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兄(格爾木市林業(yè)工作站,青海海西 816000)
?
梭梭在青海格爾木地區(qū)的栽培分析
俞天兄
(格爾木市林業(yè)工作站,青海海西 816000)
摘 要:文章簡單介紹了格爾木地區(qū)梭梭的栽培技術(shù),育苗成活率達90%,為格爾木地區(qū)培育良種壯苗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guān)鍵詞:格爾木 梭梭 栽培
梭梭,被譽為“沙漠人參”,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也可以作為牲畜的飼料,名貴中藥蓯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在柴達木經(jīng)多點試種已獲成功,且社會效益客觀。2015年3月在青海格爾木市林業(yè)工作站進行試種取得成功。
花著生于二年生枝條的側(cè)生短枝上,小苞片舟狀,寬卵形,與花被近等長,邊緣膜質(zhì);花被片矩圓形,先端鈍,背面先端之下1/3處生翅狀附屬物;翅狀附屬物腎形至近圓形,寬5~8 mm,斜伸或平展,邊緣波狀或嚙蝕狀,基部心形至楔形;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內(nèi)曲并圍抱果實;花盤不明顯。胞果黃褐色,果皮不與種子貼生。種子黑色,直徑約2.5 mm;胚盤旋成上面平下面凸的陀螺狀,暗綠色?;ㄆ?~7月,果期9~10月。
梭梭抗旱、抗熱、抗寒、耐鹽堿性都很強,莖枝內(nèi)鹽分含量高達15%左右,梭梭喜光性很強,不耐庇蔭,適應性強,枝條稠密,根系發(fā)達,生長迅速,壽命較長。小喬木,高1~9 m,樹桿地徑可達50 cm。樹皮灰白色,木材堅而脆;老枝灰褐色或淡黃褐色,通常具 環(huán)狀裂隙;當年枝細長,斜升或彎垂,節(jié)間長4~12 mm,直徑約1.5 mm。葉鱗片狀,寬三角形,稍開展,先端鈍,腋間具棉毛。
格爾木地區(qū)梭梭栽培采取種子育苗和定植育苗兩種方式。
3.1 栽培地氣候條件
格爾木市地處柴達木盆地東經(jīng)94°50′,北緯36°25′,屬柴達木盆地防風固沙林區(qū),海拔2 814 m,高原大陸型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4.3℃,年較差28.2℃,平均降水量40.2 mm,平均蒸發(fā)量2 736.2 mm,空氣相對濕度33%,多年平均風速3.1 m/s,年平均大風日數(shù)22.6 d,農(nóng)作物的生長期為170 d。
3.2 種子育苗
(1)整地作床。梭梭育苗選擇較肥沃的沙質(zhì)地作苗床。對育苗地地進行深翻,揀去石塊、草根等,深翻前每667 m2施二胺25 kg。在整地前2~3 d對苗圃地澆透水,4月下旬開始整地,采用平床育苗。作床時將土塊打碎、打細,床面抹平,然后鋪上地膜,兩邊壓實。
(2)采種及種子處理。種子成熟期一般在10~11月,果實由綠色變成淡黃色或灰褐色時即可采種。新采的種子應除去果翅等,使種子純度達到70%~80%,含水率降低到5%以下,妥善保保存。種子發(fā)芽力保存期通常為6~9個月,當年采集的種子一般在秋季或翌年春播,種子發(fā)芽率在90%以上,一年后,發(fā)芽率下降到40%~50%。
(4)播種。一般采用播種育苗,選擇 輕沙壤土、輕鹽堿土(含鹽量不超過1%),地下水1~3 m的土地為宜。播種期一般在4月初,一般采用條播,行距25~30 cm,溝深1.0~l.5 cm,覆土1 cm,播種量2 kg/0.067 hm2。
播種前翻松沙地,整平床面,灌足底水。播種時間以4月末5月初最為適宜。梭梭育苗可撒播或條播,2 kg/667 m2播種量為宜。 巴蜀各地大多采用落水播種法播種梭梭,把整平的苗條先灌足底水,待水面下落而地表面還 潮濕時播種高于床面,隨即覆 細砂以正好蓋住種子為度。如在大 床中進行 條播時,在灌過底水后待床面稍干時開淺溝播種,上覆 細砂一薄層,而后引清水薄灌1次。覆砂厚度不宜過厚,以0.5~1 cm為宜。以后可酌情每隔1~2天灌溉1次,直到出齊苗,但切忌大水漫灌或苗床積水。
3.3 定植
(1)整地作床。定植育苗地可選壤土、砂壤土或沖積土,要有充足的水源,以便灌溉。土壤含鹽量低于0.2%。定植地多進行秋耕,深度為40~50 cm,立春耙平后,備好基肥,等待定植。
(2)種苗選擇。苗木應選為一年或二年生的實生苗,在春季或秋季,苗木要求高20 cm以上,主根長30 cm以上的1年生壯苗。
(3)定植。主要于4月中旬開始定植,將苗木按確定好的位置放入穴內(nèi),用好的表土填入至一半時輕提,使苗木根系舒展,然后用腳踏實繼續(xù)填土,至溝沿10 cm處,再用力踩實,定植后及時灌足定根水。定植株行距為梭梭0.25 m×0.50 m,用苗量為5 330株/667 m2。
3.4 幼苗撫育管理
苗床要保持濕潤,可視土壤的干旱情況酌情灌水。出苗后,整個生長季節(jié)一般只需要澆1~2次水即可,同時需及時松土,除草,保持表土疏松、通氣良好,圃地無草。但次數(shù)不宜過多,以免表土過于疏松而受到嚴重風蝕。
3.5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梭梭在生長期常發(fā)生白粉病及根腐病,導致幼苗死亡。梭梭白粉病表現(xiàn)為病枝淡黃色,略有水腫,繼之出現(xiàn)白粉,防治時采用石灰硫磺合劑、粉銹靈等藥液噴灑,每隔10 d噴灑1次,連續(xù)3~4次即可;梭梭根腐病發(fā)生在苗期,常因苗床土壤潮濕或板結(jié),通氣不良而引起幼苗根遭到病原菌侵害,根部腐爛發(fā)黑,地上部分枯死。防治時應及時拔去死株,然后用1%~3%硫酸亞鐵液或5%根腐靈液沿根澆灌,也可用5%高錳酸鉀或1∶1∶200波爾多液噴灑。
能在青海省格爾木地區(qū)廣泛栽培梭梭,對防風固沙、治理沙漠,名貴中藥蓯蓉等,具有廣泛的經(jīng)濟前景和開發(fā)潛力。也彌補了該市造林綠化中樹種的單一局面。
參考文獻
[1] 張立運,張希明,武成.新疆莫索灣沙區(qū)白梭梭當年生枝條生長特點及產(chǎn)量的初步研究.干旱區(qū)研究,1988,5(4)30~35
[2] 李銀芳,楊戈.梭梭固沙林水分平衡的研究:II白梭梭人工積雪固沙林的水分狀況. 干旱區(qū)研究,1996,13(2)51~62
[3] 王燁,尹林克. 19種荒漠瀕危植物的物候研究.干旱區(qū)研究,1991,8(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