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人:郭 平
訪談按語:巴萍?馬努邁威汶(Prapin Manomaivibool),女,泰國漢學家,現(xiàn)任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中文專業(yè)碩士、博士生導師,以及國際課程中文專業(yè)碩士生導師,王家學術院藝術部院士,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曾于1992年至1996年擔任朱拉隆功大學文學院院長,曾于2003年至2008年被聘為泰國皇太后大學詩琳通中國語言文化中心客座教授,2006年至2008年任皇太后大學詩琳通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擔任《漢學學報》年刊主編(中、英、泰文)。2010年,被成都市泰國語言文化研究中心暨成都大學外國語學院聘請為名譽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漢語教學、漢語語言學、漢泰翻譯、中泰關系史。主要著作:《漢泰同源詞匯》《泰中、中泰詞典》《商務漢語》《基礎漢語Ⅰ》《基礎漢語Ⅱ》《漢語語法》等。
2013年10月18日,71歲的泰國女漢學家巴萍?馬努邁威汶(Prapin Manomaivibool)來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參加“中國文化和亞洲的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筆者借此機會對巴萍教授就其個人求學經(jīng)歷、泰國漢學發(fā)展現(xiàn)狀、中泰兩國交流和泰國華人華僑生活狀況等問題進行了采訪。
郭:您能簡單介紹一下您的漢語求學之路嗎?
巴萍:我原來學泰語專業(yè),1967年我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獲得泰語專業(yè)碩士學位。正好那一年原來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的李方桂先生到朱拉隆功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中間提到想要找泰語專業(yè)的學生跟隨他到美國做漢泰語言比較研究。我是第三代華僑,雖然我不會寫漢字,也不會閱讀,但還是有幸跟隨李方桂先生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學習漢語語言文學。到美國之后,我是從零開始學習漢語的,比如音韻學、上古音和切音等專業(yè)課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后,我開始從事漢語教學和漢泰語言比較研究,編寫了《漢泰同源詞匯》《泰中、中泰詞典》和一些漢語教科書。
郭:您現(xiàn)在是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您能簡要介紹一下這個研究中心嗎?現(xiàn)在有已經(jīng)出版的書籍或刊物嗎?
巴萍:我擔任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是受大學校長的委托,但是我們目前還沒有出版自己的書籍,也沒有刊物發(fā)行。這個研究所是2003年成立的,各個方向的研究均有涉獵,主要是支持青年學者做研究。青年學者可以向我們亞洲研究中心提出申請,我們篩選后給予資助,當然申請人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首先,必須擁有泰國國籍;其次,他們提出的申請必須經(jīng)由我們的學術委員進行評審篩選。亞洲研究中心的學術委員會主要由朱拉隆功大學的副校長和幾位院長組成,他們分別是各個領域的專家。每年大概有40位青年學者向我們提出申請,領域可以不僅限于漢學,只要是關于亞洲的,任何研究領域我們都可以接受,包括工程類的學生也可以申請,但我們只有10個名額,所以競爭相對來說也比較激烈。
郭:您曾被成都大學外國語學院聘請為名譽教授,也經(jīng)常到廣西、云南和四川的大學做講座,進行多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您能具體講一下泰國和中國高校之間的合作嗎?
巴萍:是的,我們和中國很多高校都有合作。我們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和云南民族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成都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都曾經(jīng)開展過不同程度的學術交流。我們經(jīng)常邀請中國高校中文系的老師到泰國講中文課,我們也會派出泰語老師到中國高校進行泰語教學,我女兒現(xiàn)在就在中國講授泰語。在這些高校中,朱拉隆功大學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是最早展開學術交流的,早在1983年就展開了合作,我們學校經(jīng)常邀請北京大學的老師到泰國講課??傊?,我們希望中泰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中文和泰文在兩國的教學發(fā)展。
郭:現(xiàn)在中國和多國都展開了“漢語橋”活動,這個活動的比賽實況在中國國內(nèi)電視媒體上也有播出,同時在全球范圍內(nèi)都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我作為一名專門研究海外漢學的學生,也非常關心海外漢語的教育情況,看到全球有那么多人漢語講得那么好,也非常震驚,同時也十分驕傲。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個文化的相互了解,需要相互間更多的合作和多方面的交流,相互學習彼此的語言是很重要的一步,那么在泰國有“漢語橋”或類似的活動嗎?在電視上播出嗎?影響如何?
