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張 萌 許寶丹 楊艷慶
大連工業(yè)大學,遼寧 大連 116034
?
高校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王 超**張 萌**許寶丹**楊艷慶**
大連工業(yè)大學,遼寧 大連 116034
短期來華留學生是來華留學生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根據國家教育部2014年統(tǒng)計數據,短期來華留學生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56.4%。短期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已超過來華留學生總數的一半,居主要地位。因此,針對以往只重視語言教學,忽略文化教學的短期來華留學生教育模式,完善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體系至關重要。
來華留學生;短期項目;文化教學
據統(tǒng)計,2014年共有來自20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77,054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775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比2013年增加20,555人,增長比例為5.77%(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qū))。①按學生類別統(tǒng)計: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總計164,394人,占來華留學生總數的43.60%,非學歷留學生即短期來華留學生212,660人,占來華留學生的56.4%。短期來華留學生不僅學習漢語知識,而且也接觸中國文化。如何讓來華留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中國文化、認同中國文化,或成為中國文化的友好傳播者,或產生繼續(xù)留在中國求學的意愿,這是各高等院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漢語國際教育學界普遍認為短則1-8周,長則一個學期的來華留學生都屬于短期來華留學生。短期來華留學生具有以下特點:學習期限差別化,有的利用假期來學習幾周,有的要學習一個學期;學習動機多樣,有的因為單純喜歡漢語而來求學,有的因為工作需要而來求學;學習目標不同,有的重聽說,只要能聽懂會說話就行,有的重讀寫,需要應對HSK考試;入學方式有別,有的是單獨報名來華學習,有的是以學?;蚬緸閳F隊來華學習。
年齡跨度比較大,有的是十幾歲的青少年,有的是六十歲的老者;學歷層次豐富,有的是剛剛入學的小學生,有的是具有高等學歷的研究生。
近年來短期來華留學形式也發(fā)生改變,由于教育國際化,校際交流逐漸增多,很多外國學校組織學生以團隊形式來華進行短期交流和學習,有的是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團體,他們主要目的是來華感受漢語之美和體驗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有的是高校某一專業(yè)的學生,他們主要目的是來華進行相關專業(yè)學術交流,并感受漢語和體驗中國文化;由于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強勁發(fā)展,很多外國公司也組織員工以團隊形式來華進行短期交流和學習,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來華學習某項先進技術或交流專業(yè)前沿知識,并到中國公司實地考察,同時體驗中國文化。教育模式已發(fā)展為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與專業(yè)教學相結合,專業(yè)教學與實踐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就把留學生教育工作的目標定位為“把留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夠掌握所學專業(yè)知識和實際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注重對留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讓他們客觀、全面地了解中國,使他們回國后能夠在宣傳中國、促進中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發(fā)展兩國經貿關系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努力將外國留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對我國友好的文化使者”。②可見,文化教學在留學生教育中的地位相當重要。短期來華留學生來華時間短,任務多,他們不但要完成語言或專業(yè)課程學習,還要了解中國文化。這就要求短期留學生教學模式具有靈活性、針對性和非系統(tǒng)性,以實踐性教學的方式完成漢語教學任務,語言教學要與社會文化體驗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鍛煉漢語交際能力,體認中國文化。
(一)重視程度不高
受到長期來華留學生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短期來華留學生教學模式影響,很多高校認為只要強化了短期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就算是好的教育,因此只重視漢語語言教學,而忽略中國文化教學。缺少完善的文化教學方案,缺少專門的文化教學管理老師,缺少針對性的文化課程,缺少系統(tǒng)的文化實踐活動等等。
(二)缺乏持續(xù)有效的社會支持
短期來華留學生的主要社會支持是跟他們生活在一個大學校園里的中國大學生們。很多高校已經意識到中國大學生對來華留學生適應中國生活、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性,為短期來華留學生提供一對一語伴。但是由于缺少合適的文化實踐互動、主動的跨文化交際意愿、有效的相關部門監(jiān)管,很多中國學生只是在短期來華留學生剛到學校時在學校的安排下與留學生結成一對一語伴,之后就沒有任何聯(lián)系。這種做法使短期來華留學生的情感受到很大傷害,他們剛剛建立起來的生活信心和溝通交流的欲望都會受到很大影響,也會對中國產生不友好的印象。
(三)開設的文化課針對性不強
短期來華留學生漢語水平不一,高校在為短期來華留學生設置文化課程時,出于教學成本、教學條件、師資搭配等考慮,只設置一門公共選修文化課。這種設置只能滿足對這門文化課感興趣的,并且漢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的需求,而對于零基礎、漢語水平較低或者對這方面文化不感興趣的來華留學生來說,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他們選擇不到適合學習的文化課。
(四)文化實踐活動達不到系統(tǒng)化
文化實踐活動對于提高短期來華留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并使他們喜歡上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展合理的、系統(tǒng)化的文化實踐活動,可以深入淺出、潤物無聲地傳播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文化實踐活動并沒有成體系。留學生教育工作者只是根據已有的活動經驗開展一些常規(guī)文化實踐活動,并沒有考慮短期來華留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語言水平,活動之后也沒有回收反饋意見,并改進。這些活動雖然在數量上達到了工作指標,但是在質量上并沒有滿足短期來華留學生的真正需求。
(一)制定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培養(yǎng)方案,加強留學生教育工作者文化教學意識
