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軍, 陳朝駿, 幸厚冰, 盧 偉
(1.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廣東 深圳 518055; 2.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3.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南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0)
考慮結構高階振型信息的AMD低維控制器設計①
滕 軍1,2, 陳朝駿1, 幸厚冰3, 盧 偉1
(1.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廣東 深圳 518055; 2.福建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3.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華南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0)
為減小AMD控制系統(tǒng)的時滯影響,一般需對被控結構模型作減維處理,但是在減維過程中系統(tǒng)較小特征值對應相關的結構信息被直接舍棄,將使得低維結構缺少原結構高階振型等信息,導致低維模型精度降低,影響控制器的設計準確性。在基于均衡截斷法和極點配置算法的低維控制器設計中,重新考慮舍棄的結構高階信息,該信息包括原結構的高階自振頻率、高階阻尼比以及高階振型模態(tài)信息等,并在進行極點配置之前,先考慮該部分信息對系統(tǒng)極點位置的影響,在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階段消除了低維模型精度低的不利影響。以10層結構為例,基于改進的低維控制器,以系統(tǒng)控制效果、AMD控制力及行程峰值為指標,分析了低維模型對AMD控制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并以4層框架實驗模型的AMD控制系統(tǒng)為實例,驗證上述數值分析結論的正確性。
振動控制; AMD; 均衡截斷; 極點配置; 維數
主動質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 AMD)具有控制效果好、控制頻帶寬及性價比高的優(yōu)點[1]。目前,有關AMD控制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較多,但實際工程應用并不多見[2-3]。主要原因是AMD控制系統(tǒng)從理論到實際運用仍存在時滯較大等問題,限制了AMD控制系統(tǒng)的性能。
由于高層建筑結構的自由度數目過多,采用原結構模型設計的控制器維數較大,計算速度慢,致使系統(tǒng)的時滯較大,不易達到實時控制的要求,需降低控制器維數,壓縮計算量及縮短計算時間,減小控制系統(tǒng)的時滯[4]。Zuqing Qu等采用動力縮聚法進行結構減維,并以此設計ATMD低維控制器[5];李惠、彭君義等運用均衡截斷法對AMD控制器進行降階處理[6];李雪峰、王建國等人對混凝土箱梁高架橋模型進行減維及仿真分析[7];Haiping Du等采用動態(tài)降階獲得20層實驗框架結構的低維模型[8]。
研究表明,低維方法對振動控制意義重大,但以往的研究較少提及低維模型對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也沒有考慮結構減維后高階振型信息被舍棄導致減維模型的精度降低問題對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
首先,本文考慮舍棄的結構信息,提出基于均衡截斷法以及極點配置算法的修正控制器設計方法;其次,本文從系統(tǒng)傳遞函數、減維維數出發(fā),驗證該低維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通過10層框架結構的AMD控制系統(tǒng)進行數值模擬,分析低維模型對AMD控制系統(tǒng)性能的影響,并通過實際4層鋼框架結構AMD控制試驗系統(tǒng)驗證數值分析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假設結構在外激勵作用下,其AMD控制系統(tǒng)為線性定常系統(tǒng),并且將控制力與外激勵分開考慮,其狀態(tài)方程和觀測方程為
(1)