巴萍:泰國有“漢語橋”,而且在泰國國內(nèi)影響很大,但是不在電視媒體上播出。泰國“漢語橋”原來是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文化處主辦的,后來是由漢辦和孔子學院派出中方院長負責。“漢語橋”在泰國全國都有地區(qū)比賽,最后在泰國曼谷進行決賽,前兩名可以到中國來。他們從第一次比賽就邀請我做評委主席,一直到現(xiàn)在?,F(xiàn)在大學生“漢語橋”已經(jīng)在泰國舉辦了11屆,遺憾的是,只有大學里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可以參加,社會上的人不可以參加。而且現(xiàn)在也有中學生“漢語橋”,已經(jīng)舉辦了大概六七屆,活動的主辦方也來請我做他們的評委主席。
郭:您能簡單介紹一下泰國的漢語教育嗎?另外,泰國漢語教育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漢語教育有什么區(qū)別嗎?
巴萍:在東南亞地區(qū),也許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這幾個國家的中文教育比較好,因為這幾個國家的中文教育沒有中斷過,當然這是國家政策的問題。在新加坡,漢語也是他們的一種官方語言,所以這具有十分大的優(yōu)勢。與此不同的是,泰國在1992年以前,只可以在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教授漢語,每周只能教兩節(jié)到五節(jié),一節(jié)課50分鐘。后來因為一些潮州商人去找泰國政府的機關協(xié)商,他們認為應該讓泰國的高中也可以教授漢語,就像英語、法語、德語和日語一樣。最后,泰國教育部在1992年宣布,泰國從小學到高中都可以開始教授漢語,課時也逐漸增多,從那時候開始,漢語便像別的外語的課時一樣了。朱拉隆功大學從1983年開始和北京大學中文系展開合作,邀請他們的老師到朱拉隆功大學講授中文,他們的老師都十分專業(yè)。眾所周知,中國人向外國人講授中文并沒有那么簡單,首先發(fā)音要標準,并不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中文發(fā)音都標準。另外,必須要懂對外漢語教學,在授課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有些泰國學生會問老師:“這句話為什么要這樣講呢?”有些中文教師就會回答:“我們中國人就這么說啊!”這樣一句話就算回答問題,肯定是不行的,對外漢語教學必須要受過專業(yè)訓練,并不是每個會講中文的人都能向外國學生講好漢語課的!現(xiàn)在在泰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孔子學院在泰國的開設對泰國漢語教學的發(fā)展很有幫助,他們也舉辦了一些很好的活動,尤其對提高泰國中小學教師漢語水平和教學水平作用顯著??鬃訉W院不僅教授漢語語言,也傳播中華文化,為泰國民眾學習漢語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
郭:您在泰國現(xiàn)在還帶學生嗎?主要是研究什么?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
巴萍:我在泰國現(xiàn)在還帶學生,他們有做中泰語言翻譯,也有做中國語言文字研究的,不過主要是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面的研究,從《詩經(jīng)》到清朝末期文學都有涉及。另外,泰國的中國語言文學研究還在不斷發(fā)展,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泰國人對漢語的學習也越來越重視,比如《論語》和《道德經(jīng)》以前是從英文譯本轉(zhuǎn)譯成泰文的,但是現(xiàn)在懂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已經(jīng)有了直接從中文譯成泰文的譯本。
郭:泰國現(xiàn)在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的研究多嗎?比如王蒙、王安憶、余華,還有最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在他未獲獎之前,他的作品在泰國有知名度嗎?他的作品有泰文譯本嗎?
巴萍:泰國華僑大學有一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所?,F(xiàn)當代的文學作品中最流行的是武俠小說,金庸的比較多,臺灣的小說也有。另外,詩琳通公主翻譯的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也比較多,比如王蒙的《蝴蝶》、方方的《行云流水》、武漢女作家池莉的《她的城》和王安憶的小說等。但是,今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之前在泰國沒有什么知名度。據(jù)我所知,他的文學作品目前還沒有泰文譯本。
郭:您曾經(jīng)在2011年到廣西民族大學做講座,當時您對泰國華人的歷史、人口、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也提到過,早期在泰國的華人都主要以經(jīng)商為主,在泰國的富商中有很多華人,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泰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華人帶來的儒家思想在泰國也有很深的影響,您認為商人是如何將儒家思想帶到泰國的?當代的華僑還能繼續(xù)傳承儒家思想嗎?