制定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管理制度,完善文化教學大綱、教學計劃以及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配備合適的教學設備。加強留學生教育者的文化教學意識,提高留學生教育工作者的業(yè)務能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專業(yè)知識豐富、工作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只有在制度方面得到保障,意識方面得到提高,留學生教育工作者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制定完善的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培養(yǎng)方案、撥出專門的經費舉辦豐富的文化實踐活動,指派專業(yè)人員進行文化教學效果監(jiān)督管理。
(二)提供持續(xù)有效的一對一漢語語伴,幫助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
留學生來華留學以后,他們直接面對的就是中國的當地人群體,因此留學生教育者利用豐富的中國大學生資源建立良好的、有利的社會支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來華留學生的心理幸福感,也能夠積極促進來華留學生在華各個方面的文化適應性。如部分高校創(chuàng)建學生國際交流社團,由專業(yè)教師負責指導,由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熱愛漢語國際教育事業(yè)的中國大學生為主體,為短期來華留學生提供持續(xù)有效的一對一漢語語伴。在課余時間這些中國朋友既提供漢語輔導,幫助他們跨越語言障礙;又指導來華留學生熟悉、適應中國生活環(huán)境,幫助他們進行跨文化適應。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來華留學生不僅體會到了中國學生的友好熱情,鍛煉了中外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潛移默化地認同了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民族心理、民俗文化等。
(三)按照來華留學生漢語水平,設置合適的文化課
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五類:交際需要,興趣需要,專門需要(一是帶有某種職業(yè)需求特點,二是由興趣上升為希望專門學一點),入門需要(為進入綜合大學深造在知識與專業(yè)語言上作準備),知識結構需要。③短期來華留學生來中國前漢語水平不一,有的處于零起點的初級階段,有的已在本國內修完部分漢語課程處于能進行流利對話的中高級階段,所以來華后會根據漢語水平分在不同水平的班級里。留學生教育者要根據來華留學生教學大綱需要和其漢語水平設置合適的文化課。如在初級階段,可以用母語或媒介語為來華留學生介紹課文里出現(xiàn)一些中國文化現(xiàn)象,使來華留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料里的時代背景、社會特色、民俗風情、民族心理等,更好地運用漢語進行交際。在中高級階段可以開設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經濟和中國哲學史等課程,滿足了短期來華留學生的多樣化與多變的需求。但是文化課還要受語言教學總目標的指導和制約,把“語言目標追求的自覺性”和“文化目標追求的有限性”④有機結合,達到對外漢語教學文化類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
(四)文化實踐活動系統(tǒng)化,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認同情感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社會和時代的特征,需要用語言去傳播,文化實踐活動力爭讓留學生在最真實的語境中考察中國社會生活和民俗文化現(xiàn)象,在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文化實踐活動能幫助來華留學生獲得語言學習和語言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生活中學到新鮮生動的漢語,比如置身傳統(tǒng)建筑中,來華留學生親眼目睹了“門當戶對”、“低三下四”樣式的建筑,也體會了詞語的真正含義;文化實踐活動能熏陶來華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和認可度,培養(yǎng)來華留學生知華友華意識。如帶領來華留學生游覽中國名勝古跡,當他們目睹中華的錦繡山河、人文景點時,不禁感慨江山如此多嬌,從心里產生對中國的熱愛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文化的力量是超越語言的,是潤物無聲的,它使來華留學生增強了漢語的學習動機,自愿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友好使者。
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高校國際化水平的提高,為短期來華留學教育提供了發(fā)展機遇。留學生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時機,不斷完善短期來華留學生文化教學體系,加之已發(fā)展完備的漢語教學體系,共同構建良好的短期來華留學教育模式。這樣既可以給高校的長期留學儲備大量的生源,助力高校長期留學教育的發(fā)展,又可以為高校建立一個“短、平、快”的免費全球宣傳平臺,助力高校贏得良好的世界贊譽。
[ 注 釋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tǒng)計[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959.html,2015.
②朱俊華,趙黎明.關于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4).
③周思源.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④周思源.論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J].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tǒng)計[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959.html,2015.
[2]朱俊華,趙黎明.關于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的思考[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4).
[3]周思源.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8.
[4]周思源.論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問題[J].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 2016年度大連工業(yè)大學社科聯(lián)立項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簡介:王超(1982-),女,漢族,遼寧人,碩士研究生,大連工業(y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留學生漢語教學及管理;張萌(1985-),女,漢族,吉林人,碩士研究生,大連工業(y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留學生漢語教學及管理;許寶丹(1983-),女,漢族,吉林人,碩士研究生,大連工業(y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留學生漢語教學及管理;楊艷慶(1978-),女,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大連工業(yè)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留學生漢語教學及管理。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