均衡截斷法[9]可按照結構系統(tǒng)特征值的大小對結構模型的狀態(tài)變量重新排序進而略去可控、可觀測性能較差的系統(tǒng)狀態(tài)變量,形成結構的減維模型。對于穩(wěn)定系統(tǒng),總存在對原系統(tǒng)狀態(tài)空間方程進行變換,可得特性不變的平衡系統(tǒng)[10],令
(2)
將式(2)代入式(1)得
(3)
式中Ab=T-1AT,Bb=T-1B,Cb=CT,Db=D以及Eb=T-1E,Fb=F,下標b為均衡實現系統(tǒng)的對應矩陣。
將系統(tǒng)特征值σi降序排列,若σr+1?σr,則σr+1~σn相對應的狀態(tài)向量Zr+1~Zn具有較低的可控性與可觀測性,對系統(tǒng)的動力特性反應貢獻不大,將該向量舍去,若只保留Z1~Zr的減維系統(tǒng),r為減維系統(tǒng)的保留維數,則式(3)可轉換為
(4)
式中Abr為Ab的前r階矩陣,Bbr為Bb的前r行矩陣,Cbr為Cb的前r列矩陣,Ebr為Eb的前r列矩陣,Dbr=Db,Fbr=Fb。
將式(4)所示的原平衡系統(tǒng)寫成分塊矩陣的形式
(5)
將式(2)以分塊矩陣形式表示可得
(6)
將式(6)代入式(5)得控制系統(tǒng)的狀態(tài)方程和觀測方程
(7)
(8)
基于均衡截斷法獲得的低維模型保留了原結構連續(xù)的、具有較大振型質量參與系數的前幾階振型模態(tài),結構振型質量參與系數是表征結構振型對結構響應貢獻度的一個指標。在外激勵作用下,柔性結構低階模態(tài)的振型質量參與系數接近于1,而高階的振型質量參數系數相比較小,因此在滿足工程精度的要求(如保留振型的振型參與系數之和為0.9)下,可忽略了高階振型對結構速度、加速度響應的貢獻,則
(9)
則有
(10)
將式(10)代入式(8)可得到新的低維系統(tǒng)
(11)
基于極點配置算法[11],先對被控結構原模型進行減維,再基于此低維模型設計控制器[12],有研究表明該控制器具有更好的穩(wěn)定性[6],采用極點配置算法進行反饋控制,則其控制律如下
(12)
將式(12)代入式(1)可得控制系統(tǒng)狀態(tài)方程
(13)
若基于均衡截斷法,可得低維系統(tǒng)的控制律如下
(14)
式中Gbr為低維控制器的反饋增益,將式(14)代入式(11)可寫成
(15)
定義上述減維過程的截斷誤差為
(16)
由式(16)所示的截斷誤差可得系統(tǒng)減維的準確率為
(17)
式中ηmin為最小減維準確率,在實際工程中應分析確定。
由式(17)可得系統(tǒng)的減維準確率,一定的準確率即對應考慮的結構高階振型數。新的低維系統(tǒng)保留了原本舍去的原結構的高階信息,因此可更準確地反映原結構系統(tǒng)的動力特性。以下的內容是關于該低維系統(tǒng)設計AMD控制器,并進行數值模擬以及試驗驗證。
2.1 低維模型傳遞函數影響分析
在MATLAB軟件Simulink仿真工具箱[13]的環(huán)境下,根據式(15),進行低維控制器設計。
本文建立了10層框架結構模型進行數值分析,其樓層質量為87.5 t,采用集中質量法建立該結構所對應的質量矩陣,而結構的剛度矩陣則由柔度法計算得到。
該結構AMD控制系統(tǒng)安裝在結構的第8層,并僅控制結構的弱軸向水平振動。通過計算,10層框架結構前3階振型質量參與系數之和為0.934??蚣芙Y構弱軸向前10階的自振頻率范圍為0.9854~35.5193 Hz,本文采用改進的均衡截斷法對其進行模型減維,分析結果與未改進的均衡截斷法結果進行了對比。考慮結構的頻率范圍,不同維數對應的框架結構頂層的位移、加速度響應傳遞函數如圖1,2所示,輸入層及輸出層均為結構頂層,圖中ORM表示結構保留全維維數,而r=4,8,12,16表示不同工況下結構減維后保留的維數。
從圖1,2可以看出:(1)隨著維數的增大,改進均衡截斷的低維模型與原模型之間的差異逐漸減小;(2)改進的低維模型的位移、加速度傳遞函數與原結構模型基本吻合,即該低維模型保留了原結構的動力特性;(3)從圖1(b),(d)與圖2(b),(d)的對比可得,結構的加速度響應主要受高階振型的影響,直接均衡截斷的低維模型的加速度傳遞函數與原結構并不吻合,而本文改進的減維方法考慮了結構的高階振型信息,使得低維模型的加速度傳遞函數與原結構基本吻合,即該經過修正的低維模型能較好反映原結構的動力特性。
圖1 均衡截斷低維模型的響應傳遞函數曲線Fig.1 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educed models based on the balanced truncation method
圖2 改進均衡截斷低維模型的響應傳遞函數曲線Fig.2 Response transfer functions of reduced models based on the improved balanced truncation method
