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方
春節(jié)前,我的一位朋友,給一些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上愛國主義教育課。朋友告訴孩子們,愛國要從身邊做起,先要愛家人、愛老師、愛同學。他提問:如果父母給你們生一個弟弟或妹妹,你們愿意嗎?有的孩子說,愿意。一個胖乎乎的小男孩說,不愿意,因為會和我搶好吃的。一個小女孩大聲說,不愿意,因為將來會和我分房產(chǎn)。
這樣的話出自一個五六歲孩子的口,實在是讓人震驚。如果說孩子不愿意分享食物是出于本能,那么是什么讓這么大的孩子就懂得了房子的重要,有了占有房產(chǎn)的欲望?
房地產(chǎn)市場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10多年的瘋漲,房價畸高導致的經(jīng)濟結構上的不合理以及埋藏下的風險大家都已明了。我更關注的是高房價對社會文化的摧毀:食利文化已經(jīng)強大到連幾歲的孩子都懂得了。
如果對房地產(chǎn)市場的預期不變,那么小女孩將來在自住之外,還能從父母手中繼承兩套房子的話,她不用工作就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墒?,這對幾歲的孩子意味著什么呢?一旦形成這樣的人生預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以及所謂的人生理想將統(tǒng)統(tǒng)成為笑話。她不需要努力學習,不需要樹立人生目標,只要去享受生活就好了。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實現(xiàn),而這需要通過奮斗才能得到。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樣的孩子在人格養(yǎng)成的階段,就已經(jīng)放棄了人生。他們的人生還沒開始就提前結束了。
當這樣的文化培育出來的孩子們長大,成為社會中堅,中國會成什么樣子,這樣一代人如何擔得起民族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