巴萍:儒家思想在泰國的傳承主要靠華人的家庭教育。儒家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文化是“孝”,我已經(jīng)是第三代華僑,我奶奶是泰國人,我爺爺是潮州人,但是我的父母在我小的時候還會經(jīng)常對我們講要孝敬長輩,言辭之間時常提及《孝經(jīng)》、二十四孝小故事中的小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另外,在生活中還經(jīng)常會講到《三字經(jīng)》,比如“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有也會提到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取墩撜Z》中很經(jīng)典的語句,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對我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我現(xiàn)在也會給我的女兒和兒子講這些小故事,他們非常認同,覺得很好。而且我的孩子們現(xiàn)在真的很孝順,我覺得很溫暖。還有小時候在家里聽到的知識我都會講給他們聽,希望他們也能將這些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郭:孔子在他所處的年代,曾經(jīng)是喪葬專家,那中國的喪葬儀式在泰國華人華僑圈中還有保留嗎?
巴萍:現(xiàn)在一般都采用泰國的喪葬儀式,火葬比較多?,F(xiàn)在很少有人采用原來在華的喪葬方式。首先,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采用這種方式太麻煩,還要看風水,買地等,而且買地太貴了。其次,很多華僑都已經(jīng)不知道這個儀式是怎樣操作的了,都忘記了,所以不多。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有一些家庭是有要求的,如果父母生前曾經(jīng)吩咐過要求采用在華方式喪葬,他的后人就可以去找在泰國各個地方的會館,如潮州會館、客家會館或海南會館等來幫助他們主持這些儀式,包括要穿什么樣的衣服,還有儀式先后的順序等,因為這些華人華僑也大部分都忘記了,也不知道具體流程該怎么做,所以就可以找這些地方會館專門主持。
郭:現(xiàn)在在泰國華人華僑的生活狀況如何?可以和泰國當?shù)厝苏嬲厝诤显谝黄饐幔?/p>
巴萍:華人在東南亞的地位是最高的,大部分在泰國的華人華僑都是商人、銀行家或富豪。首先,泰國人不會做生意,所以泰國五世皇十分歡迎中國人到泰國來經(jīng)商。同時,政府允許凡是在泰國出生的華人都應該用泰國名字和泰國姓,像我就用泰國姓,我如果自己不和別人講的話就沒有人知道我是華僑。另外,從長相上來看中國人和泰國人沒有太大的區(qū)別。而且,泰國政府的很多政策都很利于華人華僑輕松融入泰國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和泰國人宗教也一致,都信仰佛教,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想了解中泰關系史的話,你應該去北京外國語大學泰語專業(yè)找一本書,叫《從黃河到湄南河》,這本書講述了從兩千年前到現(xiàn)在的中泰的關系、在泰國的華人生活等問題,要想了解中泰文化交流的歷史,這本書是必不可少的,這本書有三個語言版本,分別是中文、英文和泰文,北京外國語大學亞非學院邱蘇倫老師、白淳老師曾幫助我們將這本書從泰語翻譯成漢語。
郭:這次來參加“中國文化與亞洲的價值”會議,做了關于泰國中國學研究概覽的發(fā)言,您還有別的感想特別想表達的嗎?
巴萍:我經(jīng)常到北京來,也經(jīng)常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以前張西平教授曾經(jīng)邀請過我到這里做學術交流,我現(xiàn)在是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會的理事會員,也希望下一屆會議可以在泰國舉行。每一次到中國都能發(fā)現(xiàn)它的新變化,看著中國發(fā)展得越來越好,我作為第三代華僑依然感到十分驕傲。每一次看到中國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有新的突破,我總會感到很激動,比如神舟十號發(fā)射成功,我在家里看到電視節(jié)目,就會忍不住打電話到中國駐泰使館文化處道賀,內(nèi)心真的很自豪,很激動??傊?,希望中國發(fā)展越來越好,也希望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成為全球漢學溝通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