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臣 李正清
蜂毒在注射外科的應用(之三)
——肘關節(jié)疾病蜂毒注射療法
高連臣李正清
肘關節(jié)是一個復合關節(jié),結構比較復雜,勞損機會比較多,蜂毒注射可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1.肱骨下端的兩側內上髁及外上髁,容易用手指摸到,若將肘關節(jié)置于半屈位時,很容易摸到外上髁。內、外上髁的連線稱上髁間線。肘關節(jié)屈曲時,其后方突起骨尖端部為尺骨鷹嘴。在內上髁后方有一凹下溝槽,尺神經在這里通過,可以清楚地用手指摸到。肘關節(jié)屈曲,外上髁前方約2.5 cm處,即為橈骨頭,伸直時外上髁與橈骨頭進入凹陷內,其外緣突起肌肉為橈骨各伸肌,內緣為肘后肌。真正的肘關節(jié)表面位置相當于外上髁下方1 cm至內上髁下方2.5 cm間連線上。
2.若將前臂旋后并伸直肘關節(jié),可見以肘窩橫紋線為基底的兩側緣有兩條肌肉隆起,內側為旋前圓肌,外側為肱橈肌,兩者遠端相交,外形似一個三角形。將肘關節(jié)半屈時,在肘窩橫紋線上,可摸到一硬條索,即為肱二頭肌肌腱;手指向內側移動少許,可觸及動脈搏動;再向內側移動少許,即為正中神經的位置。在肱二頭肌肌腱外側的橈骨頭前有橈神經約過。
3.在上臂外展時,自腋窩后皺襞至肘窩中心,沿上臂內側面畫一條直線,次線即為肱動脈和正中神經之走向。尺神經在上段與肱動脈伴行,至下段則向下后方向行至肱骨下端內髁的后方。橈動脈上段較深,外觀標志不太清楚,但從肱三頭肌間隙穿出后,前后下方沿橈神經溝繞肱骨至三角肌止點下2.5 cm處,從肱二頭肌外側溝內穿出,行至外上髁前,分為深淺兩支。這些均可從表面標志中勾畫出來。肱骨的三腳肌止點處是一重要的解剖標志,有三個重要含意:
(1)為肱骨主要滋養(yǎng)動脈進入骨骼之處;
(2)為橈神經在此平面繞肱骨背部轉折之處;
(3)相當于喙肱肌在肱骨內側緣的附著處。
1.肱骨外上髁注射
(1)適應癥:肱骨外上髁炎,肘外側滑囊炎;
(2)體位:坐位,肘關節(jié)半屈放于平臺;
(3)操作方法:根據壓痛及疼痛的位置,確定注射部位,以壓痛最突出點進針,要熟悉進針點的解剖結構,不要誤入血管,不要刺傷神經,針尖可直抵骨膜,抽回無血,然后可邊退針邊推藥,注入0.5~1 ml藥液即可。注藥時可在疼痛區(qū)內浸潤。
(4)注意事項:注射部位要準確,一定要避免刺傷血管、神經。
2.肱骨內上髁注射
(1)適應癥:肱骨內上髁炎;
(2)體位:患側臥位,上肢外伸外旋,肘微屈;
(3)操作方法:以肱骨內上髁為中心,找到突出壓痛點進針,針尖可直抵骨膜,然后由深而淺注藥0.5~1 ml,注藥時可在疼痛區(qū)內浸潤;
(4)注意事項:注射部位準確,避免刺傷血管神經。
3.鷹嘴滑囊注射
(1)適應癥:鷹嘴滑囊炎,肱三頭肌鷹嘴附著點綜合癥,肱三頭肌旁滑囊炎;
(2)體位:患側臥位或仰臥位,屈肘;
(3)操作方法:在肘后找到鷹嘴窩與鷹嘴,在兩點間進針,針尖達鷹嘴窩后注藥,然后再向鷹嘴注藥,共注藥0.5~1 ml。
4.肘關節(jié)內(肱尺關節(jié))注射
(1)適應癥:肘關節(jié)退行性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滑膜炎;
(2)體位:仰臥位或患側臥位,肘關節(jié)半屈曲。
(3)操作方法:在關節(jié)后外方,鷹嘴外側上端間隙進針,順間隙最寬處,于鷹嘴及外髁間隙穿入,有輕度突破感即進入關節(jié)內,回吸無回血,即可注藥0.5~1 ml。
(4)注意事項:注意選好穿刺點,避免傷及血管神經和關節(jié)軟骨。
5.肱橈關節(jié)注射
(1)適應癥:網球肘、創(chuàng)傷性骨關節(jié)炎;
(2)體位:仰臥位,肘關節(jié)半屈;
(3)操作方法:在前臂伸直時,肘后方可見一小凹陷,在凹陷下方可摸到橈骨小頭及肱橈關節(jié)線,以外側關節(jié)線作為穿刺點,在關節(jié)線間隙處刺入,有輕微突破感,即可注藥,并對外前、外后方關節(jié)囊及韌帶同時注射,注藥0.5~1 ml。
(4)注意事項:避免傷及血管神經和關節(jié)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