2.2 低維模型維數影響分析
10層框架結構的弱軸向第8層控制效果、AMD控制力以及行程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維數下AMD控制系統(tǒng)的性能對比Tab.1 The comparison of AMD control system′s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dimensions
從表1可看出:(1)根據式(15)的低維控制器設計方法重新考慮了進行模型減維時原本舍去的結構信息,當結構保留維數超過6維后,維數對其位移和加速度控制效果的影響并不大,即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AMD控制力以及行程會相對穩(wěn)定,并不會隨著保留維數的增加而產生大的波動,上述所得結論也是本文進行該低維控制器設計的目的,即在保證AMD系統(tǒng)控制性能的前提下,對實施振動控制的被控結構進行最大程度上的減維處理,盡可能地縮短系統(tǒng)時滯以及計算量;(2)根據式(9)所述,假定結構高階振型對應的速度、加速度響應均為零,但當結構保留維數為4時,即只考慮結構的前兩階模態(tài)時,其他模態(tài)振型對結構的速度、加速度響應的貢獻不可忽略,假定不成立,因此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有所下降。
針對上述10層框架結構,建議保留的維數為6維,為研究低維系統(tǒng)能否有效地節(jié)約計算時間,本文給出不同維數下低維系統(tǒng)的控制力計算時間對比如表2所示,并以6維的控制力計算時間為比較對象,表中也包含了不同維數下的控制力計算時間的加速比率。
表2 不同維數下系統(tǒng)的控制力計算時間對比Tab.2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mputing time of the system′s control force under different dimensions
由表2可看出:(1)上述10層結構的全維維數為20,此時計算一次控制力的耗時為3.39×10-6s;(2)若低維模型的維數僅剩6維時,此時計算一次控制力的耗時為2.61×10-6s,全維模型的控制力計算耗時與6維模型相比,加速比率為23.01%,證明該低維控制器不僅能保證系統(tǒng)的性能(如表1所示),還能有效地縮短計算時間。
本實驗系統(tǒng)由一棟單跨4層鋼框架結構及其AMD控制系統(tǒng)組成,如圖3所示。
3.1 實驗系統(tǒng)簡介
該鋼框架的動力特性介紹如表3所示,表中包含了結構各階模態(tài)的自振頻率以及振型質量參與系數。
圖3 4層鋼框架實物圖Fig.3 The picture of four-layer steel frame
表3 自振頻率與振型質量參與系數Tab.3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vibration modes participating coefficient
由表3可得,結構前兩階的振型對結構動力響應起主要貢獻,因前兩階的振型質量參與系數為0.946,接近于1。
結構質量矩陣利用集中質量法求得,即對被控結構的幾何尺寸、密度等參數以及設備的相關參數進行計算可得的結構各個樓層質量,最后組合而成;結構剛度矩陣則由建立的結構有限元模型計算得到;系統(tǒng)的阻尼矩陣可由測試得到的各樓層阻尼比平均值通過文獻[14]的式(2.3.28)建立。
AMD控制系統(tǒng)位于實驗模型第4層,該結構第一階振型質量參與系數為最大值(0.856),故第一階振型起主導作用,而第一階振型時頂部響應最大,故在實驗系統(tǒng)中將AMD控制器放置于頂層,使控制器起到更良好的控制效果。該系統(tǒng)主要由伺服驅動器、控制電機、板卡型號DS1103的dSPACE、EtherCAT總線以及微型計算機組成。其中,控制電機為廣東省深圳市大族激光公司生產的LMCF210201直線控制電機,EtherCAT總線系統(tǒng)為德國BECKHOFF公司生產的EL3008輸入端子、EL4034輸出端子、EK1100耦合端子、AX5000伺服驅動器組合而成。加載系統(tǒng)由旋轉電機、變頻調速器以及配重組成。測量系統(tǒng)包括對結構弱軸向的位移以及加速度水平振動響應進行測量,系統(tǒng)采用的加速度傳感器為GT02型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該系統(tǒng)采用的位移傳感器為MICRO-EPSILON系列激光位移傳感器,用dSPACE系統(tǒng)作為測量系統(tǒng)的采集儀,力平衡式加速度傳感器放置于各層樓板與鋼柱的交點,激光位移傳感器放置于與被控結構分離的固定支座上且測點定位在各層樓板與鋼柱的交點。其中,將框架第2,4層的弱軸向水平加速度信號作為系統(tǒng)反饋信號,用以計算實時控制力,而將第2,3,4層的弱軸向水平位移響應的測量值以及第3層的弱軸向水平加速度響應的測量值用于系統(tǒng)控制效果的檢驗與對比分析。
