語理解和口語表達上。
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主要通過生活自理、簡單勞動、適應社會等方面,這些方面的訓練會使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生活技能和口語表達都得到提高,因而各項教育和訓練活動都要與語言訓練結(jié)合起來。為此,我們在訓練時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生活化原則
中重度智障兒童總的教育目標是盡可能少的按照監(jiān)護人的命令進行自我生活料理。這一教育目標決定了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必須服從生活化原則,即以兒童日常生活為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并在日常生活學習的每一細節(jié)中都貫穿著語言訓練,進而把教育訓練與社會、生活融為一體,使中重度智障兒童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保持密切聯(lián)系,讓他們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
2.實用性原則
在日常生活中,可提供語言訓練的內(nèi)容不計其數(shù),但鑒于中重度智障兒童運動、智力、語言等方面的水平低,感知的范圍有限,作為該項目的教育者,需要在所選擇的訓練內(nèi)容上貫徹實用性原則,最好是按照每個中重智障兒童的接受能力進行個別化教學。也就是說,根據(jù)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生活需要和實際能力,適可而止,允許他們找相近的音來代替難發(fā)的音。我在教學時就發(fā)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有的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聽知覺能力很強,主要用聽覺來學習,聽課質(zhì)量很好,有時你看她似心不在焉的在玩手指,但她能正確回答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而有的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視知覺能力很強,寫字快且不出錯,但是聽覺并不是那么好,這時候用同樣的標準和學習方法來要求此類兒童,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落實訓練計劃時,貫徹實用性原則是很有必要的。
3.反復訓練原則
中重度智障兒童由于其感知能力方面的缺陷,教育者不需要著急,如有的兒童需一年時間才能把“你”“我”之間的關系分開。所以,在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中,應小步子,多循環(huán),不斷強化鞏固,才能使他們形成技能。
二、中重度智障兒童語言訓練的實施方法
對于中重度智障兒童來說,有的言語障礙可以有明顯的改觀,有的只能略有改善,進步都比較緩慢,所以對他們的訓練也應持有現(xiàn)實態(tài)度。對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言語要求應是適當?shù)靥岣咔逦?,不要求他們在發(fā)音方面很準確。在遵循以上三種原則和中重度智障兒童本身特點的基礎上,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語言訓練。
1.肌肉緊張狀態(tài)的克服
克服肌肉緊張狀態(tài)是語言訓練的第一步驟,只有使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肌肉組織放松,他們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項動作;只有使中重度智障兒童的全身趨于放松狀態(tài),排除大肌肉群的緊張性,才能使他們口、舌等器官的小肌肉得到調(diào)控,發(fā)揮其說話的作用。一般都從頭、頸、肩、胸、腰、腿等部位的運動開始,再過渡到下巴、唇、舌等部位的精細運動。
2.言語器官及發(fā)音訓練
言語器官訓練主要是訓練伸張時的力度和幅度,這對于清晰地發(fā)音很重要。比如對舌的訓練有兩種:一是可以讓舌頭盡量往外伸,再縮回,反復四次,慢慢增加訓練次數(shù)。中重度智障兒童的注意力很難維持長時間的集中,難維持長時間的訓練,因而可在他們嘴巴前放一樣他喜愛的食物,比如糖,讓他舔一下,再縮回,重復幾次。二是讓舌頭沿著唇沿舔一圈,可在嘴唇上涂上一層糖,以吸引中重度智障兒童的注意。
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受很多因素影響,所以不能要求他們發(fā)音準確,只要被人們聽懂即可。訓練可進行發(fā)音游戲,比如模仿說話,聽馬路上的車鳴聲、打哈欠聲、貓叫聲、哭聲、笑聲、笛聲等的錄音磁帶。讓中重智障兒童模仿自己能發(fā)出的聲音,這有助于他們獲得成就感,激發(fā)說話的欲望。
3.詞匯訓練
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詞匯??刹唤讨兄囟戎钦蟽和匆艚虒W,先教他們漢字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字,并且從具體到抽象,在他們掌握詞匯之后,就可以教一些簡單的句子。比如在學習了“大米”這一詞后,不僅要介紹大米的形狀、大小、味道,還要開展購物游戲。同時,在帶領中重度智障兒童參觀糧店時,幫助他們練習說話,如“這是大米”“把大米飯給媽媽吃”等,要盡量讓他們把話說完整,再要求重復說。
4.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中訓練語言能力
教學是對話交流的一種活動。教學過程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師生間的直接交流。因此,對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不只是語文課的任務,其他課程也應把對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訓練作為培養(yǎng)目標。如在數(shù)學課中讓中重度智障兒童讀應用題,擺一些教具,要求他們自己編應用題。又如,在勞動課中學習種花,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個花盆,通過講解示范,讓學生自己學會種花技能,最后用語言來表達種花過程,這樣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生活技能和語言發(fā)展就能同步進行。
5.傳話訓練
傳話訓練不僅可以提高中重度智障兒童的理解與表達能力,而且可增強他們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生活適應能力。教師在進行傳話練習時,一定要注意語言的精煉。如可以讓一名中重度智障兒童傳話給另外一名同班同學,說“老師叫你”,這樣他就容易聽懂,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傳話給另一名同學。如果用復合句表達內(nèi)容,中重智障兒童會難以理解,如“叫某某去老師辦公室用水把抹布弄濕后擦桌子”,等這會造成他們只聽到幾個詞,而究竟干什么就無從理解,給他們造成壓力,失去學習的興趣。
三、教師在中重度智障兒童語言訓練中的作用
提到教學過程,那么教師就應該包括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教師在促進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發(fā)展過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也起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中重度智障兒童與正常兒童不同,有時不能參加伙伴們的活動,有的是因為家長為他們擔心,或是同伴有意無意地拒絕他們。那么,教師在了解到情況后,要理解他們的困難,考慮他們的特殊情況。當要求他們參加班里的各項活動時,要考慮是否在智障兒童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如是他們無法完成的活動,教師應主動幫助。教師不能向中重度智障兒童流露出憐惜感,而應滿腔熱情、友善,為他們提供新的經(jīng)歷,發(fā)揮個體的能力,增強他們與伙伴間的溝通能力。另外,中重度智障兒童放松時說話就好,在力所能及范圍內(nèi)的活動能做得很好,反之就差,所以教師應該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如可讓中重度智障兒童負責班級中衛(wèi)生方面的工作,讓他們覺得對班級有貢獻,就不會因自卑而心理自閉;還有應該創(chuàng)建良好的氛圍,將事情簡單化,再要求中重度智障兒童完成,這樣他們就會感覺輕松且自信。
總之,要提高中重智障兒童的語言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只有重視中重度智障兒童的言語發(fā)展,他們的語言溝通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其生活適應能力才能更強。
(責編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