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晉毓
2015年9月3日,觀閱兵之盛狀,劉生晉毓深感有懷,遂作文以記之。
乙未年仲秋,習公近平邀天下賓朋,會于端門之前,聚于紫禁城旁。所邀之國者,或君主親臨,或遣使而至,蓋半百之數(shù),可謂前無古人,想來,后亦無來者。賓主雖盡天下之英豪,然習公亦不失大國之禮儀,神態(tài)自若,盡展中華之風范。巳時許,始閱兵之禮于天安門前。予觀夫閱兵勝狀,壯然驚世。軍樂齊鳴,響徹四方;士卒高喝,蕩氣回腸。懾深山之猛虎,驚幽壑之潛蛟。艦載武直,浩蕩升空;飛鯊殲十,氣貫長虹;火炮裝甲,陸戰(zhàn)稱雄;凜凜壯哉,唯我東風。上出重霄,導彈似青龍出世騰空起;氣宇軒昂,方陣如白虎臨凡降人間;列隊森嚴,裝甲比玄武巋然踏紅塵;扶搖直上,戰(zhàn)機若鯤鵬展翅越長天。此壯觀之景,見之者無不慷慨。感抗戰(zhàn)之老兵,動萬民之心弦,震諸國之群雄,撼華夏之威嚴。
予不禁憶往昔歲月之崢嶸。自大清末年,國力衰微,紫微傾頹,諸列強之侵我華夏者,舉不勝舉。后民國初建,帝制崩而民主立。后廿年,倭寇侵華。然蔣中正之不抵抗,置東北于不顧,東北淪陷。又六年,倭寇全面侵吾中華大地。所幸者,吾中華民族,仁人志士,前仆后繼,英烈俊彥,層出不窮,國共合作,統(tǒng)一戰(zhàn)線,全民抗敵,其利豈瀛臺島國所能及也?再八年,終勝之。
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已六十余載。毓,三尺微命,一介書生,嘗覺發(fā)奮之艱、學業(yè)之難。然憶昔日英烈之壯舉,匹之不及其萬一。思已至此,苦從何來?幸生于治世,欲報國而求之靡途。其真求之靡途乎?吾中華之青年,欲報家國,應奮然于學堂之上;無路請纓,當崛起于高考之中。如此以往,終有報國之日矣。梁公啟超之言曰“少年強則國強”,矣如是則已矣。
反觀昔日敗者,亦有經驗可取。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者,乃天下萬民心之所向,然瀛人逆民意而為之,其敗勢之可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叛,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瀛人失其民心,而中華全民抗戰(zhàn),亦是戰(zhàn)必勝矣。
今雖天下晏然,然瀛人“修憲”“自衛(wèi)”之說,其意無不立于擴充軍備之上,西文諸國之威脅,亦未泯除。豺狼鷹犬,虎視耽耽,鎖我以島鏈,謗我以流言。望今之眾國,深惜和平之局勢,吾中華兒女,應曉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忘戰(zhàn)必危之理,奮力而前,以踐光華。毓,當盡綿薄之力,以報家國,亦不負今日作此文。
【點評】宏哉,斯文!紫禁城前,煌煌國威如虎,季清末世,傾傾國運似線!由今溯古,包攬百年滄桑;因史而論,發(fā)抒天道之常。文脈一氣而下,使命油然而生。史則宏大,情則激昂。壯哉,斯文!劉漢以降,賦體大盛于世,白話之推,俚語大行其道。覽中華大賦,鋪采摛文,閱唐宋名家,質實典雅,雖流派紛呈,然文脈貫通。舉史實若拈毫,發(fā)宏論必真情,非有一腔壯志一身壯才,何可及哉?今觀毓文,既贊豪志之壯,亦喜文脈有承,幸甚至哉,書此詠志!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請以“觀閱兵儀式有感”“記一次 ”“那畫面在心中永存”為題作文,不少于8 0 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