3.2 實驗結果分析
被控模型及AMD控制系統(tǒng)總維數為10,令低維模型的維數分別為4,6及8。加載系統(tǒng)的加載頻率為1 Hz、激勵力峰值為45.89 N時,AMD控制力、行程及系統(tǒng)控制效果如表4所示。被控模型第4層在無控、低維和全維控制器控制時的位移、加速度時程曲線如圖4,5所示,加速度頻域曲線如圖6所示。在全維控制時,系統(tǒng)對應的AMD控制力、行程的時程曲線如圖7所示。實驗時間為300 s,而各圖中僅給出穩(wěn)態(tài)30 s的結果。
表4 結構響應的控制效果
圖4 實驗系統(tǒng)第4層位移響應時程曲線Fig.4 The time history curve of experimental system′s 4th floor displacement response
圖5 實驗系統(tǒng)第4層加速度響應時程曲線Fig.5 The time history curve of experimental system′s 4th floor acceleration response
圖6 實驗系統(tǒng)第4層加速度響應頻域曲線Fig.6 The frequency curve of experimental system′s 4th floor acceleration response
圖7 AMD系統(tǒng)參數時程曲線Fig.7 The time history curve of AMD system′s parameters
結合表4和圖4~7可看出:(1)因為AMD系統(tǒng)與結構的相互作用以及結構水平向與豎直向振動的耦合,當外荷載為正弦激勵時,結構響應并不完全服從正弦變化規(guī)律;(2)AMD主動控制裝置對結構模型提供了額外的阻尼,并且改變了結構的名義剛度,因此結構的位移以及加速度兩者之間的周期不一致,這體現在圖6中在有控時結構第4層加速度響應的一階頻率較無控系統(tǒng)而言明顯減小了;(3)由于控制加速度響應需要較高頻率的控制力,但是該控制力將激發(fā)結構高階振型,與控制器所在的第4層高階振型相位相反的第3層加速度控制效果相對較差,其控制效果明顯低于第2,4層;(4)由于結構樓層水平向和豎向振動耦合作用、傳感器的精度問題、環(huán)境因素(包括溫度場、磁場等外界因素)、支撐軌道不平滑以及動子與定子間磁場不均勻等因素影響下,8維控制效果略低于6維甚至4維。但總體而言,本文設計的低維控制器與全維控制器的性能吻合較好,結構的動力響應控制效果及AMD控制力、行程均保持穩(wěn)定。
針對均衡截斷法減維過程中將較小特征值對應的部分結構信息舍去所造成的減維模型精度低的問題,本文基于均衡截斷法以及極點配置方法,對該減維過程進行修正,提出了新的低維控制器設計方法;并基于10層框架結構,分析了結構維數對AMD控制系統(tǒng)的影響,最后以4層鋼框架的AMD實驗模型進行了驗證。
主要結論如下:(1)因修正之后的低維控制器設計方法重新考慮了被控模型原本舍去的結構信息,故減維維數對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影響并不大,且AMD控制力以及行程相對穩(wěn)定,因此適當對需實施控制的結構進行減維處理,既可保證控制系統(tǒng)的效果,也減小時滯、縮短計算量以及時間;(2)通過實驗表明:因為AMD系統(tǒng)與結構的相互作用以及結構水平向與豎直向振動的耦合,當外荷載為正弦激勵時,結構響應并不完全服從正弦變化規(guī)律;安裝在結構AMD主動控制裝置對結構模型提供了額外的阻尼改變了結構的名義剛度,故結構的位移以及加速度兩者之間的周期不一致;當控制力的頻率較高時,系統(tǒng)便可有效地控制結構的加速度響應,但是高頻控制力有可能激發(fā)高階振型,故與控制器所在的樓層高階振型相位相反的其他層加速度控制效果會相對較差。
[1] 滕軍. 結構振動控制的理論、技術和方法[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2] Ikeda Y, Sasaki K, Sakamoto M, et al. Active mass driver system as the first application of active structural control[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1, 30(11): 1575—1595.
[3] Cao H, Reinhorn A M, Soong T T. Design of an active mass damper for a tall TV tower in Nanjing, China[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1998, 20(3): 134—143.
[4] Li Q S. Reduced order control for wind-induced vibrations of tall buildings[J].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3, 12(2): 177—190.
[5] Qu Z Q, Shi Y M, Hua H X. A reduced-order modeling technique for tall buildings with active tuned mass damper[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2001, 30(3): 349—362.
[6] 李惠,彭君義. 結構模型與控制器降階的主動控制試驗研究[J]. 振動工程學報, 2006, 19(1): 17—23.
Li Hui, Peng Junyi. Experimental study of active structural control with model[J].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2006, 19(1): 17—23.
[7] 李雪峰,王建國. 內平衡系統(tǒng)多目標最優(yōu)模型降階研究[J]. 系統(tǒng)仿真學報, 2009, 21(8): 2135—2137.
Li Xuefeng, Wang Jianguo. Study of optimal model reduction with multi-object for internal balanced system[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2009, 21(8): 2135—2137.
[8] Du H P, Boffa J, Zhang N. Active seismic response control of tall buildings based on reduced order model [J]. 2006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Vols 1-12. 2006, 1-12: 1132—1137.
[9] Moore B 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linear-systems-controllability, observability, and model-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81, 26(1): 17—32.
[10]Laub A J, Heath M T, Paige C C, et al. Computation of system balancing transformation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of simultaneous diagonalization algorith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1987, 32(2): 115—122.
[11]杜永峰,李春鋒,李慧. 結構主動控制最優(yōu)極點配置算法研究[J]. 振動與沖擊, 2012, 31(19): 95—98.
Du Yongfeng, Lu Chunfeng, Li Hui. Optimal pole assignment algorithm for structural active control[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2, 31(19): 95—98.
[12]Gildin E, Antoulas A C, Sorensen D, et al. Model and controller reduction applied to structural control using passivity theory[J]. Structural Control and Health Monitoring. 2009, 16(3): 319—334.
[13]陳永盛,吳斌,王貞,等. 基于Simulink的混合試驗系統(tǒng)及其驗證[J]. 振動與沖擊, 2014, 33(7): 18—23.
Chen Yongsheng, Wu Bin, Wang Zhen, et al. Simu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hybrid testing system with simulink[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2014, 33(7): 18—23.
[14]丁幼亮,李愛群. 工程結構抗震分析[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Ding Youliang, Li Aiqun. Aseismic Analysis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M]. Beijing: China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0.
AMD low-dimensional controller design considering structural
high modes information
TENGJun1,2,CHENChao-jun1,XINGHou-bing3,LUWei1
(1.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518055, 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118, China;
3.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Division Engineering Corp., Ltd. South China Branch, Guangzhou 510660, China)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AMD control system′s time delay, the dimensionality of controlled structure model is needed to reduce. However, structural information which is corresponded to system′s small characteristic values is directly abandoned in the process of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and the low-dimensional structure will lack high modes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original structure. That is to say, the process becomes inaccurate and thus the design of the controller will be influenced. Based on the balanced truncation method and pole assignment algorithm, the low-dimensional controller is designed and the discarded structural inform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s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structure is reconsidered.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the inaccuracy at the design stage, part of information which will affect the pole position of the system is considered before performing the pole. The ten-story structur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in which the system control effect, the peak force and peak schedule of AMD are used as the control indexes to analyzes the effects on dimensionality of reduced structural model to the improved low-dimensional controller. Furthermore, the four-layer experimental frame′s AMD control system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test the conclusions.
vibration control; AMD; balanced truncation; pole assignment; dimensionality
2015-06-09;
2016-04-11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重點專項(2016YFC070110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538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中美)合作研究項目(5126112037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1378007);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4J01171);深圳市科技計劃技術攻關項目(JSGG20150330103937411)
TU352; TU973.1
1004-4523(2016)06-1048-09
10.16385/j.cnki.issn.1004-4523.2016.06.014
滕軍(1962—),男,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話:(0755)26033806;E-mail:tengj@hit.edu.cn